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题(1)第二部分:地貌学原理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1.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其中,谷底包括河漫滩和河床;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阶地发育。2.由流水堆积在沟谷中的沉积物称为冲积物。3.在岩溶地貌中,溶蚀洼地是溶蚀漏斗进一步溶蚀扩大而成。4.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在雪线处的年降雪量等于消融量。副热带高压带的雪线高度比赤道附近要高,说明降水对雪线高度有重要影响。5.多年冻土区的冻土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叫活动层,下层叫永冻层。6.沙丘移动的速度与沙丘的高度成反比,与输沙量成正比。7.荒漠地貌按地貌特征与地表组成物质的不同,可将荒漠分为四种类型: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8.当波浪传播到水深小于1/2波浪波长的浅水区时,由于海底的磨擦波浪要发生变形,并最终导致破碎。在水深小于1/20波浪波长的极浅水区,波浪在水深为两个波高处发生破碎。(P138,3.波浪破碎中的第2行)9.淤泥质海岸类型可以划分为堡岛型,平原型和港湾型三种。10.我国四大盆地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11.我国三大平原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平原。二.判断题(在题后括弧内打√或ⅹ,每题0.5分,共10分)1.壶穴和岩槛是河流下游常见的河流堆积(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2.溯源侵蚀只能发生在河流源头,在近河口河段不可能出现。(×)也可从源头开始或河口开始溯源侵蚀抑或以瀑布形式实现后退3.河流袭夺是冲积平原上自由河曲截弯取直(分水岭迁移或新构造运动)的结果。(×)4.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分布在谷底、洪水期可被淹没的阶梯状地形就是河流阶地。(×)见第四大题第六小题5.我国著名旅游胜地云南路南石林是白垩纪砂砾岩风化剥蚀(地表水溶蚀)形成的地貌景观。(×)6.蛇形丘是一种冰水沉积地貌,其延伸方向可用来研究古冰川的大致流向。(√)7.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属于大陆冰盖地区(山地冰川的重要地貌)常见的冰蚀地貌类型。(×)8.年平均地温在0ºC以下的土体或岩体不一定都是冻土。(√)9.热喀斯特洼地是由岩溶作用形成的石灰岩地貌形态。(√)10.石环是由较细粒土和碎石为中心,周围由较大砾石为圆边的环状冻土地貌。(√)11.砾漠是在湿润气候区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砾漠是由沉积物(洪积物、冰积物)以及基岩风化后的碎屑残积物在强烈风化作用下,细沙和粉砂被吹走,留下粗大的砾石覆盖着地面。12.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流动型)沙漠。(×)13.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卯是典型的黄土沟(谷)间地地貌。(√)14.大陆裂谷是由于地幔对流上升、地壳拉张、岩石圈变薄陷落的结果。(√)15.海沟-岛弧地貌是两个海洋板块(海洋板块与陆地板块)之间的辐合汇聚地带。(×)16.活动褶曲构造山地是在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地表褶曲隆起形成的山地。(√)17.断块山地是受正断层控制的块体呈整体抬升或翘起抬升形成的山地。(√)18.断层三角面是断层崖形成后,受横穿断层崖的河流侵蚀,完整的断层崖被切割形成三角形的断层崖。(√)19.火山熔岩锥是由基性岩浆从火山口或裂隙喷出的熔岩形成的。(√)20.熔岩隧道是石灰岩地区由地下水溶蚀作用形成的洞穴。(×)熔岩隧道是熔岩表层冷却开始凝固形成一层硬壳,流动速度减慢乃至停止,熔岩内部尚未固结的液态熔岩仍处在不断流动状态,当无新的熔岩流补充时,熔岩内部便形成空洞。三.名词解释(每组5分,共30分)1.河床与河漫滩。河床:河谷中枯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成为河床。河漫滩: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成为河漫滩。2.