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沙盘诊断功能的研究综述【摘要】沙盘游戏作为一种成熟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其发展过程中,沙盘游戏治疗师和研究者也看到了沙盘游戏作为一种临床诊断工具的潜力和价值,并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一些研究者将具有特殊和重要意义的初始沙盘作为研究对象的,对初始沙盘的诊断功能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证明初始沙盘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能力和价值。本文试图在论述初始沙盘的理论和研究背景的基础上,对初始沙盘诊断功能的研究进行总结,最后讨论现阶段研究的不足以及研究发展的新趋势。【关键词】沙盘游戏,初始沙盘,诊断功能沙盘游戏疗法(sandplay)又称箱庭疗法、沙箱疗法,是由瑞士荣格心理学家Dora·Kalff将“游戏王国技术”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相结合,同时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创造出的一种更为成熟的心理治疗方法。沙盘游戏是运用意象(积极想象)进行治疗的创造形式,“一种对身心生命能量的集中提炼”(荣格)。其特点,是在医患关系和沙盘的“自由与保护的空间”中,把沙子、水和沙具运用于意象的创建。沙盘中所表现的系列沙盘意象,营造出沙盘游戏者心灵深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持续性对话,以及由此而激发的治愈过程和人格发展(申荷永,2011)。在国外,沙盘游戏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结合团体治疗、家庭治疗等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孤独症、强迫症、抑郁症、边缘性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心身疾病的治疗和正常人群的咨询中(赖小林,巢东蕊等.2010),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自我国学者范红霞(1997)在国内发表第一篇关于沙盘游戏的论文,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沙盘盘游戏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应用性研究也取得到了一定的成果,在心理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沙盘游戏的发展过程中,沙盘游戏治疗师主要是把它作为一种治疗和干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由于沙盘游戏涉及到了无意识水平的工作、投射原理及象征性分析原则,许多研究者用实证的方法对沙盘游戏的诊断潜力和价值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探讨。同时,由于初始沙盘(initialsandtray)在沙盘游戏治疗中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很多研究者都是将来访者完成的唯一的沙盘或初始沙盘(第一次沙盘)作为研究对象,对沙盘游戏的诊断功能进行研究和探讨的。结果表明初始沙盘可以呈现来访者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能力和价值。初始沙盘在沙盘游戏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呈现了来访者的问题所在,还呈现了问题解决的线索和方向。对初始沙盘诊断功能的研究表明:第一,不同病症的患者或特殊人群在创作初始沙盘的过程中倾向于使用不同的沙具,因此初始沙盘的沙具使用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第二,健康人和非健康人的初始沙盘主题特征存在差异,健康人多呈现治愈主题,而非健康人多呈现创伤主题,同时,不同病症的患者或不同的特殊人群呈现出不初始沙盘诊断功能的研究综述1同的创伤主题,因此初始沙盘的主题特征具有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第三,健康人和非健康人的初始沙盘描述性特征存在差异,从而证明初始沙盘的描述性特征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但是,不同病症患者或特殊人群的初始沙盘描述性特征却并不能得到有效区分,一般均是消极的态度和表现。第四,对初始沙盘的沙具使用,主题特征,描述性特征的研究都证明初始沙盘具有一定的诊断功能和价值。虽然初始沙盘的诊断功能已被证实,但是其潜力和价值尚未完全被开发出来,至今还未能总结出临床上系统而具体的初始沙盘诊断标准。此外,有些研究存在不足之处,选取的被试数量过少,被试多局限于儿童、青少年和大学生,针对成人病患的研究较少;有些研究没有后续重复性的证实研究,难以形成经过验证的结论;有些沙盘作品分析的维度分散不一致,导致不同研究间难以形成统一的结论;还有些针对初始沙盘描述性特征的研究较泛泛、不深入。因此,在日后的研究中,还需要大量的重复性研究针对特殊人群初始沙盘,结合沙具的使用、主题特征、描述性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临床上对不同病症具有诊断作用的初始沙盘的特征。最后,虽然沙盘游戏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而创立的,但是初始沙盘的诊断功能和沙盘游戏的治疗功能不是相悖的,并且目前二者的研究有一种融合的趋势(Mitchell,R..R.,H.S.Friedman.1994)。一方面,沙盘游戏治疗师并不能仅局限于沙盘游戏的治疗功能,而忽视其在诊断方面的潜力和价值;另一方面,对于沙盘游戏诊断功能的研究定位是值得商榷的,对于初始沙盘诊断功能的研究并不是要把沙盘游戏发展成为像罗夏墨迹测验一样的投射测验,而是为日后沙盘游戏治疗的展开提供重要的基础参考资料,为沙盘游戏治疗师进行心理分析和治疗提供线索和帮助,纵向充实沙盘游戏的理论。在此意义上,初始沙盘才能真正发挥其诊断能力和价值。5参考文献1.Aoki,S.(1981).“TheretestreliabilityoftheSandplaytechnique”(2ndreport).BritishJournalofProjectivePsychologyandPersonality,26(2):25–33.2.Bowyer,L.R.(1970).TheLowenfeldWorldTechnique.Oxford:PergamonPress.3.Bühler,C.(1951a).“TheWorldTest:Aprojectivetechnique.”JournalofChildPsychiatry,2:4–23.4.Caprio,B.(1989).“Thesandtray:Anarttherapyperspective.”Unpublishedmaster’sthesis,Loyola-MarymountUniversity,LosAngeles,CA.5.Cockle,S.(1993).Sandplay:Acomparativestudy.InternationalJournalofPlayTherapy,2(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