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孙中山早期经历02孙中山主要事迹03孙中山为政举措04孙中山大事记目录05如何评价孙中山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通过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我更加明白了我们党在新时期的任务和目标,更加坚定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信心。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年月日至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充分肯定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所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深化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繁重任务,近一年来共产党在应对重大挑战、完成重大任务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支持和拥护。全会研究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全会通过的《决定》,把党所取得的执政党建设经验高度概括为“六个坚持”。这就是: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孙中山(1866.11.12—1925.03.12),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日新的粤语谐音为逸仙),别号中山。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孙中山孙中山流亡海外,曾化名中山二郎,吴仲。革命者无意间称他为孙中山,民国后成为社会上的习惯称呼。【孙中山】简介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求学檀香山求学香港借行医以入世上书李鸿章无果1866年1879年1883年1892年1894年走上革命道路早期经历【孙中山故居】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在广东省南部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享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里。幼年的孙中山崇拜英雄,四处学习。后来在哥哥的帮助下到檀香山、香港和广东等地学习,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在校学习期间,萌发了“改良祖国,拯救同群”的愿望。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孙中山认为“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便“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寻求救国途径。幼年孙中山民族危机的刺激受西式教育的影响此时的孙中山是一个改良主义者,他把挽救危亡的希望寄托在清政府身上。爱国心的驱使医人到医国原因【李鸿章】优先发展农业,开设农师学堂,举办农博会,派人出洋考察、开垦荒地、集商经营。“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8000多字的《上李鸿章书》(1894年)上书李鸿章从“改良”到“革命”原因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上书失败认清清政府本质建立兴中会(1894檀香山),发动武装起义创立同盟会(1905东京),“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1911),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1912),颁布《临时约法》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19世纪末孙中山事迹兴中会:1894.11.24.檀香山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性质: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类别商人工人学生会党农牧业总计计数963925126178兴中会成员构成表(部分)建立兴中会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1895年,孙中山策划第一次广州起义。因泄密,起义还没有来得及发动便宣告失败。陆皓东等被捕牺牲。孙中山被迫逃亡,此后,他在海外流亡达十六年之久。1896年-伦敦蒙难1896年10月10日,孙中山入清政府宣传革命,由于身份外泄,被加锁囚禁。清政府租来一艘轮船,造了一只木箱,阴谋把孙中山谎称疯子装在箱内,准备秘密运到国内加以杀害。孙中山秘密将事件告知其老师孟生,四处奔走,终于《地球报》将此事公布于众,震动伦敦的舆论界,引起了英国人民对清朝公使馆的极大不满,在公使馆前每天聚集大量的同情孙中山的群众。10月22日,英国政府提出交涉,首相向清使馆递交备忘录,要求释放人犯。10月23日,孙中山被释放。1900年-惠州起义主要指挥者郑士良1900年,孙中山乘义和团运动的时机,派郑士良前往广东惠州联络会党发动起义,又派史坚如到广州策动,他自已则从日本到香港,准备潜入内地领导起义。但香港殖民当局不准他登岸,只好又折回日本转渡台湾,打算再从台湾潜入内地。1900年10月,郑士良在惠州三洲田率三合会众六百多人起义,分东西两路进发,连胜清军,占领了新安、大鹏至惠州、平海一带沿海地区。起义军迅速发展到二万余人。为了取得海外接济,起义军向福建、厦门方向运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清政府,破坏了孙中山的接济计划。义军血战半月,终因弹尽粮绝而被迫解散。郑士良走避香港。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邀请各省有志于革命的留学生和旅日华侨70余人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会议。会议上,公议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不必投票选举。同盟会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提出“三民主义”1905年-成立并领导同盟会011907年—潮汕黄冈起义5月命余丑起义于潮州黄冈,历六日而败。031907年—七女湖起义041907年—防城起义051907年—镇南关起义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后失败殉难。021907年—安庆起义9月命邓子瑜起义于惠州七女湖,起义失败。12月黄明堂受命在镇南关起义,孙中山亲临指挥。9月王和顺受命在钦州王光山起义。1908年—钦州、廉州起义3月27日黄兴由安南率革命军进攻钦州。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黄花岗起义4月黄明堂在云南河口起义。1908年—河口起义2月倪映典在广州发动新军起义。4月赵声、黄兴等人在广州领导起义。后收殓到72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1911年—武昌起义推翻满清政府。共计十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给清政沉重打击,为武昌起义的胜利揭开了序幕。