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简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2.阐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3.举例说出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的知识免疫概念:机体的一种特异性的保护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异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在骨髓中成熟)吞噬细胞—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T细胞B细胞一.免疫系统的组成考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第三道防线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组成: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功能:阻挡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组成:组成:功能:功能: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清除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①防卫功能②监控功③清除功能二.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具特异性,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点: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一.特异性免疫的过程(重点)1、体液免疫2、细胞免疫考点2特异性免疫与免疫失调病浆细胞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直接刺激增殖分化记忆B细胞抗原再次刺激分泌抗体发挥免疫效应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和抗原结合3.体液免疫抗体与抗原结合,使其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淋巴因子效应T细胞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直接刺激增殖分化产生淋巴因子记忆T细胞抗原再次刺激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4.细胞免疫1产生淋巴因子2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1.抗原和抗体特性表现抗原异物性①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花粉、细菌代谢产物类毒素、疫苗等②非正常组织:自身破损、衰老、死亡或病变的组织细胞,既可来自体外,也可来自体内大分子性相对分子量大于1万的大分子有机物物质,如蛋白质,但当其水解为小分子物质后,即丧失抗原性特异性①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②特异性的基础:抗原决定簇抗体化学本质免疫球蛋白分布血清(主要)种类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等。2.淋巴细胞的种类与功能细胞名称来源功能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造血干细胞摄取和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造血干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识别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T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总结】抗原的传递多数都是通过细胞膜的糖蛋白1.能非特异性地识别抗原:2.能特异性识别抗原:3.不能识别抗原:4.能增殖分化:吞噬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吞噬处理抗原,在第三道防线中对抗原加工处理并呈递,另外抗原的最终消灭仍离不开吞噬细胞——吞噬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体。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但所产生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2013广东高考)人体初次感染流感病毒后,免疫系统随即启动,裂解被病毒人侵的宿主细胞和清除血液中的病毒.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此免疫过程.裂解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过程:T细胞在接受病毒的刺激后→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接触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使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裂解→释放被入侵的病毒。病毒在血液中被清除过程:病毒→吞噬细胞处理→刺激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和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抗体和病毒特异性结合→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注意:(1)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抗原引发的是体液免疫,如蛇毒或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2)胞内寄生菌、自身肿瘤、移植器官等引发的是细胞免疫。(3)病毒感染先引发体液免疫,再引发细胞免疫。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物的散播感染;当寄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抗原。【例5】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A【例6】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D.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D6.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和患病程度可以用下图表示:a为抗体浓度,b为患病程度(1)记忆细胞的特点:分泌抗体、寿命长、对相应抗原十分敏感。(2)二次免疫特点: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其消灭。【例7】先后将抗原A和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图所示。该曲线图表明()A.小鼠对抗原A更敏感B.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C.二次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D.小鼠对抗原B反应较慢C二.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引起:1.自身免疫病2.过敏反应3.免疫缺陷症等2.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过敏反应的特点: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②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过敏原机体抗体某些细胞过敏原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全身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呼吸道过敏(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消化道过敏(食物过敏性肠胃炎)皮肤过敏(荨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刺激产生吸附再次刺激导致释放物质(如组织胺等)2.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比较比较内容过敏反应体液免疫激发因素过敏原抗原反应时机机体第二次接触过敏原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抗体分布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血清(主要)、组织液、外分泌液反应结果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发过敏反应使抗原沉淀或形成细胞集团致病机理: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对病原体及多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而致人死亡。HIV(蓝色)攻击T细胞HIV攻击人体T细胞四.免疫学的应用1.预防接种(疫苗)2.临床检测3.器官移植(阅读P39资料分析)【例8】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如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对免疫细胞或免疫器官的调节,既可通过突触前膜__释放神经递质______直接调节,还可通过有关激素进行调节。【例8】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如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对免疫细胞或免疫器官的调节,既可通过突触前膜__释放神经递质______直接调节,还可通过有关激素进行调节。(2)精神因素使T细胞活性下降,为什么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T细胞活性下降后,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使抗体生成量减少。(3)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一是通过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填二种)等信息分子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2)精神因素使T细胞活性下降,为什么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T细胞活性下降后,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使抗体生成量减少。(3)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一是通过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填二种)等信息分子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2)精神因素使T细胞活性下降,为什么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T细胞活性下降后,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使抗体生成量减少。(3)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一是通过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填二种)等信息分子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是通过哪种途径实现的?通过细胞间的接触。(4)若抗体与自身红细胞结合,造成这些红细胞被吞噬和分解,这在免疫学上称为_自身免疫病_;若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上,再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_过敏反应。二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是通过哪种途径实现的?通过细胞间的接触。(4)若抗体与自身红细胞结合,造成这些红细胞被吞噬和分解,这在免疫学上称为_自身免疫病_;若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上,再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_过敏反应。二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是通过哪种途径实现的?通过细胞间的接触。(4)若抗体与自身红细胞结合,造成这些红细胞被吞噬和分解,这在免疫学上称为_自身免疫病_;若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上,再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_过敏反应。【思维拓展】探究特异性免疫中免疫细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