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义务教育教科书(六三分段)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基于新课标下的教材修订特点特点一.细化“你说我讲”,正确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新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结果的关系。由此,修订教材将探索过程细化,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力求既重过程,又重结果,把“四基”目标落到实处。特点一、细化“你说我讲”,正确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让学生经历数数过程,感悟自然数的本质。“数感”是《新标准》的十大关键词之一,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修订教材在“数的认识”编排方面,强化了数数过程,通过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让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体会自然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2.强化直观,沟通算理与算法的联系,提高“运算能力”。“运算能力”也是《新标准》十大关键词之一。“运算能力”不仅仅是指运算速度的快慢,更重要的是指能够由算理概括提炼出算法,合理简捷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修订教材充分借助学具操作,将算理直观化,让学生充分经历由算理直观化到算法抽象化的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刻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特点二、重视“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目标教学,将“四基”目标落到实处。为将上述“两个基本”目标落实到位,修订教材设计了明、暗两条线。1.暗线,即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于各单元知识教学之中。在知识教学中,依据具体情况有目的、有选择、适时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在学知识的过程中,不仅领略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而且还能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理性地认识数学规律,提升数学思考力。由此,修订教材整合数学思想方法与知识教学,在各单元学习内容中,有意识地渗透分类、比较、归纳、类推、转化、极限、函数等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将“两个基本”教学贯彻于整个知识教学的过程中。特点二、重视“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目标教学,将“四基”目标落到实处。2.明线,即单独设置栏目与专题,助推“思想方法”目标的有效落实。一是保留原教材“聪明小屋”栏目,安排了诸如找规律、简单的推理等内容,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平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一年级上册第52页探索不同颜色花的排列规律,第109页通过计算进行简单推理。二是新增“智慧广场”专题,低年级段每册安排2个,旨在让学生了解与掌握一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凸显数学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增长聪明才智。一年级上册安排的内容是“借助几何直观解决问题”。专题一是借助直观图解决重叠问题,专题二是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这两个专题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几何直观”,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用画直观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特点三、凸显“综合与实践”的过程性与操作性,注重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结合《新标准》相关要求,修订教材对原教材“综合与实践”内容做了进一步细化与改进,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操作性更强,活动脉络更加条理与明晰。一年级上册分别安排了“找找周围的数”(见第23页)、“分积木”(见第92页),一年级下册分别安排了“趣味拼摆”(见第41页)和“我们身上的小尺子”(见第100~101页)。这些内容的编排,一是全部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增加可操作性;二是依据波利亚数学问题解决四部曲,即“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制定了“综合与实践”的编排思路,即“规划方案、动手实践、交流与反思”,将过程性目标落到实处。特点四、关注知识的整体性,提前渗透应用题基本结构,引导学生感知数量关系。《新标准》强调:“教材编写应当体现整体性,注重突出核心内容,注重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注重体现学生学习的整体性。条件与问题是应用题的基本要素,虽然低年级没有所谓的“文字应用题”教学要求,但是“2个条件和1个问题”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骨架”,把握了它,将为后续学习解决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及综合性问题,提供必要的“工具”。特点四、关注知识的整体性,提前渗透应用题基本结构,引导学生感知数量关系。为此,修订教材将原教材“讲数学故事”内容进行了细化,增加了“我这样讲”内容。这样编排,一是引导学生把简单实际问题用“三句话”来表述,感知应用题的基本结构,熟悉题中的事理和数量关系,并能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计算。二是引导学生讲“有数学味的故事”,排除非数学内容的干扰;三是体现数学故事的开放性。设计了“你还能讲一个身边的故事吗”这一问题,使学生不仅可以看图讲故事,还可以发散开来,讲自己身边相关的数学故事。四是体现引领的层次性、系统性和整体性。二、新旧教材整体变化情况实验版二、分类与比较三、10以内的加减法四、认识图形五、11—20各数的认识六、图形与位置综合应用找找周围的数大蒜有几瓣一年级上册修订版一、10以内数的认识二、分类与比较三、10以内的加减法四、认识位置五、11—20各数的认识综合实践找找周围的数分积木智慧广场八、总复习二、六、认识图形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知识结构的变化一、10以内数的认识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八、统计九、总复习三、具体单元解读准备课数数1.初步体会数数的有序性,学会一些简单的数数方法,体会数与物的一一对应,培养初步的数感2.感受与同伴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快乐,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掌握初步的合作、探究的方法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0~10各数,掌握各数的组成。•2.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自己的语言表示几个和第几个。•3.认识符号<、=、>的含义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4.理解1~10各数的含义,发展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2.理解5以内数的意义3.借助计数器、小棒等学具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内容1.以两幅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借助摘苹果的情境,苹果数量逐步减少到一个也没有来认识有关0的问题2.