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讲稿][康震][唐诗的故事之杜甫]第5讲-杜甫草堂之谜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5讲杜甫草堂之谜安史之乱之后,京都长安、洛阳,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成都因为地处西南,远离战火,因此它成了离乱时期,理想的避难之所,杜甫来到成都后,在浣花西畔建立了一个草堂,这里溪水长流,环境优美,成了杜甫一家人的安身之地,那么杜甫刚来成都时,生活特别艰难,他这个草堂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上一讲,我们讲杜甫逃荒之谜,杜甫是一路逃到了成都,杜甫选择成都有很多很多的好处,优势,现在他再也用不着让赞公带着他去看楼盘了,他一来先住在了成都附近不远的地方,叫浣花溪,现在的成都的杜甫草堂纪念馆,就在浣花西畔,这多美的一个名字呀,当时浣花西畔有个草堂寺,暂时住在那儿,下来杜甫就要建草堂了,我们说草堂之谜,首先得把这个草堂怎么建起来说了。杜甫建草堂不能靠自己,得靠大家帮助,怎么个帮法呢?他就开始到处写信,其实就是写诗,向大家求助,他有个表弟王十五,十五是他的排行,唐人写诗有的时候如果比较亲近的关系,表示友好,不直呼其名,要不就是称他的官讳,担任什么官,要么就是称他的排行,这王十五算是杜甫的一个表弟,在他的家族里面排第十五,叫王十五,这位王十五在成都府里边当差,给他送来一笔钱,杜甫很高兴,当然很高兴,正缺的就是资金的缺口,收下来之后给他这位表弟写了一首诗表示感谢,这还没有完,他又向当时涪城县的县尉韦班,索要松树苗,他看着韦班家里面有那个大瓷碗,像霜雪一样白,就写一首诗要。当时果园坊姓徐,叫徐卿的索要果树苗,换句话说,就是说你们都得给我,我要,为什么呢?我的草堂不然盖不起来,所以,我们经常说这个孩子长大他穿的是百家衣,吃的是百家饭,杜甫这草堂就是一个百家草堂,大家伙给凑合弄起来的,可是有一样,我凭什么给你这么大面子,你说一百棵我就给你一百棵,你说那大白瓷碗挺好的,你要一大堆我就给你一大堆呀?天下哪有这种免费的午餐呀,大家不是看他的面子,大家是看成都市市长的面子,是看剑南西川节度使四川王裴冕的面子,这个很重要,可是你要知道,这对杜甫来讲,他不这么做又能怎么做呢?一个过惯了苦日子,穷日子,已经不能再苦做穷下去的,他到了这个地方,好不容易落了地儿,那他赶紧把这个草堂建起来,给他的子女,给他的妻小一个栖身之所。杜甫的草堂在朋友的资助和帮助下,总算是建立了起来,这个草堂暂时解决了杜甫的栖身之所,住的问题解决了,杜甫就怕精力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不到四年,却创作了二百多首诗,其中大部分都是田园诗,杜甫为什么要写这样多的田园诗?这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呢?现在杜甫成都草堂建起来了,整个是一个植物园呀,这个已经是很不错了,很像回事了,总算是杜甫在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颠沛流离之后,可以安安稳稳的做几天花园主人,虽然这个楼盘算不上是花园别墅,但对于杜甫来讲,也就差不多了,很多的诗都能表明他的心情非常之好,我们很熟悉的:“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心情变了,自在娇莺,同谷那会儿娇莺也叫来着,可就不是自在娇莺,是困顿中的娇莺,这个诗他写了好几首,底下有一首叫什么呢?“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这诗写得非常妙,什么意思呢?就说我现在如果不是因为特别爱这朵花,我马上宁可死去,为什么要死呢?就是花开的太快了,象征着时光就要流逝了,所以我想让这个花,里面长的繁一点的,繁花的那个枝朵,你爱落你就落,可是那个嫩蕊咱们商量着办,你能不能开的慢一点,心思很细,观察这些细小事物的变化证明心态很平稳,所以审美的心态需要有相应的社会的心态,包括你自己所处的环境。我刚才讲他写穷山恶水那是一种心态,但写平静的田园之美这又是一种不同的心态。还有很有名的诗,写雨水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具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现在在电脑上打字,不用拼来拼去的,直接就打出来了,换句话说这两句诗已经到了这种程度,已经成为打字的时候里面的字库了,进入字库,它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样,成为象征某种哲理的著名的诗句,这就是什么呢?诗人的功力,他关注在写生活的平常事物的时候,却能够涌现出天才的诗句,也许他本人自己在当时并不觉得。