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课件-(共65张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的整体阅读技巧一、赏析古代诗歌的七个突破口第一个突破口:知人论世,以“实”揆情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载体,是诗人所处的时代、人生际遇和命运沉浮的直接反映,因此,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等,有助于对其作品进行理解和把握。实=相关的历史事实+作者的经历、性格+作者的风格流派第二个突破口:辨析结构,因“形”度情从结构上看,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藏在后面的句子中,我们要注意它由景转情或由情转景的变化,仔细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词一般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与情会有相应勾连,由景转情的衔接点一定要准确把握。诗歌的题材往往是判断诗词大致情感倾向的最佳依据,常见的诗歌题材有:送别诗、怀古诗、边塞诗、咏物诗、田园诗、羁旅诗、咏史诗等。第三个突破口:寻求线索,借“势”窥情线索一:诗题作用:提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题材类型等诸多重要信息。线索二:诗眼作用:表达情感主旨。示例:《登高》诗中“艰难苦恨繁霜鬓”,一个“恨”字,浓缩家国情怀,包蕴全诗旨趣。线索三:诗注作用:介绍疑难词语、作者、背景、典故出处等,暗示诗歌主旨、作者情感。示例:2017年全国卷Ⅱ《送子由使契丹》一诗后给出的三个注释涉及地名、典故内容等。线索四:关键句作用:直接或间接透露作者情感。示例:苏轼《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和“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显然是作者超然于物外的淡泊心境的真实反映。第四个突破口:抓住手法,析“法”赏情诗词往往灵活地运用“艺术手法”,因此破解“艺术手法”也就扫清了理解诗词的障碍。容易造成阅读障碍的艺术手法有:手法措施示例反衬翻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为亮、动,实为暗、静比兴还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借雎鸠鸣叫求偶,写君子对佳人的追求典故溯源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反用张翰归隐一事互文合并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第五个突破口:字斟句酌,披“文”入情诗歌用文言写成,语言讲究凝练、跳跃,富有节奏感,因此多有古今差异、省略和颠倒。我们读不懂,往往是因为对句子的理解不到位。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方法一:调语序→倒装句类型示例主语后置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川汉阳树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宾语前置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主宾换位霜信报黄花——黄花报霜信类型示例定语错位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状语错位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依旧春风笑方法二:补成分→省略句示例:门掩黄昏——补出主语“人”,可以理解为黄昏时分人将门掩上,也可以理解为将黄昏掩于门外,又可以理解为在黄昏时分,将春光掩于门外。方法三:换字词→古今差异示例:弦弦掩抑声声思——“思”乃“悲伤”之意。第六个突破口:了解寓意,由“象”辨情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在长年累月的磨合之后,意与象的关系早已约定俗成。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喻切切情意;折柳、杨柳曲、灞桥、阳关、长亭、烟波等常表达离愁别绪;夕阳、西风、寒蝉、归雁、子规、浮云等常表达羁旅愁绪;登高、凭栏、捣衣、寒砧、鹧鸪等常表达相思情怀;烽火、金戈、战马、玉关、大漠、塞外、黑河等常表达战乱戍边的豪情或凄情。了解常用意象的寓意,能快速掌握诗词的情感主旨。第七个突破口:设身处地,缘“景”明情诗歌的鉴赏活动是一种再创造,是对诗人创作过程的反映。即借助联想和想象把诗句还原成具体的事、景、境的过程。因此,读者必须把自己当成作者本人,身临其境,才能深入体会作品所表达的主旨、情感。在读杜甫的《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时,读者需要把自己设想成初到四川流亡的诗人,携家带口,历经艰辛,住在一个偏僻的地方,人生地不熟,每天陪伴自己的只有一些水鸟。在这样的寂寞孤独中,有客人来访,怎能不欢呼雀跃呢?于是洒扫门径,打开柴门,迎接客人,并请邻居老翁陪酒。这都是诗人喜悦之情的自然流露,如不设身处地,很难体味这种喜悦。二、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解答技巧了解高考对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命题特点近两年高考全国卷,命题形式改为一道选择题和一道表述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但也会涉及诗歌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如:题干要求考查角度2018·全国卷ⅠT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对诗歌进行整体赏析2017·全国卷ⅡT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理解赏析诗中的典故(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解析】选B。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误,诗中“屈穷”的“穷”指不得志,而非生活贫穷。百战不殆,掌握解题技巧1.结合全诗,准确理解诗句(1)关注诗中的人物活动,剖析所用典故,准确理解人物形象;品读景物描写,体会景物特点,从而理解诗句,全面把握诗歌内容。(2)把握诗歌意境和语言,准确理解诗中关键词的含义及作用,避免选项中牵强附会的阐释。【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奉和杜相公发益昌①岑参相公临戎别帝京,拥麾持节②远横行。