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水肿的药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治疗水肿的药物水肿(edema)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部性。当体液在体内组织间隙呈弥漫性分布时,为全身性水肿(常为凹陷性)。当体液积聚在局部组织间隙时,为局部水肿。发生于体腔内称积液。如: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发生于内脏器官局部为器官水肿。如:脑水肿、肺水肿等。一、水肿的临床基础水肿不是独立存在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临床体征。根据波及的范围水肿可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根据发生部位水肿可分为:脑水肿、肺水肿、视神经乳头水肿、声门水肿、皮下水肿等根据发病原因水肿可分为:肾性水肿、肝性水肿、心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淋巴性水肿、炎性水肿。从治疗的角度,临床上较常用的是病因分类和发生部位分类。[水肿的发生机制]水肿的发生机制包括机体内外交换失衡和血管内外液体失衡。1.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钠水潴留)生理状况下肾小球滤过功能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可保持平衡的(球-管平衡)。若球-管失平衡,则导致钠水滞留和细胞外液量增多。包括: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➁肾血流重分布;➂近端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➃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加。常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病综合征。2.毛细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体内液体分布异常)机体组织液在有效滤过压作用下虽生成略大于回流,但可通过淋巴回流而维持血管内外液体的动态平衡。若平衡被破坏则可产生水肿。➀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常见于肝硬化、营养不良、肾病综合征、烧伤、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等。➁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力压升高:常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栓栓塞、肿瘤压迫和炎性水肿。➂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常见于急性肾炎等。➃淋巴液回流受阻:常见于恶性肿瘤和丝虫病。水肿是多种因素参与的复杂的病理过程,临床常见的水肿,是多种因素先后同时发挥作用的。同一因素在不同类型水肿发病机制中所处的地位也不同。[水肿的分度]临床上根据水肿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1.轻度:水肿仅发生于眼睑、眶下软组织、胫骨前、踝部皮下组织,指压后出现组织轻度凹陷,平复较快。有时早期水肿,仅有体重迅速增加而无水肿征象出现。2.中度:全身疏松组织均有可见性水肿,指压后可出现明显的或较深的组织凹陷,平复缓慢。3.重度:全身组织严重水肿,身体低垂部皮肤发亮,甚至可有液体渗出,有时可伴有胸腔、腹腔、鞘膜腔积液。[临床表现]1.全身性水肿➀心源性水肿:多为右心衰竭的表现。水肿特点是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位,颜面部一般不肿。水肿为对称性、凹陷性。此外畅游颈静脉怒张、肝大、静脉压升高,严重时还出现胸水、腹水等右心衰竭的其他表现。➁肾源性水肿:可见于各型肾炎和肾病。水肿特点是早期晨起有眼睑与颜面水肿,以后发展为全身水肿。常有尿常规改变、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的表现。➂肝源性水肿:失代偿期肝硬化主要表现为腹水,也可首先出现踝部水肿,逐渐向上蔓延,而头、面部及上肢常无水肿。➃营养不良型水肿:特点是水肿前常有消瘦、体重减轻等,水肿常从足部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➄其他:黏液性水肿、经期前紧张综合征、药物性水肿、特发性水肿等。2.局部性水肿常由于局部静脉、淋巴回流受阻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如肢体血栓形成的致血栓性静脉炎、丝虫病致象皮腿、局部炎症、创伤等。[治疗]1.对因治疗:因水肿只是临床体征,故应先去除原发病变。如心力衰竭、肾脏病变、肝硬化、肿瘤及丝虫病等。2.对症治疗:可针对水肿的发病机制、从不同角度选择不同类型的药物促进水的排泄,以缓解水肿症状。3.限制水、钠的摄入,严密监控液体出入量。