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鹿寨》描绘的鹿寨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静寂幽暗的景色,带有幽凉空寂的色彩。本诗巧妙的运用衬托尽显清幽,以动衬静,以明衬暗,写出了有声的寂静、有光的幽暗。课文还配有一幅插图,色彩鲜艳,紧扣诗意,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入情入境。我把理解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作为教学本诗的一个重点;同时由于三年级学生对古诗已不再生疏,对学习古诗的方法也有初步的了解,所以我认为通过本诗的学习,掌握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就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学生易于察觉无声的寂静、无光的幽暗,但不易于感受到有声的寂静、有光的幽暗。因此把引导学生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作为教学本诗的难点。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掌握本诗中的3个生字“鹿、响、苔”,读准“柴”和“景”。2、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背景资料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及安闲自在的心境。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鹿寨》。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背景资料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及安闲自在的心境。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背景资料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及安闲自在的心境。三、教学过程:(一)吟诵古诗,渲染学习气氛1、让学生结合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感情的吟诵古诗文。师:我们开设了国学课就是想让我们感受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我想大家肯定也有所收获,愿意在大家面前展示一下吗?(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背诵,如果是大家熟悉的可以齐背。)2、回忆本学期学过的两首古诗:《登鹳雀楼》一诗,王之涣不仅歌颂了祖国山河的壮丽,也表达出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让我们通过你们的读感受那份壮观的美吧!(齐诵)《江畔独步寻花》则通过对繁华似锦、蝶舞莺歌动人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让我们一起领略那份美景,感受那份喜悦。(二)依据学情,了解古诗背景1、(板书:诗人、画家、音乐家)今天我要向你们介绍的这位诗人他是不仅是诗人、还是画家、还兼音乐家,你们知道是谁吗?他叫王维。①谁对他有所了解,可以说说。②老师出示资料:(王维,唐代著名诗人,他写的山水田园诗倍受人们称赞。苏轼曾说:其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③看了这段话,你了解到什么了?(山水田园诗指的是山水风景和农家风光的诗。可引导学生:仔细看,是写哪些地方的?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师:既然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写得最好,那我们就来领略那诗中之画,画中之诗吧!2、今天我们学习的古诗是《辋川集》中的第四首,王维在辋川隐居时,游历辋川20处景点,每处写诗一首。今天就是诗人王维游览鹿寨是时写的一首诗。(板书:鹿寨)(三)自学古诗,整体感知诗意1、(出示整首诗)谁能试着给大家读一读。预设:如果学生读对了,师:你真了不起!这首诗中有好几个字都不好读,你却能读对,能带大家说说这几个字吗?(把“寨、景、苔”变成红色,出现拼音,引起学生们的注意)预设:如果学生有读错的地方,师:这首诗中有几个字的读音还真的挺难的,那到底读什么音呢?我们上哪儿去着答案啊?书上。)师小结:哦,看来字音拿不准要看注释。(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试读古诗,在这个环节中要强调易错的读音,还要让学生知道注释的作用,学会用古诗下面的注释。)2、指导学生把古诗读正确,流利。①出示:鹿柴(zhài)景(yǐng)青苔(tái)鹿柴是地名,景,读古音,而不读今音,我们的汉字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从古至今,字的音、形、意都有很大的发展变化,古人写诗时这个字就是这样的音。还有字的音需要我们注意吗?(苔tái)②那么,我们就来比比谁读得对?(采用不同方式的读,同桌对读,指名读,再齐读,把诗读正确流利。)3、读懂字意,句意,能根据注释讲出整首诗的意思。师:好,我们把读音的问题解决了,读正确了,下面我们就要来了解了解诗的意思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①指导学生说出方法:师评:真棒!他告诉我们学习古诗要结合注释。可我有疑问了:有的字注释没有,怎么办?(问同学,问老师…)②师:那就赶快快读读这首诗,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自己再小声说一说。