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思考:(1)“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李白《古风》自主学习:(2)秦王在灭六国,结束割据局面后,为扩大疆域,又进行了哪些活动?(3)这些活动有何意义?一、“六王毕,四海一”——实现统一1、过程:(1)东灭六国,建秦朝(2)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3)南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4)西南开“五尺道”、任官吏2、意义:(1)扩大统一帝国的规模。(2)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东到大海北至长城南到南海西到陇西人口达2000万想一想:面对如此广阔的疆域,该如何来巩固呢?朝议?是推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功赋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2)材料二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安宁之术”主要指什么?(1)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内容。二、海内为郡县1、出现:春秋战国2、确立:秦朝3、内容:皇帝郡尉(军事)郡守(行政)监御史(监察)县尉(军事)县令(行政)县丞(刑狱)有秩(民政)三老(教化)啬夫(赋税)游徼(治安)里正郡县乡里议一议?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1、相同点:(1)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2)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2、不同点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影响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诸侯官位、封土世袭与中央关系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按地域划分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划分标准封建社会奴隶社会时代郡县制分封制4、特点(1)中央垂直管理地方(2)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5、意义(1)是中央集权制的重要环节。(2)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6、发展:西汉消除地方割据,巩固大一统。有人质问:“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郡县制既然能够加强中央集权为什么秦朝却很快覆灭?材料: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铤谪(zhe)戍之徒,圜(huan)视而合众,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阅读材料,作者认为秦亡的原因有哪些?秦始皇像材料一秦统一后,嬴政认为“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他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后世称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天子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材料二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阅读材料与思考:“皇帝”的称号是怎样来的?有何特点?三、百官公卿1、皇帝制度:2、三公九卿制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栗内史少府九卿皇帝太尉(军事)丞相(政事)御史大夫(监察)三公3、朝议制度图为清紫禁城太和殿内景,是封建王朝官员廷议的场所,如何看待朝议制度?(1)作用: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2)破坏:君主专制4、汉承秦制小结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大一统东灭六国北击匈奴南征岭南西南开“五尺道”政治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朝议制度秦行政机构示意图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皇帝郡县三公九卿乡里最高统治者中央行政机构地方行政机构齐楚齐战国七雄形势图秦韩楚齐魏赵燕齐楚齐战国七雄形势图秦韩楚齐魏赵燕秦长城遗址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秦长城以石筑见称,雄伟壮观,汉代沿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云南设置郡县,开“五尺道”,从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附近,由于山高谷深,河川纵横,施工难度大,道路宽仅五尺,故称“五尺道”。五尺道的开辟沟通了首都咸阳经四川与云南东部的联系,并委派官吏入滇治理,使其成为秦帝国的组成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