借助直尺、足球记分牌上的0,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起点、比分1.理解6~10各数的意义2.感知自然数的另外一个含义----序数,区分几个和第几个1.学习两个数的大小比较2.认识“”、“”、“=”,并能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教材主要变化情境科技小组活动科技小组活动教材主要变化情境快乐课堂实验教材修订教材教材主要变化情境老鹰捉小鸡拔河比赛教材主要变化情境快乐课堂拔河比赛教材主要变化1.分块编排突出了数的认识,层次清晰,利于学生认识数的意义。修订版前三个窗口分别安排了1-5各数的认识、0的认识、6-10各数的认识,第四窗口是大小比较。这样分层次安排利于学生深刻认识数的意义,形成数的概念。窗1红点1、2实验教材探索2.重视展现数的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认识数的本质,发展数感。修订教材教材主要变化在“你说我讲”中安排了由具体事物到点,再抽象到数字,然后利用横档的计数器拨一拨,引入了后继数,这样编排重视了数的抽象过程,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由具体事物到点,再抽象到数字。教学建议•1.注重操作与演示,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经历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结合已有的经验,经历符合形成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例如:教学1-10各数时,要让学生结合熟悉的情景校园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再由实物到点子,再到数字这样一个逐步符号化的过程。在“0”的认识过程中,要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数“0”。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活动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概念的学习活动,有步骤的逐一认识、理解数概念的内涵,让他们感受到数的含义,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逐步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学习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比较的一般方法。•2.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3.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多少、大小、轻重、高矮等。•4.自己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1.感受分类的重要性,体会分类与生活的联系,能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教学内容2.学习比较“长短”“轻重”“高矮”等教材主要变化情境实验教材修订教材不变教材主要变化情境实验教材修订教材更直观,形象,目标明确注重比较方法的指导,利于学生体会比较方法的多样性。教材主要变化习题设计实验教材修订教材习题设计更具直观性、可操作性,利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感悟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如习题新增加了3、4题比多少的题,学生在数一数、连一连等活动中,感悟一一对应的思想,并体会到比较方法的多样性。利于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和归纳能力。教学建议•1.注重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分类的重要性及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感悟、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如在学习探究第1窗口时:•第一步: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看到了什么;•第二步:联系生活,让学生想想生活中自己的衣服是怎样分放的;•第三步:让学生合作讨论,可以怎样分类整理?•第四步:交流总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分类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学建议•2.让学生充分操作,积累活动经验。•《新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结果的关系。•在学习窗口2“比较”这一内容时,要让学生动手先去探究比较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操作找到比较的一般方法:如可以一端对齐比较、用手拃一拃、用长尺子量一量、用手掂一掂、看一看等。在比较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比较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学习的快乐,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三单元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加减法学习目标•1.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读写加减法算式。•2.初步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性质。•3.能够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4.能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5.会看图填写一个加法算式和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和是5以内的加法计算*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和是6、7的加法*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一图二式)*关于0的加法*体会减法的意义*被减数是5以内的减法*认识减号*会读写减法算式*关于0的减法*被减数是6的减法*被减数是7的减法*和是8的加法*被减数是8的减法*和是9的加法*被减数是9的减法(自主练习中)*渗透“一图四式”(说明)*和是10的加法*被减数是10的减法*继续渗透“一图四式”*10以内的连加*10以内的连减*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实验教材教材主要变化修订教材一、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化简信息包,缩小“知识块”,降低教学难度。6个信息窗窗1、2:10以内的加法窗3、4:10以内的减法窗5: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窗6: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8个信息窗窗1、2:5以内数的加减法窗3、4:有关6、7的加减法窗5:有关8、9的加减法窗6:有关10的的加减法窗7:连加连减窗8:加减混合“信息包”复杂,承载知识点过多,学生接受有困难。进行拆分与简化,适当缩小知识跨度,分散知识点,降低教学难度。教材主要变化•二、拆分后的情境图更加简明,更易于低年级学生理解。实验教材修订教材实验教材包含了学生、小猴、青蛙、小鱼、花朵等多组信息,各组信息交织在一起,学生难以提出连加连减问题,给学生读取信息、提出问题造成困难。修订教材一是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只保留了学生和小猴两组信息,二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动态呈现出学生数和小猴数的变化情况,比如学生这组信息:从上往下看,第一幅图中原有4个小朋友,第二幅图中来了3个,第三幅图中又来了2个。学生很容易提出“一共有多少个学生?”的连加问题;再如小猴子这组信息:从上往下看,第一幅图树上原有5只小猴子,第二幅图中从树上跳下1只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