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政党伦理的内涵及影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政党伦理的内涵及影响【作者简介】王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上海200233【内容提要】“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价值所在,因而又是精神层面的存在。作为精神形态的“为人民服务”,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伦理的应然性与本真性的统一——对现世现实的改变。“为人民服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相结合的特殊性意义,同时也显示了中国伦理文化资源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普遍性意义。【关键词】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政党伦理“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提出与践行,为伦理精神的现时代、民族性、群体性建设提供了理论与实践路径。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程中,如何发挥无产阶级先锋队——政党群体的示范、表率作用与功能,如何体现无产阶级政党的核心价值所在?这些问题的解答,需要在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政党伦理思想中所蕴含“改变现实”应然性一面的同时,还原历史实践中所蕴含的伦理本真性的一方面。于是,本文以中国共产党九十年历程为基本历史背景,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切入点,尝试梳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应然性与本真性的伦理意蕴,展示马克思主义政党伦理思想独特性的同时,拓展其理论的规范性意义与价值。为人民服务,一方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相结合的特殊性意义,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中国伦理文化资源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普遍性意义。一、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政党行动价值的生成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党“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何以具有伦理价值?或者更进一步追问,“服务”的伦理意义何在?同时,作为一种世俗行为的“服务”其内在超越的价值是如何生成的?中国共产党九十年征程中对无产阶级政党伦理的证成是具体的历史的,而我们如何在学理逻辑上总结与确证?这些问题的提出,并不是在历史逻辑意义上的,而是学理逻辑上的,尤其是对于传统伦理及其结构的颠倒与重构上。1、作为“服务”的行动意志黑格尔最早在哲学意义上对“服务”的作用进行了论证,在《精神现象学》中他指出“服务”的精神价值在于,它是“这样一种德行,它为普遍而牺牲个别存在,从而使得普遍得到特定存在”。①从黑格尔的论述可以看出,服务天生就是一种“德行”,这种德行的根据在于对伦理普遍性的保存。黑格尔的论述就为服务的精神哲学特质与内涵提供了基本文本,尽管这还需要颠倒和改造。服务作为一种行动的德行,它本身是一种特定性的存在,但是,这种“特定存在着的意识在服务中异化了自身,而它所异化的乃是它那沉浸于特定存在中的意识;但是那自身异化的存在乃是自在存在;它通过这个教化形成过程于是就获得它自己以及别人对它的尊重”。②从黑格尔的进一步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服务通过一种行动的意志,在现实行动中外化自己、异化自己,从而也是实现自己。因为,这种行动对于服务的行动人格来说仍然是一种“异化”与“教化”,因而“服务”的行动意志本身就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价值与意义,这涉及到行动的人格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的呈现、展现自我。无产阶级先锋队、共产党人的服务行动,不是为哪一类、哪一些人的服务,更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整体、普遍性的精神价值的行动;同时,在服务的行动意志指引下,服务行动也具体的历史的成为一个个的行为,而不是导向唯心主义的精神宗教或神秘主义。2、服务为“人民”的内在超越性作为一种世俗世界的世俗行动本身的伦理精神层面的价值或境界来说,又如何理解为人民的服务行动本身的精神价值呢,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行动的伦理路径,即“内在超越性”。传统形而上学走上的是一条“外在”批判与超越的道路,从而“是以否定现实世界、把现实世界虚无化作为起点和归宿的。……哲学的‘内在超越’要求哲学批判的立足点发生重大的位移,即从寻求现实世界之外的彼岸的超验理念转向寻求内在于现实世界之中的超越维度。”③哲学史上,现象学、辩证法、实践哲学都做过相关的探索,现代新儒家也探讨中国哲学的内在超越性品质。但是,唯独中国共产党人在现实世界中提出了行动口号并付诸行动,这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或者说服务是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行动纲领中区别于其他阶级及其政党的鲜明标志。这其中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下的无产阶级政党服务的对象不是抽象地为“人”、笼统地为“人类”,也不是仅为本阶级、甚至只为“少数人”,而是为“绝大多数人”。《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④其二,在为“人民”的服务中确立政党的行动价值,这使得伦理精神的保存从传统的精神贵族、统治阶级转化为世俗生活的普通民众之中,伦理世界精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这一思想得到不断完善,毛泽东对“为人民服务”中的“人民”作了唯物史观的解释,指出“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⑤3、先锋队的行动价值:伦理规范的“否定性”确证当然,无论是在精神自我发展过程中个体性行动的否定性价值,还是对于行动“先在的”否定性约束,这些情况都表明伦理规范性的存在是被置于“彼岸的”、“先在性”的存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以及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政党行动价值的“否定性”确证,不同于此,而是指无产阶级政党的服务行动本身对现实的改造性,对现实的否定性,从而现实中一切先在的、被期待的伦理规范也随之被否定然后又被实现——成为现实。在历史唯物史观的进程中,一切的不合理的存在被扬弃,从而一个合理的社会现实逐步实现,从不合理到合理的改造行动在否定性中确立了历史的具体的行动的价值特征。