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7.24幸福心理学理念关照下的学校教育山东日照主讲人:王新波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人力资源所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健康研究室主任-2-2020/3/1一、幸福心理学与幸福教育二、幸福理念关照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三、幸福理念关照下的有效课堂教学内容概要-3-2020/3/1(1)30年的高速经济发展(2)4000美元时代的烦恼(3)当代中国人的幸福指数(4)必须重建的精神家园•现代化是把“双刃剑”•从丐帮乞儿、彭宇案到“宁愿宝马里哭泣”•从富士康14连跳、食品安全到现实版海因兹偷药•“最冷漠***”与“最美***”并存•价值迷失、诚信危机、信仰缺失、弱势心态与精神健康•中国:成长中的烦恼一、“幸福热”的时代背景分析-4-2020/3/1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之路上也同样经历了“成长中烦恼”的阶段。比如,美国在20世纪中叶前后,在经历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之后,通过自我调解经济逐步走向了繁荣复苏,但同时这个阶段也是“旧价值体系日趋瓦解、新价值体系尚未建立的时期。战后精神疾病患者增多,犯罪率上升,罪犯日益低龄化,种族歧视日益严重,种族冲突时有发生……这一时期美国民众典型的乐观主义心态已经日趋为悲观、迷茫、绝望等情绪所替代。同一性(即社会认同)日趋消失,生活意义感土崩瓦解,美国民众深深陷入一场价值危机之中,人们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也不知道什么值得追求。过去行为主义主张通过物质利益或外部奖赏达成的幸福与和平目标已经不合时宜”社会大环境:必须面对的“青春期”-5-2020/3/1情绪问题与障碍威胁现代人心理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困扰全世界的精神疾病,已经变成中国人的“新杀手”:根据卫生部统计,中国目前精神病患者总数达1600万,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在17岁以下的3.4亿儿童、青少年中,约有3000万受到情绪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困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上前10种致残或使人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疾病中有5种是精神疾病;全世界的十大疾病中,精神抑郁症列第五位,预计到2020年将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精神疾病在中国疾病总负担中已排名第一,占全部疾病和外伤致残及劳动力丧失的五分之一。•当“郁闷、杯具、纠结、狂晕、伤不起、反正我信了”成为口头禅时………-6-2020/3/1时代表现国家层面:2010年温总理春节团拜发言;两会:幸福感、幸福中国、幸福指数成为最热词汇2011年教育部开学第一课地方层面:近年来幸福城市成为越来越响亮的口号:2005年幸福江阴;2012年马英九提出“幸福台湾”组织层面:幸福企业幸福组织企业幸福指数白皮书媒体层面:央视“向幸福出发”;影视作品学术层面:幸福教育论幸福学积极心理学当当网:2241本书;中国知网:71573篇文章(截至2011.8)-7-2020/3/1(1)社会比较(2)多元选择(3)相对剥夺(4)受害者心态(5)弱势群体感社会投射的心理后果:–进步的阶梯与痛苦的源泉–渴望自由与逃避自由;自我选择中得失效应–他人比较中:××总是别人的好–组织层面上:你是我的地狱-8-2020/3/1幸福的本质内涵幸福是理论或沉思的思想活动。(亚里士多德)幸福是快乐,不痛苦,是最大多数人获得最大利益。(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幸福是价值创造。(牧口常三郎)幸福是发现兴趣。(尼尔)幸福是高峰体验、超自然感。(宗教等)幸福是积极的主观感受。(心理学家等)-9-2020/3/1现实需求•“亿万富豪”,最危险的职业之一?•据新文化报报道,这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已死亡的亿万富翁;这也是一次沉重的调查——他们都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寿终正寝。记者用了一周的时间,通过对2003年以来公开报道中能够找到的72位亿万富翁死亡案例进行梳理,得出的数据显示,15名死于他杀、17名死于自杀、7名死于意外、14名被执行死刑、19名富豪积疾早逝,数字足以令人深省。•根据胡润百富榜的统计,2009年,中国(内地)的亿万富豪有5.5万人。2010年,这一数字同比增长了9.1%,达到6万人左右。根据这个可供参考的数据,可以算出,亿万富豪的死亡率已经超过万分之一点五。