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哲学基础第一节从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考察人类社会交往的必要性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人们对自然界和世间许多问题的基本认识,都是一定的哲学理念为依据和出发点。马克思新闻学不例外,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认识工具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在不断地新闻传播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真理性,克服片面性,不断地走向完善和深入,从而显示出无穷的生命力和巨大战斗力。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决定人与人之间精神交往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宇宙是各种事物相互间普遍联系的总体。人类社会是由人类个体构成的有机整体,各个个体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交往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前提。人类首先离不开在物质生产基础上的交往活动。人类社会作为一种物质存在物。必须以空间上诸多个体的连续活动为条件。这种社会个体活动的互动性和连续性,正是事物有机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反映。“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二、人们的精神交往激活了社会新闻信息的流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不仅人生活其中的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而且人本身也是交互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把人们之间的精神交往仅仅理解为物质活动和物质交往的反映,它是每个人意识到同他人交往的必要性而采取的共同的自觉行为。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人们之间的生生不息的精神交往,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的产物。马克思有过这样的分析“两个人都需要呼吸,空气对他们两个人来说都是作为大气而存在;这一切都不会使他们发生任何社会接触。作为呼吸着的个人,他们是作为自然物,而不是作为人格相互发生关系。”。所以只有当一个人“意识到必须和周围的人们来往,也就是开始意识到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人们之间自觉的精神交往才得以出现,并持之以恒。第二节从存在决定意识规律认识新闻传播的本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诸如政治法律思想、宗教、艺术、哲学、科学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一旦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二、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的本质长期的新闻传播史表明,新闻传播的本源是事实,是人类在自然的交往中和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客观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唯物辩证法认为,对立面之间的同一和斗争是矛盾双方所固有的两种属性。对立面的同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肯定的属性,它使事物自身保持同一并为事物的转化发展提供必要前提;对立面的斗争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属性,它使事物不断地变化以至最终破坏自身的同一,促进新事物否定旧事物;唯物辩证法认为,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是辩证统一在一起的。对立面的斗争离不开对立面的同一,在相互斗争中,就包含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斗争的结果又促使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第三节对立统一法则制约新闻传播机制新闻传播机制,是由对立统一法则规定的,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对立统一法则的制约。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自觉掌握和运用对立统一法则,新闻传播就正确,就有效,就能充分发挥传媒巨大的社会作用。1、坚持辩证法,运用对立统一法则指导新闻传播活动,这要求人们从事物的发展变化观察事物,把握事物运动的走向2、对立统一法则要求新闻传播者全面地观察事物,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关系。3、对立统一法则要求新闻传播者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地反映和指导实际工作。第四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互动规定新闻事业性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2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根源,是第一性的;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表现,是第二性的、派生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经典论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活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上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新闻传播事业在社会结构中占据的地位和它所具有的主要社会功能来考察,新闻传播事业是一种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中,新闻传播事业不是政治上层建筑,而是思想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形式。这就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学说,对新闻传播事业性质及功能的定位。毛泽东在《文汇报在一个时间内的资产阶级方向》一文中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和资本主义国家报纸是无政府状态的和集团竞争的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不相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占通知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就是那些使某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的思想。”党的新闻舆论工具在人民群众中具有极高的政治权威,这是进步的思想理论得以广泛传播和被广大受众所接受的前提条件。