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养生的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经络养生课件一、经络总论二、常用保健腧穴一、经络总论1、经络的含义:经络是指经脉和络脉,是沟通表里内外,联络脏腑肢节,运行气血的通路。经脉——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经:有路径的含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络:有网络之意,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2、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孙络和浮络。1)十二经脉:⑴含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为手足三阴经、手足三阳经的总称。⑵作用:联络脏腑,运行气血,濡养全身。⑶特点:十二经脉有一定规律的循行路线,与脏腑有对应的络属关系是古人根据阴阳消长所衍化的三阴三阳,结合经脉循行于上肢和下肢的特点,以及与脏腑相属络的关系而确定。循行于上肢内侧的经脉属阴,根据阴气的盛衰特点,分别为手太阴、手少阴、手厥阴。其中手太阴与肺相属,称之为手太阴肺经。余类推。也是按这一原则命名。①分布规律:阳明经在前手足三阳经四肢外侧少阳经在中头面躯干太阳经在后太阴经在前手足三阴经四肢内侧厥阴经在中躯干少阴经在后②循行走向交接特点: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交手三阴经③内属一定的脏腑:阴经属脏阳经属腑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经脉名称脏经脉名称腑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足太阴脾足阳明胃足厥阴肝足少阳胆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④有表里络属关系:脏腑之间有表里关系,所属的经脉间也有表里属络关系,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有络脉沟通。⑤交接部位:阴经与阳经(相表里经)在四肢部交接,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交接,(头为诸阳之会)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⑥十二经脉的流注:十二经逐经相接,形成一个如环无端、周而复始的传注系统。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经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十二经脉流注规律肺经始,肝经末表里经脉相互连接同名阳经相互连接流注次序为:手太阴→手少阴→手厥阴十二经脉与子午流注,与养生的关系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12个时辰与人体12条经脉的关系,可以看成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子23点—1点胆经丑1点----3点肝寅3点----5点肺卯5点----7点大肠辰7点----9点胃巳9点----11点脾午11点----13点心未13点----15点小肠申15点----17点膀胱酉17点----19点肾戌19点----21点心包亥21点----23点三焦子午流注与养生⑴寅时(3点至5点),手太阴肺经最旺,是呼吸运作时间。其特点“多气少血”。“肺朝百脉。”肺将肝所储藏的新鲜血液送往全身,迎接新的一天到来。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子午流注与养生⑵卯时(5点至7点),手阳明大肠经最旺,有利于排泄。“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蠕动最旺盛,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是排泄大便的最佳时间。此时喝一杯凉开水,有助于糟粕的排出子午流注与养生⑶辰时(7点至9点),足阳明胃经最旺,是胃最活跃的时间。人在7-9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会出现嘴唇干裂或生疮。子午流注与养生⑷巳时(9点至ll点),足太阴脾经最旺,是脾脏最活跃的时间。“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所以吃早餐不会发胖。“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才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人脾经。子午流注与养生⑸午时(11点至13点),手少阴心经最旺,是养心的时间。“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子午流注与养生⑹未时(13点至15点),手太阳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大肠,精华上输送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所以午餐一定要在1点前吃完,有利于营养吸收。子午流注与养生⑺申时(15点至17点),足太阳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这时间要多喝水,是一天最重要的喝水时间,肾脏和膀胱不好的人,最好在这段时间多喝水(500毫升),有利于泄掉小肠注下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子午流注与养生⑻酉时(17点至19点),足少阴肾经最旺。“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有利于储存一日的脏腑之精华。此时可做一些有易于肾的运动。如游泳、太极、倒退等。子午流注与养生⑼戌时(19点至21点),手厥阴心包经最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是心包经与脑神经活跃的时间,是看书最佳时机。子午流注与养生⑽亥时(21点至23点),手少阴三焦经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是免疫系统,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子午流注与养生⑾子时(23点至l点),足少阳胆经最旺是骨髓造血,胆经运作时间,胆汁推陈出新。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由此可见胆的重要性。有些人随便切掉胆是轻率的表现。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子午流注与养生凡在子时前l至2小时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反之,经常子时前不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特别是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而变浓结晶,犹如海水中水分蒸发后盐分浓而晒成盐一般,形成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而“胆怯”。⑿丑时(1点至3点),足厥阴肝经最旺。肝藏血,肝血推陈出新,是肝脏修复的时间,必须休息,保障肝脏的正常功能。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中医理论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子午流注与养生2)奇经八脉⑴含义:“奇”有“奇特”“奇异”之意,奇经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的经脉。奇经八脉是不同于十二经脉的“别道而行”的八条经脉,为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⑵特点:①有一定的循行路线②不直属脏腑③无表里关系④无逐经相接的关系⑤除任、督脉外无腧穴分布⑶作用:①沟通十二经脉的联系②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渗灌蓄积调节作用二、常用保健腧穴腧穴一、腧穴的基本概念二、腧穴的分类三、腧穴的主治规律四、腧穴的定位方法一、腧穴的基本概念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二、腧穴的分类1.十四经穴2.经外奇穴3.阿是穴4.耳穴三、腧穴的主治规律1.腧穴的远治作用2.腧穴的近治作用3.特殊作用远治作用:遵循循经取穴规律,例:合谷--胃痛近治作用:1.某部位的腧穴治疗该部位的疾病,例睛明治眼疾。2.某器官有病取其周围的腧穴,例肺病取中府、背俞穴。3.内脏体表的腧穴可治内脏病。特殊作用:1.双向调节:天枢:便秘/泄泻;内关:心动过缓/速;2.腧穴特异性:至阴:转胎;合谷:牙痛等。四、腧穴的定位方法1.解剖标志取穴法2.骨度分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取穴法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横指同身寸(一夫法)解剖标志取穴法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以及骨节凸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等。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如曲池必屈肘于横纹头处取之,取阳溪穴时应将拇指翘起,当拇长、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是穴,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当闭口等。中指同身寸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拇指同身寸以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横指同身寸将食、中、无名、小指相并、以中指第二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合谷(原穴)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常用经穴合谷(原穴)主治:①头痛眩晕面瘫面肿齿痛牙关紧闭目赤肿痛鼻渊鼻衄咽喉肿痛耳聋耳鸣②热病多汗无汗③妇科病:闭经滞产④上肢痿痹手指挛痛⑤腹痛便秘刺灸: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足三里定位: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主治:①胃痛腹痛腹胀呕吐泄泻痢疾便秘肠痈②下肢痿痹瘫痪脚气水肿③强壮保健穴虚劳赢瘦④眩晕癲狂痫⑤乳痈乳汁少刺灸:直刺1~1.5寸。可灸。三阴交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主治:①腹胀肠鸣泄泻②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带下阴挺难产不孕不育阳萎遗精遗尿小便不利水肿③下肢痿痹脚气疝气④失眠刺灸:直刺1~1·5寸。可灸。孕妇禁针。1、涌泉(井穴)定位:足底2、3趾趾缝纹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处。足趾跖屈时呈凹陷主治:①急救:小儿惊风癫狂痫昏厥中暑②头痛眩晕失眠③咽喉肿痛失音④小便不利便秘足心热刺灸:直刺0·5~1寸。可灸风池定位: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中与风府穴相平处。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渊,鼻衄,耳鸣,耳聋,颈项强痛,感冒,癫痫,中风,热病,疟疾,瘿气。刺灸:针尖微下,向患者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可灸。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