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主报告·1·总则一、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陕西省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为20.2万平方公里(北纬约31°40′至39°50′;东经约105°50′至111°20′)。规划区含西安、咸阳(即西安都市圈)、铜川、渭南、宝鸡、杨陵、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商洛等十一个市(区)。规划区周边与内蒙、宁夏、甘肃、四川、重庆、湖北、河南、山西等省、市、区接壤。二、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其中:近期规划为2006-2010年;中期规划为2011-2015年;远期规划为2016-2020年。三、规划依据1、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2、《陕西省旅游规划管理暂行办法》;3、《陕西省旅游发展规划项目任务书》;4、《陕西省旅游业“十一五”规划》;5、《陕西省旅游资源普查报告》;6、西安、汉中、渭南、延安、榆林、安康等市已编制完成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供编制中参考);7、《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各市、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等;8、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水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土地管理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及与规划编制相关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管理细则和规划实施办法等。四、规划任务陕西是我国历史文化积淀极其深厚、兼具我国南方和北方自然地理特征、拥有西安、延安、华山、黄帝陵、兵马俑、法门寺等众多旅游目的地城市和著名旅游景区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地区。本规划是2006-2020年全省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引导和推动旅游业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今后十五年陕西旅游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行动纲领,也是政府对旅游业发展进行引导、服务、监督、规范和指导的依据。本规划应从战略高度出发,分析、整合全省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提出陕西旅游的市场形象和市场定位;确定陕西旅游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论证、安排陕西旅游的要素配置,同时提出规划的实施步骤和措施。五、规划指导思想1、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与确立陕西省在全国乃至国际旅游市场的地位及作用,充分把握国际与国内旅游发展动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指导,采取积极的旅游发展战略,抓住机遇,扬长避短,引导陕西旅游走向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发展道路。2、全面考虑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市场需求及特征,深入挖掘陕西旅游发展潜力,充分利用陕西旅游资源优势,勇于创新,突出地方特色,活化陕西旅游产品,营造活跃的旅游发展环境,增强陕西旅游吸引力与影响力。3、注重旅游发展与区域生态及人文环境的协调共生关系,坚持严格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科学发展的原则,强调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社区共建的动态和谐,为陕西旅游发展创造生态化、人文化的积极条件。4、借鉴国内外旅游规划的先进理念与技术方法,结合陕西旅游自身实际发展情况,探索适合于陕西旅游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法,注重陕西旅游发展的内涵提升。六、规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遵循寓保护于发展,以发展求保护的思想。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尤其在生态脆弱地区)、自然旅游资源、文物旅游资源及其它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努力做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2、可操作性原则尊重各市(区)、各部门编制的各项规划及各相关规划中制定的准则、措施和具体安排;尊重当地政府、居民、游客和旅游部门的合理意见;全面考虑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资源、文化、社会经济等),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令、法规,使产业规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3、前瞻性和适度超前发展原则陕西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主报告·2·规划要以大视野、大市场、大旅游、大发展的理念,规划并精心打造适合我省跨越式发展的国际性名牌旅游产品。4、有利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原则有利于提高各地居民的整体素质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及历史文化环境的意识;有利于实现各市(区)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的良性循环。5、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综合性协调原则贯彻分期实施、动态持续、滚动发展的弹性原则,并为每期发展留有充足的弹性空间;规划还应贯彻地域特色和差异性原则,以各市(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资源特色为依托,发挥创新和提高功能,努力构建陕西省及各市(区)不同的形象特色。6、区域联动,互利共赢的原则推动与毗邻省(区)的优势互补、协调共进,谋求互利多赢,尤其在创建“丝绸之路”、“蜀道”、“黄河风情带”等特色旅游产品时,应解决好不同省(区)间的邻位竞争关系。七、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1)发挥我省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整合资源和产品,强化名牌和精品建设,开拓大市场,营造大旅游,培育大产业,努力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把陕西建成为国际一流,国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我国重要的旅游强省。(2)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体系;健全旅游管理机构和各种制度、法规;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合理配置旅游业各要素;加强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及网络的建设。把旅游业建成我省重要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大力提升旅游业在我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比重。