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5课《词五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望江南温庭筠渔家傲范仲淹江城子苏轼武陵春李清照破阵子辛弃疾词五首中国是诗的国度,灿烂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也闪烁着诗歌的光辉,唐诗、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诗言志、词言情也成为中国文化知识分子表情达意的最主要的方式。可以说透过诗歌的家里行间,我们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的脉博。今天我们就从“余晖脉脉”、“长烟落日”的自然景色,从“城外狩猎,沙场秋点兵”的生活场景,从独倚危楼,无语泪流的举止神情去与古人作一次心灵的对话,去感受古人的离愁别绪、壮志难酬。走进课文温庭筠:字飞卿,晚唐诗人、词人。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词风艳丽华美,是“花间派”词的先导,与当时词人韦庄并称为“温韦”。他的词“多写闺情”,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温词对五代以后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作者简介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清晨刚刚梳洗完毕,就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凭栏眺望大江之上,千帆驶过,但哪一条船都不是我所思念的人的归舟,斜阳夕晖脉脉无言,江水悠悠不尽。再看看那当年同爱人分手的白蘋洲,不由得愁肠寸断。小组自译课文梳洗罢,“梳洗”表明她在精心打扮,时刻准备见心上人的归来,此时心情是喜悦和激动,女为悦已者容嘛。动态描写理解词中有张力的词语独倚望江楼一个“独”字说明她在等候远行爱人的归来时的孤独落寞和形单影只的痛苦。静态描写过尽千帆皆不是一艘艘客船驶过眼前,可都没有等来她热盼的人。失望之情不言而喻。千帆过尽皆不是比较两个句子,哪一个更好?斜晖脉脉水悠悠夕阳余晖斜照江面,江水悠悠无语默默逝去。叠音词肠断白蘋洲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洲依旧,不见老地点的恋人,怎不寸断肝肠!含蓄细腻时间(从早到晚)跨度大清晨黄昏楼头千帆斜晖白蘋洲江水感情(复杂的情感落差大)希望失望景物(动景静景相结合)这首词写法上有什么艺术特色?绝望主题思想: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李清照李清照简介: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了解背景•金军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寓居浙江金华所作。•时年53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了,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天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景物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先流泪。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自译风住尘香花已尽,交待季节特征——日晚倦梳头。说明已是暮春鲜花凋零的时节。暗指:自己年老株黄,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此句是什么描写?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外在行为展现人物的什么心理?表达什么情感?心灰意懒浓重的哀愁由景到人这两句是通过描写景物、描写典型动作节来抒发情感。(采用含蓄间接抒情。)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其抒情方式是——直接抒情这两句紧承上句叙述了什么内容?补述了哀伤的原因、程度。(无声胜有声)“人非”具体指词人的什么遭遇?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这两句是词人直抒胸臆,再次借助神态和外在行为表达出自己浓重的哀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春色还不错,使人也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不过转而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舟载不动自己内心的哀愁。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喻成连绵不断的流水,(斜晖脉脉水悠悠)比作碾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独辟蹊径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了。词人创意出奇,将心中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转为具体可触感、有份量的物体,使“愁”有了形体、重量。这种写法是——化虚为实创意出奇《武陵春》主旨小结: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内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登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3、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5、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你还能记起哪些表现“愁”的诗句呢?知识拓展《绝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欣赏李清照后期诗词渔家傲范仲淹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江苏吴县人。庆历三年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作者简介:解题: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角连声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范仲淹赏析诗歌: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地点,“秋来”点明了时间,“异”统领全词景物特点。衡阳雁去无留意这是用拟人手法写人的感受,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雁尚且无留恋之情,将士又何以忍受?你联想到其他写边塞条件艰苦的诗句吗?四面边声连角起,描写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西风呼啸,战马嘶鸣,兵士吟唱,草木萧萧,衬上悲凉的军中号角声.使得边塞的秋天更显萧杀,空间更显辽阔。明示战事吃紧。你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氛围?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峰峦连绵,暮霭四起,落日低垂,边塞的孤城在黄昏中闭上城门。展示了一幅苍茫空远、辽阔孤寂的塞外落日孤城图.“孤城闭”显示出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战事紧张的气氛,战士们在傍晚就提高警惕,守卫孤城,防止来犯。暗示敌强我弱。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联想到哪句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月)浊酒一杯家万里“一”与“万”形成强烈对比,浊酒一杯,又怎能消去浓重的万里之愁(思乡心切呀)结合词句赏析表达的情感.燕然未勒归无计运用典故(东汉大将窦宪在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表明自己戍边报国的一腔热情。慨叹功业未建,边患未除,归乡无期。北宋当时积贫积弱,也表达自己苦闷与悲愤。羌管悠悠霜满地夜寒霜浓、悠悠羌音,层层蓄势更使征人惆怅难眠。羌、笛历来是乡思的代名词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此句互文。“不寐”的是将军也是征夫,流下的是思念家乡的泪,更是功业无成、壮志未酬的英雄泪!悲怆的情调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语句可以读出?哀伤——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5.为什么会这样?词中哪句点明了原因?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作者揭示了自己和征夫们同样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又为家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甘归退。渔家傲范仲淹上阕写景雁去边声孤城长烟落日渲染荒凉萧瑟气氛下阕抒情异家万里-归无计羌管悠-霜满地燕然未勒抒发思乡忧国、壮志难酬之情悲借景抒情苍凉悲壮,沉郁雄浑《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表现了作者欲报国立功却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悲怆情怀。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读来真切感人。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开辟先路。1.写的是何地何时的景色?哪个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2.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A、衡阳雁去无留意“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秋一到大雁迁徙到湖南衡阳过冬,一起飞不回头,无留恋之情,这里的奇寒与内地的暖有“异”。描写塞下(边塞)秋景用一个“异”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吃紧,“孤城闭”戒备森严。再加上群山连绵,狼烟落日,构成一幅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这里的战火纷飞与内地宁静祥和的景象迥然有“异”的。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想一想1如何理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军征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此句是全词的核心,揭示了作者和征夫们思念家乡但又因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而没有办法回去的矛盾心理。抒发了将军及征夫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哀伤心理;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心理。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放词.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祭常山回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老夫暂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放气概,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架着苍鹰;戴上锦帽,穿上貂皮袍子,千人万马席卷了平坦的山野。为了回报全城的人紧紧跟随太守的激情,,我亲手射那老虎,大家争着看我这个今天的孙郎。酒喝到兴头,胸怀肝胆正在开阔昂扬,鬓发白了一些,又有什么关系。什么时候派遣冯唐,手持符节来到云中郡给魏尚复职。定将拉开那一如圆月的雕花弓,向西北望去,对准那贪婪的天狼星射去。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1)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2)再来分析词的内容,看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英雄形象的?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功、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想一想:1.你能概括上阙的内容吗?2.“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2.年纪不小,但仍有少年狂气;表希望重新受朝廷重用;表要抵御侵略者,建功立业的决心。1.描绘打猎的威武场面。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

1 / 7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