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医适宜技术2014年中医适宜技术概念中医,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繁衍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治未病”思想、自然疗法等理论特色、思维方法和诊疗优势更适合于现在的预防、医疗、康复、保健等一体的大卫生观,有着西医无法比拟和替代的特点。了解中医药文化,掌握中医药养生保健、自诊自疗等医学科普知识,已成为人们提高自我保健能力、追求生活时尚的一种重要方式。此外,中医药学中蕴涵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学与中华民众具有强大的亲和力。中医适宜技术概念大力推广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及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作用,为解决百姓多发病、常见病及“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作出贡献。中医适宜技术概念贯彻《(2006---2020)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未来15年我国中医药要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中医适宜技术是指中医特色突出,疗效确切,经济简便,可操作性强,且经过长期临床验证安全可靠的中医诊疗技术,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中医适宜技术范围及意义包括针灸、推拿、按摩、熏洗、拔罐、刮痧、针刀、敷贴、膏药、埋线、药浴、脐疗、足疗、耳穴疗法、物理疗法等百余种方法。涉及熏、蒸、烤、熨、洗、泥疗、蜡疗、中医针法手术、各种膏药、药水、酊剂、各种诊疗仪器设备、自然疗法、意象疗法、养生保健等。治疗范围治疗范围遍及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肛肠等科。其上病下治、左病右治、冬病夏治及内病外治理念或理论与中医内治“汗吐下”或药物归经理论并行不悖,疗效殊途同归,在中医药学体系中独树一帜。针灸经络、推拿导引、刮痧拔罐、小针刀术、外敷拔毒、针法微型外科及刺血刺络方法等丰富多彩的疗法和技术,在医疗和保健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挥着积极作用。中医适宜技术顺应时代科学发展中医适宜技术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由于作用迅速、操作简便、易学易用、使用安全,易被广大群众接受。如今时代要求和形势所迫,则应该“理、药、创、科”四个字更进一步。所谓“理”即医理、药理、法则;“药”即药剂、药效、新制剂(包括其剂型)上药典,以低毒或无毒的药物和配剂获取可靠的疗效,为发达国家和社会所认可;“创”即开创新思路、新方法,创新的剂型和给药途径等;“科”即以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发现代化的外治法,既全面继承传统又大胆探索和突破。发展前景十分广阔。1、艾灸疗法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驱邪、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艾草其它葱、蒜、附子、核桃皮等。制成的艾卷艾灸疗法的作用艾灸具有疏风解表、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通痹、回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艾灸疗法的分类灸法:艾灸艾柱灸直接灸化脓灸、非化脓灸间接灸隔姜、隔蒜、隔盐、隔附子饼灸艾条灸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温针灸。其他灸法:灯火灸、天灸、雷火神针、太乙神针等。临床常用灸法及操作①直接灸:是把艾灸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用黄豆或枣核大小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局部经烫伤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者称为化脓灸;用中小艾炷直接灸之,烫时即取走,灸后不起泡或不成灸疮者称为非化脓灸。②隔物灸: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某种药物如生姜、大蒜、食盐、附子、胡椒而施灸的一种方法。药物可因证因病不同,治疗时可发挥艾灸和药物的双重作用。隔姜灸:将新鲜生姜切为厚度约2分许的姜片,中心用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施灸,觉灼热时缓慢移动姜片,可灸多壮,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本法适应于一切虚寒病症。