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2页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报告(2017-2020)【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第2页共22页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咖啡是我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的创汇农产品。经过近60年的发展,我省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和出口基地,但从总体看,我省咖啡产业仍停留在起步阶段,存在着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市场培育不足、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为充分利用我省现有的稀缺咖啡种植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瞄准国内外咖啡消费群体快速增长的广阔市场前景,改变以低附加值原料出口为主的产业现状,做大、做强、做精咖啡产业,把我省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精加工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提升我国咖啡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综合分析产业基础、发展现状、市场前景、国家产业政策等基础上,特制定本规划。规划年限2010~2020年。一、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咖啡原产于非洲北部和中部热带地区。我国咖啡最早于1884年引种种植于台湾,1902开始在我省宾川县零星种植,20世纪50年代在我省规模化种植。1998年,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意见》(云政发[1998)116号),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大对咖啡产业的培育力度,我省咖啡进入了产业化发展阶段。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户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和国内外市场的拉动,目前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一)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1.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基地截至2009年底,全省咖啡种植面积达45万亩,投产面积30万亩左右,产咖啡生豆约4万吨,分别占全国咖啡种植面积、产量的99.3%、98.8%,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基地,对中国咖啡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初步形成了优势区域布局第3页共22页全省形成了保山、德宏和普洱三大主产区,同时推动临沧、红河、怒江及丽江、文山等热区咖啡产业发展的产业布局。其中,2009年,普洱市种植面积17.80万亩,投产面积11.30万亩,咖啡生豆产量14318吨;保山市种植面积12.89万亩,咖啡生豆产量12627吨;德宏州种植面积10.70万亩,投产面积4.78万亩,咖啡生豆产量7500吨;临沧种植面积2.54万亩,咖啡生豆产量3100多吨;版纳、怒江、文山、红河等种植面积2万多亩,咖啡生豆产量3000吨左右。3.培育了一批加工企业截至2009年底,全省拥有年生产能力11000吨;年加工能力200-500吨/座的脱皮初加工厂250多座,年加工能力500吨/座以上的脱壳分级初加工厂43座;焙炒和速溶粉分装加工企业6家,其中,云南后谷咖啡公司是我国咖啡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建成速溶咖啡生产线二条,年生产能力3000吨,在建速溶咖啡生产线二条,年生产能力11000吨;拥有“后谷”、“乐寿”、“金峡谷”、“云岭”、“北归”、“云啡”、“桑莱特”、“云潞”、“驼峰”等主要品牌,获得多个有机和绿色食品认证。4.基本建立了种植和初加工技术体系省农科院热经所、德宏州热带作物研究所、云南热带作物研究所、省热带作物学校及雀巢(中国)公司农艺部长期从事Arabica(小粒)咖啡的引种选育、初加工技术研究推广和人才培养。引进、试种并完成多个品种的评价,许多连片咖啡园亩产咖啡生豆在150公斤以上,少部分地区亩产咖啡生豆达350公斤;咖啡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治和初加工技术体系基本形成。部分企业引进巴西、哥伦比亚等国家的初加工设备和技术,对提升产品质量起到了示范和推动的作用。5.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知名度我省咖啡具有哥伦比亚“软咖啡”的特质,而倍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雀巢、麦斯威尔、星巴克等世界咖啡巨头也竟相来云南开辟原料基地。2009年全省咖啡出口2.7万吨,占全第4页共22页省总产量的77%、全国出口总量的95%,出口创汇6538万美元;2010年1-9月全省咖啡出口2.88万吨,出口创汇8584万美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豆出口基地和我省第三大出口创汇农产品,主要销往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及新加坡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雀巢、麦斯威尔两大国际巨头采购达全省总产量的30%。6.初步显现出良好的综合效益2009年,全省咖啡农业产值7.2亿元,工业产值21亿元,第三产业产值42亿元,惠及农户20余万户,咖啡已成为我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优势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咖啡种植还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二)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1.认识不高,体制不顺虽然省政府早在1998年就已进行规划,出台了扶持和发展咖啡产业的意见,但有关部门及地方因认识不高、落实和支持力度不够,所以没有把咖啡产业作为重要新兴绿色、高效的生物产业予以重视和支持,在基地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品牌市场培育等投入相对不足。在管理上,体制不顺、多头管理、职责不清,难以形成合力。2.种植基地基础设施薄弱,综合生产能力低咖啡园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普遍缺水缺肥,亩产生豆60公斤左右的低产咖啡园比例较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严重制约了咖啡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和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3.加工企业小、散、弱,终端产品竞争力弱虽然加工企业和品牌较多,但普遍小、散、弱,精深加工不足。