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2本章提要旅游:一种空间现象地理学:研究空间现象的科学旅游地理学在国外的发展旅游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与演化3旅游:一种空间现象4易与“旅游”混淆的概念–休闲(leisure)•家庭休闲•外出休闲–消遣、游憩(recreation)•室内消遣•户外游憩–一日游(daytour;daytrip)5地理学:研究空间现象的科学地理学-历史学–空间–时间地理学的关键词–区域(region)•组成要素•相互关系•作用规律67从地理学内部观察,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融汇了自然地理、地貌学、经济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历史地理、区域科学和城市规划、生态学、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等不同领域,既吸纳了这些领域的理论方法,也汇入了这些学科的研究人员。同时在地理学之外,它也与其它一些基础学科或应用学科,发生着或多或少、时强时弱的交流,如心理学之于游客行为研究;历史学之于目的地历史文化研究;建筑学之于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经济学之于客源市场研究等等。因此可以称它是一门真正的交叉学科,并以其独特的研究角度给地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为旅游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8第一节西方国家旅游地理研究的发端可以追溯到1920s的美国,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纵观西方国家旅游地理学80年的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萌芽阶段和发展阶段。一、萌芽阶段(1920s—1960s)这一阶段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没有明显的方向和兴趣,所做的研究工作仍然是零散的,这一时期参与旅游研究的地理学者人数仍然有限,如英国人文地理学家科波克(CoppockJT),美国克莱门特(ClementHG)。9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5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及喷气式民航客机在国际交通中的广泛应用,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开始在发达的工业国家出现。后来,这种大规模的旅游活动扩展到全世界,于是被称之为“大众旅游(Masstourism)”的现象开始出现,这标志着世界旅游进入了现代时期。与此相适应,随着更多的国家开始出现现代旅游现象,从60年代开始,大部分的欧洲国家也开始了旅游地理学方面的研究。10二、发展阶段(1970s至今)70年代以后,各国出现了大量的旅游地理文献,标志着旅游地理学开始进入发展和壮大时期。这一时期旅游地理学研究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各种旅游地理学研究组织开始成立。萌芽阶段和发展阶段在论文数量上的反映也十分明显。美国地理学家协会(AAG)1962—1982年间有关旅游地理学会议论文数量的统计,充分说明了这一点:1962—1968年仅有10篇有关论文,而1969—1982年则急增至95篇。11从旅游地理学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已经出现的现代旅游,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真正引起地理学家的充分重视,学术研究大大滞后于旅游现象的出现。西方学者将这种现象解释为以下原因:学术界长期忽视对于非生产过程的研究,认为旅游现象不是严肃的研究话题,从而不屑于此;“大众旅游”现象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因此,它的影响在各种景观中被反映出来以及成为地理学研究的对象都需要时间;旅游研究的相关统计数据十分缺乏,研究起来困难重重;最后,旅游现象本身的复杂性使旅游研究从一开始便出现种种概念性的争论。12第二节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1.概念可被广泛接受的、标准的“旅游”概念的定义的缺乏,是导致上述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混乱的根本原因之一。准确地定义和区分旅游(tourism)、游憩(recreation)和闲暇(leisure)这一组相关概念向来是旅游研究争论的焦点,旅游地理学家也不可避免地参与了这种讨论。对于这几个概念的外延及内涵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应将旅游置于游憩概念之下,有的学者则认为相反。但大部分学者一般都认为,闲暇的外延比旅游和游憩要大。现在,这些概念的讨论正朝着更加实用性和技术性方向发展。132.旅游吸引物旅游吸引物(tourismattraction)国内称之为旅游资源,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是地理学家进行旅游研究最具特色的方面。旅游吸引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适宜性及评价方面。早期的旅游地理学者对各种旅游吸引物的适宜性进行了研究,如法国学者对山地、海岸的研究,英国学者对森林的研究等等。旅游吸引物评价从开始的定性评价到后来的定量评价,评价技术越来越复杂,但评价技术和评价目的清晰度却受到质疑。到了80年代以后,因为无法有更大的技术上或理论上的突破,已经很少有学者再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了。144.游客空间行为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皮尔斯(Pearce)在《今日旅游:地理学分析》1995年第二版中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从旅游模型、游客空间行为动机到国际、国内游客流研究,皮尔斯都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和重点内容论述。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新西兰官方旅游统计的便利,在国际及国内游客流研究方面,新西兰旅游地理学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处于领先地位。另外,皮尔斯等人在研究环线旅游(circuittour)中所用的旅行指数(tripindex),是量度环线旅行中在某一目的地的相对停留时间以及区分日旅行目的地和过夜目的地的重要指标。155.旅游影响从人类学、社会学,到地理学、经济学,以及生态学、生物学,旅游影响研究涉及的学科十分广泛,这种状况反映了旅游影响涉及面的广泛性。旅游地理学家由于地理学的研究传统——综合性和以人地关系为中心——的缘故,在均衡处理旅游所带来的利与弊方面处在领先地位。地理学者早期的有关研究也是从单方面影响着手的,如经济影响、生态影响、社会影响等。随着研究的深入,西方国家旅游地理学者们开始认识到,单一的影响研究不足以全面认识旅游影响,开始转向对其进行综合研究。即使是这种综合性的研究,人们发现旅游发展的影响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研究到另一个研究,也有很大不同。伴随旅游影响研究,始终有一个数量度量指标——承载力(carryingcapacity)的研究。它最初也是单一指标,随着影响研究的发展,演变成多重指标系统,现已经作为旅游开发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但其进一步的发展还有赖于旅游影响研究的深入。166.旅游空间分布这方面的研究继承了地理学区域研究传统,主要集中在国际、国内旅游空间结构,以及某一地区旅游空间结构。