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教育《现代管理学》课件8-9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现代管理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第八章协调(P226—240)第一节协调概述协调的含义与特点一协调中的沟通二沟通在协调中的作用三一、协调的含义与特点(P226)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引导组织之间、人员之间建立相互协作和主动配合的良好关系,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共同预期目标的活动。协调的最终目的:(P226)1、含义2、特点1.平等性2.互利性:互利性与管理的其他职能形成鲜明的对比3.主体广泛性4.结果不确定性5.对象复杂性二、协调中的沟通1.含义3.沟通的类型(P228)1.根据信息传递的方向不同: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双向沟通2.依据信息传递的方式有无组织系统: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3.依据信息传递方式的不同:书面沟通、口头沟通2.沟通的基本模型(P228)1.信源:信息的发出者,是沟通的起点,在管理协调中,信源常常担当主体角色;2.信道:信息传递的通道;3.信宿:接受信息并能做出反应的组织或人员,他们是沟通的终点,常常是协调的对象。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相关对象,以期作出相应反应的过程。三、沟通在协调中的作用(P229)2沟通可以实现以对管理目标、管理政策及管理方式方法上的共识,为协调创造直接前提。3沟通可以克服阻力,实现协调。4沟通是管理组织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实现内外协调的前提之一。1沟通可以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实现协调创造基本前提。真题演练★【2013年10月】22.管理协调归根结底是正确处理()P226A.人与物的关系B.物与财的关系C.人与财的关系D.人与人的关系★【2012年7月】8.在管理协调中,常常担当主体角色的()P228A.信源B.信道C.信宿D.信息第二节协调的内容与过程协调的内容一协调的过程二一、协调的内容(P231)2–利益协调。3–思想与行为协调。4–政策与规章制度协调。1–目标协调。二、协调的过程(P232)2–对可能出现或已经发生的矛盾与冲突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原因。3–采取措施,消除矛盾与冲突。(是协调最关键的环节)1–了解、把握组织运行过程中各环节、各要素之间可能出现或已经发生的矛盾与冲突。第三节协调的基本要求坚持协调的原则一实现有效沟通二选择协调方法三理顺管理体制四一、坚持协调的原则(P234)2–客观公正。3–灵活机动。4–注重整体。1–以人为本。二、实现有效沟通(P235)1.链式沟通2.轮式沟通3.全通道沟通4.环式沟通5.Y式沟通1、选择沟通的方式2、克服沟通障碍1.来自沟通主体的障碍:表达不清;编码不适当;惰性;时间紧迫;对沟通对象不了解或不信任等。2.来自沟通对象的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的差异。良好的注意力兼备稳定性、广阔性和转移性。速度快,准确性高组织成员满意度高组织成员满意度低信息沟通过程图三、选择协调的方法2–建议说明:使用与协调对象较少、协调范围小、问题症结暴露充分的条件下。借助于轮式沟通。3–思想教育:人与人之间认识不统一或个人思想认识偏离组织目标。借助于链式沟通、轮式沟通或Y式沟通。4–冷处理或缓冲:用于处理那些已经达到白热化,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的矛盾和冲突。1–酝酿协商:在协调对象较多、协调范围大、各种思想认识并存的条件下采用。借助于全通道沟通、轮式沟通和环式沟通。最常见的协调方法四、理顺管理体制(P238)2–机构设置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1.层级设置太多;2.部门划分太细。3–人员配备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1.分工不明确;2.责任心不强。4–组织沟通渠道的问题:在组织沟通渠道堵塞的情况下,各部门及人员的活动失去了应有的规范和标准,矛盾与冲突再多难免。1–权责划分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2013年10月】5多.信息沟通中存在各式各样的障碍,影响沟通的顺利进行。其中,来自沟通对象的障碍主要有()A.表达不清B.编码不适当C.沟通渠道受阻D.