初加工企业技术落后,设备简陋,缺乏统一的收购和生产质量标准,咖啡生豆品质参差不齐;深加工缺乏可以吞吐咖啡生豆原料并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大型综合龙头企业和品牌。由于市场定位不明确、营销理念落后、国产咖啡品牌缺失等原因,我省咖啡企业在市场上尚处于劣势。第5页共22页4.市场风险认识不足,缺乏有效防范措施多年来,各级政府、咖啡企业对我省咖啡的内在品质和优越的种植条件强调太多,对国内消费市场和国际销售渠道的培育重视不够,对市场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抗风险机制和承受能力,在市场价格走低时无力维护咖啡种植农户的根本利益,种植农户的利益得不到长期稳定有效保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种植咖啡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整个产业的持续发展。二、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环境与优势分析(一)国内外咖啡消费发展情况分析从国际来看,全球处于稳步增长态势。全球有15亿以上人口饮用咖啡,年消耗量与生产量基本持平,以年1.5%的速度增长,主要消费市场是美国、日本、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消费结构由过去偏好饮用速溶咖啡逐步转向消费现磨咖啡;由过去偏好饮用含咖啡因较高的口感强烈的Robusta(中粒种)咖啡逐步向消费咖啡因较低、口感柔和的Arabica(小粒种)咖啡转变。从国内来看,消费群体高速增长。我国受传统饮食习惯、文化和收入水平的影响,人均咖啡消费量极低。2009年国内咖啡的消费量在6万吨左右,为世界消费量的0.7%左右,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近三年年均增长率超过20%,传统现磨咖啡增速达30%。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中西文化的融合,消费人群和消费市场将高速增长,预计到2015年国内咖啡消费量将达到20万吨,2020年达到50万吨,成为相当于日本的咖啡消费大国。(二)国内外咖啡生产发展情况分析从国际来看,生产处于基本平稳发展状态。2008年世界咖啡收获面积为1.46亿亩,总产量为823.52万吨。其中产量最大的为巴西、越南、哥伦比亚、印尼等国。咖啡豆占60%,焙炒咖啡粉、速溶咖啡粉及咖啡制品占40%。优质Arabica(小粒种)咖啡仍然供不应求,第6页共22页且利润丰厚,价格高于Robusta咖啡(中粒种咖啡)35%左右。为满足国际市场对Arabica(小粒种)咖啡需求,世界咖啡生产出现以下的趋势:一是扩大Arabica(小粒种)咖啡种植面积。二是不断开发新产品,咖啡产品向多样化、功能化方向发展。三是咖啡用途逐步拓宽,由饮料型向食品工业原料型方向发展。基本形成以不发达国家如巴西、越南、哥伦比亚等国家出售咖啡豆,以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购进咖啡豆加工后国内消费且进入国际市场流通的贸易格局。从国内来看,国内咖啡原产区主要有云南、海南和广东。海南和广东以种植Robusta(中粒种)咖啡为主,云南以Arabica(小粒种)咖啡为主。近年来由于比较效益低、Robusta(中粒种)咖啡品质差、销路不畅,致使海南、广东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减少,到2009年末,广东已经没有咖啡种植,海南仅存种植面积2600亩,产量440吨;而云南Arabica(小粒种)咖啡产业则一直稳步发展。由于气候和比较效益等因素,云南咖啡原料生产基地“一枝独秀”的位置短期不会改变。随着世界著名咖啡品牌相继进入中国大陆,抢占中国市场,中国咖啡精深加工产品开发速度在加快,咖啡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形势。从价格走势来看,将会维持在一个较合理的水平。虽然国际市场咖啡价格波动频繁,但由于国际咖啡组织调控有力,特别是由于世界第一大咖啡生产国——巴西的种植面积在逐步减少,导致全世界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基本平衡,而消费量逐渐增加,供不应求的局面开始显现,使近年来咖啡生豆价格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预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际市场上咖啡价格将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之上。随着国际咖啡市场价格逐渐回升,我省咖啡豆平均销售价在18元/公斤左右,一级豆销售价在21元/公斤以上,预计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国内市场咖啡价格将会维持在一个较合理的价格水平上。(三)云南省发展咖啡产业的有利条件1.具有种植优质小粒咖啡的气候和地理条件第7页共22页小粒咖啡是对自然条件要求较高的园艺性经济作物,其品质与种植条件直接相关,最适宜生长在年均温19℃–23℃,年降雨量在700-1800毫米,土壤PH5.5-6.5的地区,即低纬度、高海拔、昼夜温差大地区。我省西南地区具有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特别适合小粒咖啡的生长,使其具有优于其它品种的“香气浓郁特久、略带果酸味”的独特品质特征,使云南成为全国产出高品质咖啡的最适宜区域。2.具有发展小粒咖啡的土地资源云南热区土地面积8.11万平方公里,其中咖啡宜植耕地面积500余万亩,加上25度以下山坡地,预计宜种植面积达600万亩以上,主要分布在德宏、保山、普洱、西双版纳、临沧、红河、文山等区域和怒江、金沙江、澜沧江、元江等干热河谷。等高梯地种植居多,主要是轮歇地、坡地、老化的橡胶园和茶园,加上“退耕还林”、橡胶、香蕉间作地等,云南省热区尚有大量的咖啡宜植土地资源可开发利用。3.具有种植成本低和比较效益高的优势一是农业种植成本低。国际咖啡主要生产国的生产成本为12-13.5元/公斤,而我省目前平均成本在10元/公斤以下,农户自营种植成本在8元/公斤,具有种植成本低的优势;二是农业种植比较效益高。与同地区其他经济作物相比,咖啡种植比较效益较高,按每亩3000元高标准建设的咖啡园,第4-5年可收回全部投资,达产时每年每亩净收益1000--1500元,扶管良好的净收益1500-2000元;三是加工增值效益高。在加工环节焙炒咖啡豆获利可达200%-300%。如精深加工产品,注入品牌市场后,加工成本5万元/吨的咖啡粉,配制成三合一速溶咖啡,每吨粉带动产值可达43.5万元。4.具有紧邻国际原料主产区的区位优势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处在中国、东南亚、南亚的结合部,紧邻越南、印尼、印度等国际咖啡原料主产区,随着我省“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建设加快和全球咖啡产业第8页共22页重组和生产要素流动加快,我省与世界特别是周边国家咖啡产业发展的关联度明显提高,为我省咖啡产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5.具有大发展的政策环境云南咖啡地位的提升就是中国咖啡国际地位的提升。国家十分重视云南咖啡产业发展,2007年农业部制定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把云南西南部列为咖啡发展的重点区域,并多渠道投资支持我省咖啡种植、加工和科研能力的建设。我省2003年制定的《云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9年制定的《云南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中把咖啡列为生物产业中的重点产业。同时,西部大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