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铁新城规划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苏州高铁新城规划——低碳经济,零碳城市研究表明,只有到2050年将大气中CO2浓度增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的2倍以内,才有可能避免发生极端的气候变化。工业革命前:280ppm,此后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2~3℃。美国NASA戈达德太空研究所呼吁:大气中的CO2已经到了危险水平(385ppm为“引爆点”,而2007年已经达到383.1ppm)。因此控制大气中的CO2浓度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刻不容缓的事情。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中国占有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2007年消耗的能源约合27亿吨标准煤当量(SCE),排放的温室气体近7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CO2e)。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环境污染也显著增加。在中国北方,沙漠化正威胁着可耕地和草原;水资源的短缺在全国都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在未来几十年中,中国在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将面临巨大挑战。7.67.23.52.62.12.11.30.90.80.84.71.012.73.1-2.43.61.3-1.31.92.1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美国环境保护署;世界资源研究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麦肯锡分析2007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十亿吨CO2e1990--2007年均增长率百分比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印度日本德国加拿大墨西哥2006年中国分省区CO2排放密度图5524~8183849~1198564~848406~563243~4050~242单位土地面积排放量单位:吨/km22466~55231199~24658184~26639从此图来看,中国CO2的排放量与地区GDP基本上成正比关系。我们的总体判断是中国的环境污染还处于库兹涅茨曲线的左侧。经济发展到更高的水平,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从能源密集型为主的重工业向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时,环境污染开始减少,环境状况将发展到库兹涅茨曲线右侧。链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通过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演变模拟,说明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状况先是恶化而后得到逐步改善。整体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环境污染随着经济增长先升后降。中国的CO2排放趋势根据目前的趋势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CO2排放还将比2005年增长60%以上。据此,在2008年6月4日,中国政府响应联合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公约要求,在充分考虑目前国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到2010年实现单位GDP能源消耗相比2005年降低20%的目标。麦肯锡预测,如果中国能够充分应用零碳能源技术,2030年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比预计水平低一半左右。在未来20年间,通过在新建商用建筑、住宅、汽车和电厂中应用绿色技术,中国可以避免发达国家可能需要承担的高额改建成本。苏州高铁新城-城市定位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等技术自主创新的平台;国家级环保教育研发、交流展示中心和生态型产业基地;参与国际生态环境发展事务交流的重要窗口;生态宜居的示范新城;智慧型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苏州城市物流基地(陆地空港),影响全市的客流、物流、财富流。古城区高铁新城工业园区高新区苏州的城市副中心苏州高铁新城的经济职能国际生态环保理念与技术的交流和展示中心;国家生态环保技术的试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的集聚地;国家生态环保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教育培训和产业化基地;国际化的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康乐区。世界零碳城市案例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的举办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政府提出了一个气候变化应对计划,目标是到2025年使哥本哈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零碳排放城市。阿布扎比,这个拥有1000亿桶石油储备的波斯湾小城,刚一踏入21世纪,便改变传统的占绝对优势的石油产业,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全面转型新能源产业。极有创意的是,该酋长国把技术开发与实践应用结合为一体,通过制造一个未来之城——Masdar来引领世界城市之未来走向。零碳城市解析所谓“零碳城市”,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环保型城市,也可称“生态城市”。提出“零碳城市”的概念是因为富含碳元素的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已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零碳城市”是由组成城市功能的各个系统的节能化、环保化实现的。当然“零碳”在当前只是一种描述,一种未来发展的极致目标。零碳建筑零碳交通零碳能源零碳生活零碳城市城市发展与零碳化以低碳技术为切入点,打破行政藩篱,整合区域资源,协调地方经济,改变区域内低效率竞争,实现高效互补整体协调发展的低碳经济。通过发展低碳产业、环保产业,促进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推动城市产业升级。源头过程终端循环减量排放循环利用废物资源化持续有效运行零碳城市特点以最少的资源和能源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产出,亦即经济的高效化和集约化;为应对长远的气候变化,必须通过建设零碳城市的途径来实现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零碳城市的建设将是一项由经济、社会、人口、科技、资源和环境等子系统组成的,在时空尺度上高度耦合的、复杂的、动态开放巨系统的系统工程;零碳的目标不是固定的,而是需要根据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不断调整的,直至达到零碳的终极目标;经济性安全性系统性动态性区域性应当形成一种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的、新的城乡关系格局,需要以城乡统筹的形式、以区域协同的模式,共同实现经济、社会的零碳发展。