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51病室杨沙•静脉输液•皮内/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鼻饲法•口腔护理静脉输液•输液反应•药物外渗•急性肺水肿•空气栓塞静脉输液•原因:输入致热物质•临床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并伴有头疼、恶心、呕吐、脉速等。输液反应输液反应•预防:严格掌握输液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严格无菌操作认真检查药品外观情况严格“三查八对”注意配伍禁忌加强巡视静脉输液输液反应•处理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静脉通路,该换其他液体和输液器报告医生遵医嘱用药就地抢救,必要时心肺复苏记录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及时报告药剂科,必要时报护理部保留输液器和药液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进行封存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原因: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针头移位•临床表现:轻度炎症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疼痛。重度炎症改变: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者出现紫黑色,如不及时处理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静脉输液药物外渗•预防:静脉输液时选择合适的血管根据患者年龄及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输注化疗药、血管活性药等时,应先用盐水建立静脉通道加强宣教加强巡视,密切观察。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处理:发现药物外渗立即停止液体输入,必要时用注射器接原针头抽吸外渗药液及时报告医生及护士长了解外渗药物的种类、名称、性质评估发生药物外渗的部位、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和程度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种类、刺激强度,给予适当处理措施并记录过程静脉输液轻度外渗局部环封1-2次;重度外渗第一天局部环封2-3次,第二天1-2次,以后酌情处理抬高患肢,并禁止在外渗侧肢体肿胀未完全消退前继续进行输液治疗密切观察外渗部位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如果局部组织发生溃疡、坏死,应给予外科清创、换药等处理心理护理急性肺水肿•原因:输液速度过快;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临床表现: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严重者痰液可从口、鼻腔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罗音,心率快切节律不齐静脉输液急性肺水肿•预防:遵医嘱或者根据患者年龄及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加强巡视,保证输液安全•处理:高浓度吸入经过30%-50%乙醇湿化处理的氧气,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轻缺氧症状遵医嘱用药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及时完善各项记录静脉输液空气栓塞•原因:静脉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气;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临床表现:患者感到胸部异常不适或有胸骨后疼痛,随机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的发绀,并伴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呈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静脉输液空气栓塞•预防:输液前排尽空气;输液过程中,及时巡视,及时更换液体•处理:当发现空气进入人体内时,立即夹闭静脉管路,防止空气进一步进入让患者处于头低足高左侧卧位,同时通知医生,配合医生做好应急处理立即给患者吸氧遵医嘱用药患者病情稳定后,详细据实记录空气进入的原因、空气量及抢救处理过程观察并记录,直至证明患者完全脱离危险为止静脉输液皮内/皮下注射•局部组织反应•虚脱•过敏性休克皮内/皮下注射•原因:药物刺激性较强或者皮试阳性的表现•临床表现: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痒、水疱、溃烂、破损及色素沉着局部组织反应皮内/皮下注射•预防: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正确配置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让病人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局部组织反应皮内/皮下注射•处理: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泡者,先用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局部组织反应皮内/皮下注射•原因:与体质虚弱、饥饿、情绪高度紧张有关•临床表现: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出汗、眼花、耳鸣、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严重者意识丧失虚脱皮内/皮下注射•预防:注射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心理,从而配合治疗;询问病人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治疗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在硬结疤痕等部位注射对以往有晕针史及体质衰弱、饥饿、情绪紧张的病人,注射时宜采用卧位虚脱皮内/皮下注射•处理: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停止注射,立即做出正确判断,区别是药物过敏还是虚脱。病人发生虚脱现象,护理人员首先要镇静,给病人及家属以安全感,将病人取平卧位,保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病人清醒后给予口服糖水等,数分钟后即可恢复正常。少数病人通过给氧或呼吸新鲜空气,必要时静推5%葡萄糖等措施,症状可逐渐缓解。虚脱皮内/皮下注射•原因: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原因在于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临床表现:呼吸道阻塞症状(胸闷、气促、哮喘与呼吸困难,伴濒死感)循环衰竭症状(面色苍白,出冷汗、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面部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或大小便失禁等)其他过敏反应表现,可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泻与腹痛等过敏性休克皮内/皮下注射•预防:皮内注射前必须仔细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皮试观察期间,嘱病人不可随意离开,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异常不适反应,正确判断皮试结果注射盘内备有0.1%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急救药品,另备氧气、负压吸引装置等过敏性休克皮内/皮下注射•处理: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就地抢救,同时报告医师和护士长将患者立即平卧,保持气道畅通、吸氧,做好气管插管或切开的准备工作,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使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抗组胺药等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尿量等变化,注意保暖。