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预防与职业防护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标准预防与职业防护太和县人民医院手术室韩可2018.05.07标准预防•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CDC提出了“标准预防”•它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法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是针对所有医院中接受治疗的病人而采取的预防措施(不必考虑其诊断)•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来降低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病人与病人之间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起到了双向防护的作用标准预防概念◆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均具有传染性,医务人员在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同时,还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飞沫、接触隔离措施。标准预防基本特点◆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戴手套;适时戴口罩、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洗手•是控制感染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标准预防措施(一)洗手/手消毒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器械后应立即洗手/手消毒。在两个病人之间,或同一个病人,接触身体的不同部位时应洗手/手消毒。妨碍洗手的因素•手消毒剂质量低劣,易引起皮肤刺激和干燥;•洗手池数量不足或安装位置不方便;•皂液配给器和手巾紙架空空如也;•时间不够,太忙或工作量大;•没有意识到或根本不知道手卫生意义;•医院没有拨出专门款项来促进手卫生;WHO关于手卫生(洗手或手消毒)的六个指征包括:1、接触病人前后2、摘除手套后3、进行侵入性操作前4、接触病人体液、排泄物、粘膜、破损的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5、从病人脏的身体部位到干净的身体部位6、直接接触接近病人的无生命物体(包括医疗器械)后标准预防措施(二)使用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手上的细菌传至病人可以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手套的种类•无菌乳胶手套•清洁一次性使用乳胶手套•双层手套•一次性使用薄膜手套•卫生胶手套•手套不能重复使用,更换要及时。如果手套的防护效果没有改变可以消毒后重复使用•需要有一定弹性,必须盖住袖口•双层手套•不要在公共场所戴手套•摘除手套后必须要洗手•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戴手套的优点•减少病原体迁移到手上或从手上迁移出来的最好方法•如果规范地戴手套及更换,成本效果好•手套的类型,用途和材料比较多样•降低病原体双向传播的危险•明显减少被针头刺破皮肤的几率,保护不受血液性传染病的感染戴手套的缺点•花费高•使用很不规范;没有对手套进行及时更换等•医护人员认为戴手套只是为了保护自己•手套材料质量差的情况并非少见•增加了固体废物•手套材料与一些洗手/擦手材料起反应戴手套的指征(1)•接触可能为无菌组织的时候必须戴无菌手套--包括感染性的组织–接触不同病人或者病人的不同无菌部位必须更换手套–对于非无菌部位手套可以重复使用•在接触病人粘膜组织或者破损皮肤时必须戴干净的手套–即使该组织被感染–接触粘膜或破损皮肤前须没有接触其他人或物–对于婴儿和儿童更须注意手套的清洁•处理被污染的设备时需戴清洁手套戴手套的指征(2)•在可能接触病人潮湿部位或没有破损的皮肤时,应使用合适的手套–可以是普通手套,经过消毒处理的或者外科手套,用于处理被污染的设备–使用的手套要足够长来覆盖可能暴露的部位•在可能血液接触或者可能刺破皮肤的情况下要戴手套保护工作人员的手戴手套的指征(3)标准预防措施(三)使用口罩防止或减少医务人员通过呼吸道被感染的机会.戴口罩的程序•先将鼻夹帖在鼻梁上;•将口罩上端的系带系在头后或耳后;•拉下口罩的下部遮盖住口和下巴;•将下端系带系于颈后;•将鼻夹压向鼻梁,使紧贴面部直至舒适•口罩变潮湿、难呼吸和有破损时更换;•接触或摘除口罩前要洗手;•离开房间前将用过的口罩放入医疗垃圾桶内。(四)使用眼罩或面罩1.可以防护或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传染性物质飞溅至医护人员口、眼及鼻等粘膜。2.可能发生喷溅的医疗过程中必须使用防护镜、面部防护罩、口罩3.使用取决于个人对操作过程的认识和判断,看潜在事故可能性的大小4.动脉穿刺要戴面部防护罩,因血液溅入眼中发生率较高标准预防措施(五)使用防护鞋(六)使用工作帽标准预防技术(七)使用隔离衣或防护围裙标准预防是成功的、有效的、经济的医院感染控制的主要策略。预防是最节省成本的健康投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锐器损伤锐器伤对医务人员健康的威胁•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皮肤损伤•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感染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我国数据,工作3年以内的医院新职工(医生和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达95.66%,而锐器伤后报告者仅占7.67%。•没有报告将导致职业暴露后不能获得有效的专业指导和相应的医学处理,对锐器伤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自2004年6月1日起实施第二章预防第四条…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第五条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特点1、需要的血量非常少:如感染乙肝只需0.4毫微升2、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途径:皮肤刺伤、皮肤接触、粘膜接触3、发生暴露后感染的几率:HBV6-30%,HCV3-10%,HIV0.2-0.5%4、国外研究证实:HBV感染率高于HIV感染率55倍,高于HCV38倍•医务人员感染HBV是普通老百姓的5-6倍职业暴露的类型锐器伤:注射器针头、头皮针、套管针、缝合针、血糖针、手术刀……粘膜暴露:眼睛、伤口、粘膜……刺伤相关因素刺伤深度深度刺伤引起感染几率大于浅度刺伤不同器械和被污染液体的量中空针头沾染的血量大引起感染几率大于缝针和刀接触路径针刺感染大于粘膜接触时间长短被与病人刚接触后的锐器刺伤引起的感染几率大于放置数小时后锐器•健康状态医务人员健康状态决定接触后造成感染的几率•接触的频率接触频率高的人感染几率大•安全措施采用安全措施和正确方式•自我保护接触感染后的快速自我保护措施实施医务人员相关因素预防锐器伤的原则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使用与否均按损伤性废弃物处理;禁止手持针、刀片等锐利器具随意走动;禁止将缝合针、刀片、针头等锐利器具徒手传递;禁止将针头等锐利器具回套盖帽;使用者必须将用后的缝合针、刀片、针头等锐利器具直接投入专用锐器盒中。锐器刺伤处理及报告程序•发生锐器伤后积极采取补救措施:•锐器伤后伤口紧急处理:•捏住伤口近心端,以阻断静脉回流•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向伤口部位方向持续推挤,挤出伤口部位的污血,注意不要一挤一松,避免将污血倒吸入血循环•碘伏或酒精或碘酒消毒伤口锐器刺伤处理及报告程序•报告科室负责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填写锐器伤登记表•进行暴露评估•血清学检测:HBV、HCV、HIV•采取阻断感染的措施:注射疫苗、药物治疗、追踪随访等•提出改善意见,防刺伤教育等职业暴露不属于职业病,职业防护工作任重道远谢谢观赏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