零碳城市的支撑体系政策制度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居民消费制定合理、正确的制度和政策,依托和整合现有的政策体系和行政手段,确定低碳城市发展的长期目标,引导企业和个人都积极融入低碳经济的发展框架中来。预先做好城市基础设施的整体规划,从建设起点上保证城市基础设施的低碳化。从工业向服务业的转化从重工业化向轻工业、高高加工度化的转变居民的消费欲望、消费观念等需要逐步提升,改变以往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鼓励民众消费低碳产品,提倡居住低碳建筑和公共住宅,以降低城市的能源需求、实现低碳发展。零碳城市发展模式应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控制能源需求碳捕获与碳汇政府/规划居民/企业城市空间形态用地区划\社区规划建筑/社区交通产业生活方式出行方式生产节能规划支持系统:指标体系、技术方法、公共政策、公众参与工作方式零碳建筑零碳交通零碳能源零碳生活城市风格规划思想规划职能空间布局景观系统技术应用零碳建筑零碳城市的规划思想进一步研究更加符合自然规律的城市发展模式,以争取达到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并相对统一。在建设中采用低能耗、低排放、高舒适度的建材及技术;综合考量使用成本,探讨建筑物全寿命期的使用成本;必须选用具备高耐候性、高可靠性的材料设备,以降低后期维护费用;同时还应注意节约首次建设成本。人与建筑之间的和谐统一:高舒适度人与城市之间的和谐统一:人员的有序流动需要良好的组织,必须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成长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环境美化,融入自然,并且尽可能的低成本、免维护建筑规划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必须同时考虑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综合因素;预留基础设施的超前指标,以保留未来的城市发展空间;倡导绿色建筑全球暖化二氧化碳排放最主要以建筑为首,大约有50-60%的排气量都是从建筑产生。因此我们倡导绿建筑。国际上所公认的“绿色建筑”就是“在建筑生命周期各阶段以最节约能源,最少利用资源以及最少废弃物产生的方式来营造安全,健康,舒适,效率,环保及低环境负荷的居住空间,并达到人、建筑与环境共生共荣且可持续发展之目标的建筑环境设计观”。基地绿化指标基地保水指标水资源指标日常节能指标CO2减量指标废弃物减量指标污水垃圾改善指标生物多样性指标室内环境指标绿建筑九大指标零碳城市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以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为主的生态经济,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环境治理、生态修复、节能减排、空气质量、水环境、人均绿化面积等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充足的就业岗位,全面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社会各群体的和谐、融合;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融,塑造地域特色和文化品位。建设生态文明,推行绿色健康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生态环境健康经济蓬勃高效社会和谐进步文化传承弘扬区域协调融合在整个长江三角洲的层面上,共同建立完善的区域协调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环境共建,实现区域和谐发展。结合轨道站点和各级服务中心设置商业金融业设施。城市中心将营造舒适的购物环境、方便幽雅的休息场所,成为人们购物消费心理上和观念上的首选中心地。规划建设艺术展馆、歌舞剧表演场馆等大型文化活动场所,重点分布在高铁新城的中心片区内。外围的每个居住社区设立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和老年文化活动馆,建立生态城、生态片区、生态社区三级图书场所。并且可将大学与科研基地中的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与设施全民共享。文化娱乐充分发挥高铁新城汇聚客源流、货物流、信息流、财富流的优势,规划建设满足低碳环保要求的5E写字楼,以带动整体城市经济发展。商务办公商业金融链接:5E,即Essentialbusinesslocation(重要的商务区)、Elegantbuilding(有品位的建筑)、Excellentfacilityandservice(超一流的硬件设施与服务)、Extraordinarytenant(出众的客户)、Exactplaceforbusiness(纯商务)苏州高铁新城的规划职能提倡公共化与社会化,实现一馆多用、一场多功能。中小学体育场馆设施对公众开放,并应整体安排一定规模的体育运动设施。在各居住片区内应该结合需求设置康体设施。建立完善的医疗体系、预防保健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保障新城建设的和谐健康发展。适当安排疗养、保健、康体设施。注重加强疾病预防控制,适应现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要求。医疗服务与生态环保研发、产业化功能相结合,安排重点科研机构和实验室,建设低碳技术研发基地,并且参与国际交流。完善社区教育网络,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教育设施体育设施高铁新城的规划职能新型数字城市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科学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将苏州高铁新城建设成为高效、便捷的数字化城市。建立统一的基础数据平台,实现政府内部信息资源高度共享,提升电子政务建设水平。建立城市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网格化、立体化管理,对城市实施全时制、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处理和反馈,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未来还可逐步建设全方位、多等级、虚拟化的电子商务系统,建设智能化的交通系统,以及实现数字化社区管理。通信工程建设应遵循宽带化、智能化、综合化的原则,构建布局合理、汇接灵活、安全便捷的信息化综合服务网络,实现高铁新城范围内无线城域网覆盖率100%。新兴的城市综合体工作、购物、娱乐、休闲、居住,不同活动在同一地区、同一地块甚至同一建筑中的复合,能够有效利用不同活动之间的诱发联动关系,提高活动效率。上午商务办公,下午购物休闲,晚上商业娱乐,午夜家庭生活。不同时段有不同的活动主题,可使城市人气永驻。复合城市功能,增加商业活力复合城市时间,打造不夜之城实例:东京新宿JanpanTokyo苏州高铁新城的空间拓展高铁站点,以及其它交汇点、交通节点。重要站点,高端乘客的上下车换乘点,客流天然聚集。蕴涵商机和发展契机;点线面现有公路主干道构成的路网,如相城大道、澄阳路等能够供人随时停驻的只有公路(干道),可集散客流和货物流。以公路干道将重要节点相联结,和现有的较为成熟的发展区域相联结,并进而形成经济互动,带动整体发展;成片共生的产业集群在加大线网密度的同时,引导不同产业在规划区域内迅速地以集群方式发展壮大,并进而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需要以产业分工和行业上下游分工为划分原则,关注各个规划集群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并分别为其预留足够的未来发展空间。地下空间的布局原则高铁新城核心区的公建部分可以深度挖掘地下空间的利用价值,包括区域内的高铁、轻轨、城市公交站点以及核心区的写字楼、商场等,均

1 / 8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