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第一节:人类的传播历史与发展一、口语传播时代语言的出现与社会的形成是同步发生的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社会这个建筑物得以粘合在一起的混凝土”缺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实性不强人类文明的日趋发展——社会信息系统的日趋复杂——文字二、文字传播时代《西方的没落》“书写是有关远方的重大象征........文字的习得不同于语言,一个是自然的过程,而另一个是认为的过程——文字传播时代由于种种认为条件而形成一个与众不同的传播阶层——统治权就是话语权——”发明了印刷,民主就是不可避免的”三、印刷传播时代印刷术和印刷品,前者为技术层面,后者为社会层面的纸莎草又叫纸草印刷术发明的直接意义,在于使文字信息的批量复制从世界范围看,印刷传播时代是与现代化、现代性、现代文明这一系列事物的生成相一致相同步的。一方面,印刷媒介对现代文明发生了首屈一指的催发作用“产生了崭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宗教制度。”另一方面,现代文明又为印刷媒介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19世纪30年代的三大廉价报纸《纽约太阳报》《纽约先驱报》《纽约论坛报》世界第一家通讯社,是法新社的前身、1935年创办与巴黎的哈瓦斯社“黄色新闻”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四、电子传播时代广义是指一切依靠电流传播信息的媒介,即包括个人性的媒介,又包括公共性的媒介狭义的则专制公共性的媒介电子传播时代的三次飞跃:一是20世纪初的广播,二是20实际中的电视,三是20世纪末的网络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就是社会信息系统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活跃的历史第二节传播与传播学一。传播与信息传播分为动物传播和人类传播(社会传播)社会传播,即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精神交往活动,又指信息在一定社会系统内的运行。从传播的内部看,是信息的流动过程;信息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深化和发展(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物质——原子——信息);信息可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信息的本质——信息论的创立者:香浓——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内容社会生活的变异度与人类传播的信息量成正比——生活变化越来越大,社会信息越来越多。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意在现实事物的存在状态与变化趋势;就人类传播而言,信息是消除事物中或事物间任何不确定性因素的东西传播,是社会信息的流动以及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既是社会化的行为,又是人际间的关系。讯息,更指向具体的名物,信息包含抽象的意味。消息——讯息——信息二、信息社会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简单说,信息社会就是大量生产、传播、消费信息的社会。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人类社会分为三个阶段: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轴心从生产转向管理,由及其转向信息,整个社会开始围绕知识即系统化的信息而运作,其主要特征就是产品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简单说,这是个约翰奈斯比特的变化过程:农民——工人——职员(“信息社会是一种经济的现实,而不是抽象的思想;通信系统和计算机技术的革新,消灭了信息的流程,加快了变化的步伐;新信息时代的技术不是绝对的。它的成功或失败取决于高技术和深厚感情的原则。《第三次浪潮》三部曲:第一部1970年的《未来的冲击》第二部1980年的《第三次浪潮》1990年的《权利的转移》托夫勒——信息革命,其特点是多样化、个性化和小型化,社会信息越来越取决于知识和信息,同时生产和消费将重新合二为一:“以一半生产用于交换,一般生产自己使用为基础的新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现实。”信息产业,指专门从事信息产品的生产、处理、传播和服务的产业。三传播学的性质与对象传播学是一门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而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便是研究对象。第三节传播学研究的演化两大流派,三大来源。四大先驱一、三大来源一是以科学主义和实证精神为基础的行为科学;二是以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为主的信息科学;三是以新闻传播及其规律为对象的新闻学。孔德法国哲学家,社会学之父——知识进化三部曲:神学——哲学——科学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提出信息这个概念,并从哲学认识论的高度概括了信息的本质控制论:维纳——信息论是控制论的基础,而控制论是信息论的应运——反馈系统论语言学,符号学,修辞学二四大先驱与施拉姆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行为学派的代表《世界大战的宣传技巧》和美国记者李普曼的《舆论》——《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传播过程的五要素;从外部功能上,概括了人类传播的主要作用——传播主体,内容,媒介,对象,效果5W模式——五种分析:控制,内容,媒介,受众,效果)——人类传播活动具有三项功能,即环境监控、社会协调和文化传承。后来社会学家奈特,补充了一种提供娱乐。2.心理学家卢因(勒温)——心理学中完形学派的代表,又是社会心理学团体动力学的鼻祖“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团体动力学研究的是个人在团体中的行为表现:B=f(PE)B代表行为,p代表个人,f是函数——行为是由个人与环境这两个因素决定的:“不同的人对同一环境可产生不同的行为,同一个人对不同的环境亦可产生不同的行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对同样的环境也产生不同的行为。”——“把关人”理论: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行为的人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以实证研究和应运研究而著称的社会学家,把自然科学的试验方法引入社会学——两级传播理论: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并不是一步到位的传给受众,这个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中的一小部分人,这一小部分人由于在传播中表现活跃(如经常听广播、看报纸)于是被称为“意见领袖”:第二步再由这一小部分意见领袖,将媒介的信息扩散到广大的受众那里——《人民的选择》1984:大众传播并不像当时人们人为地额那样可以为所欲为,它的效果实际上非常有限,在整个社会传播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人际间的影响,即意见领袖对受众的影响渊源大于大众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对传播研究方法的贡献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探讨社会态度的形成与转变而闻名的——“态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核心范畴,按照迈尔斯1993年:“态度是对某物或某人的一种喜欢与不喜欢的评价性反应,它在人们的信念、情感和倾向性行为中表现出来。