泥石流与洪积扇。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含大量松散固体碎屑的洪流。洪积扇:山地河流带来的大量砾石和泥沙在山麓带发生堆积,形成一个半锥形的堆积体,平面呈扇形,称洪(冲)积扇。3.鼓丘与羊背岩。鼓丘:鼓丘是由一个基岩核心和冰砾泥组成的一种小丘。羊背石:羊背石是冰川基床上的一种侵蚀地形,它是由基岩组成的小丘,远望犹如伏地的羊群,故称这些小丘为羊背石。4.石窝与雅丹。石窝:陡峭的岩壁受风沙的吹蚀和磨蚀,岩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凹坑,其直径大多为数十厘米,深达10~15cm,有群集,有分散,使岩石表面具有蜂窝状的外貌,成为石窝。雅丹: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称为雅丹。5.黄土峁与黄土柱。黄土峁:是一种孤立的黄土丘,它是黄土墚被侵蚀切割后的蚀余部分。黄土柱:是分布在沟边的柱状黄土体,它是由流水沿黄土垂直节理潜蚀和崩塌共同作用下行程的,是黄土陡坡经崩塌残留的黄土部分。6.断层崖与断层线崖。断层崖:断裂活动形成的陡崖,叫断层崖。断层线崖:指断层两侧的岩石长期受差别侵蚀形成的崖壁或陡坡。(是百度的结果,这个名字概念在书上的195页,但是书上的概念叙述太繁琐了)四.简述题(每题4分,第6题5分,共25分)1.简述影响滑坡的主要因素。⑴地下水。地下水可使岩体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而失去稳定,产生滑坡。⑵地表水。地表水对滑坡的影响可表现为:河水的侵蚀或海浪的冲击,在河岸、海岸湖岸坡脚水面附近进行掏蚀,使岸坡物体失去支持而产生滑坡;降雨或融雪时,将一部分水分参透到土壤中,将其浸润而使之滑动。⑶斜坡岩石结构和岩性。岩石结构和滑坡的关系表现为滑坡常沿断层面、节理面、岩层不整合面或岩层层面滑动,岩层倾角小于滑坡倾角时最容易滑动。⑷地震。地震对滑动气促发作用,常导致许多规模巨大的滑坡。⑸人为因素。大都是人工挖土,破坏斜坡稳定而使滑坡体发生滑动。2.简述三角洲的形成条件。⑴根据世界上许多三角洲的河流含沙量测定,河流带来大量泥沙,就能形成三角洲;⑵河口附近的海洋侵蚀搬运能力较小,河流带来的泥沙将沉积下来;⑶口外海滨区水深较浅,坡度平缓,一方面对波浪起能消作用,另一方面浅滩出露水面,有利于河流泥沙堆积。3.简述岩溶地貌的地带性特征。热带岩溶:地处热带,高温多雨,年均温度高于15°,岩溶作用强烈,热带地区的地表岩溶和地下岩溶都很发育。温带季风气候区岩溶:年降水量分配不均匀,有明显的雨季。雨季降水集中,时间短,地表岩溶地貌不发育,地下溶洞较为发育。温带干旱区岩溶:降水很少,地表岩溶作用微弱,几乎看不到现代岩溶地貌。寒带和高山寒冷地区岩溶:气温极低,有永久冻土和季节冻土,岩溶作用极缓慢,但仍有岩溶发育。4.简述海蚀作用的三种基本形式。波浪作用、潮汐作用、海潮作用。5.大陆裂谷的地貌特征有哪些?⑴大陆裂谷的高度,一般不超过3500m,说明裂谷隆起有一点的限度;⑵沿裂谷盆地两侧山脉的形态高度不同,裂谷横剖面不对称;⑶裂谷长度超过宽度,常形成延绵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有规则的雁列行分布;⑷大都是在地壳长期稳定夷平后开始分裂的,或是在裂谷形成过程中,地面剥蚀夷平,因而在大陆裂谷两侧山地广泛发育成平面。6.依据阶地结构和形态特征划分阶地类型,并简述其成因。河流下切侵蚀,原先河谷底部(河漫滩和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河流阶地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具有较宽广的谷底和河流下切侵蚀。河流发育到一定阶段,河床侧蚀迂回,展宽河谷,河流暂时接近相对平衡状态,这时进入河流的冲积物和河流搬运的冲积物近似相等,两者比值(相对负载)为1。当相对负载发生变化,河流的动力状态也发生变化,相对负载大于1,河流发生堆积;相对负载小于1,河流发生侵蚀,在后一种情况下河流将发生下切侵蚀形成阶地。因此河流能否形成阶地取决于河流作用的性质和负载特征能否发生变化。河流负载特征的变化又取决于河流含沙量,水量和比降的变化。能改变河流含沙量,水量和比降的因素主要是气候变化、构造升降运动、侵蚀基准面上升以及河流袭夺。构造升降运动:构造运动形成阶地主要是通过构造抬升或下降改变河流比降来完成的。在构造相对稳定时期,河流在均衡条件下形成宽阔的河漫滩,在强烈构造抬升时期河流下切形成阶地。地壳运动具有旋迴性,多级构造抬升的结果是形成多级阶地。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主要影响在河流中水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气候变干,河水水量减少,含沙量相对增多,同时地表植被减少,坡面侵蚀加强,带到河流中的泥沙增多,发生堆积。