隔蒜灸:取独头大蒜切成分许厚,用针穿刺数孔,艾炷灸之,每灸4—5壮,因大蒜液有刺激性,故灸后易起泡。该法可治痈疽肿毒、未溃疮疖。隔盐灸:取食盐适量炒热,纳入脐中,上置艾炷施灸,患者稍感灼痛,即更换艾炷,以防灼伤。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效。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末,以黄酒调和作饼,约3—4分厚,艾炷灸之。用治各种阳虚病症。③艾条灸:点燃一端艾卷,在穴位和患处熏灸。温针灸:针刺得气后,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2—3厘米的艾条施灸,至艾绒烧完为止。温和灸:点燃一端艾卷,在穴位和患处上方0。5—1寸许熏灸。雀啄灸:点燃一端艾卷,在穴位和患处上方如鸟啄食上下移动熏灸。回旋灸:点燃一端艾卷,在穴位和患处上方反复旋转熏灸。施灸禁忌面部穴位不宜直接灸;关节活动处不宜化脓灸;重要脏器、大血管处、肌腱所在部位不宜直接灸;妊期小腹、腰骶部不宜施灸。对神昏、感觉迟钝的患者,不可灸过量,要避免烫伤。施灸时的注意事项①灸治的适应范围一般以虚证、寒证、阴证为主。凡属实证、热证及阴虚发热者,一般不宜用灸法。②施灸或温针时应防止艾绒脱落烧损皮肤和衣物。③颜面五官、阴部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施用直接灸。④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⑤对神昏、感觉迟钝的患者,不可灸过量,要避免烫伤。艾灸治疗网球肘主要症状:肘关节外侧疼痛和压痛,疼痛可沿前臂向手放射,前臂肌肉紧张,肘关节不能完全伸直,肘或腕关节僵硬或活动受限。作下列活动时疼痛加重:握手、旋转门把手、手掌朝下时拾东西、网球反手击球、高尔夫球挥杆、按压肘关节外侧取穴阿是穴(痛点)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2、拔罐疗法拔罐疗法古称“角法”,是一种以罐为工具,以热力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造成皮肤充血、郁血现象的方法。罐的种类竹罐紫铜罐陶罐气罐其它玻璃罐(1)、拔罐疗法的分类按排气方法分类火罐利用火力排去空气水罐利用煮水热力排去空气。抽气罐抽去空气。按拔罐形式分类水罐利用煮水热力排去空气。抽气罐抽去空气。按拔罐形式分类单罐单罐使用。用于较小的病变范围或压痛点。多罐多罐并用。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的疾病。闪罐吸拔后迅速起罐,反复多次。坐罐吸拔后留置一段时间。走罐吸拔后在皮肤表面来回推拉。按综合运用分类药罐用药水煎煮竹罐后吸拔,或在罐内盛药液。针罐扎针后加拔火罐刺络拔罐用三棱针或皮肤针刺出血后加拔罐。(2)、拔罐疗法的适应范围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吸拔经络中的风寒湿气外出,还具有引出排脓等作用,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风湿痛、感冒、咳嗽、腰背痛、月经痛、胃痛、疡初期未溃时,以及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等病症。(3)、拔罐疗法常见的吸拔方法①闪火法:用止血钳夹住95%酒精棉球,在罐内闪火排去空气,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②投火法:用小纸条点燃后,投入罐内并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③架火法:用一直径2~3cm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上置酒精棉球,点燃后将火罐扣上。(4)、常用的拔罐法及操作①坐罐:要求主试者用闪火法拔罐,用止血钳夹住一个经95%乙醇浸泡过的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绕1圈迅速退出,并立即将罐口扣在放术部位,使罐吸附在皮肤上。注意棉球沾乙醇不可过多,亦勿在罐口停留,以免罐口烧烫灼伤皮肤。②闪罐:用闪法火将罐拔上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取下,取下拔上,直至皮肤潮红充血为度。③走罐:选用口径较大、罐口平滑的玻璃罐,先在罐口和施术部位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住,然后以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向左、右施术部位往返推动,至较大面积的皮肤出现潮红为度。④针罐:先将针刺入穴位,待得气后将留置穴位,然后用闪火法,以针刺部位为中心,将罐拔住,约10~15min,至皮肤潮红充血起罐。⑤刺络拔罐:在施术部位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地叩刺出血,再拔上火罐,留置10~15min后。起罐后擦净血迹。