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掌握:新陈代谢、内环境、稳态、反射、负反馈等基本概念。熟悉:生理机能活动调节方式;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人体内自动控制系统。了解:生理学的范畴和研究方法。【教学难点】兴奋性、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教学内容】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二、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三、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自身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四、体内的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复习思考题】1.解释说明兴奋性、内环境、稳态的概念2.负反馈的概念及其意义?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目的要求】掌握:细胞膜物质转运功能;生物电产生原理和兴奋传导;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机理;肌肉收缩原理。熟悉:细胞的信号转导。了解:物质通过细胞的基本原理,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神经纤维的分类及神经的营养作用;肌肉收缩的力学分析。【教学难点】生物电和兴奋传导的基本原理与肌肉收缩原理和调节机制。肌肉收缩原理。【教学内容】一、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1.细胞膜的结构概述2.物质的跨膜转动:物质转动功能,被动转运(顺浓度差或电势差,不耗能,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动(逆浓度差或电势差,耗能,包括离子泵,出胞和入胞)二、细胞膜跨膜信号转导1.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2.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3.酶藕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细胞膜跨膜信号转导(配体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cAMP、cGMP、IP3、DG、Ca2+)功能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细胞膜的被动电学特征2.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原理3.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动作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原理4.组织的兴奋性和兴奋性:刺激与兴奋;兴奋性和可兴奋组织;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机制。四、肌细胞的收缩1.横纹肌:(1)骨骼肌兴奋-收缩机制: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机理,终板电位及其特征。Ca2+在传递中的作用,横纹肌的兴奋收缩耦联及Ca2+在肌肉收缩与舒张过程中的作用(细胞膜动作电位经横管传入三联管,引起终末池Ca2+释放,钙触发钙释放,粗肌丝向M线滑行,引起肌肉收缩的原理及肌肉舒张的原理)(2)骨骼肌收缩的机械力学特征:等长收缩、等张收缩概念及特点(前者产生张力、后者缩短距离)、前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最适前负荷原理——肌丝重叠最理想,后负荷越大,肌肉收缩的速度及距离越小、产生张力越大)。2.平滑肌:平滑肌的结构及收缩的原理。【复习思考题】123化?45678910Na+-K+11本原理。121314-15-16的特点。1718最好?1920差别。21-肌肉接头处的传递有何特点。第三章血液【目的要求】掌握:血液凝固的概念与基本过程,内、外源性凝血途经的关系。生理止血的基本过程及其调控。熟悉:体液分布,血细胞生理和数值及基本功能了解:血液的组成,理化性质,血细胞生成的调节。【教学难点】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的概念与基本过程,生理止血的基本过程及其调控。【教学内容】一、血液概述1.血液的组成:血清;血细胞比容;血量;循环血量;贮存血量。2.血液的功能:(运输,机体防御功能,生理性止血功能,缓冲功能,调节体温)。3.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的相对密度;血液的粘滞性;血浆渗透压(晶体压影响细胞内外水移动,胶体压影响血管内外水移动);血浆的pH。二、血细胞生理1.造血过程2.红细胞生理:红细胞数量和形态;红细胞生理特性(通透性、可塑性、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红细胞功能(携O2,运输O2及CO2);红细胞的生成(原料、影响其成熟的因素、调节);红细胞的破坏。3.白细胞生理:数量和形态;功能;生成和调节。4.血小板:数量和形态;生理特性;生成和调节。三、生理性止血1.血小板的止血功能2.血液凝固与抗凝系统: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抗凝系统;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四、血型血型与输血原则(ABO血型、Rh血型)【复习思考题】1.红细胞的生成原料和影响因素有哪些?2.白细胞有何生理功能?3.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外源性凝血系统有什么区别?4.正常情况下,为什么循环系统的血液不发生凝固而处于流体状态?5.试述ABO血型的鉴定。第四章血液循环【目的要求】掌握:心肌细胞的类型及其静息电位形成和动作电位各期形成的机制;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心动周期及心脏泵血过程,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指标及意义,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及机机理,动物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冠脉循环、肺循环和脑循环的血流特点;血-脑屏障与脑脊液屏障的结构基础及生理意义。熟悉:不同类型的自律细胞其动作电位、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和离子机制;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及生理意义,心肌收缩的特点;在心动周期各时相左心房室压力、容积和瓣膜启闭变化,熟悉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静脉回流及影响因素,微循环血流特点与功能,冠脉循环、肺循环和脑循环的血流特点,冠脉血流量、脑血流量、肺循环血流量调节。了解:心肌电生理特性与心脏功能的关系;正常体表心电图各波和间期的意义,心房在心脏泵血中的作用,心声的产生,血流动力学原理,组织液、淋巴液的生成与回吸收,冠脉循环的解剖特点,肺循环的生理特点,脑脊液的生成与吸收。【教学难点】心肌细胞膜Ik、Ik1通道在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期间对K+离子的通透性变化机制;自律细胞4期自动除极的离子机制,心动周期内左心房室压力、容积和瓣膜启闭变化,血流动力学原理,心脏与血管的神经支配作用,腺苷对冠脉血流的调节及机理;CO2、一氧化氮(NO)对脑血流的调节及机理。【教学内容】一、心脏的生物电活动1.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静息膜电位,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离子基础),自律细胞膜电位(最大舒张电位)的特征及形成机制。交感神经正性作用,迷走神经负性作用,递质、受体,心肌细胞膜通透性变化及膜电位变化导致心肌四性变化。2.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3.心电图。二、心脏的泵血功能1.心肌收缩的特点2.