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常用医学检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内科教研室胡为群学习目标了解常用医学检验项目掌握常用医学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看懂常见化验单)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以上指标有什么意义?说明什么问题?患者有什么情况?用什么药?实验室检查是运用各种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学、免疫学及遗传学等学科的实验技术,对病人的血液、体液、骨髓、排泄物、分泌物等标本进行检测,以求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及与疾病相关的病理变化或病因等有关资料的方法。它对协助诊断、推测预后、制定治疗方案等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实验室检查与临床诊疗关系密切。必须熟悉常用实验室检查的目的、以及结果的临床意义。一、血常规检查1.血液概述(1)定义:在中枢神经的调节下由循环系统流经全身各器官的红色粘稠液体,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形成血流,具有输送营养、氧气、抗体、激素和排泄废物及调节水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功能。(2)特点:A.占体重8-9%,5000-6000ml,pH7.35-7.45B.构成:血浆(无形成分)+细胞(有形成分)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测定(Hb)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分类计数(DC)血小板计数(PLT)一、血常规检查项目参考值临床意义Hb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其减少则常见于各种贫血RBC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增多与减少的意义HbWBC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6月至2岁婴儿:11-12×109/L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血常规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项目参考值临床意义DCN正常为0.50-0.70(50%~70%)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E正常为0.005-0.05(0.5%~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减少:见于伤寒B0-0.0075(0~1%)临床意义不大L0.2-0.4(20%~40%)增多: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M0.03-0.08(3%~8%)增多: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血常规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1.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1).白细胞减少:(1)疾病流行感冒、麻疹、白血病、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2)用药磺胺药、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等(3)特殊感染伤寒、副伤寒,疟疾等(4)其他放射线、化学品的影响2).白细胞增多(1)生理性月经前、妊娠、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新生儿及婴儿等(2)病理性细菌感染、白血病、恶性肿瘤、药物中毒、急性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二.白细胞分类计数1.白细胞分类(1)细胞质有颗粒:中性、嗜碱性、嗜酸性(2)细胞质无颗粒:淋巴细胞、单核细胞2.中性粒细胞0.5--0.7(1)吞噬细胞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2)临床意义:A.增多:a.急性、化脓性感染局部及全身感染b.中毒、出血及其他疾病B.减少:a.疾病伤寒、副伤寒、疟疾等b.中毒(重金属等)及用药(3).嗜酸性粒细胞0.5%--5%(1)变形运动及吞噬功能(2)临床意义:A.增多:a.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等b.皮肤病与寄生虫病牛皮癣等c.血液病嗜酸性细胞性白血病等d.用药头孢系列抗生素B.减少:a.疾病或创伤伤寒或术后b.用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4).嗜碱性粒细胞0—1%(1)无吞噬功能,可与免疫球蛋白结合(2)临床意义:A.增多:a.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增多达10%以上;淋巴网细胞瘤等.b.