拔罐治疗腰痛穴位: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肠俞: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委中:腘横纹中点(5)、拔罐疗法的注意事项①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合适的火罐。②拔罐时应选肌肉丰厚的部位,而在肌肉浅薄、骨骼突出、皮肉松弛、毛发较多的部位不易吸拔,罐易脱落。③体位要适当,拔罐过程中不要移动体位,以免火罐脱落。④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不宜拔罐。孕妇腹部、腰骶部须慎用。⑤拔罐时注意棉球沾乙醇不可过多,亦勿在罐口停留,以免罐口烧烫灼伤皮肤。⑥拔罐一般可出现局部红晕或紫绀色,一般不须处理,会自行消退。若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出现水泡,小者当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大的须用消毒针将水放出并包敷,防止感染。⑦起罐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入,罐即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⑧应用针罐时,应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撞压针入深处,损伤脏器及血管。故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针罐。⑨使用多罐时,火罐的排列顺序不宜太近,以免皮肤被牵拉产生疼痛。⑩应用刺络拔罐时,出血量须适当,一般5~7ml。3、刮痧疗法“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刮痧适应证本疗法临床应用范围较广。以往主要用于痧症,现扩展用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疾病。一、痧症(多发于夏秋两季,微热形寒,头昏、恶心、呕吐,胸腹或胀或痛,甚则上吐下泻,多起病突然):取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刮治,如见神昏可加用眉心、太阳穴。二、中暑:取脊柱两旁自上而下轻轻顺刮,逐渐加重。三、伤暑表证:取患者颈部痧筋(颈项双侧)刮治。四、伤暑里证:取背部刮治,并配用胸部、颈部等处刮治。五、湿温初起(见感冒、厌食、倦怠、低热等证):取背部自上而下顺刮,并配用苎麻蘸油在腘窝、后颈、肘窝部擦刮。六、感冒:取生姜、葱白各10克,切碎和匀布包,蘸热酒先刮擦前额、太阳穴,然后刮背部脊拄两侧,也可配刮肘窝、腘窝。如有呕恶者加刮胸部。七、发热咳嗽:取颈部向下至第四腰椎处顺刮,同时刮治肘部、曲池穴。如咳嗽明显,再刮治胸部。八、风热喉痛:取第七颈椎至第七胸椎两旁(蘸盐水)刮治,并配用拧提颈部前两侧肌肉(胸锁乳突肌)约50次。九、呕吐:取脊柱两旁自上而下至腰部顺刮。十、腹痛:取背部脊柱旁两侧刮治。也可同时刮治胸腹部。十一、疳积:取长强穴至大椎穴处刮治。十二、伤食所致呕吐腹泻:取脊椎两侧顺刮。如胸闷、腹胀剧痛,可在胸腹部刮治。十三、头昏脑胀:取颈背部顺刮。配合刮治或按揉太阳穴等。十四、小腿痉挛疼痛:取脊椎两旁(第五胸椎至第七腰椎)刮治,同时配用刮治腘窝。十五、汗出不畅:取背部、胸部顺刮。如手脚出汗不畅者,可在肘部、腘窝处刮治。十六、风湿痹痛:取露蜂房100克,用酒浸3日后,蘸酒顺刮颈、脊柱两旁,同时取腘窝、肘部或痛处刮治,每日2次。刮痧工具选择“刮痧板是临床首选的刮痧工具,“刮痧板选用天然水牛角为材料制成,形状多为长方形,边缘钝圆,对人体肌表无毒性刺激和化学不良反应。而且水牛角本身是一种中药,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和润养作用。除专用“刮痧”板外,民间常将一些边缘圆滑的生活用具可用来刮痧,如光滑的铜钱、铜勺柄、瓷汤匙等。另外,刮痧之前,为了防止划破皮肤,务必在皮肤表面涂一层润滑剂,首选的是由天然中药经科学配方和方法提炼加工而成的刮痧专用油剂;也可就地取材用香油、色拉油等作为皮肤润滑剂。刮痧操作方法①操作方法:先将准备刮痧的部位擦净,用刮痧板的边缘蘸上刮痧油或按摩油,用手掌握着刮痧板,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再确定部位进行刮痧。刮痧要顺一个方向刮,不要来回刮,力量要均匀合适,不要忽轻忽重;②刮拭方向:颈、背、腹、上肢、下肢部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③刮痧时间:用较重刺激手法进行刮痧,每个部位一般要刮3~5分钟。用轻刺激手法,每个部位刮拭时间为5~10分钟。对于保健刮痧无严格的时间限制,以自我感觉满意、舒服为原则。刮痧注意事项①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拭部位;②刮痧出痧后1小时以内忌洗澡;③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拭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1 / 1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