同时,这也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一般地反对伦理思维与观念,而是要在“此岸”世界确证伦理规范的有效性,以(现世)实践的方式确证伦理思维的客观真理性。在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行动的“有罪性”,是指行动对自然性伦理精神的破坏性,这是一个层面;而我们这里所说的对伦理规范的“否定性”确认,是在现世生活世界中具体的历史的感性行动本身的伦理规范的确证。在精神意识发展的“伦理”阶段,“伦理行为”就成为一种推动伦理精神发展的“中介”,一种具体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之中的“行动”。这一“行动”是个体性的、还是整体性的直接决定着行动的性质——自然的还是伦理的,因而,考察“伦理”首要的“出发点”至关重要。所以,黑格尔才认为,“在考察伦理时永远只有两种观点可能:或者从实体出发,或者原子式地进行探讨,即以单个的为基础而逐渐提高。”而且,至关重要的是,“后一种观点是没有精神的,因为它只能做到集合并列”⑥。所以,在人类精神的朴素阶段、社会历史的初级阶段,从“实体”出发的“伦理行为”就是“伦理精神”的直接显现,在此,“单一物”与“普遍物”直接统一,统一物就是“民族”与“家庭”的实体。二、服务人民:马克思主义政党伦理本真性的还原从上文的分析中,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与行动指南,在马克思“批判旧世界”的现世方案中,我们能够在颠覆传统伦理学理论框架与结构中确立服务人民的行动价值所在。同时,马克思主义政党这种“服务人民”在现实生活中的“本真性”还没有显现出来。伦理的“本真性”还原不同于行动“应然性”价值的论证,后者是行动理由及其道德辩护的问题,而前者则是针对伦理生活的价值反思。在学科体系意义上,威廉斯也认为,道德哲学首先关注的是在“道德性”上的“真实”⑦;也即是说,道德要求“合理性”的理论奠基,其对象化的属性是指向伦理的“本真性”。因而,在解读马克思主义政党伦理的过程,不仅应对其现世现实的行动意志与理由进行辩护,而且还应对其现世价值的本真性存在进行揭示与还原,这就是服务伦理的现实“利益”诉求、社会存在关系的“解放”以及共同体的“团结”共存等本真性内涵。1、服务人民的利益伦理在对现实改变的否定性行动中确立自身价值的无产阶级政党,在现实世界中首要的伦理任务就是改变被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费尔巴哈就认为伦理学就是要让人回复到自然状态、自然关系中去;善就是符合人对幸福的追求的东西,恶就是反对人对幸福的追求的东西。⑧当然,费尔巴哈不彻底的唯物主义并不能把无产阶级为人民幸福的价值贯彻到底,因而最终仍然陷于“爱”的宗教伦理之中。马克思科学的指出费尔巴哈异化思想的源头,但也指出其并没有在“这个世俗基础本身中、从矛盾中去理解”问题,而是把“世俗基础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科学的做法是“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所以,马克思从不在一般意义上谈论人的幸福生活,只有在具体的实践中、在对现实的改变中,才能实现广大人民的幸福生活;说到底就是为人民谋利益。现实生活中作为感性的人的活动,为人民服务的伦理价值的基本内涵就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利益伦理。《共产党宣言》中最早指出无产阶级运动区别于以往阶级斗争最根本之处就在于“为少数人谋利益”还是“为多数人谋利益”。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群众路线”等等都在最大程度上维护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在1944年的《为人民服务》一文明确提出“为人民服务”概念之后,在七大上他又把“为人民服务”同“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群众所拥护”和“为中国人民大多数谋利益,为世界人民大多数谋利益”结合起来。⑨改革开放以来,党也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并在党纲中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利益上的一致性与否,从而产生对道德行动善恶价值判断的标准与依据。2、服务人民的解放伦理服务于“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一般的抽象的人或者少数人,而是为多数人谋利益,在对异化劳动、异化的人的唯物主义批判中,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力图将对现实世界的改造过程与人自身的解放过程相统一,最终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实现所有人的解放,而这又是每一个人解放的前提。无产阶级政党在为群众服务和代表他们正确地意识到的利益的同时,其伦理价值的更高体现就表现为服务于“人的解放”。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无产阶级政党所领导的革命以及社会建设,为人民服务的伦理价值的基本内涵就是解放全人类、全世界的解放伦理。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就曾明确指出,“共产主义不是一种单纯的工人阶级的党派性学说,而是一种最终目的在于把连同资本家在内的整个社会从现存关系的狭小范围中解放出来的理论。”但是,“这在抽象的意义上是正确的,然而在实践中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仅是无益的,甚至还要更坏。”⑩因而,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工人解放是与社会财产、所有制、经济利益等等方面相联系的,所以,马克思也指出,“社会从私有财产等等解放出来、从奴役制解放出来,是通过工人解放这种政治形式来表现,别以为这里涉及的仅仅是工人的解放,因为工人的解放还包含普遍的人的解放;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整个的人类奴役制就包含在工人对生产的关系中,而一切奴役关系只不过是这种关系的变形和后果罢了。”(11)从而得出,道德是为人的,而非人是为道德的。在这里,无产阶级政党在为人民服务的伦理价值显现中,利益与道德关系问题是第一位的,而摆脱了这种物质生产的、经济关系的奴役之后,工人解放、人的解放就成为其价值显现的历史必然与更高层面。中国共产党则在自身历史任务中带领全国人民从推翻三座大山开始了解放道路,解放不仅在革命斗争的意义上还有经济关系的束缚上,乃至在当前物质商品的依赖性、不独立的状态中,从一个解放走向另一个解放,从一种解放走向另一个解放,在从人自身的对象物奴役的解放过程中,展示其存在的伦理价值。3、服务人民的团结伦理无产阶级政党在服务人民和代表人民正确意识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从物质利益到摆脱人的对象物奴役、实现人的解放;在现世生活中“服务人民”的最高价值在于“人民大团结”的团结伦理,通过服务的行动,团结群众,团结不同民族,实现人民团结、民族团结、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和团结;从而在现世世界实现人类精神、普遍价值的同一。现代性语境中,现代人精神生活世界的分裂、矛盾、不统一性成为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