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学业考模拟考(语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学业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5分)①“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何处去?”这一连串的自我追问是长存于每个人心中永恒的哲学命题。家谱,为此提供了有效的线索。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是同宗共族的血缘集团用来记载本族世系事迹的历史典籍。它□□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②第一部家谱是什么样子?修撰于何朝何代?是官修还是私修?因为缺乏记载,至今不得而知。据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宗法制度的体现。上古,尤其是实行分封制的朝代,如西周,统治者的儿子们谁能封王、袭爵,一排家谱便一目了然。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于是便迅速发展起来。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更从官方流行到民间,以至遍及各个家族,出现了家家有谱牒、户户有家乘的现象。③中国古代是宗族社会,家族关系是一个人最核心的社会关系,是一个人的“根”,关系到一个人的身份认同感,而这种认同感的体现就是在家谱中占有一个位置。修宗谱与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订族规等共同组成的宗族制度,形成了当时社会最基础的民间自治体系。家谱不仅把同宗凝聚在一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建构了中国古代的道德文明,其所记载的孝敬父母、和睦乡邻、端肃风俗、重视耕读等族规正是中国文化最为重视的,这一点与外国由宗教来构建社会价值体系有根本区别。④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百姓家族有着丰富的家族故事,这些细微生动的家族史与个人生命史共同编织着中国历史的长卷。平民化的寻根意识,正以不可小□的力量,从精英阶层走进千万普通家庭。在泛着岁月光泽的历史黄卷里,古旧家谱中附着的诸多人文价值正日益显现……⑤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在对生命本体的回溯和关照中,生命变得更加具有质感。在这种真实的触摸中,一扇扇记忆之门渐次打开。人文人文,有人,才有文。家谱不是人口统计表这么简单,而是一部人的学问。家谱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家谱的内核。家谱是符号,真正重要之处在于这一符号背后的文化认同。有人这样说:“家谱是什么?是在连绵不断的家族史中给每个人一个有所归依的位置。浸润了血浓于水的寻根之情,不管过多少年,会有人知道你,记住你,认可你,哪怕你再平凡卑微。”每一个生命叶片,都因了“根”的滋养,而愈发油翠和充满生机。除了名人传记、大人物传记外,家谱让我们看到了普通百姓的家族变迁。⑥家谱是活的精神,涵育了家族的文化,也注入了家族的情□。继往事知来者,家谱体现着生命与生命间的枝脉牵系,重建了个体的价值和尊严,对一个家族的价值取向、行为模2式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家谱寻根的过程中,前人的奋起、磨砺、责任,成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家谱的使命就是“承前启后”,把精神代代相传,其中的家风、家训更有强大的教化作用,让一个家族不偏离主线。1.对第③段和第⑤段画线的两个句子中引号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家族关系是一个人最核心的社会关系,是一个人的“根”。每一个生命叶片,都因了“根”的滋养,而愈发油翠和充满生机。A.前者是特定含义,后者是强调。B.二者都是特定含义。C.前者是强调,后者是特定含义。D.二者都是强调。2.在第④段和第⑥段的“□”处按拼音写汉字。(2分)不可小(qù)家族的情(sù)3.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①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不是而是B.不仅而且C.由于因此D.因为而且4.下列对“家谱”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家谱为解答人们对自我追问的哲学命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与答案,让生命找到了彼此间的枝脉牵系。B.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我国第一部家谱出现在先秦,开始是为适应政治与社会需要,主要是官修。C.家谱是中国所特有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符号,这一符号的背后附着了文化认同。D.家谱中所记载的孝敬父母等族规是中国文化中最为重视的东西。没有家谱,也就没有中国文化。5.联系上下文,判断下面这段文字添加在哪一段之后能使文意连贯,请简述理由。(3分)家谱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国家史、地方史、家族史和个人史四个层次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资料。以前人们更多关注王侯将相,但是家谱把目光投向了普通人,对于研究民风民俗、民族迁徙、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流行病和遗传病研究等都很有帮助。应在第(填写段落序号)段之后。理由是:6.联系全文,概括家谱的作用。(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题7—12题。(15分)台儿沟上了列车时刻表。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从前,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的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的乌亮,然后就比赛3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姻脂。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七点钟,火车喘息着向台儿沟滑过来,接着一阵空哐乱响,车身震颤一下,才停住不动了。