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大医二院肾内姜书宁糖尿病肾病概念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诊断糖尿病肾病临床表现12345什么叫糖尿病肾病?广义糖尿病肾病感染性病变大血管病变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血管性病变微血管病变结节性硬化渗出性硬化弥漫性硬化肾动脉硬化肾小动脉硬化狭义糖尿病肾病什么叫糖尿病肾病?病理---主要是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糖尿病肾病占尿毒症原发病的1/3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第一大并发症尿毒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引起的尿毒症并肾移植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因素糖尿病肾病年龄血糖水平病程糖尿病类型各种病因导致的尿毒症慢性肾炎糖尿病高血压其他我国目前仍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首发原因,其次为糖尿病,并且由其导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正呈上升趋势糖尿病肾病发病率1型糖尿病35%2型糖尿病25%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10%尿毒症不同国家糖尿病肾病占尿毒症的比例10%30-40%1型DM2型DM微量白蛋白尿发病率10~25%15~25%蛋白尿发病率0.5~3%/年1~2%/年蛋白尿患病率15~20%10~25%累计蛋白尿发病率诊断后疗程(年)3%3.0%53.0%_%105.2%6.0%158.6%10.0%2028.0%28.0%2546.0%56.0%DN患病率和发病率30年内发生DN的累积率可高达40%10年内出现微量蛋白尿则在20%~25%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发病率糖尿病10%90%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花费增高,尤其是导致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需要透析治疗时。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概念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诊断糖尿病肾病临床表现12345为什么会得糖尿病肾病?遗传因素代谢与血液动力的影响肾小球滤过屏障功能改变蛋白质的非酶糖化1.2.3.4.多元醇通路活化与肌醇代谢紊乱高血压对DN的影响激素和细胞因子其它介导因子5.6.7.8.糖化终末产物肾小球高滤过肥厚氧化应激糖尿病肾病PKC↑多元醇通路活性↑TGF-βAng-ⅡGH/IGF-ⅠNO白介素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遗传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高血糖糖尿病肾病病理改变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多.系膜区大量基底膜物质沉积基底膜及系膜区的扩张使周围血管受压闭塞、消失,形成致密样结节弥漫性病变结节性病变均质嗜酸性或有空泡的圆形或新月形沉积物组成,多见于严重的结节型和弥漫型肾损害的患者渗出性病变糖尿病肾病病理改变糖尿病肾病病理改变糖尿病肾病概念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诊断糖尿病肾病临床表现12345糖尿病肾病什么样?、、、、早期尿液泡沫多逐渐水肿肾功能损害少尿尿毒症临床表现分期肾小球肥大高功能期无临床症状肾损害期糖尿病肾病高危期显性蛋白尿肾病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肾功能衰竭期Ⅴ期:临床表现Ⅰ期:肾小球肥大高功能期主要表现为肾脏和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平均增加20%~40%,用胰岛素控制后几周到几个月可降至正常。这种早期肾小球滤过增加与血糖控制程度密切相关。Ⅱ期:无临床症状肾损害期此期最早出现于糖尿病发病2年后,有些患者可以长期维持在这一期。肾损害主要表现在肾小球病变,但未引起肾功能下降。通常情况下无蛋白尿及高血压。这一期GFR明显增高,GFR增高程度与肾容积增大成正比。Ⅲ期:糖尿病肾病高危期一般出现在糖尿病发病10~15年后,微量白蛋白逐年增加,但是GFR仍增高,是预测糖尿病患者发展成临床肾脏病的标记。这一期的患者发展成肾衰的危险性较大,预后也较差。Ⅳ期:显性蛋白尿肾病期这期患者临床症状很明显,40%的糖尿病患者在15~25年后发展成这一期。这一期的特点是大量白蛋白尿,UAE200μg/min或持续尿蛋白每日0.5g,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多数患者具有高血压,尿白蛋白排泄量>500mg/d是晚期肾小球硬化的表现。Ⅴ期:肾功能衰竭期糖尿病病人一旦出现持续性尿蛋白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由于肾小球基底膜广泛增厚,肾小球毛细血管腔进行性狭窄和更多的肾小球荒废,肾脏滤过功能进行性下降,导致肾功能衰竭,最后病人的GFR多10mL/min,SCr和BUN增高,伴严重的高血压、低蛋白血症和水肿。糖尿病肾损害的临床与病理联系分期GFRUAE血压主要病理改变Ⅰ期肾小球高滤过期正常正常肾小球肥大Ⅱ期间断白蛋白尿期或休息正常多数肾小球系膜基质正常运动后正常增宽,GBM增厚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大致持续正常上述病变加重正常尿蛋白(-)或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渐尿蛋白(+)上述病变更重大量蛋白尿部分肾小球硬化Ⅴ期肾功能衰竭期大量蛋白尿肾小球硬化荒废逐渐注GFR:肾小球滤过率;UAE:尿白蛋白排泄率;GBM:肾小球基底膜实验室检查(一)早期DN诊断尿白蛋白排出率持续高于20~200ug/min或相当于30mg/24h。