1911-1912年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孙中山在美国得知消息后,12月下旬回国,即被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267年的清朝统治和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建立了共和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统治中国达二百六十八年的满清王朝终于在辛亥革命的风暴中被推翻了。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从而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1911年—创建民国2002年一帧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2月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参议院、总统府同仁合照的珍贵历史照片,在珠海市被发现。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五色旗1912年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由红、黄、蓝、白、黑组成,分别象征中国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五族共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1912年8月,他以同盟会为核心,联合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派等党派,组成国民党,并被孙中山委任为代理理事长。此时,孙、黄的主要精力放在实业建设上,主持国民党的是宋教仁。1912年—组成国民党1913年—二次革命宋教仁案后,孙中山动员起兵讨袁。李烈钧在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拉开了二次革命的战幕。但是,讨袁军仓促上阵,孤立无援,甚至国民党的多数议员都还在北京留恋议席。9月1日南京失守,二次革命宣告失败。孙中山、黄兴、李烈钧等逃亡日本。1915年底,袁世凯撕去“拥护”共和的伪装,公然称帝。他的这一倒行逆施立刻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蔡锷于12月25日在昆明宣布云南独立,组织讨袁护国军。袁世凯三路攻滇失败,加上在广东、山东等地袁军亦遭到打击,外交上又连受挫折,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撤销帝制,但仍居大总统位。为彻底推翻袁的独裁统治,5月8日,已独立的滇、黔、桂、粤等省在广东肇庆成立对抗北洋政府的军务院,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不久,陕西、四川、湖南等省相继宣布独立。袁益陷窘境,于6月6日病死。1915-1916年—护国运动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副总统黎元洪依法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段以北洋正统派首领自居,依附日本军阀,掌握军政大权,与黎元洪分庭抗礼。先是在国务院秘书长人选问题上,黎元洪和段祺瑞发生了争执。在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宣战的问题上,双方斗争更趋激烈。此时,段祺瑞私自向日本借款一事被揭露。黎元洪下令撤销了段的总理职务,段祺瑞愤然离京去津,并且指出根据临时约法,总统无权撤销总理职务,不承认黎的免职令。因一方为总统府,一方为国务院,所以它们间的争斗被称为“府院之争”。1916年—府院之争段祺瑞则令属下各省督军宣布独立。黎元洪乃电召安徽督军张勋入京调停。1917年6月,张勋率五千辫子军北上,首先逼迫黎元洪解散国会,然后拥戴清废帝溥仪复辟帝制,恢复“宣统”年号。张勋的复辟活动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强调“此次讨逆之战,匪特为民国争生存,且为民族反抗武力之奋斗。”各地各界纷纷召开大会,发表通电,声讨张勋的复辟。段祺瑞见利用张勋驱逐黎元洪的目的已经达到,立即在天津组织“讨逆军”,攻入北京。张勋战败,溥仪再次退位。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功臣”自居,重新担任国务总理。1917年—《讨逆宣言》段祺瑞则令属下各省督军宣布独立。黎元洪乃电召安徽督军张勋入京调停。1917年6月,张勋率五千辫子军北上,首先逼迫黎元洪解散国会,然后拥戴清废帝溥仪复辟帝制,恢复“宣统”年号。张勋的复辟活动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强调“此次讨逆之战,匪特为民国争生存,且为民族反抗武力之奋斗。”各地各界纷纷召开大会,发表通电,声讨张勋的复辟。段祺瑞见利用张勋驱逐黎元洪的目的已经达到,立即在天津组织“讨逆军”,攻入北京。张勋战败,溥仪再次退位。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功臣”自居,重新担任国务总理。1917年—《讨逆宣言》孙中山亲自主持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据此召集的第一届国会,一向被公认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象征。段祺瑞打败张勋重新掌握政权后,拒绝恢复约法和国会,准备另行召集“临时参议院”,重新制定国会组织法和选举法,选举新国会,以达到他取消国民党议员占优势的旧国会和废除临时约法的目的。护法运动1924年—成立黄埔军校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孙中山孙中山—总理蒋介石—校长廖仲恺-党代表周恩来—政治部主任1924年在南方革命形势的影响下,北方发生了北京政变。政变后,冯玉祥力邀孙中山北上,共商革命大计。为了推动革命的发展,孙中山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定北上。1924年11月10日,发表了著名的《北上宣言》,重申“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翻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1924年—抱病北上1925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因肝癌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弥留之际仍口呼“和平”、“奋斗”、“救中国”。图为孙中山的遗容。背景为南京中山陵。巨星殒落孙中山先生逝世孙中山十分关注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敏锐地认识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变革的重要影响,毅然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赋予三民主义思想以新的内涵。为政举措三民主义孙中山毕生坚持“三民主义”,坚持民族、民主救中国和三民主义救中国的信念与理想。建国方略推行以王道为基础的区域合作和政治架构:大亚洲主义,以及向国际投资开放的实业计划。联俄容共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发展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