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情感(A),二是行为(B),三是认知(C)——关于态度极其形成转变的理论主要有两类,一是认知派的平衡理论,一是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学习论或刺激——反应论)——1953年出版的《传播与劝服》被视为霍夫兰极其耶鲁学派的代表作。该书为传播所下的定义具有鲜明的行为主义色彩:传播”就是某人通过传递刺激信号以改变他人行为的过程。这个定义包含着三方面类容,即传播者,传播内容和传播对象。耶鲁学派的劝服研究基本上就是围绕着着三方面设计的5.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上面的四位是“四大先驱”——《传播学概论》——贡献:1.建立了最早的一批专门致力于传播学研究与教学的基地,从而是传播学得以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2.培养了学子3.传播学著作《报刊的四中理论》《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传播学概论》三两大学派1.经验学派(传统)——以科学主义和实证精神(科学性)2.批判学派——人本主义和终极价值见长的(人本性)——来源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20世纪60年代;3M“马尔库塞,马克思,毛泽东”比较:传统理论是把自己置身于现存体制之中,意在帮助社会的再生产过程。传统理论总是从事实出发,经由实证性的研究,得出与现存体制相契合的顺从化结论;而批判理论总是从理想出发,通过批判性的分析,得出与既定秩序相抵触的叛逆化结论。所以,传播理论的面目是肯定性的,而批判理论的姿态则是否定性的。批判学派,是从60年代才开始正式形成的。——“政治经济学派和文化研究学派经过20多年的辩驳与磨合,双方虽然在有些方面互相趋近”但在社会观和船舶馆上依然存在着根本的对立和分歧桑丘式的务实派和唐吉可德的理想派;纵情享乐的酒神学派和澄明透亮的日神精神1.双方选取的研究问题不同(一是如何传播与为何传播)2.双方所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关注事实判断和关注价值判断)3双发对现有的政治经济秩序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的倾向性不同(只知拜佛和只想拆庙)。2.特征经验学派——经验的、定量的、功能主义、具体实证的、注重效果研究批判学派——批判的、思辨的、马克思主义、广泛联系的、注重控制分析第四节精神交往论如何从唯物史观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任何一门社会科学都离不开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研究传播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探索社会信息系统良性运行的规律,理顺我国社会的传播结构和传播观系,为社会之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一、交往与传播1.陈力丹把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概括为“精神交往论”——交往,指个人、社会团体、民族国家间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传通。2.以物为媒介的物质交往,和以语言为媒介的精神交往关系3.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间的交往为前提的——物质和精神生产4.物质和精神生产构成了人类生产活动的总体运行,而物质和精神交往则构成了人类交往活动的总体运行5.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的基本思想6.经验派把传播当成孤立现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观认为,精神交往离不开精神生产——我们在研究传播时,精神生产力的水平,对人类传播活动及其发展所具有的决定性作用;其次,还得考察人们在精神生产里所处的地位和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对人类传播活动的制约7.。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观,精神生产的产品即信息,始终与特定的意识形态相联系,始终与一定集团或阶层的利益相关联,体现着他们各自不同的思想、观念、意识、宗教以及政治法律和伦理道德。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像适应(唯物史观的首要前提);二者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物质决定精神,而是辩证的相互作用——《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精神交往和精神生产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物质制约精神——其实一切并不在于信息,归根结底还是在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信息社会.......它必须建立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信息社会,只能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产物”(郭庆光)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关系决定着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关系“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精神力量”二者的辩证作用1.精神生产和交往反作用于物质....2.精神生产和交往具有不同于物质生产和交往的特殊规律3.当物质文明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的状况将成为制约社会历史进程的主要因素。马克思传播观的全部内涵:既要重视物质生产和交往的基础作用,同时有决不能忽视精神生产和交往在辩证运动中的独立性与能动性。导言总结:“一、二、三、四、五”一个重点: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论两大学派:三大来源:四大阶段五位奠基人物第一章传播学的孕育分类:1达摩祖师面壁思过——自我传播;2.误会——人际传播;3.集会上发表演说——组织传播;4.电视台转播登月情况——大众传播从本质上讲,人类现有的传播活动基本上分属两大类型,即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人际传播是传统的、自然的、富有人性的传播,参与传播的各方关系完全平等;大众传播则是现代化的:一个是点对点,一个是点对面;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不同的根源,就是大众传播比人际传播多出了”大众媒介“。正是由于大众媒介的出现,人类的传播活动便产生根本的变化。从内涵上讲,传播这一过程包括信源,信息,信道,信宿等传播史信息的双向流通过程,包括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2.传播学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3.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电器工程师申农控制论——信息论、反馈论、计算机理论系统论——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4.所谓两级传播指的就是信息先由大众媒介传播到舆论领袖那里,然后再经舆论领袖扩散给社会大众的过程。第二章传播学的创立与发展第一节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第二节传播学的发展传播学的模式:第二讲人际传播第三章符号——传播的基因符号总是负载着某种信息,信息总是表现为某种符号符号——负载或传递信息的基元,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及代码系统,如声音、图形、姿态、表情等。第一节语言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