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基本读懂课文,理清课文条理,说说骆驼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会认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重点指导“嚼”字。正确读写“毡帽、咀嚼、交错、”等词语。【教学重点】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2、学生:收集作者的相关信息。【教学过程】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1、上课前,咱们先一起来听一支歌,会唱的跟着一起唱,认真听注意歌词。(课件播放歌曲:《童年》。)2、谁能说说歌词都写了什么?生自由说,师板书题目:冬阳·童年·骆驼队3、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想。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二、交流信息,简介作者与背景1、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2、教师总结,出示:《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明确学习目标(课件出示):2、引导学生根据目标学习⑴、指名读生字、词语。(重点指导“咀嚼”的“嚼”读音和书写,“傻事”的“傻”字的书写,“卸煤”的“卸”字的书写。)(2)、理解词义。(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4)、思考: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5)、全班汇报、交流: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看骆驼咀嚼;关于骆驼系铃的想象;为骆驼剪毛;追问骆驼的去处。四、教师小结。作者通过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想表达怎样的情感?(表达了她对童年的深深的怀念之情)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完成基础训练第一、二、三1、2、3、4题(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对重点词、句、段的理解,读懂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激发孩子对童年的热爱。4、感悟作者语言表达的方式,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生动的描写。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段的理解,读懂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那淡淡的伤感及浓浓的怀念之情。一、复习导入请同学回忆文章围绕骆驼回忆了童年生活的哪几个场景?二、品读感悟,学习四个场景。快速阅读课文,请你选一件你最感兴趣的场景,读一读,划出重点的词句体会,可以在旁边批注上你的感受和理解。(一)学习第一个镜头。1、你能读一读吗?出示课件: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2、玩弄特写镜头:将镜头拉近: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体会骆驼的样子“丑”及安静的态度)再将镜头转向看骆驼的人——小英子,说说仿佛看到什么?A、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体会投入、入迷呆在这里是表示很蠢吗?不是。可以理解为傻傻的、入迷)2、在什么情况下,你也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B、你还体会到了什么?。(从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体会到观察得很仔细。)4、有感情地朗读四、五自然段。是呀,此时此刻,拉骆驼人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都不能影响到他,他只是默默地看着,静静地想着,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来,一起将这份专注读出来好吗?(齐读)读得多投入啊,读出了一个神情专注的小傻孩儿。同学们,小作者看得入神,写得更生动,这么好的语言,请大家看着屏幕试着背一背。(出示)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那样(),那样()。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大鼻孔里(),白沫子()。我(),()。5、指名背诵,齐背。(二)总结学法,学习后三个场景。1、总结学法:反复读、品味——划词句、写感受——有感情朗读2、学习后三个场景,自学交流。(三)交流“关于驼铃的遐想”的学习。1、我把“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画上波浪线,我觉得作者的想法充满想象,尽管没有爸爸说得对,但是却给自己的童年增添了许多情趣。2、“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里,是“有一个”好还是“充满了”好?你怎样理解的?(后者好,因为更突出了“我”的好奇心,因为他对铃声可能还有很多别的想法)3、文中还有多处描写驼铃声音的句子,请你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画一画。4、请同学们都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听一听,这三处驼铃声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读)5、这驼铃不仅仅是给行路的人增加一些情趣吗,也给作者的童年增加了情趣,有了驼铃声,作者的童年更有趣了。是啊!这驼铃声在作者的记忆中是那么清脆,那么悠长,成了她童年里最美妙的声音,最美好的记忆。6、分角色朗读6、7、8、9自然段。其他同学接着说一说,你喜欢哪个场景?(四)交流“为骆驼剪毛”。1、他为什么想给骆驼剪毛?你能读一读吗?你是怎样看待她这个想法的?2、齐读:(课件出示)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五)、交流“追问骆驼的去处”。1、指名读出示课件: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妈:“夏天它们到哪里去了?”“谁?”“骆驼呀!”妈妈回答不上来,她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2、她还可能问些什么?你知道吗?想一想?3、在《城南旧事》这本书中,就有描述小英子“总是问”的场景描写。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课件体会童年的作者天真和强烈的好奇心。)4、分角色朗读,三、学习后两段,体会对童年的怀念与留恋。刚才,同学们在批注中走进林海音的童年,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贴近林海音的心灵,这四幅画已不再只属于作者,而属于我们每个人。不知同学们是否发现:这四幅画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有骆驼队。)1、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冬阳下的骆驼队?她想通过骆驼队表达一份怎样的情感?请你充分地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两段,画出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看法。生:我画的句子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作者通过骆驼队要表过对故乡的想念之情。(板书:想念)生:我画的句子是“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这句话表达出作者对童年的留恋,她希望再过一次童年,可是那是不可能的。生:从“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我读出一点惋惜、伤感之情。2、作者思念的仅仅是那支骆驼队吗?(骆驼队只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一个缩影,一个意象。她思念着老北京古色古香的城墙,思念着温馨的四合院,这里曾回荡着她儿时爽朗的笑声,她思念着热闹的街市,这里能买到好吃的北京糖葫芦。她思念着惠安馆里的疯女人——秀贞,她思念着儿时的玩伴——妞儿,她思念着在北京城南生活的点点滴滴。就这样,作者把对童年思念和和留恋之情倾注于笔端,写了一本《城南旧事》。)3、朗诵最后两段。四、拓展。1、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首小诗重温一下林海英的童年生活。我总是不断地怀想——童年的骆驼队缓缓地走上来踏碎了一地温暖的冬阳悦耳的铃声打破了旅途的寂静至今还在遥远的梦中回荡童年,我心灵的故乡我总是不断地怀想——那双清澈透明的眼睛充满了好奇、天真和向往在冬阳下学着骆驼的咀嚼驼背上载满了彩色的疑问与幻想童年,我心灵的故乡我总是不断地怀想——那旧绒驼的袍子是否还需剪裁只是那把童年的剪刀连同城南的干冷的空气早已不知去向童年,我心灵的故乡我总是不断地怀想——心底里流淌着深深的怀念还有一丝淡淡的伤感不管身在何处,走向何方我依然执着地把美好珍藏童年,我心灵的故乡2、(歌曲《童年》再次响起)教师总结:“钓龙虾”、“捉知了”、“学游泳”……甚至咱们还煮过西瓜。回想起童年多彩多姿的故事,每个人脸上都会露出一抹甜甜的笑,因为童真,因为幼稚,更因为它匆匆易逝。孩子们把握好自己的美好时光,让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色彩斑斓,也让它成为明天最美的记忆。3、老师给你们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另一本则是高尔基的《童年》,这两本书都非常的棒,大家可别错过了这写好书五、布置作业童年就像一首歌,一首充满快乐旋律的歌,童年更像一个梦,一个充满想像和憧憬的梦。这样的日子怎能不让人怀念呢?同学们,在你们记忆深处一定有着很多美好的回忆,请你将最有趣的镜头写下来。参考题目:童年趣事童年里的“幻想”板书:6冬阳•童年•骆驼队学骆驼咀嚼关于驼铃的遐想淡淡的伤感想为骆驼剪毛深深的怀念追问骆驼的去处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