(自学,师巡视指导。)③讲明诗意:师:谁来说说这首诗都写了什么?(如学生说字意,就引导学生,这个字的意思你知道了,能试着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你能把这两句的意思连起来说吗?)④明白了这首诗的意思,你能把意思带入诗中,再来读一读吗?小结:看来读懂诗意后,读得也更好了。4、找几个学生述说诗意(空空的山谷里不见人影,只听见有人说话的声音。夕阳的余晖映入树林深处,又返照在了绿色的青苔上。)(我先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认真读诗句,读准易错的字。读后说说学习古诗的方法,让学生运用注释,自学古诗,大致了解古诗中词语的意思和每行诗句的意思。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借助以往学习古诗的的方法,了解了诗句的意思。让学生真正感受自学的乐趣,同时又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四)想象画面,感受诗中“静”与“暗”1、结合词句,想象画面感受特点师:同学们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中,他都画了什么呢?师:读读诗句,说说你从诗句中都看到什么?(生:空山深林返景青苔)①“空山”师:王维似乎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他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句:出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学生读诗句,感受是的意境。师:你能根据诗句的意思感受“空山”的所描写的境界吗?试着连线。出示:表现山的空寂清凉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这些诗句学生较为熟悉,诗意不难理解,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所描写的境界。有利于学生分类积累。)②“深林”“深林”,是什么样的?(树很多,很高大)走在其中你有怎样的感受?③“返景”你还在诗中看到什么了?使你有怎样的感受?(返景)(落日的余晖照在树林中,感觉很美)追问:还照在了哪?(青苔上)2、对比词句,体会有声的寂静,有光的幽暗。①师:在画中我们除了看到了美丽的景象,你们还听到了什么?(人语)师:这个说话的声音很大吗?(不大)声音不大,你为什么能听到呢?(那里“静”)(如果学生理解不到可举例:一般你还会在什么情况下,听到很细小的声音?有类似的经验吗?如:考试时你能听到哪些平时听不到的声音?)师:不就是想要表达静吗?为什么不这样说:空山不见人,周围真安静。哪个好?想一想,再说。(太直白了,通过能听到小的声音反衬出静)(板书:动中有静)②师:你能读读三、四句,看看有没有这种写法啊?引导学生体会诗句中用“返景”来衬托鹿柴的暗。3、想看看这样的画面吗?看着这样美丽的深林晚景再读一读这首诗。4、小结:诗人用了巧妙的衬托,以动衬静、以明衬暗,就好像画家把一副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一点暖色,结果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了。5、师:来到这么安静的地方,我们的心好像也跟着静了。那就让我们静静的来边读欣赏这幅美丽的画面吧。读诗。评读,从他的朗读中你体会到山中静静的,但景色却是很美了吗?你想怎样读?指名朗读。配乐朗读。6、整体感受诗中的美,体会读师:请你闭上眼听,跟着老师一起想象:这是一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画面。幽暗的深林中,长满了深绿色的青苔,落日的余晖淡淡的射入深林中,丰富了林中的色彩,而隐约从树林深处传来的人语声和那柔和的阳光,也给这寂静的深林带来了一丝生气。面对这样的一幅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五)吟诵古诗《竹里馆》、《山居山暝》,进一步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师过渡:是啊,短短20个字就写出了看到的景物,光线和听到的声音,难怪人家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真是名不虚传啊!这一首写得这么美,那别的诗呢?我们再来吟诵两首怎样?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幽篁(huang):幽静的竹林弹琴复长啸。复:又深林人不知,深林:幽深的竹林明月来相照。长(chang)啸(xiao):用嘴发出悠长清脆的声音。《山居秋暝》.暝:日落,夜晚。[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新:刚刚。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huàn):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喧哗,这里指洗衣服姑娘的欢笑声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随意:尽管,虽然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歇:凋谢。留:居。(六)读了这两首诗,你对王维有什么新的认识吗?(真不愧是个著名诗人,读王维的诗真的是一种享受,心情都会被一幅幅美景陶醉。)(有时间就读):王维真是多才多艺,诗、画、乐都有这么深的造诣。读读王维的诗还真的是一种享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