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1【走近作者】•让·乔诺,1895-1970年,法国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代表作《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2【音形识记】•tān(坍)塌废xū(墟)chóu(酬)劳•水qú(渠)Kāngkǎi(慷慨)hū(呼)啸•戳(chuō)缝隙(fèngxì)干涸(hé)•微薄(bó)流淌(tǎng)薄荷(bò)•琢磨(zuó)琢磨(zhuó)缝纫(féng)•刨根问底(páo)刨冰(bào)3积累词语: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地面上的植物。这里用作动词,长出草木。流淌:液体流动。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酬劳:酬谢,给出力的人的报酬。转悠:漫步,无目的地闲逛。富饶:物产多,财富多。4情景激趣《植树的牧羊人》原题时《种植希望与幸福的人》(TheManWhoPlantedHopeandGrewHappiness),创作于1953年,当时作者应美国《Reader'sDigest》杂志专题“你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部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艾力泽·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这部作品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要深入了解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了解主人公的精神为什么会鼓舞很多人。5【背景链接】《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6【默读训练】•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顾,最好一气呵成读完全文。•这样做,可将注意力集中在语句的层面,而不是单个字、单个词,有利于形成完整的印象,保持语感的连续性,从而更容易把握文章的意蕴。•可采取多遍默读的方式,初读整体把握大意,再读重在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三读圈点出关键语句和精彩之处。7概括文章内容《植树的牧羊人》由两部分构成,先叙述后评价。第一部分由开头至倒数第2段,是小说的主体,通过讲述者“我”的一段跨越四十年的回忆,讲述了牧羊人艾力泽·布菲独自一人在荒芜高原种树的故事。第二部分,是作者对牧羊人的总体评价,作者认为牧羊人的功业如同“上帝”,体现了人的力量。8【阅读点拨】1.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条理清晰。叙事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极富感染力,字里行间含蓄着作者的深情。结构严谨,行文中注意前后对比、照应。2.用第一人称叙事“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故事才显得真实可信。又通过我的所想所感,对植树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3.叙述议论结合,首段的议论起到了总领全文、点题的作用,并奠定的文章的感情基调。结尾的议论,既照应开文又给主人公以高度评价,立意深远、使文章主题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给人以深刻的启迪。9三次见牧羊人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情况初遇牧羊人(2-12)再见牧羊人(13-17)最后一次相见(19-20)一个人住在房子里;牧羊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苟。毫无生气;村落都成了废墟;环境恶劣。身体更矫健了;减少了羊群的数量,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不语。乡景依旧如昔,但已萌发生机;树木已然成片,蔚然成林;干涸的河床有了淙淙的流水;各种草木开始复现。八十七岁;住在自己凭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景象完全改变了,甚至连空气也不一样了;整个乡间散发出健康与富裕的光芒;人们搬了回来,处处呈现着幸福与安适的景貌。10一、深入理解内容1.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艾力泽·布菲种了多少年的树?明确:文中“1913年”,“1920年”,“1945年”,从前至后整整三十多年时间,表明时间之长;而对牧羊人几十年植树造林的关注,则表明了作者对他的深深敬佩和感动。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理解人物形象,理解主旨。112.选文第二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明确: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滋润、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123.“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效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文中所讲的连锁反应具体指的是什么?明确:种树成林之后,自然环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原本干涸已久的河床,现在居然流水淙淙,当水回到大地,水渠、农场、乡村聚会等一一复现。13二、理解形象•以“他是一个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注意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1.他是一个无私、慷慨的人。•“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植树的牧羊人正好符合以上所说的条件。14•2.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课文中说:“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在高原独自一个人生活,他处在完全的孤寂中,语言对于他已经不是必须品。“我”与他的几次见面,他话语都不多,基本是有问才有答,关于个人的一些信息,都是在“我”的“不断询问”下才道出的。这也说明他是个不爱说话的人。15•3.他是一个有着非凡毅力和坚定信念的人。•4.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5.他是一个不计名利、不图回报、毫无私心的人。•6.他是一个勤劳的人。•7.他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8.他是一个单纯的人。16三、理解主旨•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旨?•明确:本文通过“牧羊人”坚持种树改变环境的故事,表达了这样一种主旨: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的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馈,人类的可悲命运会被最终改变。17文章中有一些议论性语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值得细细品味。•“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15段)•“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18文中多处运用比喻,描写非常生动,使语言更具有表现力。•1.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2段)•2.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5段)•3.……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13段)•4.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16段)19拓展练习•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20我们“砍伐”太多了,“种植”太少了;想得到属于自己的太多了,想为世界去增添太少了;想今天的满足太多了,想明天的绿色太少了;想祖先的辉煌太多了,想努力地去创造灿烂太少了;想着谎言,制造骗局,喧嚣地把自己说成价值连城太多了,不言不吭,不吹不闹,贡献着,直到死去都默默无闻太少了;总而言之,艾力泽太少了!艾力泽太少了!艾力泽太少了!——梅子涵21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