气候湿润时,河流中水量增多,含沙量相对减少,发生侵蚀。由于气候干湿变化引起堆积作用和侵蚀作用交替出现,就行成河流阶地。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出现也可形成河流阶地。冰期时,寒冻作用比较强烈,河流中水量减少,大量风化物质被带到河中,河流中上游发生堆积,下游段由于海平面下降而发生侵蚀;间冰期时,河流水流量增多,河流中上游发生侵蚀形成阶地,下游段由于海平面上升发生堆积,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出现形成阶地,多在河流上游。侵蚀基准面:侵蚀基准面的下降引起河流下切侵蚀。最新发生在河口段,然后不断溯源侵蚀,在溯源侵蚀所能达到的范围内,一般都会形成阶地,阶地高度从下游向上游逐渐减少,在裂点处消失。如果侵蚀基准面多次下降产生好几个裂点,就可形成多级阶地。河流袭夺:在发生河流袭夺的地方形成袭夺湾,袭夺湾附近有跌水形成。跌水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向被夺河上游移动,并下切形成阶地,这种阶地分布在袭夺湾到跌水之间。根据阶地结构和形态特征划分为侵蚀阶地:阶地主要由基岩组成。其上很少或没有河流冲积物覆盖基座阶地:阶地由两类物质组成,上部为河流冲积物,包括河床相冲积物和河漫滩相冲积物,下部为基岩。堆积阶地:①上叠阶地:形成阶地的下切深度较前一周期下切深度小,没有切穿冲积物。②内叠阶地:阶地形成时的下切侵蚀深度刚好达到阶地前一周期的谷底。埋藏阶地:把早期的阶地或冲积物埋藏在地下。五.读图分析题(20分)1.读下面的我国渤海西岸某地的地表物质分布示意图,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弧内(2分):(1)该地区在①沙丘、②海蚀崖、③三角洲平原和④风蚀蘑菇等几种可能的地貌类型中,主要是(c):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塑造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外营力在①风力作用、②波浪侵蚀作用、③河流沉积作用和④冰川作用等中有(a)。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下图为泥石流灾害严重的某村庄周边地形图,读图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弧内(2分):(3).影响该村庄泥石流的流域范围最可能的是(a)a.E-J-K-L;b.L-K-I-M;c.E-G-H-I-K-L;d.E-F-G-H-I-K-L(4).若图中①-④为植被破坏同等严重的地区,且面积和土质状况基本相同。据此推测,暴雨发生时,影响该村庄且泥砂石物质产生量最多的区域是(b)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3.读下图,回答(2分):(5)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是断层,判断依据是___不平行整合面______,断层类型是__逆断层_____。(6)从外力作用性质看,河流在上游主要是___侵蚀________,下游段主要____堆积_____。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4分):(7)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由风蚀作用形成的。F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西南风,沙丘是由风堆积作用形成的。(8)图中断层类型为正断层,断层左侧一盘垂直运动情况是上升。如果D处为石灰岩,E处的岩石由其变质而成,则E处的岩石可能为大理石。D处的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岩溶地貌。5.读某地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9)图中A、B的地质构造分别是:A__向斜_________;B___断层________。(10)从地貌上看,A处成山,C处成谷,原因是A处向斜两翼物质疏松受侵蚀,向斜槽部物质结构紧密不易侵蚀,形成山岭;C处背斜顶部物质疏松侵蚀成谷地。6.读下图板块分布图,分析下列问题(5分)。①是_____印度洋________板块,②是____亚欧______板块,③是_____太平洋_________板块。④是板块的___生长_____(生长、消亡)边界,是由板块的___张裂______运动形成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题(2)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