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1.1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课件 湘教版必修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课时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考点突破考点一区域的基本含义基础梳理含义: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①主要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②;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③,区域之间具有④;区域具有一定的⑤;区域之间是⑥的区域的基本含义主要特征空间界线相似性和连续性显著的差异性优势、特色和功能相互联系含义: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⑦关系和⑧形式影响因素:主要有⑨条件、社会经济活动、⑩、城市化水平、和对外联系等分类:地域和地域,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和区域空间结构相对位置空间分布自然地理人口状况区域开放程度乡村城镇依托基础区域的基本含义组成:区域空间结构是由线状系统网络系统和面状系统共同组成的。通常情况下,农业表现为,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城市和工业表现为,城市群和工业区则表现为。就此而言,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区域空间结构面状线状和网络状点状岛状自然—社会综合体区域的基本含义概念:是指的比例关系区域产业结构差异主要表现: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三次产业的等区域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区域发展前期,比重大;工业化时期,比重大;城市化水平较高时期,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呈现出“”的格局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及其内部就业比重内部构成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三、二、一区域的基本含义深化探究区域特征的实践意义特征含义实践意义层次性区域有等级。任何区域都可与同等级区域共同组成更高一级的区域;同时区域内部又可进一步划分低一级的区域低级区域发展策略要符合高级区域发展要求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资源利用,要综合考虑,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差异性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内部也有差异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区域发展开放性区域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可变性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模糊性。其次是对同一地表空间,因研究目的、角度、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再次是自然区划的指标是根据一定的时间长度统计出来的,若时间变化,地理界线也产生移动因时制宜,在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政策强化专练1.能够体现长江三角洲区域特征的是()①位于东部沿海南部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③水稻土④水田⑤水田耕作业⑥综合性工业基地⑦重工业基地⑧旱地耕作业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⑤⑥⑦⑧D.②⑦⑧解析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中部,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受海洋影响大,表现出较强的海洋性特征,这里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发达。同时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三角洲上河网密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以水田耕作业最为发达。答案B考点二区域发展阶段基础梳理常用指标:有、人均国民收入、等人文发展指数:、和演化总趋势:——……影响因素:、发展水平、、历史文化等因素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水平衡量指标与空间结构演化区域空间结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产值比重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平衡不平衡平衡地理条件经济区位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以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谋求短时期内的高速增长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注重,强调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水平衡量指标与空间结构演化不同开发方式产生的差异自然资围破坏为代价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地方经济在经济方面特点:发展水平,内部经济差异,处于状态产业比重特点:占有较大的比重,处于起步阶段,以工业和为主体对外联系特点:区域程度较低,规模很小,表现为典型的特征区域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相当低比较小低水平均衡传统农业工业化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对外开放对外贸易自足自给区域发展阶段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大规模转移区域内部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和,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工业化阶段比重迅速上升加速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城市工业基地不平衡增长态势产业比重特点:占相当大的比重,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产业产业结构变化特点:加工制造业向和全面升级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网络和网络逐步形成,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区域的和大幅度增强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阶段第二、三产业第三第二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交通运输信息商务缩小开放程度对外联系规律总结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深化(1)开发早期(耕作业发展缓慢)(2)农业社会(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教材仍抓住“水”和“土”两个因素进行分析。如下图所示:在农业社会,粮食生产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克服了自身的限制性条件后,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产地。同时,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3)现代社会(工商业得到发展,农业地位下降)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再加上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因此,农业生产的规模较小,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也较低,昔日的全国“粮仓”地位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强化训练2.阅读“某区域的发展阶段图”,回答(1)~(2)题。(1)该区域由发展阶段1→阶段2→阶段3,关于其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叙述不正确的是()A.交通运输线路的长度在增加B.交通运输线路的种类在增加C.交通运输线路的密度在增加D.交通网络体系没有发生变化(2)从区域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看,该区域()A.外围空间范围在扩大B.区域核心范围在缩小C.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D.