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我国知识产权现状及应对措施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中我国知识产权现状及应对措施分析[摘要]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日益成为企业乃至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随着国际贸易的深入,知识产权壁垒已逐渐成为我国企业贸易开展的主要瓶颈。不难发现,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壁垒既也有着深刻的战略背景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客观性,我国要从根本上扭转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纠纷上所处的的不利局面,就必须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自主创新和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等方面抓紧构建和实施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关键词]知识产权国际贸易现状保护措施在党的十八大中,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全面部署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这是继十七大报告后,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再一次出现在党的工作报告中,表明了党和国家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国际贸易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制度概述(相应字号宋体)在当今的国际贸易中,商品和服务中的技术、信息和经营性资信等知识产品的含量占相当大的比重,并且该比重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还在与日俱增。因此,各国在大力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都十分关注国际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它并非指单一权利,而是一系列权利的统称。具体说来,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地理标记权、植物新品种权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各种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权。它保护的是知识、信息、技术等知识财产。知识产权具有私权属性。私权是与公权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的是私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享有的各种民事权利。知识产权是“私人”的权利,即使国家在某种情况下作为权利主体出现,也与其他民事主体处于相互平等的关系;同时,知识产权也是“私有”的权利,即采取私人占有的产权形式。知识产权的产生、行使和保护,适用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知识产权是国际贸易体制的基本规则,是一国自身发展、制度选择的结果,同时也是遵循国际条约,履行入世承诺的需要。为了加强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国际社会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成立了一些全球性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套保护知识及产权的统一实体法。其中《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即是“与贸易(包括假冒商品贸易在内)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亦称《知识产权分协议》。TRIPS是其英文缩写,全称为AgreementonTradeRelatedAspectsof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它是目前国际社会最具综合性的知识产权协议。它以国际法的形式表达了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的合法关系。截止到2012年12月,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为158个,这些成员也都是知识产权协议的成员。二、国际贸易中我国知识产权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2012年12月1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日内瓦发布了《2012世界知识产权指数报告》。该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发明专利申请国。与世界上其它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知识产权制度运行总体来说是健康的,正效应是明显的。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中国加入WTO以来,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对外贸易顺差日益扩大,与贸易伙伴之间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与特别保障措施、技术贸易、汇率制度等方面的摩擦也日益增加,由此带来的有关知识产权的贸易纷争也越来越多。(一)我国产品出口增长速度过快,贸易顺差过大,频频引发知识产权纠纷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整体实力的迅速腾飞,国际贸易飞速发展。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866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出口20498.3亿美元,增长7.9%;进口18178.3亿美元,增长4.3%;贸易顺差2311亿美元,扩大48.1%。“中国制造”已经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相当的地位和声誉。我国出口产品占据国际市场份额大、增速快,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威胁到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长远利益。以美国为例,中国对美国出口每年递增30%以上,已从2003年的925亿美元增至2012年的3517.9亿美元,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则日益扩大。美国政界已经形成了“知识产权—贸易逆差—失业”的思维模式,且美国一直将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作为美国贸易逆差的借口和理由。再者,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传统的关税壁垒以及非关税壁垒已经不能任意使用,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关税水平的下降,中国的出口产品凭借低廉的价格和成本迅速占领他国市场,威胁到了国外发达国家的既得利益和竞争优势。由此,发达国家为了保持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滥用知识产权构筑贸易壁垒。据商务部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有70%左右的外贸出口企业遭遇到国外技术型贸易壁垒的限制,在这些技术壁垒中,大多与知识产权有关。知识产权已经与出口顺差、人民币币值等问题共同成为中美贸易的三大焦点,而知识产权更是其中的头号议题。此外,国外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发起知识产权诉讼也时有发生。(二)中国与发达国家国际经济地位不对等中西经济贸易关系的不对等也是引发中西贸易摩擦和知识产权保护纠纷的重要原因。由于历史原因,西方发达国家成为了国际间政治、经济等交往的“游戏规则”制定者,使以中国为首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束手束脚,极为被动。