二、治疗水肿的药物1.利尿药➀高效能利尿药:呋塞米、布美他尼和依他尼酸等。➁中效能利尿药:氢氯噻嗪、环戊噻嗪、苄氟噻嗪和氯噻酮等。➂低效能利尿药:螺内酯、氨苯蝶啶和阿米洛利等。2.脱水药:甘露醇、山梨醇和葡萄糖等。3.血浆制品和白蛋白:人血白蛋白等。三.常用的治疗药物(一).利尿药利尿药(diuretics)是一类直接作用于肾脏,影响尿液生成过程,增加Na+、Cl-等电解质和水的排出。临床上主要用于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及高血压、肾结石和高血钙等其他非水肿性疾病的药物。常用利尿药可根据其利尿效能分为三类:高效能利尿药、中效能利尿药和低效能利尿药。高效能利尿药由于本类药物对Nacl的重吸收具有强大的抑制能力,而且不易导致酸中毒,因此是目前最有效的利尿药。[体内过程]本类药物给药后起效迅速,大部分以原形经近曲小管有机酸分泌系统随尿排出,反复给药不易蓄积。[药理作用]1.利尿作用强大、迅速而短暂,能使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由原来的99.4%下降为70%~80%。2.扩张血管能扩张肾血管,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改变肾皮质内血流分布;还能扩张全身小静脉,降低左室充盈压,减轻肺水肿。[临床应用]1.严重水肿对各类水肿均有效,主要用于其他利尿药无效的顽固性水肿和严重水肿。2.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静注治疗急性肺水肿的机理是➀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➁强大的利尿作用使血容量减少,回心血量相应减少,心脏前负荷因而降低。治疗脑水肿则是由于利尿后血液浓缩,血浆渗透压增高,有利于脑水肿的消除。3.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可增加尿量和K+的排出,改善急性肾衰竭早期的少尿;通过强大的利尿作用可冲洗肾小管,防止其萎缩和坏死,故可用于急性肾衰竭早期的防治。大剂量可治疗慢性肾衰竭,使尿量增加,但禁用于无尿病人。4.加速毒物排出配合输液使尿量在一天内达到5L以上,可加速毒物排泄,主要用于经肾排泄的药物中毒抢救,如苯巴比妥、水杨酸类和溴化物等急性中毒。5.高血钾症和高血钙症可增加K+排泄,抑制Ca+重吸收,降低血钾和血钙。[不良反应]1.水和电解质紊乱长期用药,利尿过度可引起低血容量、低血钠、低血钾、低血镁及低氯性碱中毒。以低血钾最为常见,应注意及时补钾。加服保钾利尿药有一定预防作用。当低血镁同时存在时,如不纠正低血镁,即使补充K+,也不易纠正低血钾。2.耳毒性表现为眩晕、耳鸣、听力下降、暂时性耳聋。肾功能减退或大剂量静注时易发生,应避免与有耳毒性的氨基苷类抗生素合用。其发生机制可能系内耳淋巴液电解质成分改变。毒性大小依次为依他尼酸>呋塞米>布美他尼。3.其他胃肠道反应、高尿血酸症、过敏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通风及小儿慎用。[特殊人群用药]1.儿童在新生儿体内半衰期明显延长,故新生儿用药间隔应延长。2.老年人用药发生低血压、电解质紊乱、血栓形成和肾功能损害较多。3.妊娠哺乳期妇女不能预防妊高症,且可通过胎盘屏障和经乳汁分泌,妊娠、哺乳期妇女应慎用。美国FDA妊娠分级C级。4.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量适当减少。中效能利尿药中效能利尿药主要指噻嗪类(thiazides),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类口服利尿药和降压药。临床常用的是氢氯噻嗪、苄氟噻嗪、环戊噻嗪和美托拉宗等。[体内过程]本类药物脂溶性较高,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一般口服后1~2h起效,4~6h血药浓度达高峰。所有噻嗪类均以有机酸的形式从肾小管分泌,自尿排出。因而与尿酸的分泌产生竞争,使尿酸的分泌速率降低。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药理作用]1.利尿作用温和而持久。其机制是抑制远曲小管近段的Na+-Cl-共同转运载体,减少Na+、Cl-的重吸收,影响肾脏的利尿功能产生利尿作用。因对尿液的浓缩过程无影响,故利尿效能中等。由于转运至远曲小管的Na+增加,促进了Na+-K+交换,长期服用可引起低血钾。噻嗪类长期或大量用药还可引起低血镁症。此外,能增强远曲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使Ca+从肾排出减少。2.抗利尿噻嗪类使尿崩患者尿量明显减少,口渴症状减轻。因其排出Na+、Cl-,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减轻病人渴感。3.降压用药初期通过利尿作用减少血容压而降压,后期因排钠较多,降低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等加压物质的敏感性而降压。[临床应用]1.轻、中度水肿各类轻、中度水肿首选药,对肾性水肿的疗效与肾功能有关,肾功能不良者疗效差。对肝性水肿与螺内酯合用疗效增加,可避免血钾过低诱发肝昏迷。但本药由于可抑制碳酸酐酶,有加重肝昏迷的危险,应慎用。2.