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新生儿的特点、护理和特殊表现•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整二十八天前的一段时间定为新生儿期。绝大多数新生儿为足月分娩,即胎龄满37周(259)天以上,出生体重超过2500g,无任何疾病。解剖生理特点•1.呼吸•新生儿肋间肌薄弱,呼吸主要依靠膈肌的升降,表现为腹式呼吸为主。呼吸运动较浅表,但呼吸频率快(约35-45次每分钟)。出生头二周呼吸频率波动大,是新生儿的正常现象。有时会出现短暂的呼吸频率80次每分或3-5秒得呼吸暂停无重要的临床意义。•2.循环•正常新生儿血流的分布多集中于躯干、内脏,而四肢少,故四肢易发凉,末梢易出现青紫。正常新生儿的心率一般是规则的,为120-160次每分钟。有时可出现一过性的心率波动。血压在50/30mmHg至80/50mmHg的范围。•3.泌尿•大多数新生儿出生后不久便排尿,如果喂养不足,生后第一天可仅排少量的尿。新生儿一般排尿量为40-60ml每千克每天。新生儿的肾功能相对不足,故以较浓乳方喂新生儿可导致血尿素氮浓度的增高。•4.血液新生儿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白细胞数均较婴幼儿及成人高很多,经一月的破坏即进入生理性贫血期。期间红细胞的破坏即成为生理性黄疸胆红素的主要来源。•5.消化•咽-食管括约肌吞咽时不关闭,食管不蠕动;食管下部的括约肌也不关闭,故易发生溢乳。新生儿消化道能分泌足够的消化酶,唯胰淀粉酶要到生后四个月才达成人水平。婴儿出生后不久即可排出墨绿色胎粪,3-4天内转为过渡性大便,若生后24小时未见胎粪,宜进行检查以排除先天性畸形如肛门闭锁或巨结肠等症。•6.代谢•按体重计算,新生儿代谢较成人高。新生儿出生不久即能维持蛋白代谢的正氮平衡。由于胎儿糖原储备不多,故早期未补给者在生后十二小时内糖原就可消耗殆尽,机体只得动用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故新生儿血糖较低。出生数天内婴儿由于丢失较多的细胞外液的水分,可导致出生体重下降4%-7%,即称为“生理性体重减轻”,体重丢失不应超过出生体重的10%。一般生后10天内体重可恢复至出生体重。新生儿生后头几天内需水约50-100ml每公斤体重每天。新生儿血钾较高,但不出现症状。血钙在生后头二天较低,人工喂养者可因血磷过高而更降低。•7.酶系统•新生儿肝内葡萄糖醛酰转移酶不足,早产儿尤甚,故多数新生儿生后第二天开始表现不同程度的生理性黄疸。此酶不足还使新生儿对氯霉素、水杨酸盐、新生霉素等药物进行代谢处理,故这些药物在新生儿中应慎用。•8.体温调节•新生儿出生后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未完善及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之故,体温明显下降,以后逐渐回升,并在12-24小时内达36℃以上。室温过高时,足月儿能通过增加皮肤水分的蒸发散热,炎热时有的新生儿发热,乃因水分不足,血液溶质过多之故,故称脱水热。室温一般应维持在20-22℃.如室温低于20℃,新生儿应带帽和包裹两层毯子。•9.神经系统•出生时大脑皮质和纹状体发育未完善,神经鞘没有完全形成,故常常出现兴奋泛化反应。新生儿可呈现觅食、吸收、伸舌、吞咽、恶心、拥抱及握持反射等。味觉发育良好,甜味引起吸吮运动。嗅觉较弱。对光有反应,但因缺乏双眼共轭运动而视觉不清。出生3-7天后听觉增强,响声常引起眨眼及拥抱反射。触觉及温度觉灵敏,痛觉较钝。新生儿体格检查特点•1.外观•头大,躯干长,头部与全身的比例为1:4.