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解构主义设计手法研究作者:王宇张兰芝刘媛妹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02期摘要在当今设计领域在追求多元化、个性化的风尚下,众多设计师创作出富于动态的造型语言,进一步拓展了作品的精神功能。本文从视知觉和空间构成的角度对解构主义进行了分析,为艺术设计的实践提供了设计依据。关键词解构主义视觉知觉平衡中图分类号:J08文献标识码:AAnalysisofDeconstructionDesignMethodsWANGYu,ZHANGLanzhi,LIUYuanmei(ArtSchool,HeibeiUnitedUniversity,Tangshan,Hebei063009)AbstractNowadays,inthefieldofdesignfashionablefordiversity,individuality.manydesignershavecreatedrichlydynamicModelinglanguageandinadditionexpandthespiritualfunctionsofworks.Thepaperdiscussesandanalyzespost-structurismontheperspectivesofVisualperceptionandSpatialcompositionandprovidesadesignbasisforthepracticeofartdesign.Keywordspost-structurismvisualperceptionbalance1解构主义的产生解构主义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首先从哲学上提出的,作为一种设计风格形成于80年代,它是从“结构主义”中演化出来的一种艺术造型语言,它的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分解。走在艺术前沿的艺术家以激进的态度对设计造型语言不断创新。对设计实践中常见的循规蹈矩和规范化语言表现出极度的反叛,在他们看来,风格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进步,实质是一种压制个性的体系。带有的强烈个人色彩的“手法主义风格”被描述为“动态的”构成。他们激进的个性主义的思想,极大的拓展了构成主义在设计创作和表现中的应用。解构主义主要是对20世纪初“构成主义”的复兴和发展。但是通过研究发现,构成主义是与同时期的诸多抽象艺术流派相互影响产生的。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几何化与抽象化。由于几何龙源期刊网化及抽象化与建筑及产品的特性十分吻合,构成主义很快就从纯艺术表现走向设计应用领域,如舞台美术设计、平面设计、展示设计、建筑室内设计、服装与面料设计等。在设计语汇上,从形态关系出发,探索纯粹几何形态的构成性,以感觉性、自由性、均衡性的方法创作。引入“构”、“动”、“多媒体”等因素,运用冲突、穿插、叠合、错位等技法,形成对比极强、不稳定的视觉形象与构图效果。产业技术和材料的飞速发展,为设计艺术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他们突破了笛卡尔空间体系,松开由x、y、z三轴界定的几何框架,承认运动的多向性,捕捉不同运动片刻中物体呈现的特性。发展了当年的构成主义手法。2解构主义与视知觉视知觉是一种直觉思维,它根据对事物的生动视觉印象,通过非逻辑的跳跃式思维,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看”并非是人类对光线组成的图像被动的反应,应该说它是由大脑指挥和说明的一个积极的探索过程,并且具有整体性和自动完结功能。现代动态抽象的构成艺术正是利用视觉的这个特点来进行创作的。画家表现人物时不再需要像摄影一样真实地纪录。而只要用简单的形体或色块来表现,让观看者在大脑中自动将形象要素完结。动态构成艺术把观者的心理反应纳入了艺术创作中,艺术作品经常呈现出一种似乎“未完成”的状态,它需要受众的视觉积极的探索元素间的关系,参与进去共同完成其意义。知觉空间的概念就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把人在空间中的活动变化和心理感受纳入设计,并且发现人在空间中的活动既是功能的演进又是心理变化的过程,它呈现出动态的特点。由于不能一眼就抓住空间的全局,观者只能通过不断移动,从一个空间被吸引到另一个空间,才能将先后的视觉刺激综合成一个整体印象。这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幻的过程。没有人的知觉思维的参与,没有时间维的加入,空间也无法展开。形体的动态组合与排列事实上是能量的积聚与张力的动态平衡对抗。视觉要素之间表现出吸引或排斥的内力。我们可以把观察者看到的这种“力”,看作是活跃在大脑视中心的那些生理力的心理对应物,或者就是这些生理力本身。