注意力不集中E.理解能力差★【2013年10月】1判.全通道沟通虽然速度快、准确性高,但组织成员满意度低。A.正确B.错误★【2013年10月】5简.简述沟通在协调中的作用。答案:(P229~230)★【2012年7月】39简.简述沟通方式的主要类型。P235真题演练第九章控制(P241—252)第一节控制概述控制的含义一控制的内容二一、控制的含义–是指由管理人员对当前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计划进行测定,并促使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控制的目的:保证实际工作和计划的一致。–控制的概念中包含创新的涵义。1、含义(P241)2、与计划联系(P242)1.控制是依据计划所提供的标准来衡量组织运行所取得的成果的。2.控制是计划的继续,同时计划又需要控制来为其提供保障。3.控制的效果也取决于计划,计划越明确、全面和完整,控制的效果也就越好。二、控制的内容(P242)2–财务:财务控制可以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降低组织运行的成本。3–作业:一切管理工作最终都要归结到作业控制的成功与失败上来。4–信息。1–人员:管理者通过直接巡视和评估被管理者的表现,以实现对人员的控制。5–组织绩效:(管理者关注的核心),组织的绩效是实施控制的根据。★【2013年10月】2多.控制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控制的内容有()A.人员B.财务C.作业D.信息E.组织绩效★【2012年7月】9.控制的目的在于()A.寻找错误B.衡量雇员绩效C.使组织实际工作与计划一致D.使群体步调一致★【2012年7月】40.简述控制工作的主要参考点。P242-243真题演练第二节控制的类型与过程控制的类型一控制的过程二1.前馈控制(P245)3.反馈控制(P247)一种针对结果的控制,反馈控制是使用最为普遍的控制。反馈控制的功能还表现在发现原计划中的不合理方面,并加以修正。从某种意义上看,一切控制都建立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所以人们往往在更广的意思上把一切控制都称作反馈控制。2.现场控制(P246)一种发生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控制。现场控制是比较及时的控制,因而损失往往较小。现场控制兼有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控制的类型一种在计划实施之前,为了保证将来的实际成果能达到计划的要求,尽量减少偏差的控制。前馈控制表现为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的管理上的努力。前馈控制避免了一些消极后果,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控制。1.确立标准3.纠正偏差1.主管人员可能采用重新制定计划或修改目标的方法。2.可能利用组织手段进一步明确职责、补充授权或是对组织机构进行调整。3.可能用撤换责任部门的主管或是增配人员的方法。4.可能透过改善领导方式增加物质鼓励等办法。2.检查实际绩效二、控制的过程(P248)管理控制过程第一步就是拟定具体标准。标准是控制的基础。通过评估考核检查等活动发现计划、方案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偏差。同时认真分析和研究造成偏差的原因。第三节控制系统设计(P250)二–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执行计划和纠正偏差的基础,在某种意义上,组织结构的功能就表现为控制。三–关键控制点:管理的控制过程是由无数个控制点构成的。四–未来趋势:对于担负控制全局使命的主管人员来说,重要的是现状所预示的趋势,而不是现状本身。一–计划的要求:控制是实现计划的保证,控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计划。五–主管人员的个性:控制系统设计要考虑到提供信息时注意主管人员的个性特点,保证提供那些能够为主管人员所理解、接受的信息形式。真题演练★【2015年4月】★【2013年7月】8.在计划实施之前,为了保证将来的实际成果能达到计划的要求,尽量减少偏差的控制是()A.程序控制B.前馈控制C.现场控制D.反馈控制第十章系统分析与网络技术(P255—283)第一节系统分析的内容过程和原则系统分析及其作用一系统分析的内容二系统分析的过程三系统分析的基本原则四一、系统分析及其作用系统的特点:1.整体性;2.层次性;3.环境适应性。系统分析:是一种决策辅助技术,它采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所形容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各种可行的方案或策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帮助决策者提高对所形容问题的认识程度,以便选择正确的行动方案。