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过秦论贾谊贾谊简介西汉洛阳人,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颇受倚重。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转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世称贾生,贾太傅,贾长沙。与屈原合称“屈贾”。“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刘勰《文心雕龙》语言的魅力,基石就是能精当地使用材料很好地为中心服务。“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杜牧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所著政论文有《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其文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毛泽东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李商隐•解析:诗歌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迷信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寄托了李商隐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处境的感慨。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贾谊祠【诗文解释】被贬职在这里居住了三年,但留给楚客的悲伤却是长久的。独自在秋草中寻找人迹,寒林中只看见夕阳西斜。汉文帝虽然是位有道明君还刻薄寡恩,湘水无情,凭吊又有谁能知道?寂寥的江山中树叶纷纷落下,可怜你不知为了什么事到这遥远的地方来?解题•“过”,指出…过失(名词作动词);“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过秦论》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课文是上篇,中篇和下篇分论秦二世、秦三世的过失。分析文章结构,明确全文中心。(一)归纳各自然段的段意。1、秦王朝势力的崛起(第1段)。2、秦王朝势力的进一步扩展(第2段)。3、秦始皇统一全国(第3、4段)。4、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第5段)。5、阐述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第6段)。(二)明确全文中心论点文中指出了秦哪一方面的过失,原因是什么?就各段段意可明白,文章前四段说的是秦的兴盛过程,第五段写秦的灭亡,最后写灭亡的原因。所以从内容上来看可分两大部分:A、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B、阐述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秦失天下的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全文中心论点)三、分析本文如何让观点来统率材料(一)思考并讨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直指的对象应该是秦始皇,那么文章为什么不直接从秦始皇开始写,而是从秦孝公写起,历经惠文、武王、昭襄王,延及孝文王、庄襄王,及至始皇。总结:作者所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指的是“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之术也。”(贾谊)秦要统一全国,自然要对山东(崤山之东)诸候采取攻势,逐步消灭它们;而在统一全国之后要防止人民颠覆它的政权,这就转入守势。处于攻势“尚诈力”,处于守势“贵顺权”。“顺权”就是施行仁义以收拢民心。秦灭六国后依旧残酷地压迫人民,不施仁义,故而迅速灭亡。要讲清这一点,只有以史实为依据,从孝公写起,说明秦的兴亡过程。(二)分析本文在各个历史阶段中如何围绕“仁义不施”选取的材料?提示:1、秦孝公之时,选取了“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候。”这一事例,来说明秦的统治者“不施仁义”而“尚诈力”。2、孝公之后五君时,选取了秦的对立面诸候连衡一方来反衬。齐、赵、楚、魏四国的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和信陵君,“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以此显示秦残暴,不施仁义。3、秦始皇时:攻,突出了用形象的动词及动词短语,高度概括了秦的暴政,“振长策”“御”“执敲扑”“鞭笞”。用“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一细节来体现秦的强大并从侧面反映了秦“不施仁义”。守,选取“焚百家之言”“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这些事例来体现强秦的暴虐依旧,仁义不施依旧。理清思路(1-5段)——叙兴亡过程1段—固基业:秦孝公的故事(24年)(崛起)(前361~前338)地理优势政治雄心商君辅佐2段—充国力:五王的故事(90年)(发展)惠文王(前337~前331)武王(前330~前307)昭襄王(前306~前251)孝文王(前250,仅三天)庄襄王(前250~前247)3、4段—统天下:秦始皇的故事(统一)(37年)前246前221(统一)前210(25年)(12年)攻(139年)5段—义军起:陈涉的故事(灭亡)二世(胡亥)(前209~前208)三世(子婴)(前208~前207)3年守(15年)兴亡—地利人和析因秦陈涉秦朝功业相反国力,天下非小弱地利,崤函自若也地位非尊,武器非銛兵力非抗,战术非及秦国致万乘势,百又余年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成败异变理清思路(6段)——议灭亡原因陈涉九国秦国——层层对比总结全文1、秦创业——雄心勃勃2、秦日盛——所向披靡3、秦统一——势如破竹4、秦灭亡——一败涂地4、秦教训:仁义不施攻守势异(叙事)(议论)以史实说话,用叙事来说理是史论的特点。一般的议论文用例与史论的叙事说理不一样,史论的善于叙事,要善于概括事实,善于描写事物的大的、总的、突出的方面,善于勾勒整个历史发展的轮廓等等。只有通过这种叙事的特定手法,以此为说理的基础,才可能有把握说服读者。而一般的议论文主要是靠“论”,但所谓“摆事实,讲道理”,道理是根据事实来讲清的,所以也少不了对事例的叙述,但议论文对例子的叙述应该言简意赅,叙述的篇幅不能过长,一旦叙议比例安排不当,就有可能造成文体色彩不明。了解史论的特点,能正确处理叙与议的关系。写作手法•用叙事来说理•本文主在论说秦亡主因在「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但贾谊却叙事多于说理,纵叙秦的崛起、富强,霸天下,最后以一夫作难亡秦来揭主旨,把大量事实摆出来,道理便可以不讲而自明,或少讲而大明。•用写赋的手法来写说理散文贾谊以辞赋家的素养来写这篇政论文,善用铺陈夸张,同义迭句,多重排比的手法,使文章气势磅礴,不同凡响。•用全篇对比映衬的手法写出论点•作者为了导出论述中心,反复比照,逐步深化。先写六国之强,来衬托秦国之强;秦一统天下之盛却被卑微的陈涉所瓦解;以陈涉之速胜,与当初九国合纵之难成相对比,以一连串的映衬凸显出秦之失在「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亦点明「仁义」才是施政之道。