但由于数据获得的困难性及各国统计口径的出入较大,这方面的研究多为区域性的,如:一国以内的某一地区、较小的国家或岛国。有关这方面的具体研究内容见皮尔斯的《今日旅游:地理学分析》。7.旅游地发展研究80年代初,加拿大地理学者巴特勒(Butler)提出了著名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假说(touristreallifecycle)。此后,众多学者对这个假说进行了大量的实例验证和改进,它是旅游地理学有限的几个理论模型之一。旅游规划研究也是旅游地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为旅游规划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和理论基础。17旅游地理学在国外大众旅游时期–时段•二战前•二战后至60年代初•60年代至70年代末–人物•McMurry,K•Clement,HG•Coppock,JK•Rodgers,HB–主要领域•旅游与土地利用•旅游地开发研究•旅游资源调查•旅游客流调查与分析后大众旅游时期–时段•80年代初以来–人物•Butler,R•Wall,G•Smith,SLJ•Hall,CM•Pearce,D&Page,S–主要领域•旅游地生命周期•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经济影响•旅游与文化变迁•城市旅游18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扩大到所有闲暇活动–研究内容与方法的多学科融合–研究主题的扩展与转移–新热点旅游目的地演化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的经济影响旅游与社会文化变迁旅游与后殖民主义旅游与后现代社会……–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19第三节一、古代旅游知识的积累旅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瑰丽多姿的中国古代文献中,有着大量的诗词、歌赋、散文、游记、专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祖国的锦锈山河,广阔而深邃地揭示了大自然的壮美与情趣。20清代学者魏源曾云:“恒山如座,岱山如行,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南岳独如飞”;苏东坡描写的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唐代文学家韩愈诗云:“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沧海桑田……?21古代与旅游和地理相关的名著也有很多:先秦《禹贡》、《山海经》、《穆天子传》两汉时期《史记·河渠书》和《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地理志》南北朝北魏《水经注》东晋《佛国记》唐代《大唐西域记》北宋《梦溪笔谈》明代《徐霞客游记》清初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22二、现代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在中国系统地开展旅游地理学的科学研究是以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为标志开始的。从70年代末旅游地理学最初被引进中国,整个80年代形成中国大陆旅游地理学第一个较快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动力,除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旅游事业得到发展的客观因素外,地理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的复兴潮流,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间旅游地理学以北京等地为研究中心,逐步影响至全国许多地方,出现了陈传康、郭来喜、杨冠雄等等学科开拓者和建设者。23旅游地理学在90年代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它以适应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社会变革为总体特征。中国大陆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旅游业本身的迅速转型,对旅游地理研究和人才教育的进步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地方旅游开发和管理的需要,使旅游地理学家对自己的研究计划和教学内容不断进行修正,朝着适应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24经过一代人的努力,旅游地理学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在整个地理学领域中逐渐确定了其应有的地位,并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年来资助了近10项面上项目,并于1997年起资助1项“九五”重点项目研究,标志着旅游地理学在基础研究方面已经得到学术界的认同。中国地理学会目前已正式成立有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标志着旅游地理学在学术组织中已经得到机构保障。同时旅游地理学家以自己独特优势和开拓精神,在促进本学科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参与、渗透进入其他相邻旅游学科,其中如中国旅游协会区域旅游和生态旅游两个专业委员会;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是其中尤为活跃的学术组织。251.旅游资源研究学术界对旅游资源的定义尚存争议,不同学者对旅游资源的内涵理解存在着差异性,但是国家标准的颁行,基本上对旅游资源就有了明确的界定。2.旅游地研究相对于国外来说,我国对旅游地系统的研究还很缺乏。至于旅游业发展对旅游地的经济、社会影响研究在我国还一直是个薄弱环节,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三、我国旅游地理学理论与方法进展263.旅游者行为及旅游市场研究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进展较大,取得了重要理论成果。包括旅游动机、旅游动力、旅游决策、旅游地等级序列对游客的影响、旅游者对旅游地类型的偏好等;还从旅游者空间行为规律这个角度来探讨了宾馆选址的问题,山岳风景区的旅游者空间行为、感知行为和动机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等。预计旅游行为和市场的分析今后将成为我国旅游地理学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274.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这是我国旅游地理学界研究最多、成绩也最大的领域。(1)在大量实证研究基础上,归纳了旅游开发的基本原理,即“旅游区内部结构对应变换理论”,揭示了旅游区的风景资源结构、旅游行为层次结构、旅游市场结构及旅游项目投资结构之间的内在对应关系,总结了旅游开发的模式。28(2)从规划思路、旅游市场需求研究、旅游产品(包括项目开发、利用、组合)和旅游规划程序这四个方面来实现优化。并认为要在做好旅游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再委托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旅游区的建设规划,才能真正做到优化旅游规划。29(3)以三维空间、时间、心理、行为、经济、社会等多维度的旅游研究开发途径,总结出“点、线、网、面”的开发规律。回顾国内外旅游规划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针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