高血压本类药物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药物之一,多与其他降压药合用,可减少后者的剂量,减少副作用。3.尿崩症用于肾性尿崩症及加压素无效的垂体性尿崩症。也可用于高尿钙伴有肾结石者,以抑制高尿钙引起的肾结石的形成。[不良反应]1.电解质紊乱长期用药可引起低血钾、低血镁、低氯性碱中毒及低血钠症。低血钾症较多见,表现为疲倦、软弱、眩晕或轻度胃肠反应,合用保钾利尿药可防治。2.代谢异常➀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应慎重。➁高血脂症,出现三酰甘油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减少,高血脂症者不宜使用。➂高尿酸血症,因竞争性抑制尿酸从肾小管分泌,增加近曲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痛风者慎用。3.过敏偶有过敏性皮疹、皮炎、粒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等过敏反应。[特殊人群用药]1.儿童无特殊注意事项,但慎用于黄疸患儿,因本药可升高血胆红素。2.老年人用本药较易发生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损害。3.妊娠哺乳期妇女可通过胎盘屏障,故妊娠妇女应慎用。哺乳期妇女禁用。美国FDA妊娠分级B级或D级。4.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低效能利尿药常用的低效能利尿药有螺内酯(spironolactone)氨苯蝶啶(triamterene)、阿米洛利(amiloride)等。因可抑制K+的排泄升高血钾,故临床称其为保钾利尿药或留钾利尿药。螺内酯螺内酯是人工合成的抗醛固酮药。螺内酯及其代谢产物的结构均与醛固酮相似,可与醛固酮竞争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细胞浆内的醛固酮受体,拮抗醛固酮的排钾保钠作用,促进Na+和水的排出。作用特点为作用弱、慢、持久。其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体内醛固酮的存在,尤其适用于伴有醛固酮升高的顽固性水肿,如肝硬化腹水,常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但对切除肾上腺者无效。也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不良反应少,久用可致高血钾。极少出现消化道反应及头痛、困倦、精神错乱和性激素样作用,停药后可消失。肾功能不全及血钾过高者禁用。氨苯蝶啶氨苯蝶啶作用于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通过阻滞管腔膜上的Na+通道,减少Na+的重吸收,同时抑制K+的分泌,从而产生排钠留钾利尿作用。临床治疗各类水肿,单用疗效较差,常与噻嗪类合用。不良反应较少,久用可致高血钾。偶见嗜睡及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高血钾倾向者禁用。(二).脱水药脱水药(dehydrantagents)又称渗透性利尿药(osmoticdiuretics),为低分子化合物,静注后不易透过血管壁,能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从而促使组织脱水。较理想的脱水药应具备以下特点:➀静注后不易透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➁易经肾小球滤过,但不易被肾小管重吸收,可在➂在体内不易被代谢。本类药物包括甘露醇、甘油果糖、山梨醇、高渗葡萄糖等。甘露醇甘露醇是一种已六醇结构,可溶于水,在体内不易被代谢,临床上用其20%的高渗葡萄糖。[药理作用]1.脱水口服甘露醇不吸收,只发挥泻下作用(作用同口服硫酸镁)。静注不易从毛细血管渗入组织,能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间液水分向血浆转移,产生组织脱水作用。1g甘露醇可产生渗透浓度为5.5mOsm/L,注射甘露醇100g可使2000mL细胞内水分转移至细胞外,尿钠排泄50g。静注后20min,颅内压和眼内压显著下降,2~3h作用达高峰,持续6~8h。2.利尿静注后产生的脱水作用,可使循环血容量增加,并提高肾小球滤过率。甘露醇在肾小管内几乎不被吸收,使原尿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该药还可间接抑制Na+-K+-2CL-共同转运载体,使Na+、CL-的重吸收减少而增加尿量。[临床应用]1.脑水肿及青光眼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如脑瘤、脑外伤、脑缺血、脑缺氧)引起的脑水肿,可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安全有效,为首选药。也用于青光眼急性发作和病人术前应用,降低眼内压。2.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时通过脱水作用可减轻肾间质水肿,维持足够尿量,使肾小管内有害物质稀释,防止肾小管萎缩坏死。还可以改善肾血流,而达到预防急性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