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中心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血液净化中心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汉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李达康主要内容血液透析医院感染现状四大疾病概述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血液透析中应该关注的环节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控制策略血液透析护士职业损伤危险因素和防护对策主要内容血液透析医院感染现状四大疾病概述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血液透析中应该关注的环节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控制策略血液透析护士职业损伤危险因素和防护对策血液透析医院感染现状世界各国血液透析患者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美国0.9%日本1.6%巴西10%中国香港10%沙特阿拉伯11.8%中国(部分调查)27.1%-55.6%,显著高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血液透析医院感染现状(国外)1974年,美国血液透析患者HBV的感染发病率为6.2%,有报告HBV的年发病率高达30%1980年,美国血液透析患者HBV的年发病率降至1%1994年5月18日,美国德克萨斯州某所血液透析中心20名患者中14名(70%)查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1990年美国有限的研究数据报告血液透析患者HCV年感染率为0.73%-3%,这些患者在监测期间无输血、吸毒史。1999年美国报告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患病率为8.9%,一些中心报告的患病率甚至40%。还有一些研究显示,成人中血液透析患者HCV抗体阳性率为10%-36%,儿童中为18.5%。2007年美国的Kalan-tarZadeh等报道580家透析中心13664名患者,1590例HCV抗体阳性,患病率为12%。透析时间长,透析次数增多,感染风险就越高;有研究显示:透析5年以上患者HCV感染患病率平均为37%,明显高于透析低于5年的12%。比利时1993年:采用第二代ELISA法随访19个月,平均抗-HCV年阳转率为1.7%,整个随访期间只有8例患者阳转。沙特阿拉伯1995年调查发现:血液透析患者HCV的感染率高达84.6%,2006年伊朗45家血液透析中心HCV的感染现患率为8.1%意大利的Lombardi等于1999年报道:225家血液透析中心10097例患者中HCV感染率为22.5%。秘鲁的Sanchez等2000年报道:221例患者中131例HCV抗体阳性,患病率为59.3%。Mohamed等1996年报道进行了3年随访研究,187例血液透析患者抗-HCV年阳转率为22.6%。血液透析医院感染现状(国内)我国对血液透析引发感染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但全国性的调查数据缺乏。2003年大连市CDC调查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样品223份,透析时间1个月~14.5年,透析次数4次~2600次,检测肝功能异常者占4.7%,乙肝总感染率为78.0%,CMV、EBV感染率分别为74.9%和73.1%,未发现HIV感染。盛晓华、汪年松等1998年对62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HCV感染现患调查,HCVRNA阳性率为54.8%。北京等4家血液透析中心225例患者现患调查HCVRNA阳性率为16.4%。血液透析医院感染暴发事件2009年3月30日卫生部通报:山西省太原公交职工医院、山西煤炭中心医院,47名患者在山西太原公交职工医院进行血液透析,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医院对47名患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0名患者HCV抗体阳性。2009年11月安徽省某县医院发生血液透析患者感染HCV,在58名血透患者中,19名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感染HCV,感染率为32.7%2009年12月,安徽省某医院进行血液透析77名患者39名HCV抗体阳性,其中15例确诊为医院感染。2010年1月安徽省某市30余名血液透析病人发生HCV感染2010年1月安徽省某县16人发生HCV感染无锡某医院血液透析病人发生HCV感染,尿毒症病人血液透析治疗后感染HCV,状告医院索赔。2010年3月大理州某医院59例血透患者感染HCV2010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就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某医院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事件在全区进行通报,并要求各地全面加强医疗机构院内感染控制管理,彻底排查医疗安全隐患。主要内容血液透析医院感染现状四大疾病概述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血液透析中应该关注的环节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控制策略血液透析护士职业损伤危险因素和防护对策乙型病毒性肝炎定义及概述: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乙型肝炎是血液传播性疾病,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史等)、母婴传播及性传播,皮肤粘膜破损传播也有一定比例,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也不容忽视。HBV感染不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未发现乙肝能经吸血昆虫,如蚊虫、臭虫叮咬传播。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病程:慢乙肝自然史一般分为4个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复制期和再活动期,各期各有特点。中文名英文名单项阳性的意义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表示感染了乙肝病毒,见于①乙肝潜伏期及急性期;②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病人;③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表面抗体HBsAb为一种中和抗体,阳性表示对感染具有保护性免疫作用。表明①既往感染史;②乙肝疫苗接种后;③免疫球蛋白治疗后患者乙肝e抗原HBeAg①患有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标志;②持续阳性的乙肝已转为慢性肝炎乙肝e抗体HBeAb①多见于HBeAg转阴病人,说明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②部分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病人可检此项阳性乙肝核心抗体HBcAb反映肝细胞受到HBV损害的指标,包括IgM、IgG。