创伤及中毒脾切除及铅铋中毒B.减少:a.疾病速发性过敏反应荨麻疹等b.用药促皮质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过量等(5).淋巴细胞20-40%(1)参与体液免疫(2)临床意义A.增多:a.传染病百日咳、水痘等b.血液病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再生障碍贫血等c.其他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B.减少: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等(6).单核细胞3—8%(1)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强大的吞噬功能(2)增多:传染病、寄生虫病、血液病等3.红细胞计数1.血液中最多的有形成分2.作为呼吸载体,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3.临床意义:1.增多:(1).相对增多由于失水,血液浓缩(2).绝对增多生理性增多病理代偿、继发性增多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2.减少:(1).造血物质缺乏营养不足等(2).骨髓造血功能低下(3).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4).继发性贫血4.血红蛋白男120~160g/L女110~150g/L1.红细胞主要成分,承担运输气体功能2.临床意义: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1)增多:A.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B.创伤大量失水、烧伤C.用药伯氨喹、硝酸甘油等(2)减少:A.出血见于大出血B.其他疾病减少程度比红细胞严重:缺铁减少程度不如红细胞:巨幼细胞性贫血5.血小板计数1.作用:(1)对毛细血管的营养和支持作用(2)止血、参与并促进血液凝固2.临床意义(1)减少:A.生成减少贫血、造血功能障碍B.破坏过多肝硬化、脾功能亢进C.分布异常脾肿大、血液稀释等D.其他及药物中毒或过敏(2)增多:A.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B.创伤脾摘除术后、骨折等6.红细胞沉降率0—15(20女)mm/h1.定义:血沉,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的沉降距离.2.临床意义(1)增快:A.生理性增快女性经期、妊娠3月B.炎症风湿病、结核病等C.组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D.各种原因造成的高球蛋白血症E.部分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粘液水肿(2)病理性减慢:见于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及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二、尿液检查—尿常规1.构成:97%水分,3%固体物质(有、无机物)2.特征:正常尿液黄色或淡黄色,新鲜尿液呈弱酸性3.尿液检查的目的:(1)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2)血液及代谢系统疾病的诊断(3)职业病,急性汞中毒;慢性重金属中毒(4)治疗药物检测具有肾毒或安全窗窄的药物1..尿液酸碱度中性或弱碱性5--71.酸碱度增高(1)疾病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等(2)用药应用碱性药物碳酸氢钠等2.酸碱度降低(1)疾病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等(2)用药应用酸性药物氯化铵等2.尿比重1.015-1.0251.升高急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梗阻等2.降低肾功能不全、急性肾衰多尿期、应用利尿剂、尿崩症、高血压等3.尿蛋白1).生理性蛋白尿剧烈运动、低温刺激、精神紧张导致2).病理性蛋白尿(1)肾小球性蛋白尿肾病导致(2)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损伤所致(3)混合型蛋白尿肾小球、小管同时受损(4)溢出性蛋白尿血液中多量异常蛋白质(5)药物肾毒性蛋白尿应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多肽抗生素4.尿葡萄糖正常阴性1.疾病内分泌疾病、糖尿病;肾上腺疾病等2.饮食性糖尿健康人短时间内过量进食糖类3.暂时性和持续性糖尿暂时性:剧烈运动及头部受伤、脑出血等持续性:原发性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4.烧伤、感染、骨折、应用药物等5.尿胆红素正常阴性1.肝细胞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2.阻塞型肝炎化脓性胆管炎、胆结石等3.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尿胆原1.增多:(1)肝细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肝硬化等(2)其他疾病顽固性便秘、肠梗阻等2.减少:(1)阻塞性黄疸胆总管结石(2)其他疾病6.