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血小板血型抗原血小板相关抗原:ABO、HLA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血小板血型的临床意义血小板上HLA抗原的同种免疫血小板上ABO血型抗原的同种免疫血小板上HPA抗原的同种免疫1.血小板上ABH,HLA,HPA抗原均可引起免疫反应;2.免疫反应程度不一;3.免疫反应强弱程度的影响因素尚不清楚血小板血型抗体血小板抗体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针对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I类抗原的抗体,即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一类是针对GP抗原(血小板膜糖蛋白,携带HPA分子)的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称为PBIgG两次或以上血小板输注无效且无明显非免疫因素导致↓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HLA抗体血清中存在HLA抗体血清中不存在HLA抗体↓↓HLA相符的血小板输注进一步分析非免疫因素↓↓↓↓效果良好效果不好是不是↓↓↓↓继续考虑1、HLA不合治疗病因HPA抗体检测2、非免疫因素根据临床实际情况↓↓3、HPA选择是否继续进行阳性阴性4、ABO血小板输注↓↓HPA相符HLA相符二者区别同种异体免疫输入的血小板很快破坏,输注后1小时和24小时均不见计数增高非免疫因素输注后1小时血小板计数增高,但24小时计数不增高或受影响临床上由于血小板血型抗原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主要有5种:1.血小板输注无效(PTR)2.输血后紫癜(PTP)3.新生儿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症(FMAIT/NAIT)4.被动免疫血小板减少症(PAT)5.移植相关的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症(TAT)二、输血后紫癜输血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ost-transfusionthrombocytopenicpurpura,PTTP),又称“输血后紫癜”,Post-transfusionpurpura,PTP:由于血小板输注后发生同种免疫反应所致,一般发病率低。患者被输入不相容的血小板/全血或多次妊娠而产生血小板抗体,破坏输入的和自身血小板而导致急性和暂时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多见于(95%)有多次妊娠或输血史的老年女性。PTP的病因尚未明确,有数种假说。抗体致敏形成的血小板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自身正常血小板结合导致血小板破坏可溶性血小板吸附于正常血小板上,与血小板抗体反应后导致血小板的破坏血小板抗体与自身和外源性血小板交叉反应HPA-1a是引起该病的主要抗原。我国绝大部分人为HPA-1a抗原阳性。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降低、骨髓巨核细胞增生活跃、血清学检查血小板抗体存在但效价和病情无关。临床表现输入含血小板的血液制品后7~10天发病。有明显的免疫反应症状,如畏寒、寒战、高热、荨麻疹,重者有头痛、胸痛、呼吸困难甚至休克。继而血小板明显急性减少,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皮肤淤点、淤斑,口腔、鼻腔出血,舌黏膜出现血疱,重者可以有血尿、消化道出血或阴道出血;患者体内可检出高效价的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并存着自身血小板的破坏,当血小板计数低于10X109/L时,会出现皮下或刀口出血,如不及时处理患者可能死亡,死亡率大约在5%-10%。本病输血小板无效,甚至有加重病情的危险,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能缩短病程,但是,有可能改善出血症状。主要治疗措施为血浆置换或换血,换血浆优于换全血。在输血后血小板显著减少和发生严重出血症状时,应立刻做血浆置换,一次交换65%~85%的血浆量,平均在1~5天后出血症状减退,血小板数目上升。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输注血小板及含血小板的血液制品。大多数PTP为针对HPA—la的同种抗体所致2002年英国报道了第2例表现为抗HPA一5a相关PTP。