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设计•一,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的整体策划和综合设计。•整体—一个学年、一个学期、一个教学阶段或一个教学单元做出有计划的整体思考,使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既能体现长远目标的追求又能体现近期目标的递近要求;•综合设计—教师要对每节课的教学进行具体思考,学生现有的教学起点是什么,如何确定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为达到此目标需要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做为资源和手段,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来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资源,以及如何组织和形成师生之间多向的有效互动,何以知道目标是否具体地得以落实,等等。•传统的备课,就是按教材和教参的要求做好上课的准备,不强调教师的创造。而新课程则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设计者。•这就增强了备课中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正像有的专家指出的:备课是“二次开发”就是教师将每次备课都看作是一次对课程进行开发的过程,是根据教学要求、学生特点、自身风格所进行的教学设计的过程。•在具体教学上,早先教师主要按个人经验教学;在现代教学阶段,提倡运用各教育家从不同理论角度研发的教学模式上课;进入后现代主义阶段,提倡建构主义学习模式、强调教师灵活借鉴各种先进教学模式之后的个性化教学设计。更强调教师的“设计意识”和“反思意识”。•教学设计是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地规划、安排与决策,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其中教师的教学思路、谋略或智慧尤为重要,这就是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总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教学目标不同,所采取的教学策略也不同。•只有这样,设计二字的实际意义才得以彰显。•《手的联想》•创造性的体现——•每个学生单个绘制的手是一般化的,但是把它们刻在吹塑纸上,就是材料的创新。•把这些吹塑纸插接在一起,形成集体创作,又是一次创新。•用手电打出灯光,照耀在“城市雕塑”上,再配以音乐和城市夜景,形成了全课的高潮。这更是一个创造。•二,教学设计和一般的备课有什么不同?•1,教学设计是在课程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而一般的备课只限于安排完整的教学环节。•许多教师并不懂得课程理论,但他们照样能够上课,有时上的也很好,很完整。但这不等于教学设计,因为它们有的只是凭者经验,而不是在课程理论指导下进行的。•2,教学设计应当按照课程的四个环节进行,即:目标•内容•方法•评价•而一般备课很少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对评价和其它环节的联系。•3,许多的教师备课也把自己说成是教学设计,然而只要一按课程理论要求它们,就明显地看到它的教学目标设计的不严谨、没有评价、甚至过程和目标都有不对应的地方。4,看来,要想真正搞好教学设计,有一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那就是必须弄清什么是课程。•这次课程改革,暴露出许多教师其实不懂课程,包括学校的一些领导。所以,有的专家呼吁教师要增强课程意识。对教学中的问题只有上升到课程的高度,自觉地按照课程理论来思考和认识,才能真正投入到课程改革之中。5,课程是指为学生进行学习而设计的计划和方案。它主要是指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隐性课程、综合课程。在学校主要指的是学科课程。课程的四个环节是:目标、内容、方法、评价。新的课程理论认为,课程和教学是紧密结合的,甚至溶为一体。•新的课程理论还认为,课程不是专家的专利,教师也可以进行课程编制。这就破除了课程的高深与神秘感。•但是课程是有理论的,我们的编制和我们的开发教学设计都应当具有激情,但又不能随意性太强。•所以,了解一些课程的理论对教学设计非常有用。•二,怎样进行教学设计?•1,一般的格式•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教学步骤•小结•反思•2,专家推荐的教学设计表•“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教材分析•2,学生分析•二,教学的具体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过程设计•开放的导入(呈现资源、促进生生、师生互动等)•核心过程的推进(生成与展开、问题的思考是否有递进和提升)•开放的延伸(内容的提升、评价、反思质疑)”•‘3,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是一课的灵魂,它表达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是教师个人能力的展现。要想了解一个教师的能力,你只要看看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就够了,因为它就像手纹一样记载着人生的密码一样,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密码。4,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这节课你要讲什么知识?•有的教师把知识和技能相混,把完成一张作品当成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这节课你想让学生在能力上有什么提高?•不同的学习领域有不同的能力要求。•比如,欣赏课要求学生会以三种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造型课的能力,如国画学会某一皴法就完全不同。•有的老师不能认真分析不同领域的能力,以相同的语言表达对能力的描述,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作能力、审美能力”等。空洞!•(3),情感目标•这节课你让学生在情感上达到什么要求?•许多教师常把具体的目标写上。如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而没有从更高的层面理解情感目标。如《课标》提出,要让学生热爱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多元文化,就是一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但它是一种终极性的目标。我们要给予注意。•教学目标是教师分析教材的结果,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起点,同时,它也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有的专家指出,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终点。•教师不应当脱离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另立一套评价标准。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在教学目标下,又定了作业要求和评价标准。而且不和教学目标一致。•(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认识世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以及成长发展的基本条件,忽视知识与技能将会丧失学科地位和存在价值。•新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是:“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国家课程,是系统的课本知识,也是自主学习、拓展和研究的基础;由各地教师开发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学生从社会、家庭和学校多种活动中获得或生成的各种知识、技能和经验;各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默会知识等等,都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方法应指学习方法,但离不开教师的教,教学方法的研究重点已从“教”转向“学”,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的特点有目的地选用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此次课改提倡自主、合作和研究性学习,但这些学习能力都需要教师的培养。•教学过程是教师针对某一类课程特点设计并组织学生学习的基本逻辑结构或实施程序,教学过程似乎只是各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而已,然而,不同的顺序却反映了不同的教学观念并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比如“自主学习”与“被动学习”主要区别就是变传统的“先讲后学”为“先学后讲”。•(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例如,道德感、审美感、理智感、爱与恨的体验等。[I•]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或人格倾向。[ii]它受到“价值观”的影响,又决定着人的行为,处于“中介”地位。•价值观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的全部生活实践对自我、他人和社会所产生的意义的自觉认识。与世界观和人生观密不可分。[iii]其中涉及个人的价值和社会价值,还包括学科观、历史观、审美观等学科价值,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这是人的精神领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涉及范围很广的三个概念。••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了学科的本体价值,是三维目标系统的基础,也是实现育人价值的条件;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保证课程顺利进展的操作系统,是学生在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时的经历和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彰显了学科的育人价值,是教学的动力系统和最终目标,但却不能直接“教授”,必须有机渗透,无拼凑或“贴标签”之感。•每个教师应当根据自己的习惯、性格、学识的不同选则自己用的设计方式。•我们常说“教无定法”,就是要求教师根据教材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一节课也许今年这样教,明年就另一种方法教。只有这样,自己的教学才能常学常新。•但不管如何,我们掌握了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就可以进行多方面的探索,保证教学活动能不断地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