当年,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新闻媒体。李大钊的《新纪元》和他摘译的《共产党宣言》就是在陈独秀主编的小型政治报《每周评论》上首次刊载的。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富民政策和邓小平理论如此深入人心,一定意义上说也有赖于媒体的大力宣传。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才使亿万人民群众熟知了党的政策,掌握了党的理论,才更加自觉而热情地投身到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具体到媒体的表现形式,一般有两种:一是歌颂体现美好道德的行为及典型,积极引导广大民众学习效法;二是实施舆论监督,批评那些违背道德规范的做法。第五节人民的历史主人地位决定人民是新闻事业的动力一、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与人的活动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基本观点出发,把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揭示了人类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具有的内在的客观规律性;同时,历史唯物主义又从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和社会的存在方式的认识出发,把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人的创造活动过程,说明社会历史发展又具有与自然界不同的特殊性。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之一。三、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按照个人在历史发展中作用的大小,个人可以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普通个人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贡献,他们的总和构成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历史的活动。历史人物是指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四、坚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全心3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创立第一节理论积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的新闻传播观一、早期空想主义者关于精神交往的论述早期空想主义者的著作中没有专门论述报刊的篇章,但是有一些段落论及精神交往与新闻传播的。大致内容有这样三个方面:1、指出进行信息传播、加强国际交往的必要性2、主张在人际关系中实行民主和平等的制度3、提倡采取行之有效的宣传策略二、法国空想主义者的新闻传播观点18世纪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二阶段,此时法国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前夜,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从英国转移到了法国,代表人物都是法国人:如让﹒梅叶、摩莱里、加布里埃尔﹒博诺﹒马布利、格拉古﹒巴贝夫。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主要新闻传播观点有:1、以“理性”学论证平等和民主。2、探索新闻传播的原则3、使报刊成为无产阶级的舆论工具三、三大空想主义者的新闻传播观关于报刊和新闻传播活动,主要有下列几方面的论述1.高度重视舆论的作用2.强调报刊调节社会关系和影响社会生活的作用3.揭露批评资产阶级报刊和资产阶级出版自由口号魏特林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的早期工人运动的理论表现,关于出版自由的论述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这个问题认识的最高成就。A魏特林指出,人只有具备必要的物质生存条件之后,才谈得上精神上的享受,出版自由是以经济条件的基本满足为前提的。B魏特林对资产阶级出版自由的实质作了分析。C魏特林认为只有消灭了私有制以后,才有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出版自由。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经济政治动因封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勃兴,专制制度的腐朽和资产阶级反抗活动的加剧,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经济与政治条件。从经济上看,当时德国传统的手工业、商业、工业和农业极端凋敝。农民、手工业者和企业主陷于重重苦难:王公贵族的盘剥,政府的搜刮,商业的不景气。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千奇百怪的货币制度,五花八门的度量衡,严重束缚了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文化教育背景马克思和恩格斯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奠基人,除了时代为他们提供的经济政治动因,还依赖于他们刻苦地钻研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具备全面的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新闻工作经验马克思、恩格斯一生亲手创办与主编的报刊有4种,协助创办并参加编辑的有5种,直接影响办报方针并给予各种形式支持的有10种,此外,还为60余家报刊撰写稿件。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活动分为这样几个时期:以《莱茵报》为中心的报刊活动,形成了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报刊思想,这种思想和核心是革命民主主义文化范畴的人民报刊与自由报刊的思想。以《新莱茵报》为中心的报刊活动,形成了马克思恩格斯成为共产主义者以后即成熟阶段的报刊思想,这种思想的核心是工人报刊思想,同时关于党报思想的若干原理和原则也开始提出。以《社会民主党人报》为中心的报刊活动,是马克思恩格斯党报思想形成的时期。第三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观4第一节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新闻”的认识马克思恩格斯至少在以下五方面思考过新闻、新闻传播的问题:事实的变动对产生新闻的决定性影响。新闻的层次历史视角上新闻与旧闻的贯新闻带来的新闻势能新闻时效新闻的层次恩格斯曾谈到他生活的英国城市曼彻斯特的新闻层次变化“我们这里刚刚发生盗窃,铁路上火车碰撞,血肉横飞。这里的庸人们被最近一星期来的一些非常事件吓呆了。幸好棉花跌价,因此交易所没有发生什么事,公众得以专心议论这些重大事件。”由于贸易正常,人们较为清闲,于是把一些社会新闻当作大事来议论,这些事情相对变得重大,如果经济危机来临,这样的新闻会被忽略。马克思在谈到《泰晤士报》时写道:“这家报纸—利用法国革命、德国起义、意大利暴动和匈牙利战争,利用法国的枪杀和奥地利的绞刑—制造出多少篇社论和弄到了多少英镑啊!如果大陆没有暴徒,那它就只好每天靠斯密斯菲尔德市场的劣等货色、伦敦烟囱的煤烟、泥泞、粗暴的马车夫、泰晤士河上的六座桥梁、市区内的出殡、感染鼠疫的墓地、肮脏的饮水,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