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活跃标志,提示强传染性。IgG高滴度提示正在感染,低滴度提示既往感染。大三阳中文名英文名结果解读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感染,急、慢性乙肝,病毒复制活跃,有很强传染性。但并不能提示肝脏损伤情况。乙肝表面抗体HBsAb(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抗-HBe)—乙肝核心抗体HBcAb(抗-HBc)+小三阳中文名英文名结果解读乙肝表面抗原HBsAg+大多数情况下表示乙肝病毒复制减少,急性乙肝病毒感染趋向恢复,仍然有传染性。乙肝表面抗体HBsAb(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抗HBe)+乙肝核心抗体HBcAb(抗HBc)+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文名英文名结果解读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发现表面抗原阳性半年以上,肝功能始终正常者。乙肝表面抗体HBsAb(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抗HBe)—乙肝核心抗体HBcAb(抗HBc)—其他中文名英文名结果解读乙肝表面抗原HBsAg+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或者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弱乙肝表面抗体HBsAb(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抗HBe)—乙肝核心抗体HBcAb(抗HBc)+其他中文名英文名结果解读乙肝表面抗原HBsAg—多数是正常的,极少是乙肝隐匿感染,需要查HBV-DNA定量来鉴别。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后康复;过去感染过乙肝病毒现已康复。乙肝表面抗体HBsAb(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抗HBe)+乙肝核心抗体HBcAb(抗HBc)+其他中文名英文名结果解读乙肝表面抗原HBsAg+急性肝炎早期,传染性强乙肝表面抗体HBsAb(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抗HBe)—乙肝核心抗体HBcAb(抗HBc)—HBVDNA检测HBVDNA是病毒复制的直接指标。检测目的:了解乙肝的传染性。作为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指标。估计疾病的预后。对于正在抗病毒治疗的患者,HBVDNA检测还可以判断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以及监测是否发生耐药。丙型病毒性肝炎定义及概述: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RNA病毒(HCVRNA),目前可分为6个不同的基因型及亚型,如1a、2b、3c等。基因1型呈全球性分布,占所有HCV感染的70%以上。丙型肝炎病毒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高温加热和甲醛熏蒸等均可灭活病毒。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丙型肝炎主要有以下几个传播途径:1)血液传播⑴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因此,无法完全筛出HCV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⑵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CV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2)性传播:3)母婴传播: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HCV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4)其他途径:15%~30%的散发性丙型肝炎,其传播途径不明。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病程:丙型肝炎在临床上可分为不同类型:急性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丙肝肝硬化。化验解读:急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1~3周,在外周血可检测到HCVRNA。通常潜伏期2-26周,平均50天;输血感染者潜伏期较短为7~33天,平均19天。出现临床症状时,仅50%~70%患者抗-HCV阳性,3个月后约90%患者抗-HCV阳转。临床上也注意到一些血液透析、免疫功能缺陷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出现抗-HCV假阳性,因此,HCV-RNA检测有助于确诊这些患者是否合并感染HCV。梅毒定义及概述: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而发生的常见性传播疾病,已经问世数百年了,目前在世界范围均有分布,是十分重要的性传播疾病;可以分为获得性梅毒、先天梅毒和妊娠梅毒等。获得性梅毒(aquiredsyphilis)是指成人主要通过性行为而被感染的梅毒。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染,也可由输血、手术甚至衣物等间接传染。梅毒临床病程早期梅毒:病期2年以内,又分为以下几类:1)一期梅毒:即硬下疳。2)二期梅毒。3)早期潜伏梅毒:凡有梅毒感染史且病期2年以内,无临床症状或者症状已经消失,物理检查缺乏梅毒的表现,脑脊液检查阴性,而仅有梅毒血清反应阳性者。晚期梅毒(三期):病期2年以上,分为以下几类:1)晚期良性梅毒:包括皮肤、粘膜、眼和骨胳的晚期梅毒损害。2)心血管梅毒。3)神经梅毒。4)晚期潜伏梅毒对于病期不明的潜伏梅毒应该按照晚期潜伏梅毒对待。梅毒梅毒血清学检查包括非特异性螺旋体抗体和特异性螺旋体抗体检测。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可用作临床筛选,并可作定量,用于疗效观察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这类试验特异性高,主要用于诊断试验各种检测方法的意义USR/RPR/TRUST/VDRL等ELISA/TPPA/TPHA等意义--没有感染梅毒++感染梅毒-+曾经感染过梅毒,好转要观察+-一般考虑假阳性艾滋病定义及概述: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分为1型和2型。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流行HIV-1。HIV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1 / 8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