1、含义(P256)2、作用(P257)1.促使决策者用整体的眼光看待问题,不仅把事物本身看成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的整体,而且把决策任务放在整个环境中加以考虑,从而是避免片面性和盲目性。2.提高决策者的效率。3.帮助人们理解政策决定,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政策研究并进行政策之间的比较。4.为人们对系统要素进行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并鼓励人们注意各系统中的层次结构和特点。5.有助于开拓新的知识领域。1968年,(奥地利)贝塔朗菲,《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奠定了系统学的学术地位。二、系统分析的内容(P258)1.整体分析:系统论的核心思想之一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2.结构分析:结构指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3.层次分析:系统既有结构也有层次。系统的层次性既可以从“等级性”上考虑,也可以从“侧面性”上考虑。4.相关分析:相关关系是可以测定并给予量化的,其结果就是找出相关系数。5.环境分析。1、根据系统的组织情况和与外界的关系进行的系统分析2、根据系统分析的基本要求和流程进行的系统分析1.系统研究2.系统设计3.系统量化4.系统修改与简化5.系统评价三、系统分析的过程(P260)1、确定目标:目标既是系统分析的一个构成要素,也是系统分析的出发点。2、拟订方案3、选择可行方案4、选择计算准则:计算准则提供了一种将目标、可行方案和结果联系起来的工具。包含:①准则指标;②变量规模;③风险;④不确定程度。5、应用模型技术:模型是系统分析的一个常见的量化工具。选用模型类型及其定量程度取决于:①所要研究问题的变量规模;②参数关系;③选择的方案数目。6、生成要输入的数据7、模型运行和操作8、结果分析9、反馈1.整体性原则3.模型化原则离开了模型化,系统分析也就不可能成为一种现代化的科学方法。模型化原则提出的要求:1.模型的逼真性;2.模型的简单化;3.模型的客观性。2.优化原则优化原则的核心是达到整体效益的优化。优化指从系统的多种可能性方案中,选择最佳的决策方案,使系统处于最佳状态并取得最佳效果。优化原则要求人们研究任何系统都要着眼于系统的最佳功能,即着眼于系统的目标函数在约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4.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是由美国运筹学家萨蒂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四、系统分析的基本原则(P261)(最基本、核心的原则)系统分析的目的是使整体达到优化。第二节系统分析的方法与技术系统分析的方法论一系统分析的定性方法二系统分析的定量方法三一、系统分析的方法论(P265)–1.行为研究(现状研究):可行性研究涉及价值和价值判断的方面:(1)系统边界条件的确定及分析人员的兴趣问题;(2)事实的选择和对事物的观察过程;(3)分析人员必须用他们的整套价值观来确认事实的性质–2.价值研究:基本依据是政策中的“机会成本”。–3.规范研究:寻求的是政策或者决策目标和为达到目标才采取的行动和手段。–4.可行性研究:最重要的是政治上、经济上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包括:(1)政治;(2)经济;(3)技术;(4)社会因素。二、系统分析的定性方法(P269)2社会文化分析:文化分析中应考虑到的因素:(1)发展因素;(2)环境因素;(3)组织因素。3未来分析。1超理性分析是指使人脑不经过逻辑思维作用就直接产生行为和决策的各种因素。(严密的逻辑推理是获得最优化决策结果的唯一合理方法)。三、系统分析的定量方法(P271)是指那些可用于只有一种势态,并在做出可接受的假定之后,其变量、限制条件、不同的选择都是已知的,因而其结果也是确定的或可以预见的方法和技术。1、确定型分析2、随机型分析是应用于不确定型或风险型决策的分析方法和技术。第三节网络计划网络计划方法及其在管理中的作用一网络图的绘制二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与关键线路的确定三制定最优的计划方案四一、网络计划方法及其在管理中的作用(P273)–是指应用网络图全面反映整个工作的流程、计划内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进度,通过时间参数的计算,找出关键线路与机动时间,以对计划进行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