6l岁女性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伴胃肠道出血,在接受6单位压积红细胞5天后,由于HPA一5a抗体发展成PTP,表现为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5000/UL)。采用静脉内注射免疫球蛋治疗很成功,提示无论患者发病为何种抗体,这种治疗方法对于PTP患者的治疗是高度有效三、新生儿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症(FMAIT/NAIT)Neonatalalloimmunethrombocytopenia,NAITfoetalmaternalalloimmunethrombocytopenia,FMAIT发病机制:胎儿血小板↓怀孕或生产时进入母体循环↓胎儿血小板刺激母体产生抗体↓母亲IgG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使胎儿血小板致敏↓血小板破坏增加↓发生FAIT第一胎即可发病;病死率约13%;治疗:输入相合的血小板以提高患儿的血小板数,如找不到相合的血小板,可以输注经洗涤和辐射的母亲血小板,也可给患儿做放血治疗;治疗前交叉配血:以母亲血清与供者血小板进行交叉配合试验;预防:母亲在孕期可进行血浆置换。病例介绍:患儿,女性,1994年6月3日生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1kg,身高49cm,一般情况尚好,无血管瘤,无肝脾肿大,躯体可见广泛的紫癜。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为4.0×109,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正常;腹部超声检查未见血管瘤和其它异常,脑超声检查示出血可能。以输注同型血小板(随机供者)和高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每24小时1g/kg),病情得到控制6月12日出院,出院时血小板计数为154×109/L。患儿母亲.28岁。第1胎第1产,身体健康,血小板计数为226×109/I,无不良嗜好.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阴性.从来接受过输血或其它血制品治疗.怀孕期间无毒物接触史。四、被动免疫血小板减少症Passivealloimmunethrombocytopenia,PAT:患者输入含有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血浆,在数个小时之内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约一周后缓解。一旦发现献血员血浆、血清中含有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应立即停止献血,这类献血员多为有妊娠史。一例因输全血导致的被动免疫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男,6岁。因畏寒、发热、食欲不振1周^院。体检:T39℃,P82次/分,心肺正常,肝脾无肿大。辅助检查:PLTl47×109/L,Hb89g/L,RBC3.43×109/L,血肥达氏反应01:160,H1:320.伤寒LPS—PHA试验阳性(1:640):骨髓常规提示感染。诊断:伤寒。予先锋霉素静脉滴注及对症处理。因患儿有中度营养不良.在体温正常后第6天输同型鲜血100ml,输血10分钟后出现畏寒、寒故,肌注非那更15mg缓解。次晨患儿全身皮肤广泛出血点,臂部、前胸、腋下大片瘀斑,查PLT为32×109/L,8小时后降至12×109/1,血Hbl03g/L.RBC4.0×109/L,PT、KPTT正常,尿潜血、尿三胆、尿FDP均阴性。予地塞米松4rng/d及vitC静脉滴注1O天,紫癜隐退,plt回升至135×109/L(血小板动态变化见图)。移植相关的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症Transplantation-associatedalloimmunethrombocytopenia,TAT:移植后因血小板抗原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该病较罕见。官接受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外来移植物(血小板)的特异性抗体;或供体器官中残留的淋巴细胞产生抗宿主血小板的抗体免疫球蛋白疗法和脾切除法能使血小板计数正常化。血小板自身免疫作用血小板自身免疫作用可产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抗自己血小板的特异性抗体导致血液中血小板减少,为临床最常见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抗体多为IgG、IgA,少数病人为IgM抗体。