区域经济发展由再生阶段转为成长阶段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交通运输线路的种类、长度、密度在增加,交通网络体系不断完善。第(2)题,从区域空间结构发展变化来看,该区域由区域中心、网络系统、外围空间三部分组成,且城市化区域不断扩大,非城市化范围不断缩小。区域经济发展一般依次经历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答案(1)D(2)C考向调研考向一区域特征与区域发展【例1】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08年8月31日新华网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黑龙江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国家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础战略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作用,围绕中心谋发展,汇聚力量促振兴。贾庆林强调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振兴装备制造业、建设好边境口岸、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材料二(1)据材料二分析,总体来说东北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全国平均水平,但东北三省国内生产总值及在全国的位次存在较大差异,位次较高的是。(2)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的条件有哪些?(3)和大多数传统工业区一样,东北老工业基地也会经历区域发展的四个阶段、、、,当前处于阶段。(4)如何借鉴发达国家传统工业区发展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第(1)题,认真读图即可作答。第(2)题,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重工业基地,其发展是建立在丰富的资源基础上的,另外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政策支持等都是该区发展的条件。第(3)题,区域发展四阶段指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再生阶段。第(4)题,应从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环境、发展交通等方面综合考虑。答案(1)高于辽宁(2)丰富的煤铁资源、充足的水源、便利的水运交通、劳动力丰富、政策支持等。(3)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再生阶段转型(4)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农业发展、改造传统工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治理环境、改善交通、加强区域间合作(边境贸易)等。【预测1】阅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人们把“天府”与“物华天宝、安居乐业”联系起来。叫做“天府”的地方应该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最早是西安所在的关中盆地,被称为“天府之国”;而后太原所在的汾河谷地被称为“天府之国”;太湖平原在唐以后被称为“天府之国”;北京所处的河北北部也曾戴上“天府”的桂冠。宋以后,福建的福州地区所在地闽中丘陵地区亦获得了“天府”的称号。清以后,满族人的发祥龙兴之地沈阳地区也被赋予了“天府”的称号。2008年,中国评选出新十大“天府”,分别是:成都平原、台湾嘉南平原、伊犁河谷、山东半岛、闽南丘陵、三江平原、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呼伦贝尔、苏北平原、宁夏平原。(1)简述历史上的“老天府”分布地区的共同优势条件。(2)除成都平原外,其余的“老天府”在“新天府”的评选中黯然落选,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3)古人对天府的描述是:“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民丰物阜”。评选专家给出的新天府标准是:应该是人人向往的居住地,幸福感较高,是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的区域。这说明与“老天府”相比,“新天府”的评选标准更注重考虑。(4)三江平原从解放初“北大荒”到“北大仓”,再到1999年,北大荒全面停止开荒,实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荒”,现又被评为“新天府”。试分析产生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解析第(1)题,历史上“老天府”的共同优势条件表现为地形、气候、水和生物等自然条件优越;第(2)题,除成都平原外,其他“老天府”黯然落选是由于其社会环境及自然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第(3)题,结合新天府评选结果可以看出其评选标准更加注重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第(4)题,三江平原农业地位的变迁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答案(1)都分布在地势平坦、气候条件优越、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2)人口急剧增加,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3)人地协调发展(4)解放后,随着我国人口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家开垦了“北大荒”;经过几十年的开垦,“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由于过度开垦,原有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因而国家又做出了全面停止开荒,实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荒”的政策,湿地面积缩小趋势得到了遏制。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这里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且区域内环境优美,污染很小,因此当选为“新天府”。考向二我国主要区域特征分析【例2】保持和挖掘现有土地资源的潜力是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下表是“我国两个不同地区的相关资料”,据表分析回答问题。地区A地区B地区经纬度117°E,38°N114°E,26°N海拔高度3~5米500~800米面积8100km220000km21月均温-6℃6℃7月均温27℃28℃年降水量600mm1350mm7~8月降水452mm181mm气候要素4~6月降水27mm853mm森林覆盖率12%42%人口密度278人/km2103人/km2(1)试对A、B两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行比较,答案填在表格中:A地区B地区地形单元气候农田类型作物熟制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三熟主要粮食作物(2)A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什么?(从土壤方面考虑)(3)从保持和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看,B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解析本题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热点背景切入,考查区域差异对其发展的影响。通过经纬度可以确定A地区在黄淮海平原,B地区在南方低山丘陵区,两地区的地理环境存在差异。通过对比表格的相关项目,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农业生产,保持和挖掘当地的土地资源潜力。A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土壤盐碱化;B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水土流失,应走立体农业及山区优势资源加工的综合发展道路。答案(1)A地区B地区地形单元黄淮海平原南方低山丘陵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农田类型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2)土壤盐碱化。(3)①改良红壤;②走立体农业的道路,多层次布局农、林、牧、渔业,发展多种经营,建立良性生态循环系统;③对山区优势资源进行加工,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打开销售渠道,占领商品市场,增加农业的附加值。【预测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天津滨海新区生产总值由1993年的112亿元

1 / 6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