并且由于综合国力相差悬殊,使得这一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打破。在贸易依存度上,中西方也存在严重的不对等现象。2012年,欧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的地位。中欧双边贸易总值5460.4亿美元,下降3.7%,占我外贸总值的14.1%。2012年,美国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4846.8亿美元,增长8.5%,占我外贸总值的12.5%。西方国家许多都是经济强国,同时也是从事对外贸易最多的国家,许多发展中国家都要依赖西方市场,中国也不例外。但是,反过来,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依存度却很低,这也加剧了中国在国际贸易是市场上的被动性,使中国疲于应对,甚至不得不在政策甚至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上做出让步。而西方发达国家正是凭借自己的优势地位,以“知识产权”这一合法借口给中国屡屡设置障碍。(三)中国的知识产权体系不完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经济政策的重点,对外贸易活动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已经有了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与《TRIPS》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虽然从1982年开始,我国相继出台了《商标保护条例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法规,但与知识产权协议相比仍有以下不足:1.存在着超国民待遇原则《TRIPS》遵循“国民待遇”原则,而我国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超国民待遇原则,即外国主体享有的权利超出了本国主体。中国入世以后,将完全执行TRIPS协议,根据我国的法律制度,我国缔结或加入的国际条约可以直接在国内发生效力,当条约与国内法发生冲突时,应优先适用条约,TRIPS协议的一些规则也将成为国内法院处理涉外著作权案件中直接适用的规则。超国民待遇的问题在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在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中得到了部分解决,但是仍然存在遗留问题。如我国的《著作权法》中仍保留法人作品、职务作品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作为作者享有著作权,而《伯尼尔公约》及TRIPS协议中的“作者”均指“国民”。这样直接造成我国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著作权在国外得不到承认,而外国法人或其他组织却因为我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而得到合法保护,因此这是不公平的。2.企业缺乏有关知识产权制度,风险意识淡薄国内大多出口企业喜欢大批量接订单,并照单全收,这种做法很有风险,因为没有审核所加工品牌的知识产权状况就盲目接单、生产并申报出口,侵权货物,可能会被海关没收并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损失外,还应承担刑事责任,即使国内外贸企业能证明是委托加工也不能免责。所以很多被诉侵权企业多就是因为没有审查下单的买家是不是有资格使用这些品牌、商标或专利,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盲目接单,糊里糊涂地成为了侵权者。其次,外国不法客商往往是故意侵权理所应当要承担责任,但是往往因为跨国管辖的问题,以及他们有预谋地侵权具有各种逃避法律追究的准备,所以对其追究责任收效甚微,这样国内外贸加工企业就成为实际责任承担者。3.制度建设准备不及,制度运用经验不足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创建时间不长,缺乏必要的过渡期,表现在从政府到企业对制度建设准备不及,制度运用经验不足。知识产权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种制度“舶来品”,是被动移植、外力强加的结果。我国知识产权立法不是基于自身国情的制度选择,而是受到外来压力的影响。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保护知识产权实际上只是保护了外国(主要是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增加了本国创新的成本。再者知识产权的有效运用,需要一系列的社会条件,例如完善的政府公共政策体系、高效而统一的执法体系、健全的中介服务机构以及优秀的专门人才等,而这些正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所欠缺的。4.海关对于某些知识产权犯罪缺乏必要的刑事管辖权当前我国的跨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形势相当严峻,且对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我国海关没有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管辖权,因而其只能通过与具有刑事管辖权的地方公安机关进行刑事执法协作的方式进行。这种跨越公安、海关两大系统的合作必然存在效率低下或部门利益冲突等问题。(四)产权流失较严重,科技投入不足,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自主创新能力较弱1.产权流失严重近年来中国几乎所有的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原产地保护产品、传统老字号等都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商标抢注危机,每年商标国外抢注案件超过100起,涉及家用日化、化妆品、食品、饮料、家电、服装、文化等多个行业。如“康佳”在美国被抢注、河南白酒品牌“杜康”在日本被抢注、云南卷烟品牌“阿诗玛”、“红塔山”在菲律宾被抢注。另外,我国每年取得的许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通过发表论文、开研讨会、成果鉴定或者公开使用的方式慷慨地向国内外“无偿大放送”,而不申请专利保护,许多外国公司抢先申请专利,使其成为他们的知识产权。像上述的两种情况,我国企业或单位只能采取放弃原商标或专利另行开发,或者高价回购或者通过法律途径挽回,无论哪种方式都要付出数倍的代价。2.科技投入不足2012年,我国全社会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支出达10240亿元,占GDP的1.97%。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研究和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2%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多在70%以上,对外技术的依存度大多保持在30%以下。而目前中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设备投资60%以上依靠进口,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只有39%左右。3.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不健全自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兴起以来,由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领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培养、争夺和引进高科技人才的风潮。发达国家在不遗余力兴办国内教育的同时,对国外人才的吸纳引进从未停止过。发达国家的做法各有特色又具有共性,具体措施包括签发居留许可、职业移民、留学生优惠政策、优厚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发展猎头公司和人才网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等。而我国不管是在人才的培养还是引进上都鲜有作为。4.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中国是“世界工厂”,确切的说,中国是世界的加工场和销售市场。中国的企业大多是有国外提供专利技术、管理理念,中国提供廉价劳动力、原料与市场。中国自主研发开创的技术、品牌一方面数量稀少,另一方面竞争力低下,在国外大公司的打压下要么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