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CELTS-2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网络课程评价规范SpecificationsforEvaluatingWeb-BasedCourses(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日期:2002年6月7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发布2目次1概述..............................................................................................................................................31.1范围...................................................................................................................................31.2目的...................................................................................................................................32.规范性参考文件........................................................................................................................43.定义..............................................................................................................................................44.规范体系....................................................................................................................................64.1总体框架..........................................................................................................................64.2界定方式..........................................................................................................................65.评价规范正文............................................................................................................................73网络课程评价规范网络课程是决定网络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要素,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网络课程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但我国还没有关于网络课程评价的基本标准,因此难以对网络课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这导致了很多低水平的重复开发工作,不利于保证网络教育的质量。本规范旨在解决这一问题。它通过定义网络课程评价的基本框架和指标体系,来规范和指导网络课程的质量评价,同时对于网络课程的设计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概述1.1范围本规范针对高等教育、职业培训以及基础教育领域中的网络课程,提出了网络课程评价的一般性规范,包括框架结构和指标体系。本规范定义了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界面设计和技术等四个维度的特性,每个维度下包含有具体的评价指标,以昀小的重迭描述了网络课程的质量特性。本规范所针对的评价对象是作为昀终产品或阶段性产品的网络课程,以网络课程产品用于教学或培训的潜在价值为着眼点,评价网络课程资源的内容和功能特性。但本规范不具体规定网络课程产品进入到实际教学和培训活动之中后的应用方式或效果,一门合格的网络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还取决于对它的具体应用方式以及相关制约环节(如教学安排、学习支持服务、辅助资源等)。本规范所针对的网络课程是基于Web的、以超媒体形式表现的、以异步学习为主的课程,它是基于Web传输的为完成某学科或领域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组织起来的相对完整的学习经验体系,它包括围绕特定学习目标而设计组织的学习内容、为实施课程而设计的交互性学习活动、以及为评价课程效果而进行的测评等,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的复合体。本规范针对的是网络课程,它也可以部分地适用于网络课件的评价。网络课件通常是结合某课程中的具体知识点或学习单元而设计的用于训练或教学的网络软件。本规范中的大部分内容适用于网络课件的评价,但单个网络课件一般无法涵盖本规范所规定的网络课程的全部质量特性。本规范针对的是基于Web的课程(Web-BasedCourses),是以Web作为主要传输途径而实现的网络课程,而不是以课堂教学或其它途径为主、以Web作为辅助工具实现的网络增强性课程(Web-EnhancedCourses)。对于后者也可以部分地参考本规范进行评价,但一般无法涵盖本规范所规定的网络课程的全部质量特性。本规范不具体评价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成熟度,不具体规范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工具和制作方式。1.2目的本规范的目的是通过定义网络课程质量特性的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来指导和规范网络课程的评价,它适用于在网络课程生存期中对其质量的评价,包括在设计、开发、传输、使用等不同阶段上对网络课程资源进行阶段性评价和昀终评价。另外,本规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包括定义网络课程的质量需求、评价网络课程规格说明在开发期间是否满足了质量需求以及描述已实现的网络课程的特征和属性(例如用户手册)等。本规范可供获取(acquisition)、开发(development)、使用(use)、支持(support)、维4护(maintenance)或评审(audit)网络课程资源的人使用,具体包括:z网络课程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网络课程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需要依据本规范,定义网络课程资源的质量需求,并同时考虑所要满足的特殊需求,设计和开发出能很好地满足教育需求的网络课程。z学习管理系统(LMS)和学习资源著作工具(AuthoringTool)的开发者:学习管理系统和学习资源著作工具的开发者应熟练掌握本规范,并在产品中支持和体现网络课程的质量规范,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z教育机构:教育机构应了解本规范,以便更好地选择、购买网络教育资源,更好地保证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也更好地保证投资的合理性。z教师和学习者:教师和学习者可以参照本规范,结合自己的具体需要,对网络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选择和使用。z管理与评审机构:与网络教育有关的管理机构和评审机构可以依据本规范,结合所面对的特定需求,对有关的网络课程资源产品进行测试、评级、评估和鉴定。2.规范性参考文件本规范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下列规范中的条文。zGB/T16260—1996idtISO/IEC9126:1991: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zAcademicADL(AdvancedDistributedLearningCo-Laboratory)—GuidelinesforDesignandEvaluationofWeb-BasedInstructionzTheASTD(AmericanSocietyforTrainingandDevelopment)E-learningCoursewareCertification(ECC)Standards3.定义以下定义是和CELTS-2——“术语”规范相一致的。课程(Course)为一个或多个学习者使用而设计的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为它们形成在某一学科的学力或某一套相关任务的能力而提供必要的知识或技能。它可能包含若干课、测验和相关的学习目标,也可能是某课程体系的一部分。课程内容(Coursecontent)一个课程构成单元及其学习目标;向学习者授递的学科内容。课程前需(Courseprerequisite)学习者在开始学习一课程之前必须满足的条件。课程结构(Coursestructure)描述课程的所有要素、它们的相互关系、前需条件和完成要求。课件(Courseware)主要用于训练或教学的软件。5课程(体系)(Curriculum)按照一个或多个教育专门方向组合而成的课程集合,或由较小的学习单元组合而成的集合。学习难度(Educationaldifficulty)学习对象对学习者而言的难易程度。教育交互水平(Educationalinteractivitylevel)学习者与教育资源互动的程度。典型学习时间(Educationaltypicallearningtime)一般学习者所需花费的时间。教学目标(Instructionalobjective)教学的目的。交互(Interaction)学习者与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学习内容(Learningcontent)在学习过程中涉及的信息,往往以多媒体形式提供。学习环境(Learningenvironment)学习的周边条件。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managementsystem(LMS))对学习加以调控的有机整体。学习目标(Learningobjective)学习的目的与要求。课(Lesson)包括学习内容和相关学习对象的教学单元,其中可能还包含学生考核部分,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掌握。平台(Platform)是指使用某对象的软硬件的环境。软件质量特性(Softwarequalitycharacteristics)用以描述和评价软件产品质量的一组属性。一个软件质量特性可被细地成多级子特性。64.规范体系4.1总体框架教育软件的评价有四种基本方法:总体分析法、指标体系法、观察法和实验法。本规范基本采用指标体系法,通过一套特定的指标体系从多个维度评价网络课程的质量属性。本规范从以下四个基本维度来评价网络课程的质量特性:(1)课程内容:指课程内容本身的学术质量和组织结构,这是决定网络课程质量的核心要素;(2)教学设计:指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学测评方法的合理设计,这是决定网络课程质量的关键,是网络课程区别于一般网络软件的特色性维度;(3)界面设计:指对学习者与网络课程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的设计,简便易用的人性化的界面设计是决定网络课程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4)技术:可靠、适当的技术是网络课程质量的前提和基本保障。每个维度下包含有具体的评价指标。课程内容维度有7条指标,用以评价了课程内容本身的质量及组织结构。教学设计维度有14条指标,衡量了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策略设计和测评方法设计。界面设计维度有9条指标,评价了影响网络课程的易用性的要素。技术维度有6条指标,评价了所采用技术的可靠性和适当性。整个规范共包括了36条评价指标。图1网络课程评价规范的基本框架4.2界定方式本规范从以下5个方面来界定评价规范的每个指标:z名称:每条评价指标的名称;z约束性:对各个指标的约束性的描述,包括“必需”指标和“建议”指标。必需指标对于有效的网络课程而言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如果一门网络课程在该指标上不合格,则可以认定整个课程不合格。建议指标在网络课程中有重要作用,但不是无法替代的;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