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与西亚—北非西亚与北非中亚西亚北非《区域》P29-9.某旅行爱好者沿亚欧大陆桥自东向西坐火车旅行,看到的现象及解释正确的是()A.依次经过陇海—兰新线,穿越北疆、中亚、欧洲西部B.降水量:由东往西逐渐减少C.自然景观:森林——草原——荒漠D.看到的动物依次为大熊猫——黄羊——驯鹿《区域》P39--1中东地区不仅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而且还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的地区。读中东地区图,1.中东地处“三洲五海之地”,其中“五海”中不是真正的海的是()A.①B.②C.③D.④〈区域〉P30—11⑵《区域》P39—6读利比亚地图,6、利比亚的主要气候类型有()①地中海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③热带沙漠气候④热带草原气候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010·新课标全国卷)下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2000(2010·新课标全国卷)下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2010·新课标全国卷)下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3)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A.气旋缓慢过境B.冷锋缓慢过境C.反气旋缓慢过境D.暖锋缓慢过境(4)图中暴雨多发区雨量较大的原因是;洪涝灾害发生的时间是;成因是。(10分)《区域》P38--【典例1】(2010·新课标全国卷)下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1)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A.50mmB.150mmC.200mmD.250mm里海咸海伊犁河(1)中亚深居内陆,但有不少河流、湖泊,请简述其发育的原因。P29--【典例】(2010·全国文综Ⅱ改编)〈区域〉P30—11⑴《区域》P39—10沙特阿拉伯及其周边地区的示意图。(3)为什么沙特阿拉伯没有常年有水的河流和湖泊?沙特阿拉伯人民生活和生产用水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地表水缺乏。海水淡化或地下水。〈区域〉P29--【典例】(2010·全国文综Ⅱ改编)〈区域〉P30—11⑶(3)图中棉花产地是世界第三大产棉基地,简述棉花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①中亚地区地处内陆,晴天多,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境内有锡尔河流经,灌溉便利。〈套题〉阶段检测四—16⑴、18⑶〈区域〉P30—7读里海周边地区图,〈区域〉P80—2、47.图中甲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为()A.充足的光照资源B.肥沃的土壤C.丰沛的降水D.充足的水源《区域》P38--【典例1】(2010·新课标全国卷)(2)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①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沿海农业向“优质、高产、高效”的“三高农业”发展)②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改造自然条件、改良灌溉技术等);③加大投入,实行地区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商品化生产;④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生态、立体、节水农业等);⑤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实现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区域〉P29--【典例】(2010·全国文综Ⅱ改编)〈区域〉P38—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8.长期以来,关于里海是国际海域还是湖泊的问题,沿岸五国争论不休,该问题的实质是()A.里海的战略地位问题B.里海油气资源的归属问题C.里海地区油气管线的走向问题D.里海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区域〉P30—8读里海周边地区图,〈区域〉P40—10⑵(2)“能源之城”是沙特馆展示的特色之一,这里的“能源”是指______。世博会开幕时,一艘满载该种能源的轮船从波斯湾沿岸出发驶往上海,途经阿拉伯海时将______(顺,逆)水航行。材料一2010年5月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开幕。沙特阿拉伯展馆(见图1)定名为“阿拉伯之城”,主题为“生命的活力”,其灵感来自于沙漠中的绿洲,主体建筑像一艘高悬于空中的大船,展馆着重展示在没有常年有水的河流和湖泊的严酷自然环境下,如何创建美丽的城市、营造美好的生活。中亚的油气能源对我国的影响⑴保证能源供给来源地多样化,增加我国能源安全的系数,⑵获得稳定而丰富的能源供给,⑶降低运输成本,⑷加强与中亚地区的经济联系西气东输的影响1、对输入地①缓解资源紧张,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②带动沿线经济发展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④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生活2、对输出地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②促进城市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③促使能源结构多元化,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④对沿线地区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练习:中哈石油管道一期工程于2005年12月15日正式竣工投产,关于该石油管道建设产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提高了中国能源来源的多元化程度②进一步提高了“西气东输”管线的战略地位③结束了中国从波斯湾进口石油的局面④为我国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材料三说明我国资源的利用问题是________,资源利用率低(2)说明日本大力发展核电的主要原因,指出核电站适宜布局的地区。(8分)表:2009年中、日部分数据比较石油自给率(%)能源消费总量(亿吨石油当量)人口数(亿)核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重(%)日本0.25.81.2834中国5020.313.31.12材料二:核电站主要用铀-235裂变产生的能量来发电,它不排放CO2,产生的核废料也绝对封存。核电站运行需要大量冷却水。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站每年需要铀燃料30~40吨,而相同功率的火电站需要耗煤300~400万吨。日本能源消费量大,石油(常规能源)等能源自给率低,对外依赖程度和运输压力大;核电站所需原料少,发电量大,清洁。(8分)表:2009年中、日部分数据比较石油自给率(%)能源消费总量(亿吨石油当量)人口数(亿)核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重(%)日本0.25.81.2834中国5020.313.31.12材料二:核电站主要用铀-235裂变产生的能量来发电,它不排放CO2,产生的核废料也绝对封存。核电站运行需要大量冷却水。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站每年需要铀燃料30~40吨,而相同功率的火电站需要耗煤300~400万吨。核电站适宜布局在靠近水源或沿海,常规能源不足,但能源需求量大的地区。(4分)试列举中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区域〉P29—典例⑷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白风暴”、水资源短缺、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干旱缺水地区推断图中箭头代表何种环境问题的扩散方向,并说明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6分)〈区域〉P29—11(4)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中亚,尤其是南部平原地区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试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1、开垦耕地,大量引水灌溉,引起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在表土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2、大量引湖水灌溉,湖面缩小,咸水湖底露出部分所含的盐分。练习:黑河中游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是甘肃省最重要的商品粮和瓜果蔬菜基地,集中了全流域90%以上的耕地和人口,其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1.目前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水资源短缺②水土流失③植被退化④沙漠化、盐碱化⑤旱涝灾害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西亚—北非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2)主要的供水河流区域P36图我国现有城市中约有1/2的城市缺水,严重缺水的城市约占1/6,每日缺水达1600万吨。下图所示三个地区均为我国沿海缺水城市集中分布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针对a图所示地区城市缺水状况,可采取的措施有大力开发地下水资源.跨流域调水和海水淡化等。其中目前比较可行的是,简述选择该措施的理由。(3分)(1)跨流域调水大力开发地下水资源将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海水淡化的成本高,经济效应低(技术水平不够)所以选择跨流域调水为主要措施。(3分)我国现有城市中约有1/2的城市缺水,严重缺水的城市约占1/6,每日缺水达1600万吨。下图所示三个地区均为我国沿海缺水城市集中分布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2)b图所示地区城市群位于河流入海口,但仍有严重的缺水问题。试分析该地区城市缺水的主要原因。(3分)(2)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稠密;水污染严重。(3分)我国现有城市中约有1/2的城市缺水,严重缺水的城市约占1/6,每日缺水达1600万吨。下图所示三个地区均为我国沿海缺水城市集中分布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3)c图所示地区经常出现“咸潮”,导致城市供水出现季节性短缺。根据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分析“咸潮”出现的季节(3)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