胸部多呈圆柱形,腹部呈桶装。四肢短,常呈屈曲状。通常新生儿出生后采取的姿势,反映了胎内的位置。•2.皮肤•(1)胎脂:出生后皮肤覆盖一层灰白色胎脂,有保护皮肤的作用。胎脂的多少有个体差异,生后数小时渐被吸收,但皱褶处胎脂宜用温开水轻轻擦去。胎脂若成黄色,提示有黄疸、窒息或过期产存在。•(2)黄疸:生理性黄疸多在生后2-3天出现。一般持续一周后消失。•(3)水肿:生后3-5天,在手、足、小腿、耻骨区及眼窝等处易出现水肿,2-3天后消失,与新生儿水代谢不稳定有关。局限于女婴下肢的局限性水肿提示Turner综合征的可能。•(4)新生儿红斑:常在生后1-2天内出现,原因不明。呈大小不等、边缘不清的斑丘疹,散布于头面部、躯干及四肢。婴儿无不适。皮疹多于1-2天内迅速消退。•(5)毛囊炎:为突起的脓疱,周围有很窄的红晕,以颈根、腋窝、耳后、肘曲分布较多,数日内消退。•(6)粟粒疹:在鼻尖、鼻翼、颊、颜面等处,常可见到因皮脂腺堆积形成针头样黄白色的粟粒疹,脱皮后自然消失。•(7)汗疱疹:炎热季节,常在前胸、前额等处见针头大小的汗疱疹,又称白痱。因新生儿汗腺功能欠佳所致。•(8)青记:一些新生儿在背部、臀部常有蓝绿色色斑,此为特殊色素细胞沉着所致,俗称青记或胎生青痣。遂年龄增长而渐退。•(9)橙红痣:为分布于新生儿前额和眼睑上的微血管痣,数月内可消失。•3.头面部•(1)颅骨:颅骨软,骨缝未闭,具有前囟及后囟,有时在前后囟指尖可触到第三囟门。前囟直径通常为2-4㎝2,后囟一般只能容纳指尖。囟门过大常见于脑积水、佝偻病及宫内感染患儿。出生时因颅骨受产道挤压,常有不同程度的变形,骨缝可重叠。顶先露分娩的新生儿头部可显得狭长,先露部位经常见到水肿和瘀块,几天内可褪去。有时头颅血肿的新生儿头部可表现为囊肿样的肿块,通常需2-3个月内消散。•(2)眼:生后第一天,眼经常闭合,有时一睁一闭,与眼运动功能尚未协调有关。有难产史者有时可见球结膜下出血或虹膜边缘一周呈红紫色,多因毛细血管淤血或破裂所致,可在数日后吸收。双眼上斜或内眦赘皮应疑有21三体综合征。伴有眼睑水肿和大量脓性分泌物常是淋球菌感染的典型表现。大面积角膜混浊伴有高眼球张力则是先天性青光眼的指征。正常瞳孔反射呈红色,若呈白色者提示有白内障、肿瘤或视网膜病的可能。•(3)鼻:鼻梁低,因鼻骨软而易弯,可见歪斜,但以后不留畸形。新生儿用鼻呼吸。若后鼻孔闭锁畸形,出生后可立即表现严重呼吸窘迫。先天性梅毒患儿出生后可表现鼻塞、张口呼吸,鼻前庭皮肤湿疹样溃疡。•(4)口腔:口唇皮肤和粘膜分界清,粘膜红润,牙龈上可见由上皮细胞堆积或为粘液包囊的黄白色小颗粒,俗称“板牙”,或“马牙”,可存在较长时期,切勿挑破以防感染。硬腭中线上可见大小不等(约2-4mm)的黄色小结节(彭氏珠),亦系上皮细胞堆积而成,数周后消退。舌系带有个体差异,或薄或厚,或紧或松。两侧颊部各有一个隆起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有利于吸吮乳汁,不可挑破。巨舌症提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或有Beckwith综合征的可能。有时可见到唇裂或腭裂。小下颌要想到PierreRobin综合征的可能。•(5)耳:其外形、大小、结构、坚硬度与遗传及成熟度有关,愈成熟耳软骨愈硬。耳轮低于眶耳线称为低位耳,在一些综合征中可见到。•4.颈部:甚短,颈部皱褶深而潮湿,易糜烂。有时可见到胸锁乳突肌血肿,可导致其后发生斜颈。颈后皮肤过度折叠呈颈蹼状,为Turner综合征的体征之一。•5.胸部:多呈圆柱形,剑突尖有时上翘,在肋软骨交接处可触及串珠。新生儿呈膈肌型呼吸,有时可见潮式呼吸,生后4-7天常见有乳腺增大,如蚕豆或核桃大小,或见黑色乳晕区及沁乳,2-3周可消退,此是由于母体内分泌的影响所致,切不可挤压以防感染。