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沈阳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初探作者:贺彦飞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7年第04期摘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产业层次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时期,将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于沈阳来说是更加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关键词:沈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议改革开放以来,沈阳经济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不平衡、不协调等矛盾凸现。从沈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角度入手,剖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探寻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途径,提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和建议,力求为我市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打造沈阳经济升级版提供参考。一、产业结构发展概况1.从当前情况看。2010年以来,沈阳经济总量大幅增加的同时,产业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以第二产业为主,逐渐向第三产业倾斜。具体来看,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偏低,2010年以来一直保持在5.0%以内;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最大,保持在50.0%左右,高于第一、三产业,但从2012年开始,占GDP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其增加值占GDP比重呈“V”型变化,从2012年开始,占GDP比重逐年上升,到2015年达到47.5%。与全国、辽宁比较来看,沈阳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低于同期全国、辽宁,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高于同期全国、低于辽宁,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高于同期辽宁,但与全国相比,除2010年外,均低于全国。由此可见,沈阳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产业结构优化进程相对缓慢,有待进一步转型升级(见表1)。2.从发展轨迹看。改革开放以来,沈阳产业结构的发展大体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3年):产业结构为“二三一”,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这一阶段产业结构变动的典型趋势特点是:第一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第二阶段(1994—2006年):产业结构为“三二一”,第二产业先下降后上升。这一时期总体特征是:第一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变化趋势呈“V”型,2002年降到最低,2002年以后逐渐提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变化趋势呈“∧”型,2002年达到最高,随后逐渐下降。龙源期刊网第三阶段(2007年至今):产业结构为“二三一”,第三产业趋稳回升。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是:第一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逐渐趋于稳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先上升后回落,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先下降后上升。二、产业结构发展的差距近些年来,沈阳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与东部经济发达城市以及中部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当前,沈阳产业结构布局与发展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产业总量不大,经济实力不强。2010年,沈阳GDP总量为5017.5亿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九位,处于中下游水平。2015年,沈阳GDP总量排名不变(第九位),但与发达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同时被一些城市迎头赶上,排名首位的广州GDP总量是沈阳的2.5倍,比2010年提高0.3个百分点,沈阳GDP总量是排名末位的厦门的2.1倍,比2010年下降0.4个百分点。2.三次产业结构逐渐逐步优化,但比例不够协调。2010年以来,沈阳产业结构中第一、二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比例略有上升,符合配第-克拉克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尽管第三产业的增速快于第二产业,但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依然很低,2015年沈阳第三产业比重仅为47.5%,产业结构仍属于“制造型”结构。3.三次产业结构层次水平不高。第一产业仍然处于劳动生产率低、品种单一、综合生产能力差、经济效益低的状态;第二产业主要集中于传统制造业,而有发展前景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所占比重较低;第三产业传统服务业仍然占很大比重,现代服务业还不足与传统服务业相比,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这也制约着沈阳三次产业优化的发展步伐。4.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间的联合互动作用欠缺。2010-2015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其竞争力水平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靠后。对工业支撑作用较大的生产性服务业的缓慢发展,制约了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间的联合互动作用的发挥。三、沈阳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建议沈阳产业结构的调整不能孤立地进行,应把它与其他经济因素联系在一起通盘考虑,我们提出优化产业结构的总体思路如下:1.以改革促改造,完善结构调整的内部机制。沈阳产业发展中的历史包袱和弊端归根到底是由传统体制造成的,因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根本出路是深化改革,通过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组步伐以及加强企业管理来促进企业技术改造。改革必须与改组相结合,即要通过在市场竞争中的联合、兼并、破产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进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形成规模经济,培育和组建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相当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龙源期刊网以国际化为取向,找准结构调整的切入点。沈阳正处于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中心,同时,“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随着东北亚经济圈的形成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加快实施,会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技术的转移和产业的传递。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机遇,把我们的产业调整放到全球范围内进行。3.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全面推进三次产业结构的升级。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目前沈阳农业总体来看基础较好,但仍需加快农业技术进步,发展科技、高效、特色农业,实施精品农业发展战略,大力完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副食品生产基地。第二产业是实力最强的产业,也是内部结构最不协调的产业。因此,第二产业的结构调整,就自然上升到整个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地位。针对基础工业脆弱、加工业老化的现象,必须在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过程中把重点置于发展基础工业、改造加工工业、开创高新技术产业、拓宽主导产业上。主要是以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为目标,以服务化、智能化推动传统制造业产业升级,全力打造高端制造业新优势;以优先扶持、创新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也有较好的基础和相对优势,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比如,要大力发展金融业,加快沈阳金融商贸区和金融街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尤其是信息服务业的外包;积极稳妥地发展房地产业以及延伸的中介服务业等。参考文献:[1]戴越.《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学术交流》,2014.03.[2]杨虹.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发展[J].党政干部学刊,2012(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