“视觉对象的大与小的形状,色彩或明度,长度或宽度都不存在绝对的标准,因为每一个视觉单元都是视觉环境,和正在形成的内部关系所决定的。”这种能量的紧张感还在色彩和体块对视觉过程中起作用,由于使眼睛从凝视状态转到其它任何一点,便引起了视觉的运动。3解构主义的空间手法知觉空间的实质是形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及能量的扩张。能量向周围扩张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内力运动变化。它以一种特定的格局和无形的力推动或制约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牵动着参与者的情感和心理。当我们考虑形与形之间、形态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时,视觉能量与动态力的分布决定了配置关系。然而,作为心理力的虚运动,其作用范围即力场的大小是有明确界限的,我们可以把它比作磁铁的磁场。形体与形体或者系统与系统之间构成一个整体让人感到最舒适的状态,既不是相互靠拢,相接近,也不是完全割断的遥遥相对,它们之间只要有一点重叠,便能碰撞出无限的可能性。因为当一种结构精巧的式样尚未得到全部完成时,同样也可以产生一种趋向于完结的张力。这种未完成的式样,往往可以通过重叠法来完成。在重叠式样龙源期刊网中,那被掩盖的式样往往通过在深度上的分离来摆脱掩盖者的干扰。即使如此,重叠仍然是可见的。这就在相互重叠的单位之间产生出一种努力挣断这种重叠的趋势。如果想使某种式样包含着倾向性的张力,最有效和最基本的手段就是使它的定向倾斜。倾斜被眼睛自觉的知觉为从垂直和水平方向等基本空间定向上的偏离。因为水平线和垂直线共同的作用便引起张力平衡对抗原理。垂直线表现为一个力,这个力所具有的原始意味是地心吸引力,而水平线的意味是一个支撑的平面。两者结合起来产生出一种稳定的感觉,因为它们象征着如绝对平衡和直立在地面上这一类人生经验。斜线产生方向上的强烈刺激,一股即趋向垂直又趋向水平方向的动力保持着悬而未决的动态平衡。在人们的经验中,正方形或立方体才是最稳定的形状,它象征着永恒、坚固和安全。任何形状一旦偏离了“正常位置”,就会与“正常位置”之间产生一种吸引力或排斥的张力,使得形状会来回“摆动”。这种偏离会在一种正常位置和一种偏离了基本空间定向的位置之间造成一种紧张力,使偏离了正常位置的物体,“看上去似乎要努力恢复到正常位置上的静止状态,它看上去或是被那个基本空间定向一致的构架所吸引,或是被它排斥,抑或是干脆脱离了它”。“倾向性的张力”除了表现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之间“摆动”之外,还可以表现为向某一个方向“集聚”和“流动”。通过研究发现,这种“流动”往往是通过打破视觉的知觉恒常性来获得的。人们在观看这类形体时,视线总是在较宽的一端和较窄的一端往复移动,可以感觉到运动力的逐渐增强或减弱。通过使用这类形体,就产生以较宽的边为基底逐渐向较窄的一端前进的运动效果,我们从中可以体验到运动力以各种不同的速率扩张和收缩的体验。动态构成艺术彻底抛弃从具象形态中提取造型主题,发现非再现自然形象的几何抽象表现力。体现在表面的质感和肌理,则要从形体关系出发,探索纯粹的几何形体的构成性。当代善于运用动态构成手法的设计师继承了早期构成主义的“构成”思想,对材料的应用除了作为情感的催化剂之外,更重要的是传达一种动力感和空间感,回避了重量感。对比强、不稳定的视觉形象和动态气氛需要通过形体表皮的质感与肌理因素来加强。很明显这些因素对表现“动势”、“方向”、和“速度”有着重要的影响。4结束语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是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调整、补充、改良和发展,它不应被理解为设计上的无政府主义方式或随心所欲的设计方法,而并非由“形式追随功能”来简单的确定造型的唯一性,它更多的重视了结构的基本部件,认为基本部件本身就具有表现的特征,完整性不在于形体本身总体风格的统一,而在于部件的充分表达。其实质是内在的结构因素和总体性考虑的的高度理性化。它对于空间本身的重视摆脱了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所谓总体性和功能性细节,从而创造出更加丰富的形式感,从而升华了空间形体的精神功能。在以“绿色设计”为主题的设计环境下,如何通过设计达到良好的生态平衡的成为设计上新的探索。随着多元化格局的产生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在注重人情味的“新地方主义”的发展方向下,解构主义的设计手法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在设计艺术园地里结出丰硕的果实。龙源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