那么,我们说杜甫之所以能够成为杜甫,就是因为他在关注个人小家庭的时候,始终还能关注广大的国计民生,他这个特点跟李白是很相近的,当然两个人性格有差别,可是最伟大的诗人,之所以称之为伟大或者杰出,他一个根本的特点就是由小家而想大家,由大家而想家国,由家国而思考人生的终极意义,不管有多苦,不管有多累,就是要快累死了,饿死了,这个问题始终要萦绕在他的脑海里面,并且通过他的诗表现出来。成都草堂虽然优美安逸,但是也会经历风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的就是风雨飘摇中的草堂,那么,杜甫的这首千古名篇,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生活刚刚安顿好的诗人,为什么依然如此关注着下层民众?这时候在写田园诗的时候,在很满足于自己美好的百家草堂的时候,杜甫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当然我们大家以前一直有一个错误,老觉得写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时候,正是杜甫全面倒霉的时候,活的最惨的时候,恰恰相反,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时候,就是在他成都的草堂建起来以后,在狂风当中,他美丽的,美好的田园,变成了破败的田园,他的诗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前面部分就是一般性的叙事,刮跑了,没了,这只是个引子,引起来事情,“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他五十岁的人了,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是在唐朝的时候,杜甫自己说的,五十岁很大的年龄了,结果发现南边村子那些小孩子不懂事,也许是不懂事,也许是比他还要穷的穷人家的孩子,他还卷走三重茅,有的家可能就没得卷,所以这些孩子把茅草抱回家去,肯定不是当玩具玩,赶紧回去吧自己家里面那个屋顶给盖起来,他说:“忍能当面为盗贼”只是一种戏谑说的说法,开玩笑的,能跟孩子当真吗,“归来倚仗自叹息”为什么呢?你们倒是抱走了,我怎么办呢,我当时这也是七家八家凑起来的一个茅草屋啊,诗到这儿一转不写了,开始写什么呢?说“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过了一会儿,这个风停了,风停了雨就下来了,他们家这被窝常年的没有换过棉花了,棉花都结成块了,像铁一样冰冷,小孩子很小睡觉不老实,睡觉有时候乱蹬被子,孩子一蹬那棉花变成一块一块,“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那上面卷走了,卷没影儿了,那雨点就打下来了,都打在了孩子的身上。可就是这样,杜甫没有再接着写他的孩子,这一节又过去了,他接下来写什么呢?说:“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说其实,自从安史之乱以来,我就没睡过一天好觉,经常是从深夜一坐坐到天明,为什么呢?因为一直在经历颠沛流离的生活,但他说:“自经丧乱少睡眠”他一下就从写自己家庭在夜雨当中的这样一个经历,上升到“自经丧乱少睡眠”,所以杜甫写的诗反映时代的大背景,但是一点都不让我们讨厌,很自然的就过渡过去,由小处见大处,这也是诗人的功力,“长夜沾湿何由彻”我老睡不着觉,何时这样的生活是个头呀,最后他迸发出一句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换句话说,就什么时候眼前突然能出现千百间的舒适的,光亮的大房子能让穷苦人都住进去,我们全家现在当下全部冻死,我都愿意。这个诗有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原来孟子讲过一句话说“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杜甫当然他这个诗句里头有这样的精神,可是有一样,就是孟子说那个话的时候,是首先要学会爱父母,爱你的子女,然后把这爱推广到别人的身上去,可杜甫现在是什么呢?是他自己现在都没有多大的能力来爱护和保护他的孩子,他却首先还是想到别人的孩子,别人的父母。所以,这样的一种仁者的情怀,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超越像孟子这样的先贤的,就是他现在身无分文,他的钱都是谁给他的?他的房子都是谁给他的?