姑娘们心跳着涌上前去,像看电影一样,挨着窗口观望。只有香雪躲在后面,双手紧紧捂着耳朵。看火车,她跑在最前边,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去了。她有点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它那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恐惧。在它跟前,她简直像一叶没根的小草。“香雪,过来呀,看!”凤娇拉过香雪向一个妇女头上指,她指的是那个妇女头上别着的那一排金圈圈。“怎么我看不见?”香雪微微眯着眼睛。“就是靠里边那个,那个大圆脸。看,还有手表哪,比指甲盖还小哩!”凤娇又有了新发现。香雪不言不语地点着头,她终于看见了妇女头上的金圈圈和她腕上比指甲盖还要小的手表。但她也很快就发现了别的。“皮书包!”她指着行李架上一只普通的棕色人造革学生书包,就是那种连小城市都随处可见的学生书包。尽管姑娘们对香雪的发现总是不感兴趣,但她们还是围了上来。“呦,我的妈呀!你踩着我的脚啦!”凤娇一声尖叫,埋怨着挤上来的一位姑娘。她老是爱一惊一咋的。“你咋呼什么呀,是想叫那个小白脸和你答话了吧?”被埋怨的姑娘也不示弱。“我撕了你的嘴!”凤娇骂着,眼睛却不由自主地朝第三节车厢的车门望去。那个白白净净的年轻乘务员真下车来了。他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北京话”双手抱住胳膊肘,和她们站得不远不近地说:“喂,我说小姑娘们,别扒窗户,危险!”“呦,我们小,你就老了吗?”大胆的凤娇回敬了一句。姑娘们一阵大笑,不知谁还把凤娇往前一搡,弄的她差点撞在他身上。这一来反倒更壮了凤娇的胆:“喂,你们老呆在车上不头晕?”她又问。“房顶子上那个大刀片似的,那是干什么用的?”又一个姑娘问。她指的是车厢里的电扇。“烧水在哪儿?”“开到没路的地方怎么办?”“你们城里人一天吃几顿饭?”香雪也紧跟在姑娘们后面小声问了一句。“真没治!”“北京话”陷在姑娘们的包围圈里,不知所措地嘟囔着。快开车了,她们才让出一条路,放他走。他一边看表,一边朝车门跑去,跑到门口,又扭头对她们说:“下次吧,下次一定告诉你们!”他的两条长腿灵巧地向上一跨就上了车,接着一阵叽哩哐啷,绿色的车门就在姑娘们面前沉重地合上了。列车一头扎进黑暗,把她们撇在冰冷的铁轨旁边。很久,她们还能感觉到它那越来越轻的震颤。一切又恢复了寂静,静得叫人惆怅。姑娘们走回家去,路上还要为一点小事争论不休:“那九个金圈圈是绑在一块儿插到头上的。”“不是!”4“就是!”“凤娇你怎么不说话,还在想那个……‘北京话’哪?”“去你的,谁说谁就想。”凤娇说着捏了一下香雪的手,意思是叫香雪帮腔。香雪没说话,慌得脸都红了。她才十七岁,还没学会怎样在这种事上给人家帮腔。“他的脸多白呀!”那个姑娘还在逗凤娇。“白?还不是在那大绿屋里捂的。叫他到咱台儿沟住几天试试。”有人在黑影里说。“可不,城里人就靠捂。要论白,叫他们和咱们香雪比比。咱们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再照火车上那些闺女的样儿,把头发烫成弯弯绕,啧啧!‘真没治’!凤娇姐,你说是不是?”凤娇不接茬儿,松开了香雪的手。好像姑娘们真的在贬低她的什么人一样,她心里真有点替他抱不平呢。不知怎么的,她认定他的脸绝不是捂白的,那是天生。香雪又悄悄把手送到凤娇手心里,她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委屈。“凤娇,你哑巴啦?”还是那个姑娘。“谁哑巴啦!谁像你们,专看人家脸黑脸白。你们喜欢,你们可跟上人家走啊!”凤娇的嘴巴很硬。“我们不配!”“你担保人家没有相好的?”不管在路上吵得怎样厉害,分手时大家还是十分友好的,因为一个叫人兴奋的念头又在她们心中升起:明天,火车还要经过,她们还会有一个美妙的一分钟。和它相比,闹点小别扭还算回事吗?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7.本文节选自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的成名作《》。(2分)8.文中词语“埋.怨”、“接茬.儿”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是()(2分)A.máicháB.máncháC.máicháiD.mánchái9.第二段画线的文字描写姑娘们在火车到来之前精心打扮自己,请分析这段文字的作用。(3分)10.姑娘们问了“北京话”一连串问题,小说里并没有写“北京话”的回答。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11.结合小说的节选部分,分析香雪和凤娇两个人物的性格的共性与个性。(3分)12.探究“火车”在作品中的作用。(2分)二古诗文阅读(30分)(三)默写。(5分)13.(1),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5(2),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3)是处红衰翠减,。(柳永《八声甘州》)(4)分野中峰变,。(王维《终南山》)(5),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6分)梦寻梅方岳野迳深藏隐者家,岸莎分路带溪斜。马蹄残雪六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注】金貂是汉代的官饰,玉华是唐代的宫殿名。14.诗中显示“隐者家”特征的事物和场景有“黄叶拥篱”、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围绕“寻梅”,颔联前句表现了寻梅的__________,后句突出了得梅的___________。16.诗的结尾是诗人跳出梦境后的感慨,表现了他怎样的志趣?(五)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2分)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⑴室始洞然..⑵亦遂增胜.⑶偃仰啸歌..⑷万籁.有声18.选出下面词语中不是同义复词的一项()。(2分)A.修葺B.垣墙C.斑驳D.栏楯19.这段文字在结构上运用了的写法,表现了作者身居陋室,潜心读书的喜乐之情。(2分)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6⑵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六)阅读下文,完成21-23题。(7分)茅容耕于野,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郭林宗见而异之,遂与共言。容留林宗宿,旦日,杀鸡为馔,林宗以为为己设。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草蔬与客同饭。林宗起拜之,曰:“林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