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万条拂去旌。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待持衡。【注】①大历元年(766),岑参随杜鸿渐入蜀平乱,这首诗写于行军途中。②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写杜鸿渐领命出征平乱,离开帝京长安时的情形,气势雄伟。B.“远横行”出自杜诗的“万里可横行”,表现了将士们饱满的精神状态。C.部队不分昼夜、跋山涉水急行军,将士们即使被雨水淋湿仍斗志昂扬。D.尾联表达了作者希望杜鸿渐计算日程,尽快赶赴成都平定战乱的愿望。【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分析。C项,“雨洗兵”与“云随马”相对,“兵”指兵器,“洗兵”有洗刷兵器不用的意思,用以预祝战争结束,取得胜利。2.知人论世,了解相关常识(1)牢记重要诗人的代表作品及风格,以及名、字、号、谥号等常识。(2)了解写作背景,熟悉诗人的生活交往及创作经历,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倾向。【例2】(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解析】选CD。C项,“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曲解诗意,“短李”是一种亲昵的称呼,表明两人关系密切。D项,“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曲解诗意,诗人“世间富贵应无分”,仕途失意,诗歌自然不被认可,但作者的期望和无奈也蕴含其中,“身后文章合有名”既是自信,也是当时失意的牢骚之语。3.有备无患,熟知常用手法(1)熟悉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各类艺术手法的运用特点及其效果,理清相似手法的异同之处。(2)判断分析手法时要立足对诗句的理解,防止以命题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理解,被命题人诱导而选错答案。【例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①杜甫幕府秋风日夜清,澹云疏雨过高城。叶心朱实看时落,阶面青苔先自生。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②吾兼吏隐③名。【注】①本诗写于广德二年(764)。严武在担任剑南节度使时,保举杜甫为节度使参谋,在幕府当值。②肯信:肯否相信。③吏隐:郑钦吏隐于蚁陂之阳。杨德周曰:“晋山涛,吏非吏,隐非隐。公在幕府为吏,归草堂为隐,兼有其名也。”(《汝南先贤传》)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紧扣住诗题“院中晚晴”,写锦官城内秋雨初霁,幕府院中风清气爽,渲染了清新自然而又雅静的气氛。B.颔联写院内晴后的景象,秋风吹,朱实落,青苔在疏落的秋雨过后更加青绿。看似纯为写景,实则借景抒情。C.颈联为远眺之景,楼台地势高耸而暮色渐起,响亮的钟鼓之声从远处传来。采用了动静结合和远近结合的艺术手法。D.“复有楼台衔暮景”中的“衔”字,精确地描摹出暮景初上、夜色并未全部笼罩山城时的情景,其妙处令人赞叹。E.尾联写因见楼台而思草堂,在暮色苍茫中倚门想象,用古人“吏隐”的典故抒发情感,体现了清新含蓄的诗风。【解析】选CE。本题考查对诗歌手法及内容、语言的理解分析。C项,“远近结合”不明显。“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楼台衔暮”之景是远眺之景,“钟鼓”之声是诗人耳闻之声,诗句中近景不明显,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提到近景,应是采取了动静结合和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一句是静景,是视觉,后一句是动景,是听觉。E项,“清新含蓄”不当,应为“沉郁顿挫”。这与杜甫一贯的诗风是一致的。4.批文入情,把握思想感情(1)抓住标题、注释、典故、意象内涵、环境特点等信息,初步体味情感。(2)抓住诗歌中的情感词句来确定诗眼,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3)分析情感要立足对诗歌的整体理解,不可断章取义或过度解读。【例4】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完成后面的题目。【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①府乔吉笙歌梦断蒺藜沙②,罗绮香余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恨兴亡怒煞些鸣蛙。铺锦池埋荒甃③,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注】①福王:南宋理宗的弟弟赵与芮。②蒺藜沙:长满蒺藜的沙地。③荒甃(zhòu):荒凉的断井颓垣。下列对本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笙歌梦断蒺藜沙,罗绮香余野菜花”为府邸的总体印象。一目了然的是遍地沙砾,蒺藜丛生,间杂着开花的野菜。B.首句将昔日的“笙歌梦”“罗绮香”与现实中的“蒺藜沙”“野菜花”进行对比,繁华豪奢的昔景使残败荒芜的现状显得更为触目惊心。C.“燕休寻王谢家”化用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劝“燕休寻”,表达了诗人对王府昔日繁华的神往和对战争的痛恨。D.“铺锦池”“流杯亭”是王府旧日的游赏胜所,如今池里是“荒甃”,亭上是“破瓦”,诗人通过这一组特写镜头,强烈表现昔盛今衰的悲叹。【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情感及手法的理解分析。C项,“对王府昔日繁华的神往和对战争的痛恨”属于过度解读,“恨兴亡怒煞些鸣蛙”是曲中的情感句,其中“恨”是遗憾、感慨的意思。诗人将园内燕子的忙碌穿梭故意说成是有意识的怀旧,是为了增强悲剧气氛。“铺锦池埋荒甃,流杯亭堆破瓦”特写王府景象,再加上“何处也繁华”的反问,强烈表现昔盛今衰的悲叹。5.信息互证,眼中要有“一盘棋”(1)选择题的五个选项密切相关,要利用好选项间的信息提示,做出判断。(2)选择题和简答题是一盘棋,诗歌的形象、手法、语言等都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做简答题时,也应充分利用选择题所透露的信息,准确解读诗歌。【例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陶渊明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

1 / 6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