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作者:冯霞杨勇来源:《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3年第01期摘要:通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广西马山县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以丰富和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所面临的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与网络化四大挑战,提出整体推进马山县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战略目标、模式选择、基本原则及对策建议。关键词:少数民族;精神文化生活;传统特色文化资源;战略;马山县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1X(2013)01-0138-06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特别注重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一最新要求为进一步丰富和增强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民族地区传统特色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建设路径。整体推进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是丰富和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大战略抉择与可控策略选择,广西马山县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形式多样、风情独特,众多传统的民族节庆与民族风情奠定了马山县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传承、创新与发展的丰富资源与深厚基石。本文就“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广西马山县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深入解析,初步提出其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总体战略、模式选择、基本原则及对策建议。一、马山县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寻适合马山县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需要对其保护与开发利用所面临的紧迫问题与重大挑战进行深度审视,找到问题与挑战的症结所在,从而提出有针对性、适应性与有效性的政策举措。(一)工业化对马山县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依存方式的挑战工业化是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对于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优先地位。然而,从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来看,工业化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为其保护与开发创造物质基础和经济条件,也能给其保护与利用增添负面阻力和多种阻碍。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化的实现是以其工业生产活动逐步取得经济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后发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业发展往往伴随着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等突出问题,工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资源要求人口具有迁徙流动的自由,这就打破了少数民族地区原有的社会劳动组织系统与生存空间。这些变化导致县域内少数民族传统龙源期刊网生产生活方式出现压迫式的内卷效应,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的依存方式与活动形式受到挤压,文化资源的再生能力因工业化冲击,日渐萎缩和弱化。(二)市场化对马山县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可控开发的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使市场成为一种有效配置资源的手段已成为社会共识,市场化是以市场作为解决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等复杂问题的基础手段的一种状态。市场化作为发展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手段,是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的可靠保证。但是,在开放的市场体系中,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法则来调节经济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进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往往需要严格的外部约束条件以及对市场化效能的边际确定与控制。少数民族地区的市场化过程往往因制度与政策控制的滞后,很难有效把握和掌控市场化不足与过度市场化的两难问题,在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市场化原则与尺度难以精准拿捏,县域范围出现了传统特色文化资源松散式开发与粗放式利用的问题,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三)城镇化对马山县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永续发展的挑战城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变迁过程,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是少数民族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与经济发展现象与过程,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然而,城镇化带来的社会变迁与分化不可避免地与民族传统特色文化产生强烈的冲突,城镇化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新的价值观念体系、新的群际人际关系、新的人文精神符号等文化机制的媒介和载体,也是一种社会关系和人格心理的促变因素,实质上意味着少数民族地区居民交往交际形式、生产生活方式的嬗变、文化构成形态的变迁。少数民族建基于新型的依赖于商品交换、工业化生产与科技应用生成的利益互动关系不同于依赖于家庭、宗族和村落集体的乡土社会关系,使县域内少数民族城镇居民在农耕文明与城市文明、乡村意识与城镇意识的冲撞中,往往只能被动地调适自我人格心理与交往方式。(四)网络化对马山县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代际传承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扩充和丰富了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社会生活交往的边界与视域,网络化销售、办公、学习、购物、交友等现代生活习惯的兴起,使网络化生存格局成为众多群体,尤其是少数民族青年人群体最为倚重的生存与生活方式。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是一种相对封闭的文化,是在一定血缘与地缘范围内传播和传承的地域文化,而网络化的盛行则为各种类型的文化迅捷交流提供了一个无栅栏的平台,使人们对各色文化的选择更加自主和独立。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不良信息、消极文化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的青少年构成潜在的威胁,他们因外来文化的广泛影响,反而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的认同感、接受度不断在弱化和下降,使得县域内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渐渐失去关键的承载者与创造者。龙源期刊网二、马山县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战略目标与模式选择马山县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所追求的战略目标是统筹马山县经济社会全局中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指向,模式选择则是对马山县根据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的基础、类型、特质等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文化建设的可行路径。