(二)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期这一期的特点是大量白蛋白尿,UAED>200ug/min或持续尿蛋白每日0.5g,为非选择性蛋白尿,GFR开始下降,平均每月下降1ml/min。(三)肾功能衰竭DN诊断GFR不断下降,多<10ml/min,BUN和Scr伴严重高血压、低蛋白血症、水肿以及尿毒症症状。(四)尿常规检查主要为蛋白尿,为大、中分子蛋白尿,如有合并尿路感染或肾乳头坏死,则可有较多白细胞和镜下血尿。糖尿病肾病概念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诊断糖尿病肾病临床表现12345诊断临床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持续性蛋白尿0.5g/24h早期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定量为0.15~0.5g/24h,尿白蛋白排出率为15~200ug/min诊断较困难者,应结合其他器官的糖尿病微血管病损情况。必要时可行肾活检1.2.3.鉴别诊断糖尿病肾病与原发性肾综相鉴别①DN肾综常有糖尿病病史10年以上②DN常同时有眼底改变③DN常同时有慢性神经病变、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④前者尿检查通常无红细胞⑤前者每有水肿、高血压和氮质血症⑥对检别诊断有困难者,应做肾活检糖尿病肾病概念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诊断糖尿病肾病临床表现12345糖尿病肾病治疗总策略强调早期、长期、综合、个体化、专科治疗的原则宣传教育自我监测药物治疗体育锻炼饮食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一)——控制高血糖从糖尿病发生起即应认真控制血糖靶目标值如下:空腹血糖应<6.1mmol/L(110mg/dl)餐后血糖应<8.0mmol/L(144mg/dl)糖化血红蛋白应<6.2%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二)高血压并糖尿病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2倍以上高血压死亡者10%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44%的死因与高血压有关糖尿病并发症35-75%与高血压有关——糖尿病与高血压的关系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二)——控制高血压从高血压出现即应认真进行降压治疗靶目标值如下:无肾损害时控制达130/80(85)mmHg尿蛋白<1.0g/d时控制达130/80mmHg尿蛋白>1.0g/d时控制达125/75mmHg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二)——应用ACEI或AT1RA从微量白蛋白出现即开始应用用药目的:降低系统高血压减少尿蛋白延缓肾损害进展选用ACEI药物的原则①对肾脏组织渗透力强抑制肾脏局部RAS作用强②能够双通道排泄肾功能不全时药物不易蓄积选用降压药物的注意事项:①选用长效降压药②首选ACEI或(和)AT1RA,多种降压药常规剂量配伍③已继发肾脏病变时,需并用利尿剂并严格限盐④长期使用降压药时,需注意药物对糖、脂及嘌呤代谢的影响降压药物对血脂、血糖及血尿酸的影响降压药种类对血脂影响对血糖影响对血尿酸影响利尿药ACEIAT1RA*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注钙通道阻滞剂、血管扩张药及中枢降压药对上述代谢无影响?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四)——控制高血脂•控制高血脂也是防治DN的重要措施•靶目标值如下:TCHDL-CTGLDL-C理想4.51.11.52.5尚可≥4.51.1~0.92.22.5~4.5差≥6.00.9≥2.24.5*单位:mmol/L高脂血治疗措施——治疗高脂血症需药疗配合食疗高胆固醇血症为主者选用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高甘油三脂血症为主者选用纤维酸衍生物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五)--饮食治疗糖尿病饮食,使血糖控制在良好的水平少吃盐,避免高血压并积极控制高血压适当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1.2.3.总热量=每公斤体重所须热量×标准体重休息状态:20-25千卡×标准体重轻体力劳动:25-30千卡×标准体重中体力劳动:30-35千卡×标准体重重体力劳动:40-45千卡×标准体重标准体重=身高(厘米)-105饮食成分碳水化合物60%(淀粉)脂肪30%低蛋白10%膳食纤维20-30g盐3g足够的热量摄入:30~35千卡/千克体重/日糖尿病肾病患者应进低蛋白饮食低蛋白饮食实施方案:肾功能正常0.8~1.0g/kg/dCCr>25ml/min0.6g/kg/dCCr<25ml/min0.3g/kg/d+开同——热量均需达30~35kcal/kg/d低蛋白饮食蛋白质组成奶类、蛋类、家禽类、鱼类及瘦肉类等动物蛋白70%植物蛋白30%米、面粉及其制品、蔬菜、水果等油、盐、糖适量鱼、肉、蛋100g~200g奶及奶制品200g~300g蔬菜、水果300g~400g粮、豆400g~500g脂肪的供给饱和脂肪应少于总能量的10%饮食中胆固醇300毫克/日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1.5:1.0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六)——肾脏替代治疗替代治疗开始要早,指征如下:SCr>530μmol/L(6mg/dl)CCr<15~20ml/min替代治疗效果较非糖尿病肾病差预后糖肾的预后较差,特别是一旦进入临床蛋白尿期,肾功能即呈进行性下降2型DM病人有蛋白尿无蛋白尿10年死亡率70%10年死亡率40%糖尿病肾脏损害的发展过程25%50%75%糖尿病肾病肾功正常尿毒症糖尿病肾脏损害的发展过程6年15年10年从出现蛋白尿到进入尿毒症平均时间为10年尿毒症是DM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另一重要死因是心血管并发症,比正常人群高3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