•6.腹部:多稍隆起,早产儿因腹部甚薄,可见到肠型。肝脏软,在锁骨中线肋缘下2㎝,脾脏有时刚触及。生后脐带经无菌结扎后,一般1-7天脱落,脱落前应检查纱布有无渗血。脱落后脐部应保持干燥。有时可见到脐疝。•7.生殖器:生后阴囊或阴阜常有轻重不等的水肿,数日后消退。两侧睾丸多下降,也有在腹股沟中,或异位于会阴、股内侧筋膜或耻骨上筋膜等处。有时可见一侧或双侧鞘膜积液,常于生后2个月内吸收。一些女婴在生后5-7天可有灰白色粘液分泌物从阴道流出,可持续两周,有时为血性,俗称“假月经”。此是由于因分娩后母体雌激素对胎儿影响中断所致。生殖器色泽增深,多与先天性肾上腺增生有关。•8.肛门:有时可见肛门闭锁。应仔细观察胎粪排出情况,必要时作肛指诊检查。•9.脊柱和四肢:检查有无脊柱裂。四肢姿势与胎位有关,一些貌似异常者日后可逐渐恢复。正常新生儿的特殊表现•1.生理性脱发:一些新生儿在生后数周可出现脱发,呈突发或隐袭性。突发者较少见,为突然发病,明显脱发。大多数为隐袭性脱发。新生儿的头发绵细,色淡,多数婴儿数月后复原,有时可持续数年,但最终均能复原。生理性脱发的原因未明。•2.额外齿:在正常新生儿中可出现,常见在乳牙的下门牙的位置上萌出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易位切牙,该牙松动易落,无釉质。•3.喉喘鸣:临床上有时可遇见一些轻型的喉鸣婴儿,虽然出生后即有此表现,但多数在生后数周才引起注意。婴儿表现呼吸声较响。在激惹、哭吵或哺乳时呼吸声响加剧,但安静睡眠时其声减低。仔细观察声响主要在吸气时出现,咽喉检查有轻度异常。喉鸣多在3-4个月时发展到高峰,6个月至1岁内逐渐消失。极个别小儿在情绪激动时还可出现喉鸣现象。•3.脐疝:常见于正常新生儿。一般在脐带残端脱落后脐部逐渐增大,脐疝或大或小,内容物可以是肠段或大网膜,罕见嵌顿。哭闹婴儿脐疝可继续增大。多数婴儿在1-2岁内能自愈。特大脐疝可由手术处理。•4.多动:有些新生儿在新生儿终末期或稍晚些可表现为多动、易激惹及颤动。哺乳时不肯安静,哭闹不停。常发生呕吐。有时为发作性哭闹。睡眠亦不安宁,日夜颠倒。这些多动现象可能与母亲在妊娠期情绪过分紧张及忧虑有关。婴儿出生后,母子间可能又有一些不协调,致情况更有发展,可以称为脑轻微功能障碍症。•5.红色尿:生后2-5天的新生儿可于排尿时啼哭并见尿液染红尿布,这与白细胞分解较多使尿酸盐排泄增加以及小便较少有关。持续数天后消失。•6.假月经:有些女婴于出生后一周末阴道有血样分泌物,这是由于胎儿阴道上皮及子宫内膜受母体激素影响,与妇女排卵前相仿,出生后,母体激素影响中断,造成类似月经般出血,故称假月经。无需处理,数天后即可消失。•7.鞘膜积液:先天性鞘膜积液往往在新生儿终末期发生,以后逐渐增大而被发现,多为单侧性,不伴有腹股沟疝,一般数月后都能自愈。•8.新生儿形态变异如足上翻、足底内翻、足趾弯曲重叠等多是因胎位不正,或在产前一段时期内经受母亲骨盆及子宫的强力压迫,或羊水过少,羊水渗漏及小子宫等因素引起。多数生后几天内或2-3周后自然消退,也可稍晚些,遗留终生痕迹者少见。护理•1.皮肤:盆浴宜用无刺激的浴液,浴后用软毛巾吸干,而不宜擦干,避免损伤表皮。皮褶处宜撒少许滑石粉或松花粉。应避免撒粉过多尤其受潮时易结成硬块而刺激皮肤,以及用容器直接在颈部撒粉而被小儿吸入等。•2.五官:注意面部及外耳道和鼻孔的清洁,但勿挖耳道及鼻腔。婴儿口腔薄嫩易擦伤而致局部或全身感染,故禁忌常规擦洗口腔,尤其不宜挑破马牙。用奶瓶者注意奶瓶及奶头的消毒,以预防鹅口疮及肠炎。•3.衣服:应柔软、宽适。给婴儿穿有带子的短衣时,带子不可缚的过高、过紧,以防割伤腋下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