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国记法译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西国记法利玛窦著译者:神子目录前言..................................................................1关于利玛窦............................................................3记法序................................................................5原本篇第一............................................................7明用篇第二............................................................13设位篇第三............................................................18立象篇第四............................................................251前言提到《西国记法》,或许有不少人会感到陌生,原因大致有五:一是对记忆法了解不深,二是《西国记法》文言写成,需结合记忆法来看,因此要看懂并理解实属不易。三是确实没看过或听说过。四是走马观花式的看。五是认为它不重要,所以没看。但如果说“记忆宫殿”,相信很多人都熟悉。据笔者了解“记忆宫殿”一称有关的,最早应该是1984年美国史学家史景迁编著(TheMemorypalaceofMatteoRicci)在美国出版,于2005年7月上海远东出版社首发(TheMemorypalaceofMatteoRicci)的中文版,其名为《利玛窦的记忆之宫》。由于翻译的原因,TheMemorypalaceofMatteoRicci被译为利玛窦的记忆之宫,利玛窦的记忆宫殿,虽然称谓不同,但都与“宫殿”二字相关。于2007年1月现代出版社出版《记忆有一座宫殿》,关于这本书的来源,在书中仅见“网络与书编辑部”。这书在网络上收集了很多与记忆力有关文章,遗憾的是这本书尽是讲些记忆力牛人的传奇之事,记忆法几乎找不到。让想学习记忆法,提高记忆力的人倍感失望。此后,各种以“记忆宫殿”之名相关的培训机构,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发展壮大,但令人感到奇怪、费解的是,一些培训机构竟是以史景迁的《利玛窦的记忆宫殿》当作“圣经”来教学,好似记忆宫殿就是史景迁创作般。不过史景迁的苦劳还是有的,自《利玛窦的记忆之宫》一书出版后,《西国记法》算是进入了一些学记忆法人的眼界。令人遗憾的是《利玛窦的记忆宫殿》对《西国记法》的诠释有限。过去就有记忆高手叹道:“《西国记法》才是真正的记忆宫殿啊!”这并不是无据之叹,因为《利玛窦的记忆之宫》是以《西国记法》里的“一宫”、“四象”、“四画”为支点,叙述了利玛窦在中国58年间的辉煌与屈辱的经历。从《利玛窦的记忆之宫》这书名就可以看出,其实它就是讲《西国记法》,只不过改了个名字且就记忆法部分相对简单的掠过。2不论地点法有怎样的名称,就算称其为“上帝的宫殿”。在本质上来讲它依然是“地点法”,用有序的三维空间点上的图像来形容“地点法”更为精确。这里的“有序”是指,具体到各地点上的图像之间,按一定的次序规则进行排序。“三维空间点上的图像”是指,图像位于空间中的具体的位置,三维空间是描述确定图像具体位置所在的术语。当“有序”、“三维空间点上的图像”这两个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时,于是地点法就有了多种的称谓。称谓不同,其必然是同中有异,同的是大家都是地点桩,遵守地点法的规则,异的是“有序”、三维空间点上的图像”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有些相异。于是,罗马房间、记忆宫殿、行程法、位置法等有着不同名称的地点法便这么出现了。