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经英译本的相关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关于《诗经》英译本的相关研究摘要:距今为止,《诗经》的英译历史已经有一百多年了,但《诗经》英译研究迄今仍然比较薄弱。现在已有的研究虽有不少创获,但是大多数角度比较单一,并且缺乏专门深入的考察和系统全面的研究。本文拟对《诗经》翻译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作一定的探讨,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设想。关键词:《诗经》英译本研究(一)引言《诗经》是作为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被奉为儒家经典之一。同时,《诗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元典,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由于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产生了诸多译家和译本,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相继为西方传教士和汉学家翻译成各种文字。随着其译本的不断增加,对这些译本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为了全面了解《诗经》英译研究的现状,本文本文拟对《诗经》英译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做一总结回顾,并进行总结。(二)《诗经》英译研究概述从研究的角度看,对中国文学典籍英译的研究虽早在1946年吕叔湘发表《诸家英译国诗杂论》就开始了,但真正的发展则是近二十年的事,迄今为止还一直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20世纪90年代许渊冲与汪榕培两个《诗经》英译本的相继出版,曾在我国掀起了《诗经》翻译研究的小高潮,但时间很短,规模和强度也小得几乎没有引起人们的任何注意,而近年来重又恢复了原来的沉寂。从已有的研究状况来看,《诗经》翻译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情况:1.译者研究在诸多《诗经》的英译者中,威廉·琼斯、理雅各、韦利、庞德、高本汉等国外译者的译作享有崇高的地位,而近代中国本土的翻译家杨宪益、许渊冲和汪榕培等人的《诗经》英译也备受推崇。不言而喻,人们对《诗经》英译者的研究也相伴相随。2研究者的视野一般较宏阔,而多不注重或者忽略了译者的翻译策略、价值取向、翻译思想等翻译学方面问题的研究。但他们的研究与《诗经》翻译也有一定的联系,最近两年《论许渊冲的翻译美学思想》和《汪榕培古诗英译技巧》的发表,对中国《诗经》英译者的研究首开先河。虽然这两篇论文并不能视为对《诗经》英译者的专门论述之作,但我认为,其中结合《诗经》英译所提到的相关译者的翻译思想。此外,目前对国外《诗经》英译者所做的相关研究中,还有《美国汉学家伯顿·沃森英译〈诗经〉的翻译伦理》、《博尔赫斯喜译〈诗经〉》、《理雅各〈诗经〉英译》等论文,由于本文篇幅有限,所以不再一一详述。2.译本研究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面对卷帙浩繁并享有盛誉的《诗经》,要对其英译真可谓是仰之弥高、望之弥坚,有如蜀道之难。可以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专门的《诗经》译本研究。现在我们能见到的关于译本的论述,多是零星的和不系统的。1993年许渊冲在他的《诗经》英译本前言中,对历史上的理雅各、庞德等《诗经》英译本有较为详细的介绍。继许渊冲之后,汪榕培对理雅各、詹宁斯、韦利、庞德等的译本也有概括的评述。吴结评在《从赋、比、兴观〈诗经〉之英译》一文中,主要围绕着代表汉英两种语言思维方式的兴与比展开探讨。此外,在国内的研究中《从接受美学视角看〈诗经〉的英译》(李巧珍)、《从翻译美学角度看〈诗经〉译本的形美传递》(刘玮)以及《从前见理论角度看〈诗经〉英译》(李琰)等文为我们今后从多种理论角度研究《诗经》英译有一定的启迪3.译本比较研究《诗经》英译本不仅是其译者智慧与心血的结晶,它们还肩负着我国典籍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使命,所以对《诗经》英译本的比较分析意义深远。台湾学者张上冠的博士论文《失落的地平线:〈诗经〉英译研究》,从哲学阐释学的角度,本着翻译就是阐释,阐释就是“效果历史”的观点,对三个《诗经》译本进行了整体研究。邱绪萍在《〈诗经〉两个译本的比较》中,首先对所涉及到的译者理雅各和许渊冲及译本做了简介,随后列举了具体的译作并对两个译本从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它们包括:1.译本序言;2.译本文体形式;3.对诗歌主题及主题词3的不同阐释;4.重调叠咏的不同处理。最后,文中总结得出“理雅各采用直译,译本严格遵循原诗古色古香的语言。译本加入长序,大量评注和索引,达到了很高的学术水平,对《诗经》研究者很有价值。4.综合研究美国学者MaryPatersonCheadle对庞德在《诗经》翻译中所体现出的哲学与政治观点有较为深刻的分析,并对庞德《诗经》翻译目的与历史文化语境,翻译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情况有专门研究。费氏的WhyJamesLegge'sTranslationsoftheChineseClassicsSetNewStandardsforSinologicalTranslations一文则提出,理雅各《诗经》首译本建立的典籍翻译的15条标准,对今天的翻译实践仍有现实指导意义。费氏的研究,体现了翻译研究交叉学科的特点,既有语言文学的视角,也有哲学、宗教、文化的视角,可谓是较为全面而独到的《诗经》翻译研究。(三)结语作为文化元典翻译,《诗经》翻译中蕴藏着巨大的翻译研究价值,它的英译研究可谓异彩纷呈。近年来,我国的翻译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甚是丰富,方方面面均有涉及,但离翻译实践的需要还相差很远,比西方同行的翻译研究成就还相差很远。作为翻译实践中的典型的《诗经》翻译,若漠视了它,我们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总之,《诗经》的英译已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而对于我们《诗经》英译的研究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任重而道远。4参考文献[1]Cheadle,MaryPaterson.EzraPound'sConfucianTranslations[M].TheUniversityofMichiganPress,1997.[2]LaurenPfister.WhyJamesLegge'sTranslationsoftheChineseClassicsSetNewStandardsforSinologicalTranslations[R].forTenthYearAnniversaryofTheCentreforTranslation,HongKongBaptistUniversity.2004(9).[3]韩昆.论许渊冲的翻译美学思想[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4]姜燕.理雅各《诗经》英译[J].山东.山东大学.2010.[5]李琰.从前见理论角度看《诗经》英译[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6.[6]李巧珍.从接受美学视角看《诗经》的英译[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8.[7]林一安.博尔赫斯喜译≤诗经≥[J].《外国文学》.2005(6).[8]刘玮.从翻译美学角度看《诗经》译本的形美传递[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4).[9]孟娆.汪榕培古诗英译技巧[D].辽宁.大连海事大学.2010.[10]邱绪萍.《诗经》两个译本的比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0).[11]汪榕培.《诗经》的英译—写在“大中华文库”版《诗经》即将出版之际[J].中国翻译.2007(6).[12]汪榕培,任秀桦.殊途同归译《诗经》—《桃夭》英译比读[J].外国语,1995(4).[13]魏家海.美国汉学家伯顿沃森英译≤诗经≥的翻译伦理[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4]吴结评.从赋、比、兴观《诗经》之英译[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6).[15]许渊冲.诗经[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3.[16]张上冠.传统的翻译:理雅各以意逆志的《诗经》翻译[R].香港大学汉学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1997年12月.香港.香港大学主办.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