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引言1、西学的兴起(程朱理学和鸦片战争)2、西学的渐进(六次思想运动和三个阶段)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魏源李鸿章康有为课标导航: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一、开眼看世界(1)西方资本主义崛起。(2)中国闭关锁国,愚昧无知。(3)英国走私鸦片和鸦片战争的影响1、背景2、林则徐背景广东禁烟期间,了解对手内容①设立译馆,翻译夷书;②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③仿制西方战舰炮车。地位《四洲志》介绍世界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评价近代中国主动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3、魏源•地位:《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宗旨:宗旨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内容: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背景:鸦片战争战败,天朝上国幻梦破灭•基础:《四洲志》为基础材料:战争以严酷的实事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出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著作。这一代中国人……开始去了解西方……标示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警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昏昏睡去。当60年代郭嵩焘、冯桂芬重新提起《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的时候,20年的光阴已在昏睡中丧失了。读史至此,往往使人扼腕久之。—《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请回答:如何评价林魏等人事迹和思想探究:结合材料何如评价林、魏的事迹及思想?进步性:局限性:(1)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2)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接连出版,出现向外学习的思想。未能付诸实践和形成时代风气。4、评价林、魏1、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的形势(2)洋务派的出现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中体西用的含义:中学:中国传统文化(儒家)西学:西方文化(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纲常名教为国家命运根本;“西学为用”:近代科技,挽救的清王朝目的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3、实践时间:成就:19世纪60~90年代办新式学堂(同文馆);近代工业实践: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军事工业民用(辅助军事工业)曾国藩安庆军械所(最早)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最大)天津开平煤矿、上海轮船招商局(最早)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张之洞汉阳铁厂四书五经儒家经典外语、军事近代自然科学……同文馆等洋务学堂在学习内容上与中国古代学校有什么区别?国子监京师同文馆晚清留美幼童中国铁路制造第一人——詹天佑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4、评价:A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和新式学堂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局限性:把西方先进技术嫁接与落后的社会制度,注定了洋务运动的失败⑴.积极性:指导下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思考: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提示:这种意见不够全面。一方面洋务派继承了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的主张,都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另一方面,洋务派发展前者的思想,表现在:一是洋务派把学习技术从军事领域扩展到工业、国防、教育等领域;二是学习西方目的重点是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而是不抵御外国侵略者。三.维新变法思想(向西方学习的深入)积极:为维新变法思想打下基础不足:早期维新派只是对洋务运动初步反思,未能突破纲常名教的束缚,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未付诸实践!(2)代表:(3)思想:(4)评价: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80年代)王韬、郑观应等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主张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1)背景:A洋务运动的展开,对西方认识的深化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维新变法思想(1)背景: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掀起瓜分中国高潮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阶级上:资产阶级的壮大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和启蒙思想影响(2)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康有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严复梁启超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主张、代表作品共同点康有为借孔子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金和必要性,著有《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维新变法君主立宪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指出只有变法,才能图存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民主君仆[重点精讲]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有何区别?早期维新思想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的一些改革主张,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付诸行动;康梁不仅提出了具体改革方案,还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和历史根据,使变法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迅速将其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思考:维新变法思想为什么要把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1、借孔子的名义减轻变法的阻力•2、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由资产阶级的软弱属性决定----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①背景:19世纪末,面临亡国灭种之祸甲午战争3、维新变法运动(实践)——1898②过程A.康有为上书B.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光绪帝与《定国是诏》③结果:实行103天因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而失败戊戌六君子4、影响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一次资产阶级的改革运动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学习器物——制度模仿民族危机加深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向西方学习与探索救亡道路相结合试从背景、领导力量、内容、实践影响比较60—90年代与19世纪末的西学东渐有何不同?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加剧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领导地主阶级洋务派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内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倡新学,兴民权,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实践影响掀起洋务运动掀起维新变法思想启蒙比较苏格拉底与孔子思想的异同比较苏格拉底与孔子思想的异同相同点:强调道德和知识不同点:1、社会阶层不同所代表利益也不同。孔子是为古时奴隶制度服务为了恢复周礼仪,苏格拉底是为了挽救雅典世风日下的雅典民主制。2、对知识道德侧重点也有不同,孔子强调个人守礼知节,苏强调个性美德和认识自己对人的探索(使其变成哲学)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与明清之际民主思想的比较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与明清之际民主思想的比较⑴产生的社会条件:①政治条件,中国封建制度虽然衰落、封建专制却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资产阶级还未形成;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强大。②经济条件,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③文化条件,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封建文化受到很大冲击。⑵内容差异: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没有提出建立新社会制度的主张,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欧洲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整套政治构想,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⑶影响: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欧洲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对亚洲等地革命运动也起了促进作用。