抗体的Fab片段和血小板膜糖蛋白结合后使得血小板抗体复合物经单核吞噬系统(由Fc段和其受体结合)被吞噬破坏。本病以皮肤粘膜下及其他部位出血为主要表现。1.急性型。多见于儿童,发病前l-3周常有上呼吸道及其他病毒感染史。起病急,出血严重。突发广泛的皮肤粘膜血点或成片瘀斑。甚至皮下血肿。常伴有鼻衄、牙龈出血等。胃肠和泌尿道出血可见便血及尿血。偶见结膜下、视网膜出血。少数患者同时伴有内脏或颅内出血而出现严重的不良后果。2.慢性型。多见于成人,病程为6个月以上。起病缓。出血症状轻,一般仅见皮肤瘀点或瘀斑反复发作性出现,或常见鼻衄、齿龈出血、结膜出血等其他出血倾向。女性患者可以月经过多或子宫出血为主要表现。长期反复大量出血而引起贫血者,可出现低热、乏力、头昏、失眠及脾肿大等至今未能证明ITP相关自身抗体的特异性。有研究表明,ITP相关抗体有些是自身隐蔽抗原的抗体。速发型ITP多见于感染后儿童,症状多样,超过90%的病例预后良好,死亡率<1%。慢性ITP多由于淋巴组织增生、占位性肿瘤及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其预后基于出血程度。药物所致血小板抗体及疾病1929年证明了奎宁引起血小板减少症;1953年证明了奎宁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中存在该药引起的抗体抗体、药品、血小板反应的机制:机制未完全清楚药品作为一种半抗原和血小板膜形成复合物,产生的抗体识别该复合物进而使血小板破坏;血小板膜上的奎宁引起血小板膜隐蔽的抗原暴露,形成新的血小板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血小板血型的检测血小板血型检测抗体的筛选和鉴定交叉配血血型鉴定血小板抗体检查正确检测出血清中血小板抗体及其特异性对获得有效的血小板输注是至管重要的。目前的检测方法多种:免疫荧光、ELISA、SPISA、Micro-columngel、SEPSA等。1、血小板黏附免疫荧光试验PlateletadherenceimmunofluorescencetestPAIFT原理为用已知血小板黏附于一种特殊的玻璃孔中,和被检血清反应后洗净,使用荧光素标记的兔抗人IgG免疫球蛋白避光静置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该方法为早期的检测血小板抗体的敏感方法,1986年国际血小板血清学会将其作为标准的参考方法,并规定任何新方法应和其进行比较。2、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SEPSA原理:在微孔板上进行,血小板固定在孔壁上,与被检血清反应后以抗IgG指示细胞反应得到结果如果血小板上无抗体,则指示细胞聚集在孔底,形成细胞扣,为阴性结果,反之则为阳性。PositiveNegative该方法检测的是所有血小板相关抗体,包括特异性血小板抗体和HLA抗体,适用于广泛的血小板抗体筛查血小板附着在固相中,造成部分特异性抗原决定簇丢失现象。利用磷酸氯喹溶液处理血小板,除去血小板表面的HLA抗原,对该方法进行了优化。耗时较长,灵敏性差,目前已很少采用。3、修饰的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试验(ModifiedantigecaptureELISA,MACE)1洗涤PLT,制备50%PLT悬液.2PLT与患者血清或血浆在管内发生反应,若有相应抗体,则结合到PLT上形成复合分子.3洗涤去掉其中未结合的Ig.4裂解PLT,游离出抗原-抗体复合分子.5加裂解液到相应的微孔内,孔壁上包被的抗体可结合(抓获)其中的抗原或抗原-抗体复合分子.6洗涤,去掉未结合的Ig.7加酶标二抗(anti-Ig),结合到抗原-抗体复合分子上,形成一条反应链;病人血液中无相应的抗体,则反应链不成立.8洗涤去掉未结合的二抗.9加底物显色.10终止反应,测OD值,判断结果.LysePlateletSerum+LyseACEMACEELISAforPlateletAntibodyDetection单克隆抗体固着血小板抗原分析McAbimmobilizationofplateletantigenMAIPA原理类似于MACE,但更复杂。同MACE一样,由于血清中抗体是与完整的血小板细胞反应,而不是附着在固相中,避免了部分特异性抗原决定簇丢失现象发生,因此,MACE和MAIPA较固相吸附实验更有优势.实验过程血小板与血清孵育、离心、洗涤再与鼠抗血小板单克隆抗体孵育,离心洗涤后,加入裂解液使血小板裂解将裂解的血小板加入已包被了羊抗鼠IgG的多孔板包被羊抗鼠IgG的多孔板俘获单抗加入酶标的羊抗人IgGMAIPA原理:洗涤过的完整的血小板与人血清孵育(以HPA-1a抗体为例),单克隆抗体与与相应糖蛋白结合(以GPIIb/IIIa为例)。裂解血小板,将上清加入先前包被抗鼠的IgG,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人I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