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话题突破系列之一叙述《桥边的老人》主要使用了有限视角和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叙述即记叙和述说,它是一种记人叙事并陈述其来龙去脉的表述方法。它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个要素。叙述是记叙性文章的主要表述方法,是高考的常考内容之一。一、叙述叙述包括叙述角度、叙述人称、叙述腔调和速度控制等几个方面。1.叙述角度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1)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还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2)有限视角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这使得读者变得不像在阅读传统小说那样只是被动地听故事,而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如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2.叙述人称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1)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2)第三人称叙述更自由,对人物和故事无所不知,但它的叙述并不那么亲切。特别提醒:小说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的情况很少见,严格上说不是一种叙述角度而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用“你”,倾注的是叙述者对这个人物的一种抒情目光,将之当作朋友,更加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使得他们之间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3.叙述腔调叙述腔调是指叙述者流露出的感情色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特征;它或多或少带有作者的影子和烙印,与小说的风格密切相关。“讲述”指叙述者对于叙述的人或者事情给予一定的解释和判断,甚至流露出叙述者的感情,即叙述者时刻“在场”。“显示”则是叙述者隐于幕后,只是客观叙述,直接呈现故事,让读者直接面对故事中的人和事。4.速度控制速度控制是关于小说对叙述时间和故事发生的实际时间之间关系的艺术处理问题,具体表现为对于关键处的详述非紧要处的略写,以及通常所说的倒叙、插叙等叙述方式等等。二、考查特点叙述在实际的考查,尤其高考当中往往集中在文学类文本上,具体表现为对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的理解、欣赏和探究,并且往往以下列形式呈现:(1)小说是从哪种角度来讲述故事的?有何好处?(2)小说在叙述上有何特点?如此叙述的意图是什么?(3)小说中以“我(你、他)”来叙述故事有何作用?(4)小说在语言格调上有何特色?试加以分析。(5)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后半部分侧重写×××,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6)小说为何把×××事件放在文章中的×××位置来写?这种安排有何意图或作用?(7)请就小说的艺术特色某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分析。(2011·浙江卷,有改动)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第9车厢[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趟列车,大家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列车在下一站停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地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是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当时已是深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我不知道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但给我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第9车厢里。深夜,他起来吸烟。他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啊?”然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本文有删改)问题思维建模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3分)第一步:找出带有人称的句子,确定人称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主体部分。故事主体有错综复杂的情节,涉及列车长、乘务员、几个车站和众多乘客。第三人称的角度便于自由调度,更适合简捷晓畅地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第二步:结合具体内容,点明效果第三人称的叙述方法使夸张的情节显得真实可信。故事戏剧性的效果与第三人称的客观冷静的叙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规范答案:第三人称叙述。