(3)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逐步改变我省局部地区(尤其是榆林、延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西安等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使我省各市(区)及各主要旅游区均能成为山川秀丽、环境优美并具有自然更新能力的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中心城市地区。2、规模目标基数:2005年,全省接待境外旅游者93万人次,“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4.2%,旅游外汇收入4.5亿美元;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5988万人次,年均增长12.9%,国内旅游收入316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53亿元,年均增长18.7%。近期(至2010年)目标: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80万人次(期望值),年均增长14.2%,旅游外汇收入10亿美元,年均增长17.3%;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1000万人次(期望值),年均增长12.9%,国内旅游收入740亿元,年均增长18.5%;旅游业总收入达到82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8.4%。中期(至2015年)目标:年接待入境旅游者约303万人次(期望值),年均增长11%,旅游外汇收入19.3亿美元,年均增长14%;年接待国内旅游者约1.69亿人次(期望值),年均增长9%,国内旅游收入约1304亿元,年均增长12%;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1458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13.1%。远期(至2020年)目标:年接待入境旅游者约466万人次(期望值),年均增长约9%,旅游外汇收入约34亿美元,年均增长约12%;年接待国内旅游者约2.48亿人次(期望值),年均增长约8%,国内旅游收入约2100亿元,年均增长约11%;旅游业总收入约2372亿元,年均增长约11.2%,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8%,这充分体现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具体数据详见表0—1和表0—2。规划期旅游业收入预测表表0—1项目年份旅游业总收入(亿元)年均增长率%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国内旅游收入(亿元)年均增长率%200535318.74.5316200641818.45.317.337418.5200749518.46.217.344418.5200858618.47.317.352618.5200969418.48.517.362318.5201082018.41017.374018.5201192013.111.414829122012103213.11314928122013115713.114.8141039122014129913.116.9141164122015145813.119.3141304122016160611.221.6121434112017177111.224.2121578112018195311.227.1121736112019215211.230.4121909112020237211.23412210011陕西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主报告·3·规划期旅游人次规模预测表表0—2项目年份总旅游人次入境旅游者期望年增长率国内旅游者期望年增长率预测值期望值预测值期望值预测值期望值20056081万人次6081万人次93万人次93万人次14.2%5988万人次5988万人次12.9%20066598万人次6866万人次98万人次106万人次14.2%6500万人次6760万人次12.9%20077394万人次7753万人次103.7万人次121万人次14.2%7290万人次7632万人次12.9%20088300万人次8755万人次109.6万人次138万人次14.2%8190万人次8617万人次12.9%20099326万人次9886万人次115.7万人次158万人次14.2%9210万人次9728万人次12.9%20101.05亿人次1.118亿人次122万人次180万人次14.2%1.037亿人次1.1亿人次12.9%20111.2亿人次200万人次11%1.19亿人次9%20121.32亿人次222万人次11%1.30亿人次9%20131.44亿人次246万人次11%1.42亿人次9%20141.58亿人次273万人次11%1.55亿人次9%20151.69亿人次1.72亿人次196.5万人次303万人次11%1.67亿人次1.69亿人次9%20161.85亿人次330万人次9%1.82亿人次8%20172.00亿人次360万人次9%1.97亿人次8%20182.17亿人次392万人次9%2.13亿人次8%20192.34亿人次428万人次9%2.3亿人次8%20202.33亿人次2.52亿人次275.6万人次466万人次9%2.3亿人次2.48亿人次8%注:期望值是在预测值基础上经与“十一五”规划协调得出的规模。3、分区目标在总体规划目标的引导下,各市(区)还可根据自身的区位、文化及资源特点,制定各自的旅游发展目标。如:西安都市圈通过“唐都复兴”、“两河四岸工程”等,打造“东方第一古都”、“寻梦汉唐”、“探访华夏源脉”等旅游品牌,使西安成为国际著名的、以深厚历史文化内涵为依托的旅游目的地。延安市通过“两黄两圣”旅游内涵的深度开发和营销力度的加大,将延安市建设成全国红色旅游的重要旅游中心和“寻根访祖”、接受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教育的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渭南市在做强、做大华山旅游品牌的同时,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创建以山(华山)、河(黄河湿地)、城(韩城)、陵(唐陵)为骨架的旅游产品网络,将渭南市建成在全国享有很高声誉的旅游地区。宝鸡市在彰显周秦青铜器文化、炎帝(神农氏)文化的同时,着力打造“丝绸之路”、“法门寺佛文化”等具有国际影响的旅游品牌。通过努力,将宝鸡市建设成为一个特色鲜明,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并在国际旅游市场(尤其是日、韩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旅游地区。榆林市是陕北旅游板块重要的结点城市,在重点开发边塞文化、三边长城文化、淖池、古城堡等旅游品牌的同时,创建“塞上名城”和“边塞风情旅游廊道”,力争将榆林市建设成一个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其市场涵盖关中、河套及京津地区的我国重要旅游地区。汉中市和安康市共同组成陕西旅游的陕南板块。该地区应利用汉江、秦岭、巴山的自然环境优势和西康高速、西汉高速通车带来的交通优势,创建以“三国文化”、“蜀道”、“巴楚文化”、“生态旅游”、“水文化”、“珍稀动植物”为主要特色的旅游品牌,着力打造我省重要的绿色休闲度假基地。将该地区建设成辐射关中、江汉、成都三大平原的重要旅游集散中心。商洛市应在深度开发金丝峡、丹江漂流等旅游产品的前提下,建设以“商山丹水”为主要特色,融民俗文化、自然生态为一体的区域性旅游地带和豫、陕、鄂毗邻区的游客集散中心。咸阳市、铜川市、杨陵区与西安同处关中核心地带,为避免邻位竞争和重复建设,应打破行政区划,统筹规划,优势互补,共同打造以“西安大都市圈”为标志的国际旅游、国内旅游重要目的地区域。八、规划研究的技术路线与理论基础1、本规划研究采用以下技术路线进行分析(1)群众路线、专家路线及与业务人员(含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专业工作人员)相结合的技术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