修辞手法•借代•(1)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宇内、四海、八荒皆代指「天下」。•(2)履「至尊」而制六合:至尊代指「天子之位」;六合,即指「天下」。•(3)以愚「黔首」:黔首代指「百姓」。•(4)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殊俗代指风俗和华夏不同的偏远地区•(5)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牖绳枢代指「贫穷」。•夸张•(1)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2)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3)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4)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修辞手法•设问•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排比•(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2)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3)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儿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文字的辞赋倾向•用词丰富•(1)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天下、宇内、四海、八荒」皆为「天下」之意「席卷、包举、囊括、并吞」皆为「并吞」之意「意、心」皆为「企图」之意•(2)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取、举、割、收」皆为「占领」之意•(3)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亡」、「遗」皆「亡失」之意。•(4)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异」、「变」,皆「不同」之意。•复词运用•(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恐」、「惧」同义复词。•(2)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遁逃」,同义复词。•(3)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宰」、「割」,「分」、「裂」,同义复词。知识点梳理读音通假字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常见虚词词谦敬辞成语文言文的翻译句句式判断通假字•约从离衡(通“横”)•合从缔交(通“纵”)•倔起阡陌之中(通“崛”)•赢粮而景从(通“影”)•百有余年(通“又”)•孝公既没(通“殁”)•威振四海(通“震”)古今异义•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因河为池)古:黄河今:泛指河流•赢粮而景从古:担负今:输赢的“赢”•山东豪俊并起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流血漂橹古:盾牌今:划船的工具九国之师古:军队今:军队的一个编制单位一词多义追亡逐北北北收要害之郡将军战河北名词败逃的人名词作状语向北名词北方因力乘便因因河为池因遗策介词趁着介词凭借动词沿袭以致天下之士致致万乘之势而致千里动词招纳动词达到动词到达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人固有一死名词险固的地势副词牢固地副词本来延及孝文王延秦人开关延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动词延续动词引进动词邀请因遗策振长策而御宇内策名词策略名词鞭子弱国入朝弱会盟而谋弱秦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形容词弱小形容词作使动使……弱,削弱形容词作动词变弱包举宇内西举巴蜀举国欢庆杀人如不能举举动词夺取动词攻取形容词全形容词尽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爱吴广素爱人动词吝惜动词爱护收天下之兵兵行军用兵之道沛公兵十万名词兵器名词战争名词军队名词先前连词假使动词将近非及向时之地向向吾不为斯役秋天漠漠向昏黑因利乘便乘致万乘之势李白乘舟将欲行介词趁着、凭借chéng量词一车四马为一乘shèng动词乘坐有席卷天下……之意当是时也,商君佐之之聚之咸阳有田忌……之伦制其兵结构助词,的代词,代秦孝公代词,代天下之兵指示代词,这些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而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修饰连词,地转折连词,然而,却因果连词,因而修饰连词,地?名词活用例句活用类型释义席卷、包举、囊括名词作状语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赢粮而景从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内立法度,南取汉中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向南序八州而朝同列名词作使动使……朝拜履至尊而制六合名词作动词登上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名词作动词用破瓮作用草绳系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名词作动词称帝当王将数百之众名词作动词率领名词用作状语•(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2)〔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并〕收要害之郡。•(4)〔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5)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6)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7)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判断的方法•如果是名词作状语的句子,往往在这个名词前面另有主语。如“天下云集响应”,既然有“天下”作全句的主语,那么,“云”、“响”就不大可能是主语了。•而在有些句中,主语根据上下文省略了,如前面的例(2),“内立法度”,看似没有主语,其实,主语“秦孝公”承前省略了,那么,毫无疑问,“内”就是动词“立”的状语。•所以,要认识、掌握名词活用为状语,只能从句子的结构、意思入手去判断。作用•1、有表示比喻的。如例(1)、例(7);•2、有表示处所、方向的。如例(2)——例(6)。•3、表示对人态度的。如《鸿门宴》一文中:“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您为我把他请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4、有表示用作工具的。如《愚公移山》一文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即“用畚箕(把土石)运到渤海边”。动词活用例句活用类型释义约从离衡使动用法使……离散序八州而朝同列使动用法使……朝拜外连横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