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杰伦的歌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青花瓷》——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中国风分外动人,“素胚”“仕女”“汉隶”等词汇描摹了传世青花瓷的风采。•《东风破》——在缓慢悠扬的古乐声中,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中,周董以其一贯的哼唱风格,如潺潺流水般向我们表达了哀怨缠绵,离愁别恨。•《双节棍》《龙拳》《霍元甲》——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大气磅礴的旋律让人的血液跌宕澎湃。•《外婆》《爷爷泡的茶》《听妈妈的话》——陪外婆兜风、回忆往事,陪爷爷喝茶,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上灯圆子落灯面,正月十五过小年。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带活猴二月二,龙抬头,吃炒豆,理新头二月二日春正晓,撑腰相劝啖花糕(苏杭)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炒黄豆。二月二刮大风,拾干柴,摊煎饼。(邯郸)相亲问名合婚订婚迎娶结婚风俗思考:这些传统习俗能够保留至今说明了什么?思考:你能说说这些传统习俗为什么能够保留至今吗?第一,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第二,传统习俗得以保留至今的根本原因: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习俗符合民族心理,具有民族性。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含义地位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或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文学艺术,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思考:你知道“会徽”蕴涵了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吗?会徽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思想、传统文艺和传统习俗,在传承中一直保留这其基本特征而延续至今,但也应看到它的具体内容会因时而变,会徽就是将保留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感。——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会徽从传统思想、传统文艺和传统习俗的角度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引起了广泛的认同。——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诚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印章、篆刻与书法;体现了中国的传统习俗:用红色表达着强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代表着喜庆、热烈与祥和。传统文化经过不同的时代仍然会保留着原有的基本特征,其核心内容是不容易改变的,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3)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温家宝总理在美国纽约会见华侨华人时满怀深情地说,中国已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洗涮了百年耻辱,现在剩下一个台湾问题,“这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我们最大的乡愁、最大的国殇”。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说“这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我们最大的乡愁、最大的国殇”?乡愁作者: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台湾海峡之所以会引起两岸同胞最大的“乡愁”,是因为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2)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因此,它“是我们最大的国殇”。材料一:古语云:“君子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和为贵”,“家和万事兴”、“事各顺其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思考:通过阅读以上两个材料,你能说说“和谐社会”的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有怎样的关系吗?“和谐社会”中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将“和”、“合”思想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去掉其思想中将天神化的糟粕的内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孝道:“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统文化的作用(1)传统文化有优秀与腐朽之分,也有与时俱进与滞后于时代发展之分。(2)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顺应社会的变迁),才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其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就会起消极作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一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地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革故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要肯定,要发扬。继承,并不是全盘接受。文化的发展,就是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当然也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传统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强调人与自然界协调统一的“天人合一”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直接缔造了中医学的基本框架。但是由于中医学缺乏清晰的理论体系和现代科学理论的研究,在近代西医传入中国后,其作用受到置疑。特别是在19世纪30年代,西医将西方近代医学引入了中国,由于近代西医建立在科技发展基础之上,所以其发展与科技发展同步。同时,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中国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统治集团投靠西方列强,列强保护下的西医在与中医的对峙中占据了优势。中医在劣境中艰难生存,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医学积极坚持中医走科学化道路,探索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一方面坚持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学的宝贵遗产,另一方面将传统中医药优势和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把现代诊疗技术、生命科学理论和基因技术等引入到中医学的发展中来,推动了中医学向前发展,并逐步走向世界市场。继承:传统中医学思想,辨症治疗,传统的诊疗方法发展:引入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方法论意义: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历史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今天由昨天发展而来,明天是今天的延续。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调整要求社会制度的变革导致经济、政治的变化决定文化形态的变化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的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2)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数字化革命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取得的科技成果,即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的数量,比过去几千年的总和还要多。曾有人估算过,人类社会迄今为止获得的全部知识,90%以上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获得的。特别是信息科技、生物科技、海洋科技、能源科技、航天科技等领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第一次可以利用极为简洁的“0”和“1”编码技术,来实现对一切声音、文字、图像和数据的编码、解码。各类信息的采集、处理、贮存和传输实现了标准化和高速处理。这种与“知识爆炸”相伴而来的是信息的“形式革命”,通称为数字化革命。与其相伴随,近年来人们不断创制一系列新的名词,如“数字地球”、“数字经济”、“数字鸿沟”、“数字图书馆”、“数字电视”等证明了信息形式革命的深刻影响。从超越时空局限的意义看,现代信息技术对传承文化能起到怎样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声音、图像、文字、活动影像等多种方式,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播、继承、交流与发展。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二十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还是中世纪末的欧洲“文艺复兴”以及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都是预示社会大革命的著名思想运动。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1)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2、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2)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私塾课堂教学网络学习在你看来,上述教育方式各有什么特点?对文化传承有哪些影响?在你看来,上述教育方式各有什么特点?对文化传承有哪些影响?③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将整个学习活动,从教育者到受教育者直至教学资源的使用,实现真正的共享和社会化,打破了时空界限,扩大了教育规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计划,通过人机交互等众多途径及时寻求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实现个别化学习。网络学习使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①私塾是一种个别化教学,老师逐个向学生传播知识,无固定、统一教材,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个人水平;②课堂教学是按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编班,以班为单位,有固定教师按课程教学,课堂活动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私塾教育对文化传承起有一定的作用,但规模小,影响有限。课堂教学这种教育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校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