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培养小学生科普阅读兴趣的策略仙居县第四小学杨小燕摘要:科普读物对孩子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知识的积累主要靠科普类读物。小学生是科普读物的重点阅读群体,他们的敏感心灵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生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和思维力。关键词:科普读物多向选择多元阅读方法20世纪90年代中期,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丰富,传统科普读物的推广很快陷入低谷。只要随机走进一家新华书店,就会发现:在儿童读物区最显眼的“推荐读物”书架上,没有一本是科普书,科普读物的柜台前也鲜有读者停留;与此相反,奇幻故事、穿越小说、卡通漫画等文艺读物却颇受欢迎,吸引了不同年龄的小读者驻足阅读。有学者通过调查得出这样的结果:我国公众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仅为1.4%。近年来,儿童阅读在国内风生水起,声势渐大。不过,在一片“繁荣”中,却有方向性的隐忧,这就是对科普类、知识类读物的忽略。在专家的演讲中、在各种推荐书目中、在教师的教学中,似乎都很少见科普读物的身影,容易给读者造成“儿童阅读=儿童文学阅读”的错觉。在各种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社会对科技专业人才的要求将越来越高,然而我国小学生科普书籍的阅读现状及科学素养总体水平却不容乐观。据调查,学生离开学校后,超过80%的的阅读材料是知识性的。而在国际上对儿童阅读素养的测试中,有50%是科普类阅读的题目。科普读物对孩子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知识的积累主要靠科普类读物。大凡在科学史上有过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在少年儿童时代都拥有阅读科普读物的经历;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自己的传记或回忆录里也曾提到,小时候受到过某本科普书、某一科普杂志、某次科普展览或某部科普电影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实践家、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在学龄中期和学龄后期,阅读科普读物和科学著作,跟在学龄初期进行观察一样,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善于观察的学生来说,也是比较容易培养起对科学书籍的感受性。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经过周密考虑地、有预见地、有组织地让学习较差的学生阅读一些科普读物,这是教师要关心的一件大事。”鲁迅先生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希望:“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古人云:“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2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与“火花”就是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引导学生阅读科普书籍必须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入手。有了“兴趣”这个内在驱动力,学生就会挤出时间读,有滋有味地读,并从中吸取知识和精神养料;相反,如果学生无阅读兴趣,不认真阅读,再好的佳作也不能发挥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注重定向读物的选择,培养阅读兴趣选择图书时,首先要考虑是否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其阅读的倾向,阅读的兴趣亦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低幼儿童(学龄前)对于图的感受力比文字强,比较适合读以图为主的科普读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开始阅读图文搭配的科普读物,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由于识字水平、理解力的提高,则可以读以文为主的科普读物。二、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催生阅读兴趣阅读氛围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学生带来阅读的激情,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如何营造读书氛围呢?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故事引入,诱发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引领者,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是一种质的变化,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教师要经常地、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阅读科普书籍的意义、作用,用生动、有说服力的例子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讲授完《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之后,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悬念:“在长时间与镭接触后,居里夫人美丽健康的容貌悄然衰退了,逐渐变得烟花耳鸣、浑身乏力。镭是一种怎样的东西呢?后来居里夫人得到了三克镭,她把镭应用到哪些地方造福人类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答案呢?那就利用课余时间去读一读《镭元素之母》吧。”简单的几句话,便可使学生对《镭元素之母》这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蟋蟀的住宅》时,我讲了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故事,并引领学生阅读他写的《昆虫记》。总之,通过教师的讲述、介绍使学生了解科普阅读的魅力所在,激起他们强烈的读书欲望,诱发阅读兴趣。2.创设情境,触动兴趣。以班级为基地,通过由学生献书,向学校借书,用班级活动费购书等渠道,建立班级图书角,这样,学生可以在课间、课余随时随意地看书;还可让学生间互相交换读物,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图书馆、书城借书、买书,带学生到阅览室看书,任他们随意翻翻,看看,让他们感受课外阅读的吸引力,感染书迷专心致志读书的情景,感受那浓浓的读书氛围,3同时,学校每周设立一至两节科普阅读推广课,让学生置身在科普阅读环境中,会大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3.设置疑问,促进兴趣。学贵有疑,读书也需设疑。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靠回忆得来时才是真正的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创设一种阅读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浓厚的探知欲望。如在教学科学小品文《太阳》时,我组织学生质疑问难:“太阳和我们有密切的关系,银河系中有二千多个太阳一样的恒星,这些恒星又是怎样的呢?”在教学说明文说明文《鲸》时,我设置了这样的悬念:“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那最小的又是什么动物呢?还有什么有趣的动物?”这样在学习中,不断向学生设置疑问,不但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科学知识,培养了科学探究的精神。三、引导多元的阅读方法,保持阅读兴趣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才可能事半功倍,读书亦是如此。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后,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参与阅读。但是,科普读物相对其他种类的儿童读物来说,阅读难度偏大,需要大人的扶助。如果单凭读物、环境等外在媒介的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不会长久的。因此,要使学生的阅读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关键。1.激活已有经验阅读。科普读物常常需要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才能理解,我在教学《昆虫记》丛书中的《蟋蟀的住宅》时,先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对蟋蟀有哪些了解,还想了解些什么,然后再发书让学生阅读,这样就能让学生的阅读有的放矢。2.猜测阅读。在《森林报》这本经典科普作品中,我让学生通过封面和目录,猜测这本书会讲什么内容,是如何讲的,学生们纷纷做出了自己的猜测,为了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测是否和书中一致的,于是我选择其中的一个小故事或小片段,来感受作者的写法。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继续阅读完这本书的兴趣。3.联系生活阅读。小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千奇百怪的疑问和想法,据此可引导他们通过科普读物来解决疑问,使他们产生阅读兴趣。如下雨、起雾、打雷、闪电等天气现象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有一次我便根据天气预报,提前布置学生观察一次强对流4天气。在学生观察后纷纷向我质疑之时,我告诉他们可以找找《天气探秘》这本书看看,病把知道的告诉我。结果,学生们读得非常起劲,收获甚多。总之,小学生是科普读物的重点阅读群体,他们的敏感心灵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生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和思维力。通过阅读科普读物,学生们会发现科学不再是难懂的名词、枯燥的数字和干巴巴的定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符号。所以,开展科普阅读,拓宽学生视野,提高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技知识的传播,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科普阅读是所有热爱和关注着我们下一代成长的人们光荣而神圣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