•1.疾病=过劳?19人死于疾病平均年龄:48岁•2.厌世=失败?17人自杀平均年龄:50岁•3.遇害=竞争?15人死于他杀平均年龄:44岁•4.伏法=堕落?14人被处以极刑平均年龄:42岁•5.意外=……7人死因定性为意外平均年龄:50岁-10-2020/3/1•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纪60年代高出了10倍,而发病年龄从60年代的29.5岁下降到今天的14.5岁。将近45%的美国大学生因抑郁而影响到正常的社会生活•在英国,1957年有52%的人表示自己感到非常的幸福,但到了2005年下降为36%。而这段时间,英国国民平均收入提高了3倍。•现实表明,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抑郁症的蔓延也在加剧。这一悖论表现为:“财富带给人们的好像并不是幸福”。-11-2020/3/1•快乐是幸福的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快乐和幸福都是心理需要的满足状态的体验,快乐是低层次的,幸福是高层次的。快乐是简单的,幸福是复杂的。快乐的感觉是微笑,幸福的感觉是美好。性就是快乐体验,但是爱情才有幸福体验。金钱可以有快乐体验,但是富有才有幸福体验。(吴剑)•快乐是情绪体验,幸福是情感体验。快乐体验人与动物共有,幸福体验为人所独有。•“幸福”的属性中至少有:意义、快乐、优势(泰勒本沙哈尔)•幸福具有客观性、主观性和规定性三个要素。•理性和意志,引导我们走向幸福,而感觉和欲望只是把我们引向快乐。快乐与幸福•有些快乐是幸福之花散发出的芬芳,有些快乐则是实现幸福的绊脚石。•幸福与快乐既似“亲哥俩”,又可能是“敌手”。因为“笔直地走向当前的快乐而有时就掉进了悲惨的深渊。”——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12-2020/3/1•人的幸福与成功并不必然源自于磨难。没有痛苦或困难才是幸福的首要特征。苦难无法回避,但追求幸福的教育要努力缓解痛苦。(内尔.诺丁斯)•幸福必须重新定义:幸福,是有良好理由的痛苦;幸福生活就是有真正值得体验的烦恼与忧虑的生活(马斯洛)•人不为付出什么而痛苦,也不为失去什么而痛苦,而为付出和失去了而得不到解释而痛苦。(金盛华)幸福与痛苦•幸福不排斥痛苦,但要缓解痛苦•幸福在意付出,更在于解释-13-2020/3/1国外幸福教育研究成果关于幸福与教育的讨论在国外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当代学术领域,内尔.诺丁斯关于幸福教育观的论述和专著影响较大。诺丁斯的幸福教育观:为了幸福的教育目的论多元开放的幸福内涵论基于生活的幸福来源论崇尚选择的幸福教育论-14-2020/3/1•基于生活的幸福来源论–私人生活领域-持家、为人父母、个人优秀品质、住所和人际关系–公共生活领域-民主生活、参与社区生活、学校生活–职业生活•基于选择的幸福教育论-理解:发展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关怀:关怀意识、关怀能力、关怀品质-育德:幸福的能力和美德-学习:基于兴趣的学习-伴随学习:非正式的、不用教的学习-展现式教学:菜单式教学-15-2020/3/1国内研究主要成果1998年,幸福教育的概念在我国最早出现在檀传宝的博士后报告中。1999年,刘次林完成博士毕业论文为《幸福教育论》。2007年,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年会主题“幸福与教育”。2010年,中国心理学界掀起幸福研究热潮,一年四次“幸福心理学”的顶级国际会议在京召开。2011年5月,我们团队成立“国际幸福学校联盟”。2011年8月,宁波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确立幸福教育为指导理念。2012年6月,重庆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开始着手深化幸福教育•学生:二年级女生的心声•教师:教育生态恶化情绪劳动繁重职业倦怠严重-16-2020/3/1•国内的幸福教育观念–懂得了幸福的融合实质和互化机制,才能够科学地操作幸福教育(刘次林)-融合:幸福首先要做事情,找到主体价值的载体;其次要与客体融合,产生多种情绪情感背后的融合感,即幸福体验。-互化:主体的东西投射到客体上面,叫做主体的客体化;客体的东西变成主体的一部分,叫做客体的主体化。-17-2020/3/1•幸福教育的课堂教学:加法教育–认知上对学生形成挑战性。–情感上有感动力。•幸福教育的课外活动:减法教育–创造条件让学生宣泄、表达出来。•幸福教育的师生关系–从对立关系、对话关系上升为同边关系。•两代家长的三句话-18-2020/3/1•家长的三句话影响孩子的一生第一句话:“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了。”不包办,把责任还给孩子,让孩子拥有了责任心。第二句话:“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情。”讲德行,告诉孩子做人的标准。第三句话:“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来还有口饭吃。”