没有一样东西从根本上来讲,所有权是他自己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身无分文的人,他辞官了,没钱了,首先还是想到别人,这可绝对不是装出来的,这是在一个黑暗的雨夜里,这样一个充满仁着情怀的大诗人,他对这个人间世的一点温情的关怀,这个世间虽然有的时候对他很冷酷,但是,他依然用充满火热的这样一个仁者情怀来关怀世间,这就是杜甫之为“诗圣”的地方,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前面说过,杜甫的这个草堂之所以能够建立起来,就是因为有裴冕,高适这些高管做靠山,那么这些高官一旦发生人事变动,会给杜甫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那么,杜甫在成都还经历了一些人事上的变动,后来他的一个好朋友,叫严武,到成都来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成都市市长,这时候严武多大年龄呢?三十四岁,比杜甫整整小十四岁,这个严武来了以后,他跟杜甫的关系非同寻常,所以杜甫特高兴,严武来了以后,就给他写了一首诗,邀请他到自己的府邸来玩儿,杜甫也很高兴,可是还没高兴几天呢,刚过了大概半年不到,这严武突然又被召回到朝廷去,这个杜甫心里很发愁,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写一首诗来送别严武,说“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走了之后,我可靠谁呀,别发愁,严武走了以后,谁来接替的他呢,是高适,高适担任成都市市长兼剑南西川节度使,那不是还有一个东川吗,那东川节度留后,它不叫节度使,等于副节度使,兼梓州市的市长,因为东川节度使的办公中心地点在梓州,就是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兼梓州刺史叫什么呢?叫章彝,为什么突然提到章彝呢?后面用得着这个人,后面我们再讲到他,这两个人接任了工作,一个在西川,一个在东川,但是那留后算是副节度使。杜甫去送严武,那是情深意切呀,那是真的,一直给严武送到绵州,两个人才分手,分手是分手了,他回不去了,为什么呢?当时发生了一个大规模的动乱,剑南西川节度使的底下一个兵马使,相当于四川的一个军区参谋长,徐知道发生兵乱,他叛乱了,他叛乱之后他就把进出四川的所有关口全都给控制住了,弄得严武也走不了了,严武呆在巴州走不了了,这个杜甫呆在绵州也走不了了,那怎么办呢?回不了成都该去哪儿呢?他当时觉得这个梓州离成都比较近,所以杜甫就到梓州去了,到了梓州以后,那个章彝对他也很好,因为什么呢?章彝原来是严武的部下,所以看在严武的面子上对杜甫相当好,杜甫其实这时候就有了活思想,什么活思想呢?我前面再三讲过,他到四川是不得已的,他自己本身还想怎么样呢?老想着回到洛阳,洛阳是他老家,他老想到回到长安,长安那个地方才是真正乐业的地方,他在这儿仅能算是什么呢?安居,算不得乐业,他一想反正已经出来了,回不去了,不如买一只船南下,我直接沿江东下,我回长安算了。就在杜甫犹豫是回成都还是回京城的时候,安史之乱发生了重大的转机,这个时期唐玄宗、唐肃宗父子都已经去世,唐代宗继位,唐代宗的广德元年,也就是公元763年正月,安史叛军的首领史朝义众叛亲离,自杀身亡,史朝义的死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安史之乱结束了,安史之乱的平息对于深受战乱之苦的杜甫来说,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杜甫听到这个消息就太高兴了,他马上写了一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矿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他的终点在哪儿呢?他的脑门子一直就转着这个洛阳和长安,这下可好了,我可能回家了,所以你看他用了一串的连词“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用这种快速的词汇来表达他的迫切心情,他开始积极地做准备。就在杜甫准备起程回长安的时候,情况又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唐代宗广德二年,也就是公元764年,朝廷下诏书任命严武回来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消息一传来,本来要回长安的杜甫决定返回成都,杜甫的这个举动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疑问,当初徐知道叛乱时杜甫被困在梓州,回不了成都,后来叛乱平息了,杜甫却不愿回成都,想回长安,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使杜甫不愿意回成都呢?那么,在这个时候眼看着就要走了,又发生了一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