当地点法传到罗马,那么“三维空间地点上的图像”就表现为罗马人室内家具等物品,房屋它是固定的,它是固定在某个空间位置里,房屋它是图像的一种。房屋里的物品也是固定的,它固定在房间里的某个位置点上,这些物品也是图像的一种。其余的地点法的不同称谓,笔者就不再重复了。给读留下思考的空间,那样会更好。渔与鱼的关系啊!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西国记法》与一般的所说记忆宫殿有些相异,原因是利玛窦所著的《西国记法》,它是结合了中国汉字的形象的地点法,这是其它地点法所没有的。本书的译文不会一字一句的翻译,一切以记忆法为主,像“人受造物主所赋之神魂”在本译文中不会翻译成“造物主赋予人类灵魂”,而是翻译成“人类天生就具备了灵魂”。翻译文章重在传其义,至于所用到的文字数量,当然是越少越好,但过于简洁,一些事情道不明也不好。如果不以记忆法为主,而是机械式的逐字翻译,像“活象”二字,如果翻译成活的形象,那么译就属下策了。结合原文具体情况,把“活象”译成“人物桩”更为恰当。3关于利玛窦关于利玛窦,《破解快速记忆之谜》的作者李庆安先生写到“411年以前,也就是公元1595年,43岁的耶稣会传教士,意大利人利玛窦,为了达到在中国传播天主教的最终目的,想尽了种种招数,以便吸引中国人特别是中国上层社会对他的注意。可以说,他向江西南昌的上层社会表演“神奇记忆”的本领,继而撰写《西国记法》,是其中最为成功的一个招数。《西国记法》不仅是最早一部以汉字撰写的记忆术论著,而且是20世纪以前,唯一一本用汉字撰写的记忆术论著。在全世界范围来看,早期的记忆术论著,保存至今者,屈指可数,而《西国记法》正是其中之一。因此,《西国记法》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411年前的南昌人对利玛窦“神奇记忆”本领的钦佩,简直到了目瞪口呆和五体投地的程度。在利玛窦“神奇记忆”本领的众多追求者当中,有一个人值得特别一提,那就是时任江西巡抚的浙江嘉兴人陆万垓。此时的陆万垓作为巡抚,已经达到了事业的巅峰,本身并不需要“神奇记忆”的本领,但是,他有3个儿子正在准备参加科举考试。陆万垓想道:“如果我的3个儿子能够师从利玛窦,掌握神奇记忆的本领,科举考试不就是易如反掌了吗?”于是,他巧妙地利用“职务之便”,近似乎绑架的方式,接见并款待了利玛窦,并迫使利玛窦撰写《西国记法》一书。利玛窦自然不会放过讨好陆万垓的难得机会,迅速写成《西国记法》,并最先将此书送给了巡抚,以供巡抚的三个宝贝儿子阅读。看来,利玛窦撰写《西国记法》的目的,主要是贿赂陆万垓。注:上面李庆安先生所述的,有利玛窦当年写给罗马总会长阿桂瓦神父的书信为证,因书信内容过多,故此略掉。4我想,我们真该感谢陆万垓。要不是陆万垓,利玛窦也不会撰写《西国记法》,我们自然就读不到这本书了。利玛窦关于“象记法”的解释,是将西末泥德发明的记忆术原理同汉语汉字的具体特点相结合的成果。这是弥足珍贵的。利玛窦不仅为411年前的江西南昌人带来了“神奇记忆”,而且他也为我们今日中国的记忆术研究指明了方向:把古代希腊罗马的记忆术原理同汉字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把中国古人的学习记忆理论同现代西方的心里学理论结合起来,这是提高中国记忆术研究水平的根本途径。”5记法序朱鼎澣今天下无不知有西泰利先生矣,外父徐方枚有所藏先生墓中志云:“先生于六经一过目,能纵横颠倒背诵。”澣①未尝不洒然异之。外父曰:“夫有以授之也。其书久在则圣高先生笥②中。然出利先生偶尔草创,未易了了,高先生在为删润之。”高先生则后利先生传其教于天下,外父所父事者。高先生尝教澣曰:“灵性有三司,匪直记含而记含,得称灵性之能,在能记有象,以及无象。如乙能记甲为兄,丙为弟,又记甲、丙总为同生,又能记同生之甲、丙总为人。兄、弟为专,同生为总,人为大总,由此申之,以至念兹在兹,不忘人之灵性以由生者。”此二先生不远万里西来意也,不然,此书一村学究教人读书法矣,岂不有负先生?东雍晚学朱鼎澣书于景教堂【注释】①澣(huàn)②笥(sì):盛饭或衣物的方形竹器6译文:当今没有不知道利马窦先生的,岳父徐方枚收藏有利玛窦先生的墓中志上说:“先生对于六经,只要看过一遍,就能做到横竖颠倒的背诵。”