心脏泵血过程及机制:心动周期概念,心脏收缩舒张,瓣膜开闭,心室内压变化,心室容积变化,血流方向,血液回到心室的机制(心室抽吸作用是主要的),心脏泵功能调节:等长自身调节与异长自身调节,(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力)。3.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心输出量、搏出量、射血分数概念。4.心泵功能的储备:心泵功能的贮备:搏出量贮备(收缩期贮备,舒张期贮备,前者是主要的),心率(双向作用)。5.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三、血管生理1.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2.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3.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血压的概念,动脉血压的形成(循环血量,心肌收缩力,外周阻力,大动脉弹性,循环血量与血量之比例)。4.微循环形成及血流通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循环,直捷通路,迂回通路,动静脉短路)循环血量调节(神经体液与代谢物质,代谢物质是主要因素)。5.组织液生成及回流影响静脉回流因素(体循环平均压,心肌收缩力,体位,骨骼肌收缩,呼吸运动)。6.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五、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心血管中枢的基本中枢(延髓),神经反射性调节(减压反射,心肺感受器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形式2.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阿片肽,心钠素,组织胺3.局部血流调节4.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六、器官循环1.冠脉循环2.肺循环3.脑循环【复习思考题】1.简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2.心肌细胞有哪些生理特性?3.简述房-室延搁及其生理意义。4.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包括哪几个时期?5.何谓心脏正常起搏点和潜在起搏点?6.简述动脉血压的正常值。7.微循环有哪几条流通路及各通路的作用如何?8.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与哪些因素有关?9.何谓中心静脉压?正常值是多少?它的高低取决于哪些因素?10.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有哪些?11.心肌收缩有哪些特点?12.一个心动周期有几个心音?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是怎样产生的?13.简述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对血压的调节作用。14.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局部体液因素有哪些?15.简述冠脉循环的特点。16.何谓平均充盈压?其意义是什么?17.什么是等长自身调节?18.什么是异长自身调节?19.以左心为例,试述心脏泵血的全过程。20.心肌兴奋后其兴奋性周期变化、特点及生理意义如何?21.试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及机制。22.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23.试述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24.试述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对心血管的作用。25.比较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26.试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动脉血压的调节。27.试述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全过程及生理意义。28.试述心脏内兴奋的传播途径及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第五章呼吸【目的要求】掌握:呼吸运动的三个过程和呼吸运动的调节。熟悉:呼吸的三个环节,血红蛋白与氧可逆性的结合,氧解离曲线及意义。了解:肺通气的结构基础,胸膜腔和呼吸肌及其在呼吸中的作用。【教学难点】肺通气原理,胸内负压形成及变化和意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氧解离曲线;动脉血CO2分压,O2分压下降,H+浓度变化时呼吸运动的影响及机制。呼吸运动的调节。【教学内容】一、肺通气1.肺通气的原理: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的形式,呼吸时肺内压变化,胸内负压形成、变化和意义。肺通气阻力,气道阻力,肺表面活性物质作用及意义。肺顺应性,比顺应性概念及意义。2.肺通气的功能的指标:潮气量,肺容量,肺活量,用力肺活量,每分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有效通气量概念,及意义。二、肺换气与组织换气1.气体扩散(气体的分压差、分子量、溶解度、扩散的面积和距离、温度),2.呼吸气体和人体不同部位气体的分压,肺换气,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通气/血流比值。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气在血液中运输形式,氧离曲线及上、中、下段的意义,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形式。四、呼吸运动的调节1.延髓呼吸中枢及作用,低位脑干及作用,呼吸基本节律形成(吸气切断机制)。2.呼吸的反射反射性调节。化学感受器,动脉血CO2分压,O2分压下降,H+浓度变化时呼吸运动的影响及机制。肺扩张反射过程(反射弧五个环节),CO2、H+、O2在呼吸调节中的作用。【复习思考题】1.何谓呼吸?呼吸全过程由哪几个环节组成?2.3.4.氧解离曲线左移,右移各说明什么问题?5.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及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在检测肺通气功能中意义有何不同?6.何谓有效通气量?7.呼吸过程中肺内压有何变化?8.呼吸过程中胸内压有何变化?9.何谓肺牵张反射?有何生理意义?10.11CO2、O2对呼吸的作用及其生理意义如何?第六章消化与吸收【目的要求】掌握:掌握胃液性质、成份及作用。胃液分泌调节。胰液性质、成份作用。胆汁性质成份作用。胃肠道激素的作用。熟悉:神经体液因素对消化液分泌和消化道运动的调节。了解:食物吸收的部位,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教学难点】胃液性质、成份及作用。胃液分泌调节。胰液性质、成份作用。胆汁性质成份作用。糖、蛋白质、脂肪、水和无机盐、维生素吸收机制。【教学内容】一.概述1.消化和吸收的定义,食物的消化方式,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壁内神经丛和外来神经结构和对胃肠运动的调节作用,2.几种主要胃肠道激素对消化道运动及消化液分泌的作用。唾液的性质成份和作用及分泌的调节,吞咽过程。胃液性质、成份和作用。胃液分泌调节:头期、胃期、肠期。胃运动的形式及意义3.胃外来神经的作用,胃排空机制。二、小肠内消化:胰液性质、成份及作用,分泌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胆汁性质、成份和作用。胆汁分泌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胆盐的肠肝循环。小肠液的性质成份和作用及分泌的调节。三、小肠运动形式:紧张性收缩、蠕动、分节运动及生理意义,回盲的功能,壁内神经丛及外来神经对小肠运动的调节作用。排便反射。食物吸收的部位,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复习思考题】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有哪些?2.什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