无私的爱,无尽的爱!另外的三句话:第一句话:“宝贝,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情爸爸妈妈来办!”剥夺了孩子负责任的权利,培养出了没有责任心的孩子。第二句话:“宝贝,出去不能吃亏,别人打你一定要还手!”基本的做人准则都没有教对,可能培养出“缺德”的孩子。第三句话:“我告诉你,你要是再不好好学习,长大没饭吃别来找我!”有条件的爱,根本不是真爱。-19-2020/3/1一、幸福心理学与幸福教育二、幸福理念关照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三、幸福理念关照下的有效课堂教学内容概要-20-2020/3/1从“疑难杂症”到“养生学”热:医学转向的启示传统心理学向积极心理学的转向教学生以心理的“养生之道”•不生病的智慧、**太医、求人不如求己•没有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没有痛苦折磨≠体验幸福•变外在依赖为自我强大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21-2020/3/1简言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从积极方面入手,用积极的内容和积极的方式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开发潜能,减负增效,塑造积极向上心态和奠基幸福人生。(孟万金,2008)-22-2020/3/1这一理念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旗帜鲜明地提出“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健康”,将“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摆在了“克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前面,主张通过发展来化解问题,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发展性、预防性功能。这一理念的最大特色在于:兼容并蓄地吸收了古今中外的理论与实践优秀成果,看到了传统的“问题式、诊断式”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但并不排斥心理与行为问题的解决。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四最”:-23-2020/3/1这一理念的最大亮点在于:目标明确地提出“开发潜能,减负增效”,与“塑造积极向上心态和奠基幸福人生”的学校使命有机结合起来,强化了与学校教学活动主旋律的紧密结合,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学和学生成绩两分离的被动局面。这一理念的最大突破在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一经创立就直接立足实践、指向实践。充分建立在实证数据的基础之上,并且充分考虑的理念的实操化,开发了科学的测评量表和网络测评平台,着手编制系列实验教材和示范课程。-24-2020/3/1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取得了理论构建、测评量表编制和网络测评系统开发等三阶段重要进展。到目前为止,大样本测评和大面积推广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部完成。覆盖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7大区域中小学,近40000人数据库与常模已经建成。系列研究成果和一套成熟的研究经验已经形成。操作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除了提出了先进理念以外,还在操作层面有了进一步推进。经过系统研究提出了中国中小学六大积极心理维度和15项积极心理品质(见下表),开发了测评量表和系列教材。-25-2020/3/1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测量指标六大积极心理维度15项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品质内容认知力量——智慧创造力创造力求知力爱学习好奇心思维与洞察力开放思维洞察力情感力量——勇气真诚真诚执着勇敢坚持热情人际力量——仁爱爱爱友善善良社交智力公民性力量——正义领导力领导能力合作力团队精神公平克己力量——节制宽容宽容谦虚谦虚持重审慎自制精神力量——超越心灵触动感恩审美幽默风趣幽默信念与希望精神信念希望-26-2020/3/1•全国第一、世界领先的北京十九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功实施的案例十九中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