对此,我无不感到诧异。岳父说:“先生的那种能力是可以传授的。他的书存于高则圣的书箱里很久了。但是,那本书是先生偶尔草创,要看明白实属不易,所以高先生对它做了删改润色。”续利先生后,高先生将它传授于天下,我外父对先生非常尊重,就像对待生父那样。高先生曾教导我说:“人的记忆才智有三种,不单是为了记忆而记忆,还要能够以人的精神、性情来相成,能记忆有图像以及没有图像的。比如乙能记住甲是兄长、丙是弟弟。又能分辨甲和乙有共同的父母,又能分辨父母所生的甲和乙同为人。兄、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同为父母所生是总的概括,而人是他们最大的概括,由这说明了,用这种思维方式,达到的长期的记忆。借此记住人的聪明才智是这么产生,不是单有了记忆就有聪明才智。”这就是两位先生从遥远的西方来到中国,并传授记忆法的深远用意。否则,《西国记法》不就与乡村教书先生所用的方法一样了吗?这岂不是辜负了两位先生的深远用意?东雍晚学朱鼎澣写于景教堂7原本篇第一人受造物主所赋之神魂,视万物最为灵悟,故遇万类悉能记识,而区别以藏之,若库藏之贮财货然。及欲用时,则万类各随机而出,条理井井,绝无混杂。然人知能记忆,而不知所以藏贮、所以区别者何而致,且翕①受果在何处,其敷②施之妙,卒③莫能语诸人。此则造物主显露秘密,运斡④精蕴⑤,人乌⑥得而测之乎?吾西士间尝论其概矣。兹⑦再次第于左,以求同理。【注释】①翕(xī):收敛②敷(fŭ):铺展③卒:终④斡(wò):运转⑤蕴(yùn):深奥⑥乌:疑问代词,同“何”⑦兹(zī):此译文:人类天生就具备了灵魂,同世间万物相比,人类最为灵机有悟性。因此能把接触到的事物记到脑中,脑中所记事物犹如仓库储存货物。等到需要的时候,就进到仓库中把它们有序的提取,次序绝不会混乱。然而,人类知道自身有记忆能力,而却不知大脑是如何储存、分辨的原因,也不知记忆储存在哪里。大脑的这种能力很奥妙,它的运行原理人们终都不得而知。大脑它运行的方式精密而深奥,人类能研究它的运行原理吗?西方世界就有人研究过一二。在此,我把那些概论列下,作为后面所述的记忆法的对照。同为追寻大脑记忆的奥秘。8记含有所,在脑囊,盖颅颐后,枕骨下,为记含之室。故人追忆所记之事,骤不可得,其手不觉搔脑后,若索物令之出者,虽儿童亦如是。或人脑后有患,则多遗忘。试观人枕骨最坚硬,最丰厚,似乎造物主置重石以护记含之室,令之严密,犹库藏之有扃①鐍②,取封闭巩固之义也。【注释】①扃(jiŏng):门闩②鐍(jué):锁译文:记忆储存的之处,大概就在脑袋的玉枕这地方。所以,通常人们回忆所记之事当忆不出的时候,会不自觉的下意识的挠起后脑勺,像是要从那取出记忆一样,年幼的孩子也一样。脑患疾的人,则多为遗忘。比较人的骨头,枕骨是最为坚硬、厚实,像是造物主用坚厚的石块来做记忆之门,令它严密,犹如藏库的门闩、锁头那样让它密封、牢固。9人之记含,有难、有易,有多、有寡,有久、有暂,何故?盖凡记识,必自目耳口鼻四体而入。当其入也,物必有物之象,事必有事之象,均似以印印脑。其脑刚柔得宜,丰润完足,则受印深而明,藏象多而久。其脑反是者,其记亦反是。如幼稚,其脑大柔,譬若水,印之无痕,故难记。如成童,其脑稍刚,譬若泥,印之虽有迹,不能常存,故易记而易忘。至壮年,其脑充实,不刚不柔,譬若褚帛①,印之易,而迹完具,故易记而难忘。及衰老,其脑干硬大刚,譬若金石,印之难入,入亦不深,故难记,即强记亦难忘。或少壮难于记忆者,若镌②金石,入虽难而久不灭,故记之难,望之亦不易。衰老易忘,犹图画在壁,其色久而暗脱,不能完固。且人赋质不齐,故记识亦有难易。大都两间气,锺③聚流行,处处不同,有清、有浊、有轻、有重。赋其清而轻者,其人多聪明睿哲④,故善记。赋其浊而重者,其人多昏蒙卤⑤钝,故善忘。赋其清而重者,其人多敏达,而端严凝固,亦善记。赋其浊而轻者,其人多谲⑥诈,而浮躁薄劣,亦善记。。此又气使然。人能审其所赋之偏,加修摄涵养,则可造于中正,而不为方隅⑦所拘,竟累吾心之灵明也。学者勉旃⑧。【注释】①帛:丝织品②镌(juàn):雕刻③锺(zhòng):集中④哲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