患者未脱离危险期,不宜搬动发生呼吸、心脏骤停时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抢救记录应在6小时内完善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安抚工作过敏性休克肌肉注射•局部硬结•感染•神经损伤•晕厥•过敏性休克肌肉注射•原因:久病卧床,体弱消瘦患者;局部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注射深度不够,药物注入脂肪层,不易被吸收,形成硬结;注射油剂,刺激性强药物或经常在同一部位注射,局部组织屡受刺激•临床表现:注射局部皮肤发红,凸起。接触时,患者有疼痛感。在同一部位再次注射时患者疼痛明显,并且护士推药困难局部硬结肌肉注射•预防:对体质较差,局部循环不良者,注射后可行局部冰敷,活用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局部外敷,以利药物吸收注射难于溶解的药物前,充分振荡摇匀,是药物完全溶解后,再行注射注射难于吸收的药物,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给肥胖患者注射时,应作深部肌肉注射长期注射患者,应有计划的轮换注射部位局部硬结肌肉注射•处理:中药外敷,经临床实践证明芒硝大黄外敷治疗肌肉注射硬结症效果良好;50%硫酸镁湿热敷,金黄散调和蜂蜜湿敷都可以治疗肌肉注射所引起的硬结;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局部硬结肌肉注射•原因:注射器过期或者抽药过程中污染活塞、乳头、针头;皮肤消毒不彻底•临床表现: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化脓、全身血象升高、体温升高感染肌肉注射•预防:注意检查注射器的有效期,不适用过期产品注射器及针头如有污染立即更换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处理:给予抗感染治疗,必要时手术切开引流感染肌肉注射•原因:注射部位定位不准;药物药量过大或者推药速度过快•临床表现:表现为注射当时出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和活动范围减少。坐骨神经是臀大肌肌肉注射时最易损伤的神经,临床表现患侧肢体肌肉萎缩,走路跛行神经损伤肌肉注射•预防: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准确选择肌注部位,注意进针的深度和方向2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进行肌注•处理:在注射药物的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反射痛,应考虑注入神经内的可能性,须立即停止注射发生后可行理疗、热疗,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将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外敷中药,并辅以针灸、按摩等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神经损伤肌肉注射•原因:心理因素和疼痛反应,精神紧张过度或药物刺激性强、推药速度过快而引起剧烈疼痛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头部供血不足而引起;患者体质虚弱或过度疲劳而使应激能力下降•临床表现:心跳加速、呼吸短促、面色苍白、出冷汗晕厥肌肉注射•预防:注射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治疗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在硬结疤痕等部位注射对以往有晕针史及体质虚弱、饥饿、情绪紧张者,注射时应采用卧位•处理:注射药物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停止注射,立即做出正确判断,区别药物过敏还是晕厥。如发生晕针现象,护理人员首先应镇静,将患者取平卧位,保暖,给予口服糖水等,数分钟后即可恢复正常。少数患者通过给氧或呼吸新鲜空气,症状可逐渐缓解晕厥鼻饲法•腹泻•胃食管反流、误吸•恶心、呕吐•便秘•鼻、咽、食道黏膜损伤和出血•胃出血•胃潴留•水、电解质紊乱•食道狭窄鼻饲法•原因:(1)大量鼻饲液进入胃肠道时,刺激肠蠕动,使流质食物迅速通过肠道,导致腹泻。(2)由于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失调,并发肠道霉菌感染而引起腹泻。(3)鼻饲液浓度过大、温度不当以及配制过程中细菌污染等,均可引起病人腹泻。(4)某些病人对牛奶、豆浆不耐受,使用部分营养液如“能全力”易引起腹泻。•临床表现:病人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或水样便,伴有(或无)腹痛,肠鸣音亢进。腹泻鼻饲法•预防:(1)每次鼻饲液不超过200ml,减慢管喂的速度,并可给予适量的助消化药或止泻药。(2)鼻饲液浓度可由低到高,尽量使用接近正常体液渗透克分子浓度(300mmol/L)的溶液,对于较高液渗透克分子浓度的溶液,可采用逐步适应的方法,配合加入抗痉挛和收敛的药物控制腹泻。(3)鼻饲液配制过程中应防止污染,每日配制当日量,放置于4C冰箱内存放。食物及容器应每日煮沸灭菌后使用。注入温度以39~41C为宜。(4)认真评估病人的饮食习惯,对牛奶、豆浆不耐受者,应慎用含此2种物质的鼻饲液。腹泻•处理:(1)腹泻患者注意保持肛周皮肤的清洁干燥,腹泻频繁者,可用温水擦拭后涂氧化锌或鞣酸软膏,预防皮肤并发症的发生。(2)菌群失调病人,可口服乳酸菌制剂,有肠道真菌感染者,可口服氟康唑0.4g,每日3次,或口服庆大霉素8万u,每日2次,2~3d症状可被控制。严重腹泻无法控制时可暂停喂食。鼻饲法腹泻鼻饲法•原因:(1)年老、体弱或昏迷等病人,吞咽功能障碍,贲门括约肌,较易发生液体返流,误吸至气管。(2)病人胃肠功能减弱,如大面积烧伤后病人反应差,胃排空延迟,易发生液体返流等并发症。(3)鼻饲的速度注入过快,一次注入量过多,胃内容物潴留过多,腹压增高引起返流。•临床表现:鼻饲过程中,病人出现呛咳、气喘、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咳出或经气管吸出鼻饲液。吸入性肺炎者,可出现体温升高,咳嗽、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水泡音。胸部拍片有渗出性病灶或肺不张。胃食管返流、误吸鼻饲法•预防:卧床病人鼻饲时应抬高头30~45,病情容许时,可采用半卧位。当病人出现呛咳、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右侧卧位,吸出气道内吸入物,并抽吸胃内容物,防止进一步返流。选用管径适宜的胃管,注意鼻饲量及灌注速度,可用逐次递增鼻饲量的方法或采用输液泵控制以匀速输入。昏迷或危重病人翻身应在管饲前进行,以免胃因机械性刺激而引起返流。呼吸道损伤气管切开病人每次注人量不能过多,防止呕吐引起吸人性肺炎。吸痰时,禁止注入。大面积烧伤等病人在胃功能恢复前,应尽可能选择鼻空肠途径喂养,可减少胃内潴留,并可降低细菌感染发生率,避免返流现象发生。喂养时辅以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吗丁啉)、西沙必利等,可解决胃轻瘫、返流等问题,一般在喂养前半小时由鼻饲管内注入。胃食管返流、误吸•处理:误吸发生后,立即停止管饲,取头低右侧卧位,吸除气道内吸入物,气管切开者,可经气管套管内吸引,然后胃管接负压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