(1分)①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1分)②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1分)解答小说与“叙述”相关题的答题技巧1.解题提要“叙述”属于“表达技巧”。目前高考小说对于“叙述”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叙述人称的选择和叙述顺序的安排等方面。在叙述人称方面,一般会考查人称的作用或效果的理解分析,这就需要掌握各种人称的通常作用。各种叙述人称的通常作用如下:(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对叙述顺序的安排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叙述方式的运用及其作用的理解分析上。叙述方式的运用及其作用如下:(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2)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3)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平叙:俗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2.答题模板(1)人称类。第一人称本文运用了第一人称,使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的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身临其境)之感,增强了真实性和感染力第二人称本文运用了第二人称,使读者觉得好像是在跟……面对面交流,不但抒发了……的情感,而且显得特别亲切、感人,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第三人称本文运用了第三人称,直接客观地展现了……的生活,使作者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既能够最大范围地反映现实,又能够灵活自由地表达……的思想情感(2)顺序类。顺叙本文运用了顺叙的叙述方式,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倒叙本文运用了倒叙的叙述方式,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插叙本文运用了插叙的叙述方式,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使中心更突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一枝白玫瑰[美]威廉姆斯·科贝尔①我急匆匆地赶往街角的那间百货商店,心中暗自祈祷商店里的人能少一点,好让我快点完成为孙儿们购买圣诞礼物的苦差事。到商店一看,不禁暗暗叫起苦来,店里的人比货架上的东西还多。②好不容易挤到了玩具部的货架前。一看价钱,我有点失望,这些玩具太廉价了,俗话说,便宜没好货,我相信我的孙儿们肯定连看都不会看一眼。不知不觉中,我来到了娃娃通道,扫了一眼,我打算离开了。这时,我看到了一个大约5岁的小男孩,正抱着一个可爱的洋娃娃,不住地抚摩她的头发。我看着他转向售货小姐,仰着小脑袋问:“你能肯定我的钱不够吗?”那小姐有些不耐烦:“孩子,去找你妈妈吧,她知道你的钱够不够。”说完她又忙着应酬别的顾客去了。那小可怜儿仍然站在那儿,抱着洋娃娃不放。我有点好奇,弯下腰,问他:“亲爱的,你要把她送给谁呢?”“给我妹妹,这洋娃娃是她一直特别想得到的圣诞礼物。她只知道圣诞老人能带给她。”小男孩儿把头埋在洋娃娃金黄蓬松的头发里,说:“不可能了,圣诞老人不能去我妹妹待的地方……我只能让妈妈带给我妹妹了。”我问他妹妹在哪里,他的眼神更加悲伤了,“她已经跟上帝在一起了,我爸爸说妈妈也要去了。”③我的心几乎停止了跳动。那男孩接着说:“我告诉爸爸,跟妈妈说先别走,等我从商场回来再走。”他问我是否愿意看看他的照片,我告诉他我当然愿意。他拿出一张照片:“我想让妈妈带上我的照片,这样就永远不会忘记我了。我非常爱我的妈妈,但愿她不要离开我。但爸爸说她可能真的要跟妹妹在一起了。”说完,他低下了头,再不说话了。我悄悄从自己的钱包里拿出一些钱。我对小男孩说:“你把钱拿出来再数数,也许你刚才没数对呢!”他兴奋起来,说道:“对呀,我知道钱应该够的。”我把自己的钱悄悄混进他的钱里,然后我们一起数起来。当然现在的钱足够买那个洋娃娃了,“谢谢上帝,给了我足够的钱。”他轻声说,“我刚刚在祈求上帝,给我足够的钱买这娃娃,好让妈妈带给我妹妹,他真的听到了。”然后他又说,“其实我还想让上帝再给我买一枝白玫瑰的钱,但我没说出口,可他知道了,我妈妈非常喜欢白玫瑰。”④几分钟后,我推着购物车走了。可我再也忘不掉那男孩儿。我想起几天前在报纸上看到的一条消息:一个喝醉酒的司机开车撞了一对母女,小女孩死了,而那母亲情况危急。医院已宣布无法挽救那位母亲生命。她的亲属只剩下了决定是否维持她生命的权利。我在心里安慰着自己——那小男孩当然不会与这件事有关。⑤两天后,我从报纸上看到,那家人同意拿掉维持那位年轻母亲生命的医疗器械,她已经死了。我始终无法忘记那商店里的小男孩儿,有一种预感告诉我,那男孩儿跟这件事有关。那天晚些时候,我实在无法静静地坐下去了。我买了一捧白玫瑰,来到给那位母亲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的殡仪馆。我看见,她躺在那儿,手拿一枝美丽的白玫瑰,怀抱着一个漂亮的洋娃娃和那男孩儿的照片。⑥我含泪离开了:我知道从此我的生活将会改变。★1.本文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答:【解析】本题考查小说的叙述人称的作用,与文章的布局谋篇、情感内涵等相关。第一人称叙述本身就容易拉近读者与作品的距离,显得真实;再者从内容布局来看,“我”又是小说的线索,借“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叙述故事,便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