初级会计实务重点内容笔记总结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收入第一节销售商品收入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三)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四)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五)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二、一般销售商品业务收入的处理三、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处理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账务处理图如下: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库存商品应收账款银行存款财务费用①赊销②收款③销售折让④销售退回主营业务成本①结转已售商品成本④销售退回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预收账款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成本银行存款①预收货款时②收到最后一笔款项发出商品时②收到最后一笔款项发出商品时四、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的处理(一)委托方账务处理图如下所示:(二)受托方账务处理图如下所示:五、销售材料等存货的处理企业销售原材料等确认其他业务收入时,按售价和应收取的增值税,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按实现的其他业务收入,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结转出售原材料等的实际成本时,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原材料”等科目。第二节提供劳务收入一、在同一会计期间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银行存款等受托代销商品①收到代销商品②实际销售代销商品③开出代销清单取得委托方增值税发票④归还货款并计算代销手续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受托代销商品款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账款银行存款库存商品委托代销商品主营业务成本②收到代销清单确认收入①发出商品⑤收款③结转已售商品成本销售费用④确认手续费其他业务收入等对于持续一段时间但在同一会计期间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企业应在为提供劳务发生相关支出时,借记“劳务成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等科目。劳务完成确认劳务收入时,按确定的收入金额,借记“应收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同时,结转相关劳务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劳务成本”科目。其账务处理图如下所示:二、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期间(一)提供劳务交易结果能够可靠估计如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期间,且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1.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2.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3.交易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地确定企业可以根据提供劳务的特点,选用下列方法确定提供劳务交易的完工进度:(1)已完工作的测量(2)已经提供的劳务占应提供劳务总量的比例(3)已经发生的成本占估计总成本的比例4.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本期确认的收入=劳务总收入×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收入本期确认的费用=劳务总成本×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费用其账务处理图示如下: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等银行存款等劳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②确认劳务收入①发生劳务支出③结转劳务成本①确认劳务收入应收账款等银行存款等主营业务成本等主营业务收入②发生并确认有关成本费用(二)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可靠估计(1)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全部能够得到补偿的,应按已收或预计能够收回的金额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并结转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2)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部分能够得到补偿的,应按能够得到补偿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并结转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3)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全部不能得到补偿的,应将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不确认提供劳务收入。第三节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主要是指企业转让无形资产等资产的使用权形成的使用费收入。出租固定资产取得的租金、进行债权投资收取的利息、进行股权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等,也构成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本章主要涉及让渡无形资产等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核算。一、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账务处理如果合同或协议规定一次性收取使用费,且不提供后续服务的,应当视同销售该项资产一次性确认收入;提供后续服务的,应在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有效期内分期确认收入。如果合同或协议规定分期收取使用费的,通常应按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收款时间和金额或规定的收费方法计算确定的金额分期确认收入。第四节政府补助收入一、政府补助的概念和特征二、政府补助的主要形式三、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处理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营业外收入)。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四、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分别按照下列情况处理:(一)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二)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收入预收账款银行存款银行存款等劳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①发生劳务成本④结转劳务成本②预收账款③确认收入五、与资产和收益均相关的政府补助企业取得这类政府补助时,需要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如不能区分,企业可以将整项政府补助归类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第五章费用第一节营业成本一、主营业务成本二、其他业务成本第二节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经营活动应负担的相关税费,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资源税等。第三节期间费用一、期间费用的概述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日常活动发生的不能计入特定核算对象的成本,而应计入发生当期损益的费用。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二、期间费用的账务处理(一)销售费用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应在发生时计入销售费用。(二)管理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管理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薪酬、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费用、排污费等。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应在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三)财务费用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差额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第六章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与利润相关的计算公式主要如下:(一)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其中: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投资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二)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其中: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三)净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其中,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第一节营业外收支一、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等。二、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盘亏损失、罚款支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等。第二节所得税费用一、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二、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其账务处理图示如下: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可能在借方。第三节本年利润的核算一、结转本年利润的方法会计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方法有表结法和账结法两种。二、结转本年利润的会计处理账务处理图示如下:第七章财务报告第一节财务报告概述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第二节资产负债表一、资产负债表的概述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一)资产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反映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应当按照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别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在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类别下进一步按性质分项列示。费用类科目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收益类科目②结转成本费用①结转收益③结转本年净利润③结转本年亏损银行存款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本年利润所得税费用②上交所得税①计算应交所得税③结转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①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流动资产项目通常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非流动资产项目通常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开发支出、长期待摊费用以及其他非流动资产等。(二)负债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反映在某一特定日期企业所承担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应当按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列示,在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类别下再进一步按性质分项列示。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流动负债项目通常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等。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非流动负债项目通常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其他非流动负债等。(三)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剩余权益,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股东(投资者)拥有的净资产的总额,它一般按照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分项列示。二、资产负债表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