(一)马山县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战略目标与发达地区或已发展地区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相辅相成的发展道路与模式相比,马山县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都有其时空条件的特殊性以及经验移植过程中的适应性问题。在文化体制改革的优先次序上应更加注重通过县域经济发展为文化体制改革积聚更多的复合动力,在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更多地采取先易后难、分阶段推行等渐进式策略。在具体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政策措施决策、落实和执行之前,总体上进行系统性的战略思考,提出符合马山县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实需要与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最为迫切的任务。提出这一目标,需要深入考量和反思马山县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的特色究竟是什么?究竟代表一种什么样的文化?从马山县域内在长期的文化发展中生发的民族风情文化来看,传统的民族节庆具体包括:春节、元宵节、三月三壮族歌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敬老节、达努节等内容和形式。壮乡会鼓、扁担舞、三声部民歌、歌圩、抢花炮、赛鼓会、踩花灯是当地主要的民族风情,其中壮族会鼓、扁担舞、三声部民歌则是最具地方民族特色的传统特色文化。通过对以上传统特色文化的梳理、分析和挖掘,我们初步提炼出马山县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的独有特质:“西南百越风范、八桂壮乡特色、民族交融风格、民间艺术典范。”这一概括总体上精练出马山县域内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的鲜明特色与魅力。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马山县要抢抓机遇、因势而为、顺势而发、乘势而上,加快和提速县域内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步伐。基于以上考虑,我们认为,马山县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战略目标应可如下定位:建立适应马山县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市场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要求的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体制机制,确保传统特色文化资源适度保护与开发的动态平衡,实现传统特色文化资源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传统特色文化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传统特色文化资源利用率,获取优质的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综合效益。(二)马山县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模式选择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因其身所具有的生态、经济与社会三大效益而成为世界各国进行资源开发利用的热点。马山县在整体交通区位、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为传统特色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认为,作为西部后发展地区中的县域,马山县应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可具体操作的策略,在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模式选择上提出“整体保护、丰富形式、再现遗风、延续场所”的“互推共进”模式,即保护与开发互为推手、传承与创新彼此推进的发展模式。龙源期刊网“整体保护”是完整地保护传统特色文化赖以依存的物质形态的人和物,以及非物质形态的民族习俗、交往习性、生活习惯、地域方言,使其不致因某一载体的缺损影响核心文化的寄存与传接;“丰富形式”是原来乡土社会中的文化形式在市场社会商业文化的激荡下,通过升级和优化传统特色文化的内在功能和表现形式来恢复和提升传统特色文化生命力;“再现遗风”是充分保留传统特色文化的基因与内核,借助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再现传统特色文化资源的魅力与活力;“延续场所”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生产条件、生活方式不断改进和改善的基础上,注重在城镇街区、街道的空间尺度、建筑风貌方面与原有村落的居民生活方面保持延续性,保留传统特色文化得以施行和展示的场所。三、马山县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如前所述,马山县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正在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化危机为转机、化劣势为优势,需要从战略高度审视其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一)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在严格保护中实现理性开发,在科学开发中实现有效保护,以适度合理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为全面保护提供一定的资金来源和经费保障。在县域传统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框架和范围内,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乡村居民参与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接待、经营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使县域居民在确实获得文化资源开发收益的情况下,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保护,实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良性互动。(二)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追求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历史与人文的紧密圆融,概括起来就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格古韵新、返璞归真”的文化传承创新的法则。探寻和把握传统特色文化自身演进逻辑与发展脉络来探寻新形势下文化传承的新形式、新特点与新途径,运用富有时代特征、文化特色与县域特点的传统特色文化创新方式和载体,积极拓展新思路、拓宽新渠道、搭建新平台,实现传承与创新的动态融合。(三)坚持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群众参与、政府推动、专家咨询、中介服务、企业跟进是马山县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复合力量。在坚持县域内群众自愿的前提下,加强宣传,积极引导群众用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向相关机构反映正当合理的文化发展诉求,政府部门在充分尊重群众真实意愿的基础之上商量办事,使各类参与、经营和服务主体均能够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将各项权益最大化,使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不断向合作共赢、和谐共处的方向有序发展。(四)坚持统一与多样相结合的原则龙源期刊网县域政府在统一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战略目标与实施标准的基础上,突出不同乡镇村落传统特色文化类型的异质化特色。统一原则集中体现在全县传统特色文化资源管理开发、艺术人才培养、文化艺术演出等方面的总体要求和统一标准;多样原则体现在满足不同文化类型的市场需求方面,充分发挥不同文化资源与形式的比较优势,努力在县域范围内形成各具特色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模式。(五)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建设应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通过广泛发动和组织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