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XXXX小学XXXXX教学内容:教材例1、例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学会用列举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2.过程与方法:借助直观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后列出乘法算式,最后结合乘法算式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教材第5页例1。12÷2=69÷5=1.830÷6=52÷3=0.626÷8=3.519÷7≈2.7120÷10=221÷21=163÷9=7(1)观察:引导观察例1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都是除法算式)(2)分类:你能把上面的除法算式分类吗?学生分类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根据是否整除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12÷2=620÷10=230÷6=521÷21=163÷9=7第二类9÷5=1.819÷7≈2.712÷3=0.626÷8=3.252.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数的整除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二、探索新知:(一)、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教学例1)1.教师引导。教师指出: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2.学生尝试。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第一类的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3.深化认识。师:通过刚才的说一说活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是相互依存的,二者不能单独存在。我们不能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而应该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例如,30÷6=5,30是6和5的倍数,6和5是30的因数。教师强调,并让学生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O)。4.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小结:如果a÷b=c(a,b,c均是不为0的自然数),那么a就是b和c的倍数,b和c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二)、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教学例2)1.出示例2:18的因数有哪几个?(1)学生独立思考。师: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想一想18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18÷1=18,l和18是18的因数;18÷2=9,2和9是18的因数;18÷3=6,3和6是18的因数。引导学生把18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每两个因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后用句号结束,即18的因数有:1,2,3,6,9,18。(2)小组合作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明找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只要想18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并且要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避免遗漏。如果学生还有其他想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3)采用集合图的方法。教师指出也可用右面的集合图来表示18的全部因数。明确:用图示法表示18的因数时,先画一个椭圆,在椭圆的上面写上“18的因数”,再把18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规律地写在椭圆里,每两个因数之间也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后不加句号。(4)练习。让学生找出30的因数和36的因数,并组织交流。30的因数有1,2,3,5,6,10,15,30。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二”第1、6题。学生独立完成全部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证正。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12÷2=6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18的因数有1,2,3,6,9,18。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因数和倍数》说课稿旬阳坝小学喻茜一、说教材《因数与倍数》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因数与倍数》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之后。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在本课时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型nXa=b直接给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在地位上,这节课是因数、倍数的概念引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制定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最小因数及倍数的无限个特征。情感、价值目标是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教学重点是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二、说教法与学法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组织),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的理念,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小组合作讨论法。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因数、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三、说设计理念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其次让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因数、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四、说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教材第5页例1。利用除法引出课题,计算除法引出今天找因数。(1)观察:引导观察例1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都是除法算式)。(2)分类:你能把上面的除法算式分类吗?学生分类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根据是否整除分为以下两类2.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数的整除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二)探索新知:首先,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意义。由教师引导。教师指出: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学生尝试。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第一类的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再深化认识时师问:通过刚才的说一说活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是相互依存的,二者不能单独存在。我们不能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而应该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例如,30÷6=5,30是6和5的倍数,6和5是30的因数。教师强调,并让学生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O)。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消化知识。其次,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教学例2)1.出示例2:18的因数有哪几个?(1)学生独立思考。师: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想一想18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18÷1=18,l和18是18的因数;18÷2=9,2和9是18的因数;18÷3=6,3和6是18的因数。引导学生把18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每两个因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后用句号结束,即18的因数有:1,2,3,6,9,18。(2)小组合作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明找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只要想18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并且要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避免遗漏。如果学生还有其他想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3)采用集合图的方法。教师指出也可用右面的集合图来表示18的全部因数。明确:用图示法表示18的因数时,先画一个椭圆,在椭圆的上面写上“18的因数”,再把18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规律地写在椭圆里,每两个因数之间也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后不加句号。(4)练习。让学生找出30的因数和36的因数,并组织交流。30的因数有1,2,3,5,6,10,15,30。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最后在巩固练习环节中,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二第1、6题。学生独立完成全部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证正。课堂小结老师带领全班学生一起回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加深本节知识内容在学生大脑的印象。《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旬阳坝小学喻茜《因数和倍数》这一内容与原来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础上认识因数倍数,而现在是在未认识整除的情况下直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数学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较难教,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首先是名称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又不经常接触,对这样的概念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判断,需要一个长期的消化理解的过程。这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化、活动化、合作化和情意化,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首先,操作实践,举例内化,认识倍数和因数。我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数形结合,变抽象为直观。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再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从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从抽象到抽象,从数学到数学,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这样,充分学习、利用、挖掘教材,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出了新知识,减缓难度,效果较好。其次,自主探究,意义建构,找倍数和因数。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整节课中,教师始终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中自主获取知识。最后,新课程提出了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学中的多次合作不仅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发表意见,参与讨论,获得知识,发现特征,而且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初步形成合作与竞争的意识。由于这节是概念课,因此有不少东西是由老师告知的,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完全被动地接受。教学之前我知道这节课时间会很紧,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认真钻研了教材,仔细分析了教案,看哪些地方时间安排的可以少一些,所以我在第一部分认识因数和倍数这一环节里缩短出示时间,直接出示,,实际效果我认为是比较理想的。课上还应该及时运用多媒体将学生找的因数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自己的发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教师应该及时跟上个性化的语言评价,激活学生的情感,将学生的思维不断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