尿液隐血正常阴性含0.1%以上血液1).尿血红蛋白阳性红细胞大量破坏(1)创伤心瓣膜手术、严重烧伤等(2)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及引起血尿的疾病(3)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溶血性尿毒症(4)用药阿司匹林、磺胺药等2).尿肌红蛋白阳性(1)创伤挤压综合症、电击伤等(2)原发性肌肉疾病肌肉萎缩等(3)局部缺血性肌红蛋白尿心肌梗死等(4)代谢性疾病及酒精或药物中毒7.尿沉渣白细胞正常不超过5个/HP1.离心尿沉淀物中白细胞的数量2.增多:泌尿系统感染、女性白带混入尿液等8.尿沉渣管型1.尿液中蛋白在肾小管聚集而成2.临床意义:不同的管型反映不同的症状(1)急、慢性肾小球肾炎(2)肾病综合征(3)急、慢性肾盂炎9.尿沉渣结晶1.主要为无机沉渣物结晶,来自食物和盐类代谢2.不同结晶意义不同.过多有泌尿系结石风险。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型肾衰竭管型类圆柱体脂肪管型(S染色〕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其它腊样管型3.结晶成份酸性尿中的结晶草酸钙结晶尿酸结晶碱性尿中的结晶尿酸铵结晶磷酸铵镁盐结晶10.尿酮体正常阴性1.酮体是体内脂肪酸氧化的中间产物2.酮体增高见于:(1)非糖尿病酮尿婴儿、儿童急性发热、吐泻、过量饮酒(2)糖尿病酮尿提示酮酸症中毒11.尿肌酐1.体内肌酸代谢的最终产物,肾小管不重吸收2.临床意义(1)病理性增加:A.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B.消耗性疾病(2)病理性减少:A.疾病严重进行性肌萎缩B.其他碱中毒、肾衰竭等12.尿尿酸1.尿酸增高:(1)疾病痛风等(2)核蛋白代谢增强(3)生理性使用嘌呤食物过多(4)用药肾小管重吸收障碍2.尿酸减少:(1)疾病肾功能不全(2)饮食高糖、高脂肪饮食13.尿淀粉酶1.增高:(1)急性胰腺炎发作期(2)疾病胰头癌、流行性腮腺炎、急性胆囊炎等2.减少:重症肝病、严重烧伤、糖尿病三、粪便检查一.粪外观1.特点:正常人黄褐色,婴儿黄色主要受粪胆素影响2.影响粪便色泽的因素(1)饮食:肉-黑褐色;绿叶菜-暗绿色巧克力-酱色;西红柿、西瓜-红色(2)药物(原型或代谢物):炭、铋、铁制剂,中草药-灰黑色大黄、番泻叶-黄色;解热镇痛药-红色;抗生素、利福平-橘红至红色;抗凝血药-红色3.临床意义(1)稀糊状或水样便、粘液便、冻状便、脓血便胃肠道疾病、痢疾、肠炎等(2)米泔水样便:大量分泌水分,见于霍乱等(3)乳凝块便: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常儿童(4)鲜血便:下消化道出血(痔疮、肛裂等)(5)柏油便:上消化道出血(红细胞被消化)(6)白陶土便:阻塞型黄疸(胆汁缺乏所致)(7)细条便:直肠狭窄所致,见于直肠癌2.粪隐血1.消化道溃疡:出血量大但非持续性2.消化道肿瘤:出血量小但呈持续性3.粪胆原1.增加:溶血性黄疸及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2.减少:阻塞性黄疸4.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1.白细胞、红细胞及吞噬细胞增多:肠道炎症等2.上皮细胞:肠壁炎症(结肠炎等)3.真菌: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的二重感染四、肝功能与乙肝血清学检查1.肝脏简述人体各种物质的代谢和加工中枢。(1)双重血液供应:肝动脉-氧门静脉-营养物质(2)丰富的酶类:生物转化和解毒功能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存于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腺等组织细胞中,富含ALT的组织细胞受损时,ALT从细胞释放进入血液,其增高程度与肝细胞被破坏程度成正比。2.临床意义(1)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胆管炎等(2)其他疾病:ALT来源于其他组织(3)服用有肝毒药物或接触化学品:A.抗生素类:红霉素、依托红霉素肝毒大B.抗真菌药:氟康唑、灰黄霉素等C.抗病毒药:阿昔洛韦等D.调血脂药:他汀类.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存于心肌、肝肾、骨骼肌、胰腺、脾肺、红细胞等组织细胞及血浆、胆汁、脑脊液及唾液中。2.临床意义:(1)心肌梗死:心梗时AST最高,单纯心绞痛时,AST正常。(2)肝脏疾病:A.急性或轻型肝炎:AST上升幅度低于ALTB.慢性肝炎及肝硬化:AST上升幅度高于ALT(3)用药及其他2.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1.存在于血清及肌肉外的所有组织中2.γ-GT升高临床意义(1)肝胆疾病(2)胰腺疾病:急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前列腺肿瘤3.血清碱性磷酸酶(ALP)1).骨、肝、乳腺、小肠、肾脏浓度高2).ALP增高临床意义(1)肝胆疾病:阻塞型黄疸、胆道梗阻等(2)骨骼疾病:骨损伤、骨疾病等4.血清总蛋白、清蛋白(A)和球蛋白(G)1).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均在肝脏合成2).A/G=1.5~2.5:13).临床意义(1)血清总蛋白A.增高:a.脱水所致:呕吐、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